傅大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0591
人物姓名: 傅大庆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T00001_00.pdf
性别:
时代: 近代
出生年: 1902
卒年: 1945
国别: 中国
籍贯: 临川

传略

1902年生于临川上顿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兄弟四人,他居长。父早亡,母李冰任教于临川县立小学。抗战时期,母为日寇杀害。弟弟毓庆、丰庆在沙基惨案时,牺牲于英帝国主义屠刀之下。傅大庆幼时聪敏,读书刻苦, 酷爱文学,对国学颇有根底。1919年在中学时曾与章涤昌、 傅烈等人把革命刊物《新青年》、《向导》、 《每周评论》等寄给临川青年学生阅读,又和本县徽升学生傅烈、饶漱石等人联络社会各界人士成立剧社,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二十年代初,在武昌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冬,受组织派遣赴上海参加俄文补习班学习,同时学英语,随后在印刷工人、烟草工人和纺织工人中间进行革命活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四月与刘少奇、彭述之、卜士奇、肖劲光等人同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奉调回国,担任鲍罗廷和加伦将军翻译。1925年两次随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担任加伦将军的翻译。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随鲍罗廷到达武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受党的派遣和周凤、陈武等人往临川、崇仁交界处争取孙牛征、邓克中、许德高等二部自发农民武装组织工作,后因国民党军队杨如轩、杨池生部反攻临川,争取工作未成,离开邓部回到自己部队,同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移至香港。1928年奉广东区党委的派遣,到马来亚担任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常委(一说书记)兼宣传部长。当时南洋(即东南亚)共产党,青年团组织,均由中共领导,称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总部设新加坡,各地区(如泰国、印尼、越南、缅甸、菲律宾)设有地委和直辖支部。傅大庆常以高级商人身份巡视各地,推动工作。1930年5月,共产国际东方局根据马来亚是东南亚中心。指示成立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这时东南亚各国共产党都各自独立),傅大庆被选为马共中央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并主编《马来亚工人》报,出版马来文小册子。不久,由于马共中央交通处主任李思敏叛变(已镇压),傅大庆、国际东方局代表及马来亚共产党中央、青年团中央机关负责人、太平洋工会特派员黄默强等20多人同时被捕,傅大庆被英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引渡给国民党当局,后被宋庆龄营救。1938年6月,傅大庆曾在贵州、桂林等地参加“农林合作委员会”工作,不久,奉调到武汉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8月奉命去延安,行至西安时又被召去重庆,在周恩来和叶剑英领导下,参加南方局军事组工作,并负责与苏联和东南亚方面的联系事务。1941年6月,被中央派遣携妻子杨洁(冯大璋)赴北平建立电台并与第三国际建立联系。此后一段时间,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和汪青成(负责电台技术工作)一道把电台建立起来了,与莫斯科通了讯,并和北平敌伪上属建立了联系。不幸,由于电台技术上的落后和日寇宪兵的严密侦查,1944年7月23日,电台被敌人破坏,汪青成被捕,随后日宪兵包围了傅大庆住宅,逮捕了他。1946年1月,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参加调处执行部来到北平,指定李克农负责调查电台被破坏和傅大庆被捕情况,证实傅大庆是在1945年6月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寇残酷迫害牺牲的。 傅大庆曾翻译德国军事问题作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书,其它译作,因笔名不详而散失。

知识出处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以朝代为序,同一朝代的,则将同一类型的人物集中排列,同一类型的人物,则按其生年顺序排序,生卒年不详者据其活动事迹插入适当位置。朝代更替时则视情排列。近代(1840年起)以后按其生年顺序排列。个别因定版未按顺序排列的已注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