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唯一号: 140230020210000339
人物姓名: 汤显祖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01/001
起始页: T00001_00.pdf
性别:
时代: 明代
出生年: 1550
卒年: 1616
国别: 中国
籍贯: 临川
亲属: 汤维岳

传略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晚年号:茧翁。五岁能属对,十二岁能写诗,十四岁进学,隆庆四年(1570)中举,此后接连四次进京参加春试。万历五年(1577)会试,宰相张居正欲让儿子登弟,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汤显祖学名,命诸子延致,被汤显祖拒绝。万历十一年(1583),即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他三十三岁时,以低名次考中进士。又因不受内阁大臣申时行、张四维的庞络,失去考选庶吉士的机会。十二年(1584)秋,他辞谢友人的荐举不想在北京吏部供职,而自愿到南京去当一个主管祭祀礼乐的太常博士。两年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十七年(1588),升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将征为吏部郎,上书辞免。 汤显祖少时曾受学于“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受王学左派的思想影响。在南京时,又和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李三才等相友善,在政见上有共鸣,常在一起议论朝政。他目睹朝政的腐败,心里充满忧愤。万历十九年(1591)万历帝以慧星变,严厉责备言官欺敝,并停俸一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弹劾宰相申时行,还指责了神宗皇帝,因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1593),才调升为浙江遂昌县知县。在遂昌县,他关心民间疾苦,压制豪强,打击邪恶。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驱除虎患;建立寄宿学校相圃书院和尊经阁(藏书楼),受到当地人民爱戴。但由于不附权贵,压制豪绅,遭到嫉恨和刁难。二十六年(1598),他在北京述职后就拂袖辞官回到临川。 汤显祖本想在政治上大显身手,然而十多年仕途生涯的挫折,不仅使他壮心被抑,也使他进一步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增加了他对统治集团的蔑视和不满。他决心不再出仕,把全部希望寄托于著述。归家的当年秋天,完成了《 牡丹亭》的创作。第三、第四年接着又完成了《南柯记》和《邯郸记》,加上早年写的《紫钗记》(在《紫萧记》基础上改写的)共四种。这四种传奇,都以梦作为剧情中心,加以他是临川人,所以世人称之为《临川四梦》,又因他所居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以《牡丹亭》为最著名,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他在这些作品中,对封建礼教和当时黑暗的政治现象,都进行了暴露和抨击。 汤显祖的创作,除了《临川四梦》外,还有诗、文、赋三千多首(篇),如《红泉逸草》、《河棘邮草》、《玉茗堂集》等。他的古诗和时文,早年受文坛的推崇,被称为全国八大举业家之一。明、清两代有些戏曲作家摹拟汤的文词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 或“临川派”。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二十世纪初就不断地翻译成德、英、日、俄等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 汤显祖在文学和戏曲理论上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文学上,他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创新,反对摹拟,主张以思想内容为重。并以自已的理论和实践反对弥漫于当时文坛的前后七子的形式主义文风。在戏曲创作上他肯定戏剧来源于生活,内容比形式更为重要,指出拘泥于格律的“搂字摸声”,“丽词俊音”的形式主义是不足为法的。对于表演和导演,汤显祖也提出了精辟见解。他积极参加戏剧演出活动,亲自指导当时流行在宜黄、临川、南城等地的宜黄戏(海盐腔)班的排练和演出,他要求演员要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角色,注意自身的艺术修养。他十分注重戏剧的社会效果,认为戏曲应“令听者泪,读者军,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他还应演员邀请,写出《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这是我国戏曲史上一篇论述戏剧表演的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作用。汤显祖的思想,受罗汝芳、李贽的影响外,并和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滋长了佛教、道教的出世思想,在他创作的戏曲中,也有所反映,但他不失为我国伟大的戏剧家、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汤显祖家居二十余年,父母丧时,显祖已六十七岁。明年以哀毁卒。遗命死后只穿麻衣草鞋入殓。显祖意气慷慨,平生以天下为已任,因执所抑,天下惜之。

知识出处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出版者: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以朝代为序,同一朝代的,则将同一类型的人物集中排列,同一类型的人物,则按其生年顺序排序,生卒年不详者据其活动事迹插入适当位置。朝代更替时则视情排列。近代(1840年起)以后按其生年顺序排列。个别因定版未按顺序排列的已注明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