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特种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养殖业》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71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特种养殖
分类号: F307.3
页数: 75
页码: 119-193
摘要: 养殖业己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些年来,抚州养殖业不断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成为趋势。三是优质、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养殖产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养殖产品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发展。四是随着科技进步,品种繁育、动物疫病监测、防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养殖产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养殖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关键词: 抚州市 特种养殖 养殖业

内容

第一节野畜养殖
  一、野猪
  野猪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三有”保护动物)。野猪是抚州市野生分布广、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也是近年来驯养繁殖较多的品种之一。
  野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瘦肉率高,其瘦肉率比家猪高6%〜8%,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出1.5〜2倍。野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富含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野猪
  (一)养殖概况
  抚州市现有野猪养殖企业14家,2014年存栏数量1231头。比较大的养殖户,有金溪县金湖野猪养殖场、南城县逸轩野猪养殖基地、乐安三龙野猪养殖基地、广昌县望佳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资溪县荣辉特种养殖有限公司。
  坐落在金溪县秀谷镇芳源村深山之中的金湖野猪养殖场,创建于2010年11月。目前,建成种猪区、繁育区和成猪区300多间猪圈。其中,种猪区有6头种公猪和60头种母猪,繁育区圈养200多头小野猪。成猪区则都是20千克以上的野猪,完全采取放养的方式。猪圈后面紧连大山,四周用高高的铁栅栏围着。每天早上在喂食完玉米、猪草、米糠、甘薯藤等饲料后,就把它们全部赶到大山里,让它们四处奔跑,喝山泉,吃天然植物。白天需要喂食时,只要敲铜锣就会跑回来。到了傍晚,野猪自己就会回家。这种放养方式使得野猪肉味道鲜美,销路不愁。2012一2014年,养殖场每年都销售成猪300多头,整头出售每千克售价在50元以上,收益十分可观。
  野猪在人工养殖状况下,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广等特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健康饮食,天然绿色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喜爱,野猪的驯化和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野猪圈舍选址,最好选在离最近村庄1千米以上、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隐蔽条件好、人为干扰少、水资源丰富、适合放养的山林。
  圈舍要求:母野猪圈舍和家母猪圈舍一样,只是高度要求为1.6米以上,公猪圈舍要求较高,高度必须达到2米以上,墙体厚度必须达到25厘米以上。圈舍必须是套间,栏门必须用加厚特定钢管制作内窝室和外窝室,必须要有3扇门,进里窝室1扇,进外窝室1扇,中间通道1扇,这样便于打扫时不被野公猪攻击。
  2.繁殖技术母猪选用纯种野猪和家母猪交配的第一代母猪,纯度为50%;公猪选用纯种野猪,这样交配的仔猪纯度达到75%以上,这种纯度的野猪最适合人工养殖。母野猪的乳头一般6〜7对,年产2胎以上,一般每胎都在8只以上。适宜配种时间为出生后8~10月龄,体重达40千克以上。母猪发情时,一般采取初产母猪配早、经产母猪配晚的原则。野猪发情时,外生殖器明显红肿,当外生殖器由红色变为暗紫色,由肿胀变为稍皱缩,或用手按住母猪臀部,母猪站立不动时为最好的配种时间。配种员最好采取重复配方式,间隔6〜8小时后再重复交配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一般母猪发情周期为18天,母猪交配到生产时间一般为120天。
  3.饲养管理
  (1)仔猪的饲养。每天按时清扫圈舍粪便,每周消毒两次,定时、定量喂料,不喂发霉饲料,供给充足的饮水。
  定时巡视:每日3次,查粪便、查食欲、查精神状态,做好各生产记录。脱奶后的幼猪必须放在专门的仔猪圈舍饲养,适宜温度:1〜7日龄,温度在25〜30℃;8〜30日龄,温度在20~25℃ ;31〜60日龄,温度在18℃左右。必须保证每个仔猪吃足初乳,体弱不能吃到初乳的,要人为辅助吃初乳, 仔猪3日龄和15日龄两次注射牲血素,每头每次1毫升。
  早期开食:诱食不晚于7日龄,每天诱食4〜5次,直到仔猪会舔食为止。仔猪20日龄进行一次驱虫。饲料采用精饲料,配方为玉米65%、豆粕27%、好乳真经8%。一个月后,饲料配方改为玉米60%、豆粕18%、麦款18%、细糠4%。控制喂食七八分饱,防止消化不良。断奶至3月龄,一昼夜喂5〜7次,3月龄后,每天喂4次。圈舍必须要有干净的饮用水供幼猪吸饮。
  (2)生态放养。仔猪长到15千克左右就全部放养,饲料改为玉米、甘薯、细糠、青草,山上野草为主,一天喂养两次,每次不要喂太多,防止野猪长肥肉。
  4.疾病防治野猪虽然抗病能力强,但规模化饲养和人工驯化过程中,极易受到家猪各种传染病传染,所以,要加强对野猪的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野猪能否发病,同个体天然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有密切关系。加强野猪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制度,增强猪体健康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重视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烂、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食槽和管理用具保持清洁等,都是预防疾病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猪只生长发育和体格健壮、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1)分群饲养。根据性别、年龄及各种阶段的营养要求确定饲养标准和饲养方法,以保证野猪的正常发育和健康,防止营养缺乏病。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野猪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做好养殖场环境、猪舍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消灭病原体,清除外环境的传播因素,注意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防治措施,建立防疫制度,防病传人。
  (3)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猪群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结合当地的具体疫情而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疾病的种类和性质、猪的抗体和母源抗体的高低、猪只日龄和用途以及疫苗的性质等情况而制定。
  (4)定期驱虫。①药物选择。应选择高效、安全、广谱、副作用小的抗寄生虫药,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各种制剂为首选药物。②驱虫模式。对怀孕母猪于产前20〜30天用1次抗寄生虫药,配种前用1次。公猪每年至少用药两次,但感染严重的场,每年应用药4〜6次;仔猪20日龄用药1次,80〜90日龄用药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用药1次;新买小猪驱虫两次,间隔10〜14天。
  (5)预防中毒。防止亚硝酸盐中毒,马铃薯及有毒青饲料中毒,发霉饲料中毒,饼、粕、糟、糠饲料中毒,食盐中毒,药物中毒。
  二、豪猪
  野生豪猪被列入国家级“三有”保护动物。抚州市各县区均有野生豪猪分布。
  豪猪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珍稀动物。由于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山珍。抚州市所产的豪猪全部为人工驯化繁育后,由山区农民采取仿自然条件饲养的品种,其肉质既保存了野生豪猪脂肪少、瘦肉多、味道纯美的特色,又消除了野生豪猪肉纤维过粗、膻味过浓、肉汤不鲜的缺点,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豪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脑、脂肪油、心、肝、胆、胃、箭刺均可入药,具有降压、定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等功效。
  (一)养殖概况
  豪猪养殖是近几年新兴的养殖产业。宜黄县人工养殖商品豪猪始于2008年,最初由该县凤冈镇澄源村农民赵文英在本村创办的"宜黄县红光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人工引种、繁育和养殖豪猪,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2012年,赵文英兴办的豪猪养殖场共出栏商品豪猪428头,销售收入达100万元。在赵文英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先后又兴办“宜黄县德胜生态养殖基地”"江西洪达养殖场”“宜黄县胜建豪猪养殖场”"江西小琴生态养殖场”等4家专业豪猪养殖企业。2014年,全县豪猪繁殖量达1800只,当年销售商品豪猪1000只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2014年,抚州市有豪猪养殖企业17家,存栏2005只。养殖大户有南城县胜强养殖场、南城县胜昌养殖场、黎川县黎丰养殖场、金溪源发野特种豪猪养殖场、抚州君辉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等。
  豪猪在人工养殖状况下,具有野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食性杂、耐粗饲、适应性广等特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猪舍。养殖豪猪应选坐北朝南、排水条件较好、土层较厚、有林木的丘陵坡地建场。四周围墙高1.1〜1.2米,墙上安装钢筋,防止豪猪逃逸。夏季天气炎热,可搭盖遮阳网;冬季天气寒冷,可安挂塑料布挡风防寒。场地面积大小按设计放养种群数量而定。公母比例1:(3~4)为宜。
  地面:豪猪猪舍的地面应具备坚固、耐久、防潮和耐滑,所以大多数的圈舍地面采用混凝土地面。其特点是坚固耐用,容易清扫消毒。但不利于母豪猪和仔豪猪的保温,冬天可以在地面上面放置木板或稻草。
  屋顶:屋顶起到遮挡风雨和保温的作用,应具有防水、保温、承重等特性。多数豪猪养殖场采用石棉瓦或小青瓦双坡式房顶,但是最好在室内吊顶。
  猪栏门:猪栏门的设置可根据生产的需要,保证豪猪能够顺利地进出和生产管理的方便。猪舍门一律要向外开,门上不应该有尖锐的凸出物,猪栏门不宜过宽或过窄,一般门宽60厘米就可以了。
  过道及通道:单列式或双列式的猪舍设置1个过道,四列猪舍设置2个过道。过道不宜过宽或过窄,种豪猪的过道1.2米宽,商品豪猪的过道1米就够用了。
  排粪沟:豪猪圈内的排粪沟应加盖漏缝地板或钢筋,至少20厘米宽。
  (2)饲槽。豪猪使用的饲槽为金属材质,因为豪猪的牙齿非常锋利,采用木质或水泥等质地的饲槽,容易被豪猪啃坏,不耐用。饲槽要经常打扫和清洗,以避免因为饲槽不卫生引起食物变质,引起豪猪发生疾病。
  (3)饮水设备。现代化的豪猪养殖场采用自动饮水器,它可以随时供给猪的饮水并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自动饮水器分为鸭嘴式、乳头式、吸吮式和杯式4种,目前,应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居多。
  2.繁殖技术
  经过人工培育的豪猪,改变了野生豪猪的季节发情、产仔少等缺点。获得了比正常较高的繁殖能力,年繁殖胎次从1胎变为2胎,窝产仔数从1头提高到2〜3头。人工养殖豪猪一般6〜7个月性成熟,初配母豪猪一般在3〜4个月开始第一次发情(体重5〜10千克),持续期2〜4天。妊娠期108〜120天,初产母豪猪产仔数为1〜2头,经产母豪猪产仔数为2〜3头。
  (1)种豪猪的挑选。选择做种的豪猪体毛着色要均匀,有光泽,颈部的鬃毛黑而发亮,臀部的刺粗壮结实,尾部的鳞片遇到敌害沙沙作响,耳朵贴于头部反应警觉,眼睛黑亮,四肢灵活,背部平直,体型均匀。
  种公豪猪的选择:在选择种公豪猪时除了体型外貌的选择外,还要注意两眼有神,反应敏捷,食欲正常,臀部的刺黑白分明,带有光泽,繁殖系统器官健全,睾丸大而左右对称,一般1头种公猪与3头种母猪合养比较合适。
  种母豪猪的选择:在选择种母豪猪时除了体型外貌的选择之外,应选择乳头对称整齐,乳腺发育正常,排泄的粪尿正常,颈部的毛整齐而有光泽,四肢均匀,两眼有神,反应敏捷,食欲正常,有明显的发情期。
  为了使刚引进的种豪猪更好地适应环境,要先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饲养。单独饲养,将刚引进的种豪猪单独放入圈舍里,观察一段时间,给豪猪一个熟悉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饮食上,要坚持少喂的原则,每天饲喂正常日粮的一半,连续喂2天,以后逐步增加次数和食量。经过过渡期饲养之后,种豪猪就可以进入日常的饲养管理了。
  (2)豪猪的繁殖。
  性成熟及发情鉴定:人工养殖豪猪一般6〜7个月性成熟。豪猪属于无季节性繁殖的动物,一年四季,母豪猪除了妊娠期外,都能出现周期性的发情现象。母豪猪的发情周期为18〜25天,平均为21天,持续期为2〜4天。母豪猪发情时的表现,既有生殖器官的变化,又有外在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表现。表现为不安、食欲稍减、尾部鳞片时时翘起并发出沙沙的声响,阴户红肿发胀,将公豪猪放入母豪猪的圈中,母豪猪喜欢公豪猪亲近,接受公豪猪的爬跨。有了这些表现就可以判定母豪猪发情了,接下来就可以为母豪猪进行配种了。配种:因为豪猪为野生动物而且喜欢晚上活动,所以一般在夜间进行交配,而且交配过程不愿被人看到,只能将公母豪猪放养在一个圈中任其自由交配。
  3.饲养管理在豪猪成熟之后,除了作为商品豪猪育肥,还要挑出一些体质外貌、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优良、健康无病的豪猪留作种用。
  (1)种公豪猪的饲养管理。种公豪猪的生产特点是,以提供高质量的精液为目的,一般种豪猪的使用年限为3年左右。常言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种公豪猪的圈舍应保持清洁卫生,让种猪适度的运动,不可喂的过肥或过瘦,以保证种豪猪有健壮的体质和充足的精力进行配种。在饲养种公豪猪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在配制种公豪猪的饲料时多添加大豆的数量,玉米和大豆的配制比例大概为4:6,每天2次进行饲喂,饲喂量为0.2〜0.3千克。加大青饲料的投喂量,由原来的每天1次投喂变为2次,投喂量为每次1〜2千克。为了提高种豪猪的精液质量,还要每天加喂1个生鸡蛋保证营养。如果不添加生鸡蛋,也可以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复合维生素的添加量为100千克的饲料中添加0.5~0.6千克。
  (2)种母豪猪的饲养管理。种母豪猪的饲养,主要分为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这三个阶段。
  空怀期的饲养管理:空怀期主要是指母豪猪的哺乳结束还未再次发情的这段时间,所以在这个时期,母豪猪的体重下降很快,需要增加饲喂量,以提高营养,促进发情。在每天2次的饲喂基础上增加每次的投喂量,每次饲喂的数量为0.3〜0.4千克。青饲料每天投喂1次,每次为1〜2千克。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①妊娠判定。豪猪的发情周期平均21天左右,所以在配种结束后的第18天应注意观察,如果1周左右不见母豪猪发情,就可以初步判断母豪猪妊娠了。同时,母豪猪还有下列表现:活动迟缓贪睡,食欲增加,性情温顺,乳头肿胀,这样就可以判定母豪猪已经妊娠。②预产期的推算。正确推算母豪猪的预产期,有利于饲养员做好产期准备和接产工作。母豪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108〜120天。③饲喂管理。确定母豪猪进入妊娠期以后,需要养殖人员精心的调理,为仔豪猪的出生做好准备。在饲喂时注意不要喂食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饲料的投喂为每天2次,将玉米、大豆按5:5的比例充分搅拌再加上预混料,在此时期可稍加大预混料的数量,以增加母豪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取。预混料的添加量为100千克的饲料中添加1〜1.2千克。每次投喂0.2〜0.3千克混合好的饲料,每天喂食1次青绿饲料,青绿饲料的投喂量为1〜1.2千克。还要注意在此时若母豪猪发生疾病,不要喂食容易引起流产的药物。④分娩准备。母豪猪经过108〜120天的妊娠,就要分娩了。为确保母豪猪顺利安全分娩,应为其准备一些干燥的稻草,让母豪猪将胎儿自然产出。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母乳是仔豪猪出生3周的主要营养来源,所以,此时期母豪猪肩负着哺乳仔猪和产后恢复自身身体机能的双重责任,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限料管理。母豪猪刚刚分娩后的2〜3天体质虚弱,代谢机能较差,饲料不要喂食过多,每次给料量为0.1〜0.2千克,相应地增加喂食的次数,每天可喂食3〜4次;产后1周,就可以按正常饲喂的数量和次数进行投喂了,这个时候青绿饲料的投喂量要相对地减少,每天1次,每次的投喂量为0.6〜0.7千克。二要特殊护理。对于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的母豪猪,可以补喂一些花生米、小米粥等高营养的食物;对产后有便秘症状的母豪猪,可以稍微加大青绿饲料的投喂量。
  (3)仔豪猪的饲养管理。
  吃足母乳:仔豪猪是指从出生到断乳之前的豪猪,这段时期豪猪主要靠吸吮母豪猪的乳汁获得营养,不能凭自身进行采食,养殖人员要做到注意每天观察,防止发生仔豪猪吃不到母乳的情况发生。
  及早补饲:为了使仔豪猪生长发育快,除了日常哺乳外,还应该尽早补饲,使仔豪猪肠胃的消化功能提早得到锻炼。可以在仔豪猪进行日常哺乳之余加喂花生米。具体做法是:在仔豪猪10〜15日龄时,把花生米放在拌料盆中,洒上一些清水使其表面湿润,再放入预混料,保证仔豪猪维生素摄取的充足,预混料的掺加量为10千克花生米放入0.1千克预混料。花生米和预混料充分搅拌之后,自行晾干就可以给仔豪猪加餐了,每天1次,投喂量为0.25〜0.3千克。
  适时断乳:一般仔豪猪与母豪猪一同生活20天,即可进行断乳。仔豪猪断乳之后,就进入了育成期。
  (4)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是指豪猪断奶之后到性成熟之前的时期,这段时期的饲养中要注意营养以及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
  每天早晚对豪猪进行饲喂,因为这段时期讲究营养均衡,所以,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配比不要相差太多,玉米和大豆的配比大概为5:5就可以了。再加上一定量的预混料,预混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的添加量为100千克的饲料中添加1-1.2千克。
  饲料拌好后对豪猪进行人工投喂,每次每只0.2〜0.3千克即可。每天投喂青饲料,青饲料一般选用白菜、萝卜等农作物的茎和叶,也可以选用土豆、萝卜等块根类饲料。青饲料的投喂量为每天1〜2千克。
  (5)商品豪猪的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豪猪6〜7个月性成熟,如果豪猪不留做种用,一般就把它们培育成为肉用商品豪猪。商品豪猪一般养殖8个月,体重达到13千克左右就可以出栏了。因为,商品豪猪的主要用途是走向市场,所以商品豪猪的育肥工作非常重要。在为商品豪猪准备饲料时,应注意能量饲料与蛋白质饲料的配比。玉米和大豆的比例为7:3,再加上预混料。预混料的添加量为100千克的饲料中添加1〜1.2千克。
  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投喂,投喂量为0.3〜0.4千克。虽然此时期的投喂量比育成时期有所增加,但也要注意不要投喂过多,以免造成饲料的浪费。
  4.疫病防治野生豪猪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抗病力极强,很少发生疫病。人工驯养的豪猪,虽然其抗病能力比生猪要强,一般不会发生传染性疾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大,饲料容易受各种病源微生物污染,如不注意做好预防工作,有时也会引发疾病。
  (1)疾病预防。①保持栏舍通风干燥。每天定期冲洗栏舍,及时清除残余的受粪便污染的饲料、水等食物。②合理喂饲。喂饲要定时定量,合理喂青绿多汁新鲜饲料。③定期对栏舍消毒。每周对猪舍用复方苯扎漠铁(聚维酮药液)500〜1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用福尔马林药水稀释后喷洒。
  (2)磨牙。豪猪为啮齿类动物,像老鼠一样,它的上下颌只有一对门齿,门齿无根, 能终生生长。为了保证豪猪能正常采食,要在豪猪的圈舍中放入砖头,让它们磨牙,防止门牙过长。
  (3)定期检查。养殖人员每天早晨和晚上对圈舍内的豪猪进行检查,检查豪猪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如发情、分娩、受伤,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三、果子狸
  果子狸被列入国家级"三有”保护动物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抚州市各县区均有野生果子狸分布。果子狸肉味鲜美,毛皮珍贵,发展果子狸养殖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养殖概况
  东乡县新世纪野生动物驯养场从20世纪末就开始人工驯养果子狸,常年产量在400只左右。南城吉野养殖有限公司2010年投入建设,坐落于南城县万坊镇徐家桥村一组,占地面积30余亩,场房面积4000余米2,现养殖有果子狸965只,已初具规模。先后销售果子狸400只左右,每只重量有6〜7千克,每千克以当地价280元销往海南,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果子狸经过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人工选育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逐渐形成抗病性强、母性好、产仔多、肉质鲜美等优良性状,并且稳定遗传。果子狸的饲养是一门新兴的高效畜牧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野生动物养殖项目,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发展农、林业特产的经济项目,未来将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应。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场址选择。果子狸养殖场址要选择山林地带较为宽阔的地方,不能太靠近交通要道或居民区,最好能有天然的山沟或小溪水边,有利于防疫。地势要干燥、平坦或略带斜坡,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2米以下),以利建筑、场内运输、排水和流通空气。应建立在村庄的下风方向或偏风向,水源充足,供电有保障。
  (2)合理布局。场区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有利于管理、防疫、提高劳动效率等原则,进行具体安排。一般可把整个养殖场划分为饲养管理区、办公生活区和粪污处理区三大部分。
  饲养管理区:整个养殖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果子狸区、饲料调制间、饲料仓库等。设在场地的中心,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以保护场舍有充足的阳光,冬暖夏凉。场舍相距6〜8米。因果子狸适应性强,场舍要求要适合其生存,最好以经济实用为主。
  办公生活区:建在饲养管理区进出口的外面,要与饲养管理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于卫生和防疫。
  粪污处理区:应放在整个场舍的下风和地势较低的地点,与饲养管理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3)笼舍建造。果子狸昼伏夜出,喜欢舍内活动和群居,对狸舍没有特殊的要求。果子狸对日照周期性变化要求也不严格,笼舍形式以笼养、群养和笼养与群养结合的方式为主。笼舍用镀锌铁网,笼内用砖砌成小室和暗室,笼舍内要设置栖架,供果子狸攀跳和栖息。其活动范围较小,要保持环境干燥和安静。内室以水泥地面为宜,便于冲刷。由于果子狸善攀援,室内外可设栖杠、树桩等供动物攀爬,以便活动和休息;房间也应该设立顶网或顶盖,网孔不大于5厘米2,以防止动物逃跑和保证安全。
  2.繁殖技术
  (1)选种交配。人工饲养的果子狸,公母搭配比例1:2或1:3较适宜。公狸4〜6岁配种成功率最高。在种狸的选择上,应选择体型适中、身体健壮、毛皮质量好、毛色鲜亮、头面白斑清晰、大小适中、适应性强和较少患病的优良狸群。引种应在11月进行,引种过早,果子狸适应环境能力差,抗病力低;引种太晚,会对来年的繁殖带来很大影响。在选种时间的把握上,应分三个阶段:每年5〜6月对成年果子狸进行初选。选择出生早(雄仔狸在5月5日前,雌仔狸在5月10日前)、发育正常、采食早而旺盛的仔狸。仔狸应比计划数多留30%〜50吼每年的9〜10月根据脱毛、换毛、生长发育和体况恢复情况,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复选,淘汰少数有病或体质恢复较差的种狸。对育成果子狸(幼狸),则要选择发育正常、毛绒品质好、体质健壮、体型适中和换毛早的个体留种。每年11月进行精选,对所有预选种狸进行全面鉴定,最后,按计划精选种狸群。在精选的数量上,应优先选留成年果子狸,不足部分用幼狸补充,当年幼狸的比例不超过狸群的30%。最后,保持种狸群公母比例为1:3或1:2。
  果子狸一般年可产仔2〜2.5胎,每胎8〜16头,配种时间以6〜7月龄、体重6〜7千克为宜。由于果子狸智商和灵敏度高,故配种时不能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自然交配法。当母果子狸发情允许公果子狸爬跨时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爬跨后的12〜24小时内配种均有效。母果子狸能安定地接受爬跨,或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配种员用手按压果子狸后躯而其站立不动,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上后间隔6〜8个小时再重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配种前,应将母果子狸栏舍内的杂物搬出,防止撞伤果子狸腿或意外事故发生。同时,用3%的高锦酸钾溶液将母果子狸外阴部擦洗干净,然后放入种公果子狸进行配种(配种过程约30分钟左右)。配种后隔1个小时再让其饮水。如确认母果子狸己配上种,要对其全身涂擦双甲眯溶液。
  (2)接产前的准备。果子狸临产前20天左右肌注大肠杆菌疫苗,或临产前3天肌注长效抗菌素。同时,彻底清扫和冲洗栏舍,并用来苏儿或高锦酸钾液消毒。待水泥地面干后铺上干垫草,安装好饮水槽、电灯,槽内加足清水,备好产仔箱(冬春寒冷季节应备好保暖箱)、碘酊、脱脂棉球、扎线和消毒过的剪刀等物品,并有专人值班看护,以防止母果子狸突然产下仔果子狸而发生意外。
  (3)接产注意事项。母果子狸妊娠期一般在114天左右,临产前开始衔草,排尿频繁,排粪地点不规则,阴户红肿,呼吸频率加快,不愿站立等,预示着即将产仔。多数母果子狸在垫草上侧卧努责后,将仔果子狸顺利产下。果子狸产仔时一般是头部先出,有的是后腿和臀部先出。果子狸一旦产完仔后即站起,并开始泌奶。如产仔过多而奶头不够时,可采取分批喂奶或给其他临近产仔和己产仔量少的母果子狸寄养。不过,母果子狸产仔后缺奶的现象很少发生。
  杀死体表寄生虫,以防母果子狸擦痒过度而导致妊娠流产。母果子狸每产下一仔,接产人员即捡起并用3%高锦酸钾溶液浸过的毛巾擦拭果子狸全身血污和嘴内的黏物。将脐带留4〜5厘米扎线后剪断,在剪口处涂上碘酊,并剪掉口腔两侧上下各2个犬牙,再将仔果子狸放进原己备好的产仔箱内。产完后,将氟哌酸调成糊状,放入仔果子狸舌根部让其吞下,以预防溶血性黄白痢和水肿型大肠杆菌等肠道疾病。20日龄后应给仔果子狸注射疫苗,60日龄时再肌注果子狸用"三联苗”。
  当母果子狸全部排出胎盘后,应将原垫草和血污清除干净,地面消毒并及时换上切短的干净稻草等垫料,并用3%高锦酸钾溶液擦拭母果子狸奶头和两侧,先对母果子狸颈部肌注320万〜40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连注2天,每天2次(每次间隔8〜12个小时),以防母果子狸高烧和子宫发炎。再将仔果子狸放入母果子狸栏舍内让其自由吸奶,每隔4个小时喂奶一次,连续4天,以防仔果子狸被母果子狸压死。此后,应加强观察仔果子狸和母果子狸的排便颜色和精神状况,做到早发现疾病早治疗,确保仔果子狸和母果子狸健康地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3.饲养管理由于果子狸的食性是以植物果实为主,因此,可根据不同季节饲喂不同的果类,其数量要占日粮重量的1/2。要注意饲料种类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可饲喂不同果类,夏季对其可投喂南瓜、黄瓜、西红柿和梅豆角等;冬季可投喂苹果、红橙等,都可提高其食欲。投喂饲料量及成分,也要随动物发育状况而有所变化。当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及分娩后,幼仔体重迅速增加时,日粮中肉、鱼的比例应增加,每日可增至IJ150克左右,水果可增至200〜250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喂给乳类食物,如牛乳等,其量可以增到450克左右。
  4.疾病防治
  (1)便秘。果子狸身体呈排便状而没有粪便排出,身体成弯弓形,头部向肚子下缩,尾巴低垂,有限屎,有时身体打抖,不思饮食,离群。可以平时多喂些芭蕉或甘薯等果类,给果子狸进行预防。得病之后,在果子狸食料中加些熟花生油和食盐即可,2〜3天可愈。
  (2)腹泻。腹泻是对果子狸威胁最大的一种病。果子狸的正常粪便为软条状(如人的正常粪便)。腹泻表现为粪稀,并混有黏液,严重者会脱水死亡。腹泻的治疗方法:①取适量百草霜(即锅底灰,烧煤的不能用),拌入稀饭喂服。②喂石榴果或用石榴皮煮水喂服。③土霉素每只每天1〜2片拌稀饭喂。④腹泻严重到脱肛的地步,应用1%的高钵酸钾水把脱出的部分洗干净,助其复位,用1〜2片土霉素冲盐水喂服。
  四、梅花鹿
  野生梅花鹿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总数量不到1000只,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抚州20世纪末在南城、资溪、东乡、乐安等地开始梅花鹿人工养殖。
  梅花鹿是"吉祥、富贵”的象征,它全身都是宝,鹿茸、鹿鞭、鹿尾等都是名贵中药材,鹿肉是养身保健必需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梅花鹿肉质细腻,鲜嫩滑爽,味道鲜美,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营养丰富而著称,属适口性强的野味。
  (一)养殖概况
  抚州梅花鹿养殖目前主要有资溪县长兴梅花鹿养殖场和江西省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资溪县退休干部黄金仔看到梅花鹿养殖的巨大效益,萌生了养殖梅花鹿的念头,兴办了资溪县长兴梅花鹿养殖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常年稳定饲养精选的80余头高产种鹿,主要的鹿产品有鹿茸、鹿血、鹿茸酒、鹿胎、鹿鞭和种鹿等,产品供不应求。年产鹿茸20余千克,鹿血25余千克,种鹿30几头。2008年,江西省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吉林孙茂英梅花鹿繁育基地引进种梅花鹿300头,落户在乐安县龚坊镇涪塘村的公司养殖基地,至2013年年底,梅花鹿数量只有82头。目前,公司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产品有鹿茸片、鹿茸酒、鹿茸血酒、鹿肉等。
  从国内市场来看,鹿产品销售市场正待开发。目前,以鹿产品为原料的各种滋补品、保健品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其效益非常可观。从国际市场看,以鹿茸为主要成分的药用品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平稳,仍处于卖方市场,特别是中国梅花鹿鹿茸备受国外客商的青睐,长期保持畅销而不衰,在东南亚及国外其他华人聚集区有稳定的市场。抚州露色养理业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一是鹿场搭建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二是鹿活动量较大,鹿舍占地面积每头2〜3米2,运动场8〜10米2。用石板或水泥板铺地,使粪便等易清扫。在鹿场周围设置栏杆,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
  2.繁殖技术
  (1)选择良种鹿。养鹿首先要选择良种鹿,因为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较大,而且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者的经济效益悬殊。
  (2)适时配种。一般到1.5岁时,鹿就已性成熟,但此时身体尚未成熟,适宜的配种年龄应在2.5岁。鹿的繁殖期是8月下旬至11月。母鹿每隔18〜24天发情1次,每次持续2〜4天。种公鹿应选择生长快、产茸多、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的健壮公鹿,一般每15〜20只母鹿放1只种公鹿。母鹿发情后,应适时放对配种,一般交配2〜3次。梅花鹿的妊娠期为231〜236天,每胎产仔1〜2只。
  3.饲养管理
  (1)科学饲养。鹿可利用的饲料有青绿多汁饲料、干粗饲料和精饲料、矿物质饲料。青、粗饲料主要有作物秸秆、秧蔓、树叶、青干草、根茎饲料及青贮料等,对青粗饲料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除喂粗饲料外,每天还要补充1.0〜1.5千克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由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蛋白质饲料如动物性蛋白质和各种饼类以及糠款类饲料混合而成。一般能量饲料占50%〜60%,蛋白质饲料占15%〜20%,糠款类饲料占15%〜25%。骨粉和食盐每天补饲量以每100千克体重计,骨粉为15〜20克,食盐为20克。要采取先粗后精的喂料原则。在冬季和早春缺青季节,要补喂胡萝卜、青贮料、菜叶等多汁饲料1.0〜1.5千克。公鹿在配种期和长茸期、母鹿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精料、矿物质和多汁饲料的喂量要适当增加。母鹿在妊娠前、中期要多喂青粗料,后期多喂体积小、质量优的精料。饲喂次数一般每日3次,必要时夜间补喂1次。
  (2)高产措施。提高鹿茸产量一是控光养鹿增茸快。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占地面积为125〜225米2,棚顶安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2.5〜2.7米,照明度为500勒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大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一样。二是用腐殖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腐殖酸添加剂可使鹿的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4.科学采茸
  (1)割取鹿茸。小公鹿每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2年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叉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一般在6月下旬取头茬,8月下旬取二茬。
  (2)初切角。茸长到3厘米时,从顶端纵向用刀切开1.6〜1.9厘米,可大幅度提高鹿茸的产量。采茸时间要适当,早采或晚采均影响茸的产量。三叉茸在65〜70天、四叉茸在75〜80天采收为宜。锯茸有吊圈法和麻醉法两种,麻醉药常用可可林和静松灵肌内注射。注射后15〜20分钟,鹿即被麻醉倒地。锯茸时下锯要轻、快、平,锯后上药要均匀,放鹿要快。
  5.疾病防治
  (1)梅花鹿难产。加强对妊娠母鹿的科学饲养管理,并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分娩环境。发生难产, 应及时助产。
  (2)鹿胃肠卡物与胃肠炎。注意饲料、饮水卫生及饲料的突变等。用5%葡萄糖静注,静注液中加入磺胺、乌洛托品和安那如注射液。
  (3)瘤胃积食与急性瘤胃鼓胀。停饲,但饮水不限。可静注氯化钠。急性瘤胃鼓胀;食道梗塞,治疗的较好办法是用套针放气。
  (4)结核病。加强鹿群饲卫生管理,对患鹿隔离消毒。对新生仔鹿、育成鹿接种卡介苗。对己发生本病的鹿治疗意义不大,宜早期淘汰。
  (5)坏死杆菌病。保持圈内卫生,设脚浴槽,内盛3%来苏儿、10%硫酸铜液、3%高钵酸钾液等。
  (6)布氏杆菌病。定期检疫、消毒,对产房及母鹿的分泌物更要注意处理,可接种羊布病5号疫苗。
  (7)巴氏杆菌病。清洁消毒。服磺胺药的疗效较好,或服强心补液。
  (8)鹿肠毒血症。对患鹿静注葡萄糖、尼克杀米、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维生素B、维生素C。
  (9)鹿狂犬病(神经性疫病)。治疗尚无有效办法。
  (10)破伤风。防外伤,对锯茸、刻耳、外科手术等必须严格消毒。治疗时单圈饲养, 安静暗光。肌注破伤风类素。
  (11)中毒病。首先应了解发病的情况,争分夺秒灌服酸碱性药物;并采用稀释法, 即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氯化钠液等;为排除毒物要服泻剂,为保护胃肠黏膜要服黏糊剂或吸附剂。
  (12)仔鹿下痢。用土霉素粉、乳酶生、胃蛋白酶、维生素、次硝酸雄内服。
  (13)仔鹿脐带炎。先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服新诺明,局部用双氯水冲洗,然后涂碘酊或龙胆紫。如脐部坏死,可除去坏死组织及碎片,撒碘仿、硼酸等量粉末。
  (14)舔仔鹿肛与咬尾。给被舔仔鹿内服链霉素、可糅酸蛋白质、矿炭银和碘胺咪。
  (15)幼鹿佝偻病。为预防本病,应在母鹿妊娠、哺乳期就应给予含维生素多的优质青绿饲料。鹿舍要干燥,阳光充足,鹿群宜小,并经常驱赶仔鹿群,增加仔鹿的运动量。用碳酸钙,骨粉或蛋壳粉混合饲喂,服鱼肝油,肌注维丁胶性钙。五、蓝狐
  蓝狐也称白极狐,是我国目前主要饲养的狐种之一,属外来引进物种。抚州市自20世纪末就开始蓝狐人工养殖。
  蓝狐体型略小,喙短,耳宽,嘴圆长,四肢短小,体态圆胖,被毛丰厚。体色有两种,一种浅蓝色,且常年保护这种颜色;另一种是冬季呈白色,其他季节颜色较深。成年公狐体长4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5.5〜7.5千克;母狐体长5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4.5〜6千克。蓝狐是雪地里最敏捷的动物,这种狐在夏天时呈棕色或灰色,一旦冬季来临,就变成全白,毛量也多长了3倍。
  狐是每年繁殖一次的动物,繁殖季节在春季。蓝狐发情在2〜4月,集中在3月。蓝狐具有显著的多胎特性,平均产仔6〜8头以上,最多产24头。
  狐皮是较珍贵的毛皮,毛长绒厚,灵活光润,针毛带有较多色节或不同的颜色,张幅大,皮板薄,适于制成各种皮大衣、皮领、镶头、围巾等制品,保暖性好,华贵美观,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
  (一)养殖概况
  为了保护野生狐狸,发展皮毛产业,目前,抚州市临川、资溪和黎川县开展了狐狸的人工驯养工作,主要养殖品种为蓝狐。临川金宁养殖场自20世纪末就开始蓝狐人工养殖,常年产量600只左右。黎川县黎贵养殖场和资溪县保辉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年产蓝狐分别在250只左右。
  狐狸皮色泽艳丽,板质柔韧,毛绒丰厚。其制品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佳品,市场前景广阔。蓝狐皮原料价格在400〜600元/张,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蓝狐狐舍环境的选择和建设,是蓝狐养殖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蓝狐喜欢安静的环境,场址选择应尽量避开喧哗吵闹的市区,也应远离工厂和铁路。这样不但使蓝狐有个好的休息和繁育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卫生防疫,减少疾病的传染。
  狐舍的建筑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主要是利用当地的环境,减少养殖成本,发挥出蓝狐的生产潜力,达到成活率高、产毛质量高的目的。母狐和公狐狐舍的建筑结构没有什么区别。狐舍顶部用石棉瓦遮盖,防止雨季来临淋湿蓝狐,也防止强烈的阳光灼伤蓝狐的表皮,影响成活率和皮毛质量。狐舍四周可以用纯铁丝网搭建。狐舍的下面为悬空结构,使粪便顺其自然地排泄到地面。防止粪便在狐舍停留的时间过长,发生变异,滋生细菌,也有利于粪便的清理。
  妊娠期母狐的狐舍,要比母狐和公狐狐舍的建筑结构上多一部分。主要是给妊娠期母狐提供一个好的生产场所,它们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多出来的部分四周用水泥板、木板、砖块搭建。底部不再是悬空,需要铺盖稻草,给妊娠期母狐一个好的休息生产环境。
  幼狐狐舍只是一个提供让小蓝狐习惯独立生活的训练场地,没有什么要求。当小蓝狐能够自己进食的时候,就可以放入普通母狐和公狐狐舍进行饲养了。
  2.繁殖技术
  种狐在繁殖时要注意种狐体况调整,蓝狐在自然状态下进入繁殖期前,都能自动减食降低体重,这是为繁殖期做准备的标志。
  狐狸一年发情一次,从1月起至4月中旬,为发情配种时期。在接近配种开始时,应做好公、母狐的配偶选择。配种时最好是将母狐送到公狐笼内交配,如果放入后20〜30分钟还不能交配,就应将母狐取出来,第二天再进行试情配种。1只公狐1天可以试情6c8只母狐。为了在公狐活动不良的情况下,不致漏过真正发情的母狐,还必须在配种期经常进行母狐阴门的检查。配种人员首先应掌握母狐发情期阴门的变化状态以及母狐发情表现和性行为,提高母狐的受配率和产仔数。
  狐狸是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一年只繁殖1次,多胎,一般1胎可产仔狐6〜12只。狐只在繁殖季节,才能发情、交配、射精、排卵、受精等;在非繁殖季节,狐的睾丸和卵巢机能都处于静止状态。夏季母狐卵巢和子宫处于萎缩状态,8月底至10月中旬,母狐的卵巢逐渐发育,到11月黄体消失,同时滤泡迅速增长,性器官也发育。公狐睾丸在夏季非常小,只有1.2〜2克,不产生精子,至U8月底至9月初睾丸开始发育,重量和体积都有所增加,接近1月时,睾丸重量可达到3.5〜4.5克,并能产生成熟精子。
  母狐是自发性排卵动物,在一次发情中所产生的滤泡不是同时成熟和排卵,与母猪一样是陆续排卵,先成熟的卵泡先排卵。一般只交配一次的母狐,妊娠率只有70%左右,而且每胎的产仔数也少;如果第二天复配的母狐,妊娠率可达85%左右;复配3次的母狐,几乎全部妊娠,每胎产仔数也多。
  (1)母狐的发情规律。狐的发情鉴定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①外生殖器官检查。阴道肿胀、外翻,呈粉红或暗红色,阴蒂外露,分泌白色或黄色黏液,这已经是母狐达到性欲期,要连续2〜3天放对配种或输精;阴门收缩,肿胀减退,分泌物减少,是发情后期或已结束。②从外表观察性行为。母狐发情时食欲减退,或不吃饲料,行动不安,在笼子里来回行走,排尿增多;到了性欲期,母狐精神极度不安,不断发出急促的求偶叫声,这时正是放对配种的时间。到发情后期,母狐活动才逐渐正常。③放对试情。到配种期,为了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除检查外生殖器和观察性行为外,还要定时进行试情,尤其是对发情不明显的年轻母狐,可避免漏配,又能刺激母狐提前发情。
  (2)配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养狐最关键一环是繁殖,要不失时机地把全部能繁殖的母狐配上种,这就要准确掌握母狐的繁殖规律。在母狐发情开始时,要做一次发情鉴定。凡是发情的公、母狐都表现精神兴奋,活动频繁,食欲不振,站卧不安,性情温驯。对通过发情鉴定己确认发情的母狐,要及时放对配种。放对时,应将发情好的母狐放到公狐笼内,这是因为在交配行为完成上公狐起着主导作用,免得由于捕捉惊扰公狐,而达不成交配。放对后30〜40分钟还没有完成交配者,要及时将公、母狐分开。
  因为狐是季节性一次发情,又是陆续排卵的动物,所以在初配成功后,还要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连续复配2次或3次,或者直至母狐拒绝交配为止。复配能提高繁殖力,所以配种员必须认真坚持母狐的复配工作。
  在狐的配种期和配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配种期养狐场内要保持安静,严禁参观和饲养员进入,观察记录人员也要与狐笼保持一定距离。②放对配种尽可能在清晨和傍晚进行,对初配狐应连续放对几天,争取多配几次,这样受胎率较高。③公、母狐配种比例为1:3或1:4。④种公狐1天可以交配2只母狐,2次交配的间隔时间最少为2〜3小时。⑤在配种前最好对公狐精液进行品质检查,精液品质不良或精子较少的种公狐不能参加配种。
  3.饲养管理
  (1)狐狸的饲料。狐狸的主要食料来自资溪县鳗鱼加工企业的废弃剩余物一鳗鱼头、豆制品企业的豆渣、自家种植的各类蔬菜以及从外地购置的玉米粉和钙粉等。鳗鱼头要高温消毒,并打成米糊状;蔬菜要切细、均匀,以利于拌料搭配狐狸日粮营养丰富、可口。
  一般饲料配方要求:狐的饲料一定要新鲜,营养全面、易消化。在日粮中,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约占65%,主要种类有小杂鱼、鱼粉、禽畜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为辅,约占35%,主要种类有玉米、小麦、稻谷、黄豆、蔬菜等。同时,要喂给维生素A、E、B等。母狐产崽期间要增加蛋类、乳类食品。
  狐狸每天两餐,9:00和17:00各一餐,用量为150〜200克。如遇到母狐生产阶段,则要适当加量,以满足其能量需要。
  (2)狐狸喂养基本要求。成年种狐在平时每天可喂2次,12月至翌年1月每天可喂1次,营养差的还应每天喂2次,幼狐每天应喂3次。新鲜的动物性饲料可以绞碎和熟制的植物性饲料混合在一起喂,隔日的动物性饲料应煮熟后绞碎再喂,植物性精饲料应煮成粥或蒸窝头喂给,蔬菜应洗干净后绞碎混入温粥喂给。饮水必须每天保证供应,每天要清洗一次水槽,随时给水槽加足水,尤其是在配种期、母狐妊娠期和哺乳期,水一定要供足。要尽一切可能改善养狐场内的环境,尤其是饲养场内要避免外界干扰,环境要安静,饲养员严密监视和随时观察狐的状况,并且要及时采取措施。笼具要经常保持完好,发现有破损要及时修补,防止狐逃笼。夏季要有防雨和遮阴的设备。
  4.疫病防治
  养狐场制订有效的卫生与防疫措施,减少或杜绝狐狸发病,对于提高狐皮质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1)卫生措施。①饲料卫生。绝对禁止从疫区采购饲料。有不少传染病是家畜和狐狸共患的疫病,如果狐狸吃了患病家畜制成的肉类饲料,则会引起疫病发生。②控制饲料的霉变。对不新鲜、变质的饲料不能饲喂。实践证明,狐狸吃了腐烂变质的饲料,轻者厌食、拒食、感染疾病,重者造成死亡。③清除饲料中的有害物质。鱼、肉类饲料在加工前要清除杂质,如泥沙、变质的脂肪等,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方可进一步加工使用。④饮水要清洁无污染。水源要严格加强管理,不要流入污水和有害物质。饮水器具要经常冲洗、消毒,防止霉菌孳生。⑤笼舍卫生。笼舍下面的粪便每天要及时清除,并对地面进行冲洗。狐狸产仔期,要经常更换木箱里的垫草,垫草用于防寒保温,必须柔软干燥,无污染、无霉烂。⑥饲养用具的卫生。饲喂用具应经常消毒,用0.1%高锦酸钾溶液洗刷料桶、水盆及加工用具等,也可蒸煮消毒。
  (2)防疫措施。①切断一切传染途径。在引进种狐时要请兽医部门检疫。为防止带入传染病源,对新引进的种狐到场后,必须单独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进行观察,确认无病后再进场饲养。②严禁其他动物如狗等进入饲养场。其他动物不能和狐狸混养在一个场内,以防相互传染。③定期接种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狐狸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防止疫病的有效措施。每年要进行2次疫苗接种(12月留种时、7月仔兽分窝离奶2周后),如犬瘟热疫苗、病毒性肠炎疫苗接种。④药物预防。饲料中加入一些药物,能有效地预防某些疫病的发生。如在饲料中,按每周每只喂给土霉素1粒,不但能防止饲料酸败,还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康菌露二代长期使用,可以帮助增强动物食欲、减少饲养场的臭味和蚊蝇的数量以及粪便的排出量。⑤定期消毒。消毒是预防或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饲养场每月都要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对全场进行喷洒预防消毒, 以控制疫病的发生。
  5.狐皮初加工
  根据营养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狐狸皮的成熟时间是12月至翌年1月,取皮的最佳时间就是成熟期。宰杀后剥皮,晾干后包装。刮油先将狐鼻端挂在钉子上,毛朝里套在光滑的圆形木植上,用刮油刀由后向前刮油。刮油时,持刀要平稳,用力要均匀,边刮边撒锯末或搓洗手指,防止油脂浸染被毛,以既刮净残肉、皮下脂肪,又不损坏毛皮为原则。四肢、尾边缘和头部的脂肪难以刮净,可用剪刀剪掉。洗皮经刮油和修剪后的皮板,还要用干净的锯末反复多次洗搓油脂、污物,直至皮张干燥不沾锯末为止,再用刷子刷净皮板上的锯末。然后翻过来再洗毛绒面,以去除毛绒面上的灰尘、油污,直到毛绒干净并有光泽、蓬松、清洁为止,同时刷净锯末。洗皮的锯末应为不含树脂的锯末,经筛子筛过才能使用。上植上植方法:皮筒先是毛朝里、板朝外套在植板上,摆正两耳固定头部,然后均匀用力拉皮筒,边拉边用图钉固定头部,然后均匀用力拉皮筒,边拉边用图钉固定其边缘。前肢翻到外面自然下垂,后肢摆正,尾自然展开,固定在植板上。待干至5〜6成时将其翻成毛朝里,重新上植,简单固定。下植和干燥当毛皮的四肢、足垫、脑下部位基本干硬时,要及时下植。下植后的干皮,悬挂在常温的室内或室外晾干即可。六、竹鼠
  竹鼠俗称寒皮老鼠,在抚州市山区广泛分布,以竹的地下茎、根、嫩枝和芒草茎等为食。为江西省"三有”保护动物。竹鼠肉质细腻精瘦,鲜美可口。
  竹鼠的身体比较肥硕,呈圆桶形。成年竹鼠体重一般在2千克左右,体长30〜50厘米。竹鼠眼睛小,耳朵短,额头呈圆形,向前微凸,嘴巴上下两对门齿粗长尖利;四肢短小,爪子扁平,似指甲状,被称为五指爪;尾巴结实、短小;成年竹鼠的体毛为灰黑色。
  竹鼠属夜行性动物,白天少吃多睡,夜间采食旺盛。竹鼠喜欢在阴暗、凉爽、干燥、洁净的环境中生活,耐低温,怕酷暑。
  竹鼠毛皮柔软,光泽油润,底绒厚。竹鼠毛基为灰色,易于染色。竹鼠的毛皮是制作大衣的上等原料。竹鼠的肉、胆、血、牙均可入药,用途十分广泛,因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养殖的竹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品质与野生竹鼠完全一致。出产的竹鼠毛色光鲜,肉质细腻,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
  (一)养殖概况
  抚州市林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人工养殖竹鼠。竹鼠养殖场和合作社分布在山区,生态条件良好,饲养户均采用仿生态自然养殖方法。人工养殖的竹鼠,都是用山中的小山竹、竹的地下茎、竹笋、芒草的根茎及一些其他植物的种子、果实喂养的。饲料以山区自然生长的新鲜竹叶、芭茅和家庭种植的瓜果、蔬菜茎叶等青绿饲料,配以少量玉米、豆粕、鱼粉等营养物质。
  竹鼠养殖是近年来抚州市发展较快的人工养殖品种,全市主要养殖大户有:宜黄县军峰山竹鼠养殖场、宜黄县桃陂镇弟信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南丰县诺胜养殖场、南城县胜强养殖场。全市2014年养殖规模在10000只以上。
  抚州人工养殖竹鼠始于2010年,宜黄县神岗乡芦坊村农民万春根了解到人工养殖竹鼠成本低、风险小、回报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信息后,决定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植物等条件,进行人工养殖竹鼠。当年,万春根经林业部门批准,创办了“军峰山竹鼠养殖场”,引进种竹鼠120只,开始从事家庭养殖竹鼠实践。他投资近10万元,兴建了竹鼠养殖栏舍。在他的精心饲养管理下,当年养殖竹鼠获得了成功。2012年,万春根兴办的竹鼠养殖场繁育的竹鼠规模达3700只,销售种竹鼠和商品竹鼠1510只,实现销售收入37万元,获纯利润近20万元。此后,该县南源乡、梨溪镇、桃陂镇等乡镇先后创办了4家专门从事竹鼠养殖的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加入专业合作社参与竹鼠养殖的农户达120多户。2014年,宜黄县养殖竹鼠总数达8000余只,年销售竹鼠3500余只。
  竹鼠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繁殖力和成活率高,周期短,适合农村家庭养殖,经济效益较好。竹鼠个体小,对环境要求不高,农民可利用闲置的猪、牛栏、仓库、杂物房等均可建造竹鼠栏舍,养殖设施投入很少。人工养殖的商品竹鼠主要为肉用,肉用竹鼠每千克价格120〜160元。种竹鼠每对(公、母各1只)600〜800元。竹鼠养殖经济价值较高, 市场前景广阔。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场地选择。按照竹鼠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点,选择竹鼠饲养场地的原则是,自然环境条件适合竹鼠生长、正常生活和繁殖。竹鼠养殖场地应选建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能避开冷风侵袭、夏季有利通风以及受外界干扰少的僻静地方,更应远离喧闹的公路、铁路、机房等,尽可能远离其他畜禽场,以利于防疫卫生。
  饲养竹鼠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栏舍。竹鼠栏舍最好坐北朝南,阴暗凉爽。鼠舍附近应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以便于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对竹鼠饲料的采集。
  (2)栏舍建造。竹鼠栏舍内要修建饲养池和走道。竹鼠的饲养池按面积大小分为4种:①大池。大池的面积在2.5米2以上,池长210〜220厘米,宽120〜130厘米,高65〜70厘米。饲养池由砖块砌成,池子内壁的四周要用水泥抹平。大池适合成年鼠的合群饲养。这种池子的优点是造价低,容量大。②中池。中池的面积在0.6米2左右,池长120〜130厘米,宽55〜60厘米,高65〜70厘米。中池的用途很多,它既可以用来做幼鼠、成鼠的合群饲养,又可以用来作为成年鼠配对繁殖的场地。③小池。小池的面积在0.3米2左右,池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50厘米。小池主要用于成年鼠的配对、配组和交配,也可用于幼鼠的群体饲养,其优点是易于观察竹鼠的配种和采食情况。④繁殖池。繁殖池由2个小池组成,即内池和外池。内池作繁殖、哺乳用的窝室。内池的面积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面积太大,母鼠不便清除池内的粪便和食物残渣;面积太小,则不利于母鼠产仔和哺乳。所以,内池面积一般为0.4米2,内池长25〜27厘米,宽24〜26厘米。繁殖池的外池一般作为投料间和运动场,外池的面积要比内池大,一般为0.5米2。外池长73厘米、宽70厘米,高52厘米。内、外池的底部要设置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连通洞,以方便母鼠和幼鼠出入。
  一般来说,修建大、中、小池的比例为1:2:4。养殖池之间还要设计走道,以便于竹鼠的饲喂和饲养管理。
  2.繁殖技术
  竹鼠繁殖能力比较强,母鼠在8个月龄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交配、繁殖了。每只母鼠每年可以产仔3〜4窝,每窝产仔2〜8只。
  (1)选种。优良竹鼠的基本条件是:母鼠,中等肥瘦,性情温顺,不挑食,采食能力强,成年母鼠的体重要在1.2千克以上;公鼠,腰被平直,身体健康,耐粗饲,不打斗,成年公鼠的体重要在1.3千克以上。(2)配对、配组。种鼠选好之后,要把种鼠进行配对和配组。配对是指将选好的种鼠按公母1:1的比例进行交配。配组则可以有1公2母或1公3母的配组办法。配对繁殖和配组繁殖都是比较有效的人工繁殖方法。为了给繁殖期的种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把配好对或配好组的种鼠放到小池中进行交配。交配时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最好用木板或纸板把池子盖住。
  (3)繁殖。母鼠怀孕后,要把它们放入繁殖池中单独饲养,否则会影响母鼠正常的生产、繁殖。
  3.饲养管理竹鼠的饲养管理分为幼体和成体两个阶段。
  (1)幼体(0〜4月)饲养管理。竹鼠是晚成动物,胎儿在出生时尚未发育成熟。刚产下来的幼鼠非常幼嫩,3天后才长黑毛,身体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淡灰色,1周后才能睁开眼睛。幼鼠饲养管理主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控制温度:竹鼠耐寒怕热,幼鼠在初生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窝内温度要控制好。夏天当室内温度超过30℃时,就需要给幼鼠鼠舍降温。具体做法是,用新鲜青嫩的竹叶、青草、树叶垫窝,要注意用来垫窝的竹叶不能过密、过多,否则会影响竹鼠正常的活动。冬天要在幼鼠鼠池中铺垫稻草用以保温。尽量将稻草铺在鼠池的一角,以便给幼鼠留下活动的空间。
  合理密度:一般来说,幼鼠适合在中池和小池中饲养。其中,小池幼鼠的饲养密度为6〜7只,中池幼鼠的饲养密度为10〜15只。如果饲养密度过小,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养殖密度过大,则会导致幼鼠因抢食而造成咬伤。
  饵料投喂:幼鼠的饵料投喂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哺乳期和断乳期两个阶段。幼鼠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是哺乳期,这一阶段可以实行人工哺乳的喂养方法。通常,给幼鼠饲喂的是用普通婴幼儿奶粉调制而成的人工乳。饲喂量应随着幼鼠日龄逐日增加,出生后1〜15天,每天喂6〜7次,每次喂入3〜4毫升;16〜30天,每天喂5〜6次,每次喂入5〜6毫升。30天之后,幼鼠就可以断奶了,这时就进入了断乳期。断乳期幼鼠的饲料主要有两种:①粗饲料。竹鼠为植食性动物。也就是说与其他动物相比,竹鼠对于植物粗纤维的消化率比较高。适合喂养竹鼠的粗饲料有竹枝叶、竹笋、秸秆、南瓜秧、花生苗。饲喂竹鼠的粗饲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富含水分的青绿饲料,如新鲜的竹枝、竹叶、南瓜秧;一种是不含水分或含水很少的干饲料,如己干枯的秸秆。为保证新鲜,粗饲料尽量在养殖场附近采集。采集回来的青绿饲料要经过晾晒,把叶面或枝干上的水滴晾干。饲喂粗饲料时注意种类不能太单一,每天至少要保证2〜3种。饲喂时,青绿饲料和干饲料的比例要保持在1:1左右。幼鼠对粗饲料需求量比较大,大约占到幼鼠日粮的60%。所以,要在每天的早、中、晚各投放一次。②混合饲料。为保证幼鼠健康的成长,还要给幼鼠配置混合饲料。混合饲料的成分是:玉米粉55%、麦款20%、豆粕20%、鱼粉7%。将原料混合拌匀,用盐水调湿,湿度要求饲料能够手捏成团,松手即散开。为保证新鲜,混合饲料要现配现喂。一般来说,混合饲料要在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竹鼠不喝水,它身体所需的水分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所以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饲料外,还要为幼鼠准备一些富含水分的西瓜皮、香瓜、南瓜、黄瓜等多汁饲料。瓜类多汁饲料要先洗净,再切成薄片和小碎块,以利于幼鼠采食。
  卫生管理:幼鼠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其饲养管理主要应做好消毒和清洁卫生。①消毒。消毒液一般用二氯异氢尿酸钠灭菌剂与水以1:600的比例配制而成。为鼠池消毒时,消毒液不能直接对着幼鼠喷洒。喷洒时先将消毒液均匀地喷洒在养殖池的四壁上, 然后再喷洒到养殖池的地面和走道。②清扫。每天要经常清扫鼠池的卫生,主要是将鼠池地面的粪便等杂物清扫干净,扫地时注意动作要轻,尽量避免苕帚碰到幼鼠,以免惊扰鼠群。
  (2)成鼠(4个月以后)饲养管理。4个月后,就进入了成年鼠的养殖管理阶段。与幼鼠相比,成鼠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食物也不挑剔,主要应掌握以下要点:
  温度控制:成鼠也怕高温,如果温度超过35℃时就要进行降温处理。一般采用实用简单的铺沙降温法。铺沙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洒水工作了,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使水洒在沙子的表面上而不能直接洒在竹鼠的身上。每天要向沙堆浇透凉水1〜2次,这样就能有效地降低养殖池里的温度。另外还可以在走道上洒水,以降低鼠舍的温度。
  饲养密度:成鼠适合在中池和大池中饲养,中池成鼠密度为5〜7只,大池成鼠的饲养密度为10〜15只。同幼鼠一样,如果鼠舍内温度过高,也要相应地减少单位面积内成鼠的饲养密度。
  饵料投喂:竹鼠成鼠的饵料投喂与幼鼠基本相似,主要也是分为粗饲料和混合饲料两种。成鼠每天要饲喂粗饲料4次,饲喂时间分别为早晨、11:00、15:00和晚上。同幼鼠一样,干料和青绿饲料的比例为1:1。混合饲料每天喂3次,分别在每天的早晨、中午、晚上进行投喂。
  日常管理:①正确捉拿。在成年鼠的饲养管理中,饲养员要经常捉拿竹鼠,捉拿方法不当会被竹鼠咬伤。正确的捉拿方法是:用手抓住竹鼠尾巴把它提起来。在捉拿竹鼠的时候要悄悄地接近竹鼠,避免惊扰,要轻拿轻放。另外,还可以用夹鼠钳来捉鼠。夹鼠钳要夹在鼠的颈部。只有正确地捉拿竹鼠,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成鼠的饲养管理工作。②消毒和清扫。成鼠的鼠舍也要进行消毒和日常清扫,其方法和步骤与幼鼠的饲养管理相同。③保持阴凉。与幼鼠相比,成年竹鼠更喜欢阴凉、黑暗的环境,所以,竹鼠窝室要悬挂塑料布来遮挡阳光。
  4.疫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幼鼠的常见病主要是消化不良,其症状是幼鼠精神不振,毛色无光,行动迟缓。幼鼠消化不良,是由于幼鼠吃进过多难以消化的粗饲料而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要调整幼鼠的粗饲料和混合饲料的比例。除此之外,还要为幼鼠饲喂碳酸氢钠片。具体办法是,先把碳酸氢钠片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指压碎,在水中搅拌均匀,将药水倒入混合饲料中给病鼠饲喂。
  成鼠的常见病主要是外伤。成鼠经常因为抢食、争窝而互相咬伤,伤口多在口腔、头、腰和四肢,若不及时治疗会因脓毒引起败血症而死亡。轻微创伤,要涂擦红花油以防感染。具体做法是,先用碘酒给竹鼠伤口清洗、消毒,再把红花油涂擦在伤口处。
  对于伤在口腔或者伤势很重的竹鼠要进行肌内注射。具体做法是,将2毫升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注入2毫升的青霉素中,摇晃均匀后吸入针管。一个人用夹鼠钳紧紧夹住受伤的竹鼠,另一个人为其做肌内注射。为避免继续咬伤,对于经过治疗的竹鼠要进行单独饲养,待伤势痊愈后再归群、合养。
  第二节野禽养殖
  一、蓝孔雀
  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绿孔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由引进驯化而来,具有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耗料少等优点,易人工饲养。一般孵化期为27〜31天,饲养8个月就可达到4千克左右。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孔雀鲜艳的头颈、尾羽可以制作高档的工艺品,孔雀还可制成标本及装饰品,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名,非常抢手,使用价值广泛。蓝孔雀不仅是最美的观赏鸟,而且是一种高级稀罕的食品,其肉品质优良,野味浓郁,细嫩可口;蓝孔雀汤更是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档珍品佳肴,其汤清香鲜美,回味无穷,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强身健体、滋阴壮阳、清热解热、补气补血的功效。
  (一)养殖概况
  抚州市人工养殖蓝孔雀己有近10年的历史,是目前新兴的野生动物驯养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全市驯养企业有16家,规模已达上万只。主要集中在宜黄、临川、乐安、东乡县等地,以宜黄县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和抚州市金土地孔雀养殖场为龙头企业。
  宜黄县人工养殖蓝孔雀始于2005年,目前全县专门从事蓝孔雀养殖的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共有3家,主要在凤冈镇新斜村和梨溪镇九车村,其中,养殖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辐射带动面最广的是凤冈镇新斜村党支部书记刘晓峰兴办的“宜黄县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2005年,刘晓峰从外地引进了6组蓝孔雀种,接着在家中承包的林地中建起孔雀养殖场,开始了人工养殖蓝孔雀的实践,全面掌握了蓝孔雀的人工配种、孵化、育雏、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一整套繁养技术,成为宜黄县专门繁养蓝孔雀的特种养殖专业户。为了辐射、带动全县更多的农民发展蓝孔雀养殖业,2007年,刘晓峰申请创办了“宜黄县恒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蓝孔雀养殖基地由原来的10余亩扩大到120余亩,投资100余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达15000米2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场分养殖区和孵化区及办公管理区3个区域,建造了恒温孵化室,配置了全自动化的孔雀孵化设备,并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大蓝孔雀养殖基地和销售市场的联系网络和服务平台。在公司的带动和牵引下,宜黄县从事蓝孔雀养殖业迅速发展扩大。2014年,全县参与蓝孔雀养殖的有500余户,从业人员2000多人,其中,养殖规模在300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基地有3家。全县年销售商品蓝孔雀5万多只,其中,种用孔雀2000多组,观赏孔雀500多只,食用孔雀5万多只,蓝孔雀养殖业成了宜黄县一项新兴的特色养殖业。
  抚州市金土地孔雀养殖场始创2003年4月,开始孔雀养殖场建在临川区罗针镇的一片荒山上,后搬迁至临川区湖南乡鹏溪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养殖场地形优良,四周环境安静,林木环绕,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距离城区十几千米。建有孵化、育雏、配种、防疫等设施并建造房舍、饲料仓库,配备了一条龙的各种设备器材。年养殖蓝孔雀雀种5000~6000只,孵化苗20000多只。另外,还兼养其他珍禽,如大雁、珍珠鸡、火鸡、野鸡等近1000只。
  孔雀养殖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养殖致富项目,是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目前,销售价格为雏孔雀苗每只200元左右,肉用孔雀平均每只600元左右,观赏孔雀每只可卖2000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同时,家中饲养几只蓝孔雀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宠物,成了一些大城市有身份地位的人的象征。(二)养殖技术
  抚州市人工养殖的蓝孔雀是以该市丰富的林地资源、广阔的林下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采取仿自然生态养殖方法养殖。
  1.养殖设施
  人工养殖蓝孔雀的场地应选择周围有稀疏乔灌木林,且附近有溪流或山塘、开阔的丘陵地带。孔雀房舍要坐北朝南,地势要高,排水要好,光线要充足,做到冬暖夏凉,以利于孔雀的繁殖生长。圈养孔雀的房舍每个100米2,其中,室内和室外运动场的面积比例为1:3o房舍室内外均要架搭横木棍,供孔雀晚上栖息和睡觉。地面铺些细沙,供孔雀活动和采食。栏舍养殖密度分为100米220只左右。
  2.繁殖技术
  孔雀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产蛋期在10年左右;种孔雀一般按1公3母配比,大量饲养以1公5母配比较好。一般情况下,母孔雀第三年(即2周岁)开始产蛋,产蛋逐月增加,一般在26〜60枚, 有的可达80枚以上,平均蛋重约110克,大小为55毫米X67毫米。蛋壳呈褐色,有的偏白色,蛋形呈纺锤形。
  (1)选种。雄孔雀应选择个体健壮结实、羽色鲜艳、腿脚有力、性欲旺盛的为种孔雀。雌孔雀应选择头颈细长、体躯丰满、胸深股圆、后驱宽大、活泼喜动的为种孔雀。
  (2)交配产蛋。孔雀公、母配种比例为1:5。母孔雀交配15天后开始产蛋。之前要在栏舍的角落挖一沙坑,铺好干净的细沙供母孔雀产蛋。产蛋期间应有专人每天拣蛋,以免产生母孔雀食蛋或诱发抱性。
  (3)人工孵化。蓝孔雀的孵化期一般为28天左右。人工孵化可采用孵禽用的电孵机。因蓝孔雀蛋较一般禽蛋大,孵化盘应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孵化工艺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①温度。平面孵化器内温度控制在38.5〜39.5℃,立体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7.5〜38℃,孵化室内温度维持在24〜27℃。出雏期温度要下降0.5℃。②湿度。孵化期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出雏期湿度维持在70%,孵化室相对湿度保持65%〜70%。③翻蛋。孵化期头7天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翻蛋1次,第二周1〜2小时翻蛋1次,以后每3小时翻1次蛋,出雏前3天停止翻蛋。④凉蛋。孵化头7天一般不需要凉蛋,随着孵化时间加长,胚胎代谢产生体热,为使胚蛋不超温,入孵2周后每天应凉蛋15〜20分钟,一般晾至30℃时为止。由于孔雀蛋壳较厚,孵化初期温度与湿度应偏高些;后期通风与湿度也应稍高些,以利于正常出雏。
  3.饲养管理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为2个月。初生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及背部略深, 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每个网架长250厘米, 宽200厘米,底网高60厘米,室内外均设栖架。1〜10日,每天4次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及补充饲料;11〜30日,每天3次熟鸡蛋、肉沫、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及补充饲料;31〜60日,每天2〜3次。饲料除与前面相同外,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每群饲养量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密度。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群。并建立信号条件反射,以便于管理。定期消毒、驱虫和防疫、灭鼠、防兽工作。及时隔检病雏。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是指61日龄至成年(2年)前生长阶段。育成舍的室内约占1/3面积,运动场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每100米2为20只。饲料以纯合颗粒料最好,每天喂2次,青绿饲料喂2次,应定期检测体重。如作为商品肉用仔孔雀,饲养8个月龄后能达到3.5〜4千克,便可上市。
  (3)成年期的饲养管理。孔雀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产蛋期的孔雀或休产期的孔雀。种孔雀舍每栏公、母配比为1:(3〜5),栏舍规格为5米X10米,室内外各半,网高5米。网孔为1.5厘米X2.5厘米,运动场上应种植遮阴植物。饲喂定时定量,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一年四季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①春季。为成年孔雀的繁殖季节,活动量、采食量大,应及时调整饲粮,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在角落处设产蛋箱(铺垫沙子或软草)。②夏季。由于夏季气温高、多雨、湿度大,孔雀采食量、产蛋量下降,并逐渐停产。应多喂精料量,增加青绿饲料,做好清洁卫生和防暑降温工作。③秋季。秋季秋高气爽,但气温下降,光照缩短,又值孔雀正常生理换羽期,饲粮中要减少或停止油料饲料。应在换羽期间采取强制性换羽,可以有效地缩短自然换羽天数,另外,可以获得优质价高的羽翎。通过对水、饲料和光照的适当控制,并突然改变其生活环境条件,以达到整齐换羽的目的。也可在不限制饲喂的条件下,酌喂氧化锌添加剂。可使孔雀7〜10天后加速换羽,夜间可试拔主翼羽、覆尾羽,如能轻易拔除则拔羽,拔不动则不要强拔,50%羽毛脱落或拔除时,则应停喂锌添加剂。也可使用肌注2500〜5000国际单位睾丸酮和5〜10毫克的甲状腺素,被肌注的母孔雀变得迟钝和不爱活动,个别还出现“企鹅”姿势。经3〜4天后症状消失。一般于注射后第2天停产,至5〜7天几乎全部脱落,并开始迅速长出新羽束。另外,在饲粮中要增加动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促进羽毛生长,做好越冬准备工作。④冬季。天气寒冷,除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外,在饲粮中应增加谷粒和油料种子量。地面可铺些垫料,保暖的同时注意通风。在休产季节,进行防疫与防治寄生虫病工作。
  4.饲料调制
  孔雀的食性较杂,所以饲料来源广泛,但食量较少。饲料以蔬菜、青草、玉米、麦款为主。一般成年孔雀日粮量为100〜150克,即可满足需要。养殖方法基本上与家鸡相同,一般可用市售鸡饲料代替,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搭配使用。孔雀羽毛很长,因而孔雀日粮中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含量的蛋白质和粗纤维。孔雀产蛋多在4〜8月,换羽期则多在8〜12月。饲料配比,应根据孔雀的生长发育、产蛋、换羽等特点和不同饲养阶段及不同饲养状况酌量增减。蛋白质饲料可占饲料总量的20%〜25%,能量饲料可以占饲料总量的5%,矿物质饲料可占饲料总量的2%,青绿饲料可占饲料总量的20%〜30%。
  5.疾病防治
  蓝孔雀有相当强的适应性与抗病力,但在环境条件与饲养管理欠理想时,也容易患白痢病、禽霍乱、球虫病和蟒虫病。有些地区还发生过鸡新城疫、禽痘、马立克氏病等。因此,要重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平时要定期搞好清洁卫生,投喂驱虫药物,有条件测定孔雀体内抗体后再进行免疫工作。由于孔雀尚无定型的免疫程序,所以,对流行病的免疫须根据当地其他家禽疾病的流行特点及免疫程序来对孔雀进行免疫。
  二、野鸡
  野鸡俗称山鸡,被列入国家级“三有”保护动物和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抚州市各县区均有野鸡分布,为留鸟。
  人工养殖的野鸡都是用谷子、青菜等农作物及黑麦草、皇竹草等青料喂养的,毛色光鲜,肉质鲜嫩可口,鸡汤鲜美,营养价值高。野鸡肉的钙、磷、铁含量较高,并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对贫血患者、体质虚弱的人是很好的食疗补品。野鸡的羽毛别具特色,可以制成羽毛扇、羽毛画、玩具等工艺品。
  (一)养殖概况
  抚州市是传统的丘陵山区,山林面积大,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野鸡多。宜黄、乐安等地素有养野鸡的习惯,用捕获来的野鸡圈养在自家的小院,拉个防护网,或是利用旧房人工养殖起来,很简陋,数量也不多,几十只左右。野鸡养殖业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零星养殖,到90年代后开始规模化人工育种。近10年野鸡养殖逐步形成了一个特色的养殖产业,养殖技术己有很大提高,养殖成活率有很大改善,种源供应、市场销售等都有成熟渠道。野鸡己经成为特色养殖的主打产品,目前,抚州市野鸡养殖企业共有14家,养殖规模9720羽,主要分布在宜黄、乐安、临川、崇仁、资溪、黎川、东乡等县,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有宜黄县梨溪宝丰特种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乐安县金竹畲族乡辉达野鸡驯养中心、东乡县金凤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临川区园石山鸡养殖场、崇仁巴山镇宝水野鸡养殖基地、黎川县华美宏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资溪县上营生态养殖场。
  野鸡生产是季节性生产,生产周期较肉鸡长,价格也较高,野鸡的加工及销售也有季节性和批量性。雏野鸡经4〜5个月的饲养,雌野鸡体重达1千克、雄野鸡体重达1.3~1.4千克以上的体重即为成熟体重。野鸡肉味道鲜美,则与温度有关。当入冬以后,低温天气持续1周以上时,野鸡体内脂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后,野鸡肉味才鲜美。所以,野鸡的加工、销售多在冬季进行。我国食用野鸡销售旺季是元旦至春节期间,主要用作礼品互相赠送。出口野鸡不受季节限制。种蛋、种雏野鸡销售旺季为每年4〜7月。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多数人愿购买5〜6月的雏野鸡或种蛋。种用成野鸡的销售,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2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食品已成为餐桌、宴席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但是,野生野鸡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猎杀和非法经营,加之自然界存量极少,因此,人工养殖野鸡商机无限。野鸡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潜力巨大的养殖项目。目前,经营户销售的人工养殖野鸡都是活鸡。成年商品鸡每千克80〜90元;论只卖,成年商品鸡每只100〜120元。人工养殖野鸡的销路,主要是广东、上海、浙江等省份。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野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和便于防疫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和主要交通干道。场址应选地势高、沙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和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有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有清洁的水源和可靠的电源。
  野鸡场总体布局和家鸡养殖大体相同。鸡场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野鸡室和种野鸡室的顺序排列。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消毒室、办公室、更衣室、兽医室、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等。
  野鸡养殖方式有室内笼养、圈养和室外放养三种方式。室外放养是一种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更有利于保持野鸡的野性和品质,但一般需要较大的空旷场地,便于野鸡活动。为确保野鸡不飞走,对室外场地需拉网全封闭。
  野鸡场设备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孵化机和出雏机根据本场种野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照蛋器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作。笼式育雏设备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饲槽和水槽用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的。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野鸡年龄调整高度。产蛋箱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饲料加工设备,大型养野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粉碎机组
  (附带搅拌设备)。
  2.繁殖技术
  (1)种野鸡群的建立。每一种野鸡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一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二次选择于翌年的1〜2月进行。所选择的种野鸡必须具备本品种的明显特征,发育良好,体质健壮。雌野鸡:体型大,结构匀称,发育良好,活泼好动,觅食力强,产蛋量高,产肉性能好。雄野鸡:身体各部匀称,发育良好,脸鲜红色,耳羽簇发达直立,雄性特征明显,性欲旺盛,两脚距离宽,站立稳健有力,突出的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2)种野鸡的繁育。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野鸡9〜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野鸡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己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一般2月初放配。种野鸡一般一年一换。
  野鸡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野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公、母比例变为1:(5〜6)。
  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野鸡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前,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野鸡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只公野鸡入母野鸡群,观察母野鸡是否乐意“领配”。
  (3)种鸡饲养管理。野鸡的繁殖有季节性,每年2〜5月为繁殖季节。一般将成年种野鸡分成繁殖期和休产期两个阶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点:①进入繁殖期的野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开始后,随着产蛋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20%,在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②野鸡因驯化时间短,野性较强,公、母野鸡都有啄蛋的坏习惯,而母野鸡又具有产蛋地点不固定的特点,破蛋率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壳应及时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③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程序。出入野鸡舍动作要轻,以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野生动物惊吓、骚扰野鸡群;夏季炎热天气搭棚或在网室旁种植爬藤类的丝瓜、豆角等植物遮阴,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证种野鸡正常的性活动及交配次数。④野鸡每天产蛋时间多集中在10:00〜15:00,约占全天产蛋数的86.7%。
  (4)孵化。把经检验受精合格的野鸡蛋放入孵化机,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7.5〜38℃,湿度控制在65%。每天要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孵化时间23天出雏。
  3.养殖管理
  (1)育雏期养殖管理。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
  野鸡孵化室
  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保温: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日龄的增长而降低,1〜3日龄的适宜温度为34〜35℃,以后每周降1〜2℃,至4周后降至22〜24℃。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和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湿度: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为1周龄内,育雏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70%,2周龄内空气相对湿度55%〜60%。
  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至IJ7周龄时为15只。
  光照: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及时断喙: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至1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做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上,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初饮: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开食: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沙砾,以助消化。
  育雏舍及用具的消毒:①清洗。要求至少在进雏前7天,将鸡舍及设备等一切育雏用具彻底清洗干净,要求无灰尘、蛛网和粪便。彻底清扫与冲洗,是良好消毒的前提。②消毒。清洗后应对鸡舍进行2次消毒。喷雾消毒:可选用烧碱、次氯酸钠、菌毒敌等,对杀灭致病性细菌、病毒有确实效果的药物,对鸡舍内外及用具进行喷雾消毒。熏蒸消毒:应选用4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将鸡舍密闭好,对舍内及用具进行熏蒸消毒,进雏前两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育成期养殖管理。野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野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野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至U3月龄时,雄野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野鸡可达到成年野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野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一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野鸡从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为育肥阶段,此阶段野鸡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其饲养要点如下:
  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
  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6〜8只/米2。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①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②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③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II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4.放养管理
  (1)放养场地的选择。离村镇、畜禽场、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和交通要道500米以上。地势高燥、略倾斜,排水排污良好(鸡舍不要建在低洼积水的地方)。沙壤质土, 透水性强。水源充足卫生,电源充足。需拉网全封闭。
  (2)放养鸡舍面积。1000只鸡需50〜60米2鸡舍面积。这段时间鸡只采食量多,生长快,不能缺水和缺料,而缺水比缺料的危害更大,并且要注意每只鸡的饮水和食料的位置是否充足。每100只鸡用一个5千克料桶和一个4.5升饮水器。
  (3)保持饮水不断。
  (4)每天早上清扫鸡粪,空气流通,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洁料槽、刷洗水槽,每周消毒水槽一次,并带鸡消毒一次。
  (5)饮水中定期投服电解多维,以增强抗病力。根据疫情、鸡龄和气候等因素,定期投服抗菌抗病毒等预防药物。每3天对鸡群及鸡舍内外喷雾消毒一次。
  (6)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寒冷或夜间天凉,应放下塑料布遮风挡雨。根据气候情况,一般在35日龄后的鸡白天可放牧饲养,但要防止风雨袭击鸡群,引起感冒、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等疫病。
  (7)要注意防治球虫、大肠杆菌等常见病。
  (8)要注意预防鸡群的啄癖。野鸡的商品鸡羽毛齐全很重要,野鸡是天生具有啄癖,另外,营养、天气及环境上的原因,如果不是采用全价饲料,就容易出现由下列原因而引起的啄癖:含硫氨基酸不足,盐分不够,维生素不足等。在天气上如出现忽晴忽雨、天气闷热;环境上如鸡群密度太大、通风不良、光照过强等情况,鸡群就容易产生啄毛。这时要迅速找出原因,对症处理,还要拣出啄毛的和被啄毛的鸡另外圈养,一旦啄毛形成习惯,就很难处理。经常出现啄癖的鸡场,最好在10日龄时适度断喙。
  5.疫病防治
  几种主要疫病的防治:①马立克病。刚孵出的1日龄雏鸡,用马立克疫苗对其颈部皮下免疫注射。②鸡新城疫。在7日龄和21日龄时,各用一次新支二联苗滴眼或滴鼻;45日龄、90日龄各用一次鸡新城疫I系疫苗肌注。③禽流感。禽流感疫苗肌内注射,按疫苗标签的用法用量说明进行。④法氏囊病。在14日龄、28日龄各用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饮服或滴嘴免疫。⑤白痢病。在1〜20日龄,交替使用甲飒霉素或恩诺沙星、阿莫西林预防。⑥球虫病。8〜45日龄,交替使用抗球虫药预防。⑦大肠杆菌病。最典型的是一侧眼睛流泪、红肿,严重时失明,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雏鸡。防治办法:在15日龄左右,可用泰乐菌素和强力霉素,按说明量的2倍,混合于饮水中,连续使用5天,效果甚佳。⑧消毒。消毒工作切不可忽略,坚持每周一次对环境、用具及带鸡消毒,消毒药种类很多,可交替轮换使用。
  6.上市要求
  (1)活野鸡要求嗦囊无积食,皮下脂肪良好,发育完善,羽毛完全,美丽鲜艳。雄野鸡活重1.3千克以上、雌野鸡活重1千克以上的健康野鸡。活野鸡中由于互相啄斗造成的无尾野鸡,多作降级销售。商品活野鸡,一般以雌、雄配对出售,销售部门有制作铁丝网式、纸板式的礼品盒,印有"野味珍禽”"礼品活雉”销售,即方便购物者又可成为销售广告。
  (2)白条野鸡主要出口日本,要求半净膛,雌野鸡900克以上,雄野鸡1.1千克以上。外形丰满,腿围粗,屠体皮下有一定的脂肪膘度,无伤痕、青斑、红紫斑,皮肤完整,表面无羽毛及羽锥残留。
  (3)适宜做种用的野鸡蛋,蛋壳色以橄榄色及褐色为标准,蛋形指数1.25〜1.35,蛋重25〜35克。
  (4)种雏野鸡体质健壮,趾爪平伸不弯曲,喙和足有光泽,脐部收缩良好,叫声洪亮,血缘系谱清楚,来源于无白痢、结核、马立克氏病、球虫病、肝炎等病史的种野鸡群。
  三、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是鸿雁、灰雁和豆雁的总称,为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在江西鄱阳湖区的越冬候鸟。鸿雁、灰雁和豆雁目前均有人工养殖。
  大雁躯体肥大,集肉、蛋、绒用于一身。其胸腿部肌肉发达,肉味鲜美,蛋白质高达20.98%,脂肪为10.62%,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大雁翎可制羽毛球、羽毛扇及羽毛笔。(一)养殖概况
  大雁是近几年新兴的野生动物养殖品种,养殖企业主要有南丰县兄弟养殖场、乐安县岭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金溪清田港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南丰县兄弟养殖场位于南丰县白舍镇河东村,是抚州市养殖大雁的主要基地。该场创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约15亩,主要是驯养繁殖鸿雁,总投资60万元,固定资产40万元,养殖鸿雁1200羽,年均成交额200万元,就业人数10名。乐安县岭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金溪清田港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属于初创阶段,主要养殖灰雁,数量40〜60羽。
  大雁是典型的食草性水禽,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饲料来源广,采取断翅措施后,即可大群放牧于水域、滩涂、草地、稻田、河坝、荒山等处。圈养时也只要投喂青绿饲料和少量玉米等精料即可,并且大雁的生长速度快,雁雏从出壳到30日龄可以长到1.25千克,60日龄可以长到2.5千克,90日龄可以长到3.5〜4.5千克。4〜6个月就可以出栏商品雁。大雁繁殖速度较快,常规饲养方法,用人工孵化,一般每只雌雁年可产25〜30枚种蛋,可育成20只大雁。此外,大雁还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很少得病。2012年,大雁养殖刚刚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国一些野味市场都是供不应求,1只青年种雁600〜800元,雏雁100c150元,市场前景良好。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大雁属于野生水禽,养殖场地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有广阔的草地、疏林和水库或水塘,以供其游牧活动。
  建设大雁饲养场舍,面积大小可根据养雁数量来确定。场地四周要设置围栏或1.8〜2米的围网,最好在场地上空设置天网,以防逃逸。场内要建有水池、运动场和阴棚。陆地地面铺5厘米厚的沙土。栏舍应根据季节、气温和生长阶段不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而分别建造,如夏季栏舍、冬季栏舍和种雁产蛋栏舍、育雏舍等,以利大雁生活、生长和产蛋。栏舍面积,成雁以4〜6只/米z计算,围栏高80厘米,围栏可用竹条编成,竹条间距离5〜7厘米,以能使雁头伸出啄食饮水即可。雁床高出地面40〜60厘米,便于雁排粪落在棚架下。雁舍棚内要根据雁体设置食槽和饮水器,不要太高或太低,要求雁头刚能伸入槽内采食和饮水,而不至于践污槽器内的饲料和饮水。夏季雁舍内栏棚要求遮阴、凉爽和通风,最好有换气装置,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宜在60%左右。冬季种雁的棚舍前墙高度一般是80〜100厘米,后墙高度以人进去碰不着头即可,四周可用玉米秸或高粱秸架起,两边用泥抹平,没有缝隙,不透寒风。有条件的种雁棚舍可用砖砌墙,瓦盖顶,地面要铺垫3〜4厘米的麦秸或稻草。雁舍或栏棚适宜用于饲养成雁和育肥雁,而建造育雏舍和种雁舍,有利于雏雁的生长和产蛋。
  育雏舍用于饲养雏雁。出壳以后,雏雁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外界温度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故要求育雏舍通风干燥和保温性能好。舍高2米,舍内地面要平坦,最好用水泥制成,便于清洗。每间育雏舍面积以能饲养400〜600只雏雁为宜。其舍内可分成若干小舍,小舍面积为15〜20米,可容纳1周龄内雏雁200〜300只,舍前设置喂料容器。冬季和早春,雏舍内要求采取简单节省能源的方法增温。育雏舍可利用筐萝或厚纸箱做成,内铺放清洁、干燥垫草,上面加盖,但要留孔以换气。
  种雁棚舍应选在安静、有牧草场地和清洁水域附近建造,这样有利于种雁生活生长和产蛋繁殖。棚舍檐高2米左右,棚舍内要求冬暖夏凉。棚舍用竹片围成高约60厘米作为种雁的产蛋间,其内铺有柔软的干草,以利雌雁产蛋。棚舍内地面应比舍棚外地面高出10厘米左右,以便于清扫粪便和冲洗后保持棚舍内干燥。种雁棚舍面积,可按每平方米饲养种雁3〜4只来计算。
  2.繁殖技术
  (1)繁殖。大雁的寿命一般在20岁左右。3岁的大雁就进入成年期,3〜13岁为繁殖期,到了14岁就不能繁殖了。从3岁进入性成熟,到了每年的3月,大雁开始求偶,大雁每年3〜5月只繁殖一次。所以,每年的2月就要进行种雁的挑选。种雁的挑选主要看形体,选形体流线感非常强的种雁,飞行翎要大,平衡翎要好,因为平衡翎决定它以后飞的好与坏。
  3〜5月是交配期,鸿雁开始垒窝了。一年可产7〜12只雁蛋,这期间雄雁需要做好配种工作,而雌雁要确保产蛋数量和质量,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这个阶段补饲是必须的。补饲的饲料配方:碎草粉45%,玉米粉32%,葵花饼22%,食盐0.25%,复合维生素预混合料0.75%,早晚饲喂。让它们自由采食。
  种蛋的选择:种蛋的纵径与横径的平均比通常在(1.4~1.5):1,种蛋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孵化率和雏雁的出生重量。(2)孵化。上蛋有技巧,要把大的蛋头朝上,整齐地码放到蛋盘里,大约倾斜30°。码好蛋盘后放入孵化室,这时不能急着孵化,还要对种蛋消毒。使用浓度为0.01%的高镐酸钾溶液,对种蛋进行喷雾式消毒后,才能正式开始孵化。
  调整温湿度:人工孵化期一般为28〜30天,每天都要精心呵护。掌握好温、湿度,还要配合好翻蛋和凉蛋。孵化温度应保持在37.8〜38℃,相对湿度前期为65%〜70%,中期为60%〜65%,后期为65%〜75%。每2〜3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90°。孵化过程中需进行2次照蛋,分别在孵化后第八天和第二十八天,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孵化到15〜16天后,每天凉蛋3〜4次,每次20〜30分钟。第三十天开始出雏,第三十一天结束。
  3.饲养管理
  雏雁的培育要注意潮口开食、保温防湿、分群防压等环节;中雁的培育要进行放牧,放牧地要有足够数量的青绿饲料和谷物饲料;要进行补料,补料以糠麦为主,掺以甘蔗、瘪谷和少量花生饼,并加1%〜1.5%的骨粉,2%贝壳粉和0.3%的食盐。种雁的培育要以放牧为主,补料以精料为主,为55%〜60%,日粮中粗蛋白质为17%〜18%,每天喂2次,晚上加喂1次。
  (1)雏雁管理。
  彻底消毒:在雏雁进场前半个月,应把饲养场地、设备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15%的生石灰或2%的烧碱水消毒,再用清水冲洗;雁棚完全封闭,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第二天开门和开窗通风排气;垫料用的稻草,在消毒后要晒干。
  雁苗挑选:购买雁苗时,应当选择有严格防疫和和消毒制度,种雁体格健壮、出雏雁率高的种雁场。应选购出壳早、体重大、体质好、外观优良、绒毛松软,口鼻、肛门干净无分泌物,活泼好动,叫声洪亮的雏雁。
  温度、湿度控制:①温度适当。育雏雁的温度要求适宜而均衡,0〜7日龄的雏雁要求舍温在28〜30℃,然后,随其日龄的增加结合气温变化每周下降2〜4℃。30日龄雏雁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恒定在15〜25℃。在雏雁3周前雁舍应通宵照明,3周后可减少照明,5周后可停止照明。②湿度适宜。雏雁适宜湿度为50%〜75%,当环境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雁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及绒毛松乱等症状。
  适时开食:给雏雁开食应先饮水后开食,如先开食后再饮水或连续数顿不饮水,雏雁遇水则会暴饮致病。通常,在出壳10〜15小时绒毛干后,就发出叫声,能起身,如用手指引诱,大部分会伸头张口啄食手指,有开食姿势,可饮0.02%的高镐酸钾水溶液和含维生素氏2、B6的水。此时开食,有利于苗雁将肠道内的赃物排除,减少疾病。但开食不能超过30小时,开食如果过迟,苗雁就会失水而得干爪病,甚至死亡。
  喂料讲究:雏雁开食的饲料,可用一份碎米、两份青料搭配。碎米要用水泡透,青料最好是莒苣叶子或水草,切细与细米拌和,撒在芦席上,让雏雁自由采食。对不会采食的雏雁,可把青菜丝放在其嘴边诱其采食,经数次调教,即会吃食。有条件的,可在饲料中加喂蚕蛹粉和蛆蛹,以促雏雁长得快。
  放牧促长:雏雁放牧要晚牧早归。15日龄内的雏雁舍饲,日放牧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50分钟;20日龄以上的雁则长期放牧,日放牧5〜8小时。狂风暴雨天,河边及喷洒农药后的田块不宜放牧,以防意外。
  控制密度:雏雁饲养要有一定的空间,稀疏适宜的空间有利雏雁的正常生长发育。第一周每平方米放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10只。因春季天气变化极大等因素,时常会出现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排粪异常等病雏,应将病雏隔离,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使雏雁生长均匀一致。
  防止挤压:天冷时,雁苗为了取暖,往往会挤成一团,易造成死亡。因此,要用稻草编成窝子,分开盛放,.以免相互挤压。窝口垫草注意不要过长,最长6.5厘米,过长会缠住雁腿,使雁无法行走而被其他雁啄死。若发现苗雁头歪无力,颈部绒毛脱落,说明苗鹅已经受热,要打开门窗透气;若发现苗雁拉稀,可能已经受凉,此时除应注意保暖外,还要用茶叶、生姜煎水浸米喂雁防止拉稀。
  疾病防疫:春季天气寒冷潮湿,细菌、病毒最易侵入,引发疾病。所以,雏雁出壳后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保证雏雁健康生长。一般于雏雁出壳2〜3天,每羽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5日后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再注射1:5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5毫升,以预防鹅瘟发生。有条件的还可注射一次禽出血性败血症菌苗,预防禽出血性败血症。在日常饮水中加入大蒜素或饲料中拌入大蒜素,青饲料添加穿心莲、鱼腥草,以防止白痢、大肠杆菌。
  (2)中雁管理。雏雁培育20〜30天,就进入青年雁的培育时期,青年雁的培育期一般为2个月。此时期正是大雁长架子时期,会直接影响它的个体大小、身体强弱,因此要注意营养。青年雁可以进行全天放牧,一般5:00先喂食一次,约5:30出栏放牧。若天气下雨气温低于15℃,仍需避雨或不出栏。夏天气温高至38℃时,10:00〜11:00就要赶回栏舍休息。为了夏季避暑,栏舍四周可以栽一些树遮阴避暑。如果放牧场青草茂密,一般只在晚上收牧1〜2小时内喂食一餐食即可;若放牧场草料差些,要坚持早、中、晚各喂一餐,晚上应多吃一些,喂食量约占全天的40%。每只雁每天喂100〜150克即可。放牧场草料好、又有水源即可全天放牧,直到傍晚收牧,气温高时雁自动在水里避暑。青年雁仍应注意防病、治病,定期杀灭体内、体外寄生虫。
  (3)种雁管理。当青年雁主翼羽完全长出后,选择体型较大、体质强健、身体各部位发育均匀的鸿雁留作种雁,并按1:(2~3)的雌雄比例调整好雁群。此时的大雁飞翔能力己经较强,为防止逃窜,对未在幼雏时实施断翅手术的大雁,应将其主翼羽拔掉。
  留作种用的大雁仍以放牧为主,适当补充精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逐步提高,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尽可能多地补充青绿饲料,以促使其尽快达到性成熟。野生大雁性成熟较晚,雌雁需3年才能够产蛋,经人工驯养的大雁,其性成熟期可提前至9〜10月龄。大雁的交配活动需在水上进行,在繁殖期内应增加放水次数,延长放水时间,尤其是上午。一般种雁交配后便开始产蛋,每隔2〜3天产1枚,初产雁年可产蛋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产蛋量在25枚左右。繁殖期的雌雁腹部比较饱满,出归牧时不要驱赶过猛,最好是选择近处地势平坦、有充足水源和牧草的地方放牧。放牧期注意观察,如发现有行动不安、四处寻窝的种雁,应及时将其捉住,并用食指按压肛门看是否有蛋。若有蛋应将其送回产蛋窝,防止其养成在牧地产蛋的坏习惯。
  (4)饲料调制。大雁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都应是无公害的绿色饲料和添加剂。一般应选择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安全性高和抗营养因子少的原料,添加剂应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如糖茹素、益生素、酶制素、大蒜素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要采取阶段饲养法,定量投料,既保证其营养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种草饲养要选择摺荒地、林果园地建造人工草场,种植如紫花白萤、多年生黑麦草等。
  4.疾病防治大雁养殖场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要身体健康,无人畜共患病,做到用具清洁卫生。坚持合理用药,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浆膜炎等,要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才能保证雁群的健康。
  四、绿头鸭
  绿头鸭别名大红腿鸭、官鸭、大麻鸭等,是最常见的大型野鸭。因雄鸭的头和颈部的羽毛为绿色,光彩夺目,故名绿头鸭。绿头鸭是我国家鸭的祖先,属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目前驯养的主要野鸭品种之一。
  绿头野鸭肉质鲜嫩,富含营养,胸腿肌肉丰富,肌纤维细,清香滑嫩,野香味浓,特别是没有家鸭那样令人不愉快的腥臊味。绿头野鸭加工成食品后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良好的滋补药用价值,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一)养殖概况
  绿头鸭人工养殖是近几年抚州新兴的养殖品种,主要养殖企业有金溪清田港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乐安县岭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和宜黄县桃陂镇弟信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养殖规模5600只。绿头鸭野的养殖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增重快,产蛋早且多。在良好的养殖条件下,养殖80日龄即可上市。雄鸭150日龄达到性成熟,雌鸭150〜160日龄开始产蛋,年产蛋量一般100多枚,最高可达230枚,种蛋受精率达85%以上。
  宜黄县所产的绿头鸭主要是由"宜黄县桃陂镇弟信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人工繁育养殖的。该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由家住桃陂镇圣华村的农民李弟信创办并经营。随着李弟信养鸭技术的日益成熟,李弟信的家庭养殖绿头野鸭规模也不断扩大。2012年,他养殖的绿头野鸭由最初的12只发展到7000多只,年销售肉鸭4000余只,每年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他当初萌发的靠养绿头野鸭致富的期盼终于梦想成真。
  李弟信养殖的绿色鸭以自家承包的水库为基地,采取天然放养和人工投食喂养相结合的方法,使其养殖的绿头鸭具有天然绿头野鸭的特性,鸭子肉质鲜嫩美味,肌肉纤维细、脂肪较少,尤其是鸭汤汁浓味鲜,具有滋阴润肺、温胃止痛和补气补血的食疗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野鸭系水禽,鸭舍应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无污染源、周围环境僻静且交通方便、靠近河流、库塘的地方建造。鸭舍、活动场地、水面三者的面积之比以1:2:3为宜,密度以10〜15只/米2为好。
  生产区分为鸭舍、鸭坪、鸭滩和水上运动场。(1)鸭舍。大型和中型野鸭场的鸭舍,可分为种鸭舍、育雏舍和育成鸭舍。农户小型养殖,野鸭舍可因地制宜,用空闲房舍或简易草木竹结构。
  (2)鸭坪。鸭坪是指连接鸭舍与鸭滩之间的陆上运动场地,供野鸭在舍外采食、饮水、理毛和休息。
  (3)鸭滩。鸭滩是指从水面到鸭坪的斜坡,坡度以30°为好,可用石子砖块修砌,既可防止野鸭滑跌,又可使之从水面上滩后不带泥入鸭舍。
  (4)水上运动场。由于野鸭具有喜水的生活习性,养殖场必须具备水上运动场,水上运动场可利用水库、河道和池塘等。
  2.繁殖技术
  (1)种野鸭的选择与配种。雄野鸭要选择羽色漂亮,雄性羽分明,体型较大,强壮有力,体较重但不过肥,活泼好动且灵活,性欲旺盛,体重不低于1.25千克;雌野鸭选择头颈细长,眼大有神,体躯丰满,胸深股圆,后躯宽大,喜动,觅食力强,体重不低于1千克。
  配种时,母鸭鸭群的年龄结构要控制为:1岁母鸭占60%〜70%,2岁母鸭占20%〜30%,公、母比例为1:(7〜8),大群自然配种一般受精率会较高。
  (2)种蛋的管理。种蛋要选择保持野鸭蛋的正常颜色,蛋重不低于50克。蛋壳要求致密均匀,表面正常,厚薄适度。如发现散黄、蛋黄表面有血丝、蛋内容物变黑等都不能做种蛋。
  (3)种蛋的孵化。野鸭人工孵化期一般为27〜28天,孵化温度比家鸭高0.5〜1℃,可采用各种孵化机人工孵化。
  种蛋预热:种蛋在入孵前12〜20小时,要放至22〜25℃的室内进行预热,一般需6〜12小时,可除去种蛋表面的冷凝水。
  上蛋入孵:种蛋预热后,即可码盘入孵。将经过选择、消毒、预温的种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略微倾斜地装入蛋盘,尽可能将种蛋放在蛋盘中间。蛋盘放入孵化机内即可开始孵化。往机内装蛋盘时,一定要卡好盘,以防翻蛋时蛋盘自行滑落、脱出。
  调整孵化温、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恒温孵化时,孵化机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8.3〜37.8℃,孵化后期为37.2℃。也可以采用变温、变湿孵化方式:1〜21天,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在37〜37.5C,相对湿度65%〜70%;21天后,温度降至36.5〜37.5℃,相对湿度降为60%〜65%;27〜28天出雏时,温度为37℃,相对湿度应提高为70%〜75%。
  翻蛋:翻蛋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胚胎粘连。入孵后的1〜20天,每隔2〜4小时要翻蛋一次。孵化早期每天翻蛋8次,孵化中期每天翻蛋5〜6次,翻转角度为90°。上下蛋要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21天后要停止翻蛋。
  凉蛋:随着孵化时间加长,胚胎代谢产生体热,为使胚蛋不超温,入孵2周后每天凉蛋一次,停止加温,打开机门让风机运行通风,待温度降至34〜35℃时停止凉蛋。凉蛋可以结合翻蛋进行。
  照蛋:照蛋是指用照蛋机透视蛋的内部状况,以掌握胚胎发育进程等情况,并据此控制和调整孵化条件。第一次照蛋在孵化后第八天进行,第二次照蛋在入孵后第二十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
  落盘:在第二十五天,将正常发育的胚蛋移至出雏器的出雏盘里,称为落盘。出雏盘底部要铺上干净、吸水性好的纸张,有助于保持雏鸭干净。落盘后的温度控制较前一孵化阶段适当降低,而湿度要适当增加,以利出雏。
  捡雏:雏野鸭出壳后,要停留至羽毛干后及时取出。捡雏过早,幼雏羽毛未干,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捡雏晚,幼雏羽毛干后,即可活动。出雏期间应尽量少开照明灯,一般每隔2小时捡一次雏野鸭,放入24〜28℃的育雏室或箱内。拾雏同时应取出空蛋,以免空蛋壳套住幼雏的头而闷死幼雏。
  验雏分群及清理:要将捡出的健雏和弱雏分开养殖,并淘汰畸形、叉脚和弱小的幼雏。
  3.养殖管理
  (1)雏野鸭的养殖管理。
  分群:将强弱大小不同的雏鸭分群,可防止强欺弱、大欺小,确保雏野鸭群的均衡生长,又便于对弱小野鸭给以特殊养殖。一般以50〜100只雏野鸭一群为宜。育雏期间要进行3次分群:第一次在进雏时进行,可结合捡雏进行。第二次分群在7〜10日龄时,结合疏散养殖密度和接种疫苗等工作进行。第三次分群在脱温转群时进行。
  饮水:雏野鸭出壳后12〜24小时内供给饮水,俗称“开水、开饮二及时供给雏鸭饮水,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雏健壮生长有重要作用。
  开食:雏野鸭首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开饮2〜3小时后雏野鸭有索食要求时进行。开食时间最好安排在白天,以便雏鸭看见饲料,开食当天要求全天供料。
  饲喂:开食后第二天,便进入正常的饲喂管理工作,饲喂时要少给勤添,保持不断料,让雏鸭自由采食。喂料量以当天吃完为度,最好不留底料,以免饲料污染,也可避免雏鸭挑食。喂料应定时、定点、定量。每次喂料时间不超过20分钟,拌好的雏料分2〜3次投喂,投料要均匀。饲喂次数:①2〜5日龄,每天8次,白天5次,晚上3次。②6〜10日龄,每天6次,白天4次,晚上2次。③11〜16日龄,每天4〜5次,白天3次,晚上1〜2次。④17日龄以后,每天喂4次,白天3次,晚上1次。日喂料量可参考如下数据:1〜14日龄,每只20〜40克;15〜30日龄,每只50〜70克;31〜40日龄,每只约100克;60〜70日龄,每只约150克。
  放水:野鸭喜水,所以野鸭出壳后3〜7天就要进行放水。从25日龄开始可以逐渐学习水上运动,30日龄后即可放入深水中自由活动了。
  (2)青年绿头鸭的养殖管理。青年野鸭是指31〜70日龄的野鸭,也叫育成野鸭、后备野鸭。野鸭的育成阶段主要长羽毛、肌肉和骨骼,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鸭每日增重量最大。至40日龄,身上羽毛基本生长完成,在良好的营养和管理水平下,60日龄可达体重增长的最高峰,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这一阶段的野鸭觅食能力、消化能力以及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都大大地增强了,一般可在鸭舍里常温下生活。
  养殖方式:可采用舍饲养殖方式。为避免野鸭逃飞,舍饲应在鸭坪和水上运动场上加围网,并将野鸭一个翅膀的部分羽毛剪掉,这样野鸭就飞不高了。养殖密度为8〜10只/米2。野鸭群的大小一般以500只左右为宜。
  投喂饲料:采用配合饲料,定时定量,日喂3〜4次,日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投喂量一定要保证每只鸭都能吃到食物,而又无剩料。
  运动:40日龄后,除恶劣天气外,不可将野鸭关在鸭舍里,要让其充分运动嬉水。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其保持野性,维持肉质的细嫩野味,防止肉质退化;另一方面也可锻炼其合群性,克服饲料配方营养之不足,提高体质和种用价值。
  防止吵棚:吵棚是指60〜70日龄的野鸭,由于体内脂肪增加和生理变化,使野性发作,激发飞翔。鸭群表现为骚动不安,呈神经质状,可导致采食锐减,体重下降。凡遇到应激时,也可激发吵棚。预防方法是:限制饲喂,增加粗饲料喂量;养殖员在网栏内忌穿花衣服;避免惊扰鸭群,尤其是要避免外人进入。
  每天清舍:勤换垫草和通风换气,保持水源清洁卫生。气温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
  (3)成年绿头野鸭的养殖管理。野鸭在出壳后70日龄,即进入成鸭阶段。野鸭性成熟期一般为:公鸭约在150日龄,母鸭在150〜160日龄。这一阶段,管理的关键措施就是限饲,以避免因体重过大、过肥或过早性成熟而影响产蛋。群体规模以每小群200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500只。
  雌雄分养:在采食物过程中,公鸭争食凶,十分好斗,可导致公、母野鸭采食不均,体重不齐。所以,公、母野鸭在育成阶段要分开养殖,一般到配种前20天公、母野鸭才混合养殖。
  控制密度:15周龄之前6〜8只/米2,15周龄之后不超高5只/米2。
  合理配种:在种野鸭交配产蛋期间,公、母配种一般按1:(5〜6)或1:(7~8)的比例混群养殖,以确保种蛋的受精率。配种时,选择体壮、羽毛发育良好、声音洪亮和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公鸭。
  增加光照:种野鸭20周龄时至育成期末,每次要增加光照时间0.5小时左右,直到自然和人工补充光照达到16小时/天为止,以每日恒定16小时光照为准,早晚补充人工光照2〜3小时。鸭舍内光照以5瓦/米2为宜,灯泡离地2.2〜2.5米,间距为3〜4米,灯泡功率为25〜40瓦。
  建立产蛋巢:要设立产蛋区,以避免野鸭到处产蛋或造成蛋污染。根据母野鸭的数量,通常每3〜4只应设有1个产蛋巢。蛋巢内铺设约10厘米厚的干燥清洁的垫草,一般设在鸭舍内靠近墙根的地方。垫草可以用碎麦秸,也可用稻草,垫草应尽量柔软。
  科学饲喂:种野鸭每只平均耗料110克左右。应每天喂料3次,一般在6:00、16:00及22:00饲喂。高产期夜间可加喂1次。
  精心管理:①及时捡蛋。母野鸭产蛋多在后半夜,夏季稍早,在0:00〜2:00;冬季稍晚,在2:00〜4:00。如果养殖管理的好,产蛋会比较集中。养殖员要及时捡蛋,通常每半小时至1小时捡蛋一次。②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惊扰野鸭群,引起吵棚,造成体重和产蛋量下降。③注意鸭舍通风换气,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④搞好鸭舍内外及周围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草,定期消毒。水是种野鸭交配的良好场所,因此要早放鸭、迟关鸭,增加种鸭户外活动和水上运动时间。
  (4)饲料调制。绿头野鸭的营养需要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15日龄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0%〜22%,15〜40日龄为17%〜18%。41〜63日龄应降低营养水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降至10%〜12%,同时增加粗料,则可减轻野性发生。64〜80日龄的育肥野鸭,饲料中的营养水平应较高,而种野鸭不需要较高的营养水平,否则既浪费饲料,又会使种野鸭过肥,致使交配困难、产蛋推迟和困难。
  绿头野鸭为杂食性水禽,野生状态下主要采食草类、植物籽实和动物性食物。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现在人工养殖野鸭可从市场上选用专门的野鸭专用饲料,也可以根据野鸭的不同生长阶段自行配制饲料。
  雏野鸭(30日龄前)饲料配方:玉米62%,数皮5.5%,豆饼16.5%,鱼粉12%,骨粉2.7%,食盐0.3%,生长素现。另加禽用多种维生素50毫克/千克饲料。
  青年野鸭(30〜70日龄)饲料配方:玉米40.8%,小麦14.8,米糠17.5%,稻谷8%,豆饼13.7%,鱼粉4%,骨粉1%,食盐0.2%。每50千克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5克。
  育肥野鸭饲料配方:玉米64%,款皮6%,豆饼19%,鱼粉8.7%,骨粉1%,生长素1%, 食盐0.3%o
  种野鸭饲料配方:玉米55%,豆饼16%,数皮14%,鱼粉11.85%,骨粉0.6%,磷酸钙1.35%,碳酸钙1.1%,微量元素预混料0.05%,维生素预混料0.05%。4.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鸭场内外不宜饲养其他家禽,禁用霉变饲料及霉变垫草,以防发生霉菌中毒。平时,常用穿心莲、金银花等熬汤拌食饲喂,可减少野鸭发病,还要做好舍内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舍内通风和透光。野鸭从出壳到成鸭出栏不用打防疫针,成活率达95%以上。
  五、斑嘴鸭
  斑嘴鸭又名花嘴鸭,属大型鸭类,为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嘴鸭是中国家鸭祖先之一,野生种群极为丰富,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斑嘴鸭瘦肉率高,野味香浓,香而不腻,适口性好,味道鲜美。
  (一)养殖概况
  斑嘴鸭是近几年新兴的野生动物养殖品种,在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等省均有养殖。2010年,南丰县兄弟养殖场引进斑嘴鸭进行养殖,该养殖场位于南丰县白舍镇河东村,按照"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运作,目前年均成交额200万元,养殖规模经营6000只。金溪清田港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近3年也开始养殖,规模1000多只,正处于南丰斑嘴鸭生态养殖场发展阶段。
  斑嘴鸭有极强的适应能力,3个月以内的小鸭可以在稻田放养,帮助清除稻田的杂草,增加稻田的肥力,减少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价格。同时,减少斑嘴鸭的养殖成本,保持了斑嘴鸭的野性。
  斑嘴鸭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一)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斑嘴鸭养殖场地宜建在常年有水的小河、溪流旁或池塘、湖泊及水库的周围,也可以将池塘、水田加以改造利用。环境要求:僻静、冬暖夏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土质为沙质或壤土;附近有开阔的水域,无污染源,电力与交通便利。
  养殖设施主要有高标准水陆两栖养鸭池、自助孵化设备、防逃网及栏架、流水管道及其配套设施、食台、消毒及防疫设施等。设施要求与绿头鸭相似。
  2.繁殖技术繁殖和孵化技术与绿头鸭相似。
  3.饲养管理
  (1)雏鸭饲养。
  开水:刚孵出的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一般在出壳后24小时进行为宜。当气温超过15c时,可直接在冷水中开水,开水时将小鸭圈赶至水刚没过雏鸭脚趾的浅水中,让雏鸭在水中站立活动5〜10分钟。这时雏鸭受水刺激,十分活跃,一边饮水,一边嬉戏,使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胎粪排出。
  开食:常在开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一般都将雏鸭放在塑料布上,将干粉料加水拌湿(一般料水比为10:4,即拌后的湿料,手握成团、松手即散即可)。然后均匀地撒布在塑料布上,为了让雏鸭尽快认识饲料,可将饲料撒在雏鸭的后背上,这样雏鸭在互相追逐嬉戏时能吃到料,就会很快采食了。第一次开食不要让雏鸭吃得过饱,以免伤食或出现消化不良。对弱雏和不吃食的雏鸭要分开进行饲养,以免采食时将其压死。
  饲料及能量:采用喂给全价营养的配合饲料,雏鸭生长发育快,后期成鸭产蛋性能好。雏鸭的给料量开始要适当控制,只吃八九成饱,3天后就要放开饲料给量,每天都让雏鸭吃饱,采食速度先慢后快,一般10〜15分钟即可吃饱。小型蛋鸭精料给量,可以按每天25克的喂量增加,一直增加到50日龄,每只鸭每天耗精料125克,以后可维持这个水平。
  饲喂次数:①10日龄以内的雏鸭,每昼夜喂6次,即白天4次、晚间2次。②11〜20日龄雏鸭,每昼夜喂4〜5次,即白天3次、夜间1〜2次。如有放牧条件,应根据采食情况而定。如放牧地野生饲料多,中午可以不喂,但放牧前应适当喂给精料以补充能量。③21〜30日龄雏鸭,每昼夜喂4次,即白天喂3次、21:00喂1次。
  温度:由于雏鸭御寒能力弱,初期需要温度高些。随着雏龄增加,室温可逐渐下降。前3天温度在32〜34℃,温度高一些有利于弱雏鸭生长发育,3天后可每天降低0.5℃,15天后每天降低1℃,在25天时保证在16〜18℃。如气温在16℃时,就不必人工加温了,但温度要保持平衡,不可忽高忽低。
  湿度:育雏初期,环境湿度不能过大,圈窝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尤其是在吃过饲料或游水后休息时,一定要睡在干草上。育雏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1周内要求在60%以上,1周以后50%即可。
  光照:雏鸭特别需要日光照射,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可用人工光照弥补,育雏期内光照强度可大些,时间可长些。第一周龄,每昼夜光照18〜23小时;第二周龄开始,逐渐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第三周龄起,采用白天自然光照或8〜10小时光照,夜间饲喂时30分钟强光照,夜间暗光通宵照明。
  雏鸭密度:一般地面育雏15〜25只/米2,网上育雏40只/米2左右为宜。
  防水:防水时切不可将雏鸭强行赶入水中,否则易患风寒,初次饮水约几分钟,以后逐渐延长且水温以15〜20℃为宜。同时,诱导其按时上岸采食的习惯。
  做好卫生防疫:育雏室进出口处设消毒池。经常打扫场地,勤换垫草,及时消除粪便。病死鸭应深埋或烧毁。
  (2)成鸭饲养。成鸭要充分放牧,40日龄后,除恶劣天气外,都应实行放牧饲养,以使其保持野性,维持肉质野味,防止肉质退化。
  饲养密度:圈养鸭的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按以下标准掌握:4〜10周龄,10〜15只/米2;10〜20周龄,8〜10只/米2。冬季气温较低时,饲养密度可稍高;夏季气温较高时,饲养密度可稍低。
  分群:青年鸭的小群设置可大可小,但每个鸭群的组成不宜太大。一般放牧鸭每群以500〜1000只为宜,而舍饲鸭可分成小栏饲养,每个小栏200〜300只。同时,分群时要尽可能做到同群鸭日龄相近、大小一致、品种一样、性别相同。
  光照:育成鸭的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一般8周龄起,每天光照以8〜10小时为宜,光照强度为5勒。其他时间应保持通宵弱光照明,一般以30米2的鸭舍点1盏15瓦灯泡为准。
  (3)种鸭饲养。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应当增加青绿饲料和维生素的喂量,特别是维生素E,在炎热的夏季还要适当增加维生素C。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舍内垫草的干燥和清洁,及时翻晒和更换;每日清晨及时收集种蛋,尽快进行烟熏消毒和存入蛋库;气候良好的天气,应尽早放鸭出舍,迟收鸭;保持鸭舍环境的安静,勿使惊群,引起骚乱;气温低的季节注意做好舍内避风保温工作,气温高的季节则要注意通风降温。
  (4)饲料调制。斑嘴鸭的饲料以植物为主食。开食饲料按每200只500克大米或小米的数量准备,先将大米或小米煮成半生半熟,捞出来饮用冷水浸去黏性,然后拌入鱼粉和豆饼予以喂养。30日龄以后,饲料中适当减少鱼粉、豆饼的比例,逐渐增加粗饲料至15%〜20%,同时,喂足青绿饲料,如各种茶叶、苜蓿、青草或水草等。
  4.疫病防治野鸭从出壳到成鸭出栏不用打防疫针,成活率达95%以上。疫病防治可参考绿头鸭的疫病防治。第三节其他动物养殖
  一、蛇类
  王锦蛇
  蛇的种类很多,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蛇类为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抚州市人工驯养的蛇类主要有王锦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
  王锦蛇也称菜花蛇,是野生蛇类中种群数量较大的品种之一,无毒。王锦蛇全身均可入药,蛇肉鲜美味醇。
  乌梢蛇别名乌蛇、乌风梢,无毒。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好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而且还具备许多毒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中的乌蛇,便是本种处理后的干品,这是其他无毒蛇所无法比拟的。
  眼镜蛇是眼镜蛇属中一些蛇类的总称,别名有过山峰、饭铲头、吹泡蛇、扁头风、犁头蛇、吹风蛇、蝙蝠蛇等,是一种剧毒蛇。人工饲养眼镜蛇,一是为采毒,二是为食用,三是为观赏。
  (一)养殖概况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蛇就是毒的,见了就要除害。喜食者则多捕滥杀,加之工程开发、生态环境变化致使野生蛇种逐年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为保护野生蛇类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抚州市广昌、崇仁等县从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开始人工养殖, 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已经成功地突破了人工繁殖和繁育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抚州共有养蛇场10多家,主要分布在崇仁、金溪、南城、广昌、黎川等县。其中,广昌赤水养蛇场、崇仁县相山涪漳腾鑫驯养蛇场、南城县里塔养殖场、南城县新兴蛇类养殖场、江西省英华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养殖规模较大。目前,全市共养殖王锦蛇10000多条,养殖滑鼠蛇2000多条,养殖乌梢蛇2000多条,养殖眼镜蛇6000多条。人工养蛇,作为一门新兴的特种冷门养殖业,具有驯养繁殖易、养殖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前景好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吃的观念由原来的吃得饱提高到吃得好,并且要求吃出健康和长寿。而蛇肉的药食两用价值和营养美味,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青睐。加之蛇产品的不断推出,药用方面也有更深入的研究,许多蛇类保健品、工艺品和日用品的不断上市,如蛇酒、蛇粉、蛇胆制品、蛇类化妆品及乐器等,又加大了市场对蛇的需求。
  (二)养殖设施
  1.场地选择
  人工养蛇应该选择村庄边缘或林区比较空旷的地方,建造蛇场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稍高,具有一定自然坡度的地方;环境安静无噪音,没有污染,有卫生水源,具备必要的电力交通条件。
  如养殖的数量较少,可利用闲院和闲房养蛇,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初养蛇者。
  2.养殖设施
  各地蛇场建设因地制宜, 合的小型蛇园和露天立体养蛇场。
  (1)蛇房的建造。蛇房可建成单排或双排,蛇房的改建和新造都需配置一些通风排气、调节温度的设施。蛇房一般约15米2,在前墙开门,门的两侧上下加开2个25厘米X25厘米的通风口;房的后墙开一大窗,窗的两旁各安装一台排气扇,房的中央安装一台吊扇,解决空气流通、排除浊气和降温问题。冬天可采用煤炉烟道升温或小型锅炉加热的方式,也可使用空调机、电热器进行保温。内墙面要光滑无损,墙角要处理成弧形。蛇房的门窗一定要密闭好,窗户直接用铁丝网钉牢。
  风格各异,主要可分为蛇房养蛇、室内外相结养殖房可分成多个间格或多层立体式蛇房。蛇房内可用红碗建砖垛式蛇窝,也可订制木质蛇箱。
  蛇箱的规格,单个木箱的规格为60厘米X60厘米X60厘米,正方体,隔成前后两半,在高度上又分为4层,每层中间隔成左右两小室,中间隔板开有通孔,把通孔封住,也可把蛇控制在一边,让幼蛇在两小室间自由活动。其中,一小室放水盆和食料,一小室让蛇居住,这样的箱前后各有4个小单元(4层),共8个小单元。3个木箱层叠,最下面木箱高出地面20厘米,总高度约2米,管理上比较方便。
  应设置孵化室和幼蛇房。孵化室应与养蛇格完全隔离,保持一年四季恒温,最适宜的温度为27〜30C,湿度保持在70%;幼蛇房与孵化室一样,保持四季恒温。
  (2)室内外相结合的小型蛇园建造。小型蛇园增大蛇的活动空间,通风透气,接受光照,有利于蛇的进食和蜕皮,院内可种植花草,使养蛇环境更趋于自然化。蛇园室内设施与养蛇房基本一样,增加了室外围墙和场地。蛇园围墙的高度不能低于2米,最好在2〜2.5米。蛇房与蛇园之间的墙体下部,设置蛇洞供蛇进出。在蛇园的背阴处要修建水沟或水池,并将排水口处理好。
  (3)露天立体养蛇场。在蛇场的向阳处或地势较高的地方建造蛇房,蛇房分地下立体蛇房和地上立体蛇房两种模式。两种可同时建,也可只建地下立体蛇房,或建成半地下、半地上模式。
  地下立体蛇房深入到地下2〜3米,宽2.3〜2.5米,长度不限,上顶用水泥现浇或用水泥预制件做顶部支撑。内部用红砖垒造出9〜14层蛇窝。蛇房顶部要安装通风口、蛇房四周要做好防渗处理。设置好蛇的上下通道和人进出口、中间走廊。蛇场围墙的高度为2〜2.5米。此类蛇房冬暖夏凉,有效利用了地上地下空间、节能环保。
  (三)繁殖技术
  蛇是卵生繁殖。公、母的配种比例为1:3,1个月后开始产卵。种蛇的选择标准是,有一定体长、健壮活泼、凶猛有神、肌肉发达、皮肤明亮(蛇蜕皮除外)、无病无伤者为佳。引种的最佳季节在春、秋两季,春季引种后养殖不久便可进入产卵期,秋季是蛇的捕食旺季,身体也是一年中最强壮的时候。每年的8〜9月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7〜15枚。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往往可提前至6月底至7月中旬,产卵量也可相应提高到10〜15枚。产卵期间应有专人值班拾蛋,以免发生食蛋现象。
  孵化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大类,人工养蛇为追求效率最高化,一般采用人工孵化。孵化器用桶、箱、缸等都可以。首先用细沙掺20%〜30%的黄泥调好湿度装于桶内,然后将蛋浅埋于沙土中,用湿布遮盖桶面,放在室内阴凉地方。往后每隔3〜4天检查一次湿度,如果沙土干燥,可将蛋取出,用喷雾器喷雾润湿沙土并混匀,然后将蛋顶底面翻转放回桶内埋好。在整个夏季温度都能适应孵化的要求,不需要做任何调控。孵化室与孵化设备要按照常规进行消毒。湿度保持在70%左右,最佳温度为27〜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过高,虽可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蛇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扳开卵就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枚卵重为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人工繁殖可稍微短些。放进孵化室的卵蛋,10天左右要进行翻蛋、选蛋、消毒。质量好的卵蛋饱满圆润,色泽乳白色,坏蛋变黄发霉。其他蛇类孵化技术与王锦蛇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
  (四)养殖技术
  1.王锦蛇
  饲养王锦蛇,平均密度500克左右的,宜在7〜10条/米2;若投放体型较大一些,宜在5〜7条/米2左右。在立体养殖条件下,可养殖15〜25条/米2。
  (1)幼蛇饲养。刚出壳的幼蛇体长在25〜35厘米,个别大者可达35〜45厘米,体色较浅,头部无“王”字形斑纹。幼蛇枕部具有2条短的黑纵纹,体背呈浅茶褐色,有不规则的细小黑斑纹,尾部有2条细黑纵纹直达尾端,体后段及尾部两侧各有1条黑色点状斑纹,腹面为浅红色,腹鳞两侧具有黑色点状斑。幼蛇出壳后7〜10天即蜕第一次皮。对幼蛇的人工饲养,早期一般都采取人工灌喂的方式。在人工灌喂时,开始只灌喂鲜蛋液。以后,在蛋液中酌加一些肉泥状的小昆虫,如蛇蛇、蚂蚱、黄粉虫、蝇蛆或捣碎的鸡架子肉等,为以后让幼蛇主动捕食动物性活饲料打下基础。期间,还可以投喂一些活体小水蛇、泥瞅、蛇蛇、蝗虫、蚂蚱等,供幼蛇自动捕食。投饵时间均以幼蛇在24小时内吃完为准,到时将未食或被幼蛇咬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出来,平时不要零星投放。以此吊起幼蛇的胃口,培养其按时摄食的良好习惯,刺激它主动捕食的欲望,为以后正常饲养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幼蛇一旦主动捕食饱餐一顿后,在5天内不需要再次投饵,应在5〜7天后开始投饵,以后每隔1周左右投饵1次。但投饵数量一定要达到幼蛇数量的4〜5倍,要定期投放小于幼蛇体的饲料蛇。使其从小养成不残食同类蛇的好习惯,也可满足其食蛇所好。一般情况下,幼蛇同成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差不多,但幼蛇对温度适应范围应略高一些。幼蛇出壳时正值8〜9月,周围的自然环境温度均能满足其生活生长的需求。若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或保暖措施;若温度高于35℃或连续数日高于32℃,应采取遮阳或降温措施。因幼蛇最适宜的饲养环境为23〜28℃,短时间低温或高温对幼蛇并无多大妨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放任不管。饲养场地的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较为适宜。当幼蛇进入蜕皮阶段,对环境湿度需求要高一些,应保持在50%~70%0若环境湿度过低,气候干燥不利于幼蛇蜕皮,往往由于蜕不下皮而造成死亡。但环境湿度也不宜过大,一般以不超过75%为宜。虽然短时间的高温对幼蛇没多大影响,但时间久了幼蛇易患霉斑病。在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幼蛇易患肺炎。因此要加强通风,保持饲养地空气清新。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反季节养殖幼蛇的新技术。因王锦蛇的耐寒能力比较强,加之食物来源于养殖可塑性强和冬季价高等优点,人们率先将王锦蛇列入冬养范围的主要蛇类之一。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冬眠的适应性可直接进行冬养,即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湿度条件能够达到、食源可保证的情况下,方可对幼蛇实施冬养。同时,为了适时得到充足的活体小动物,不妨自己培育或暂养(存)些蚯蚓、蟋蟀、小白鼠、泥稣、小杂鱼等活饵。还可以用鹤鹑、鹏鸽的蛋来喂幼蛇,必要时可人工喂灌一些高营养的流体饲料。在幼蛇的冬养期间,除了维持正常的温度、湿度做好防逃工作外,还要定期检查幼蛇的健康情况或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早解决,让幼蛇有个既理想又安全的栖息场所。
  (2)成年蛇饲养管理。成年王锦蛇是指18个月以上产卵期的蛇或休产期的蛇。它性情凶猛,敢与毒蛇中的五步蛇、眼镜蛇争食且有残食同类或其他蛇类的习性,故此成年王锦蛇只能单独饲养,不能与其他无毒蛇同室混养。在养殖此蛇时,必须保证投喂的饵料要充足、多样化,也要不定期地投放一定量的饲料蛇,如红点斑蛇、双斑王锦蛇、水蛇等,以满足其食蛇的"嗜好”,避免蛇与蛇之间的相互吞食现象。春季把蛇放入蛇房应先打扫卫生,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刚出蛰的蛇在2〜3周内,基本不进食,要争取人工灌喂的方式,至14月才吃少量的食物。夏季是蛇类捕食活动和生长的旺季,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照顾好母蛇,及时收取蛇卵,并做好繁殖孵化的准备工作。二要把雌蛇和雄蛇分开单养,并保证食物的充足和多样化。三要对产卵的母蛇细心观察,若在离泄殖腔3〜4厘米见有卵粒时,约在1周内即可产卵。四要保护好蛇卵,以便顺利孵化出幼蛇。五要保持蛇场的清洁干燥,注意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六要及时清除粪便,吃不完的死动物和食物要及时清出,以防细菌入侵。秋季是王锦蛇捕食旺季,蛇体内储存着大量的脂肪,以供越冬和来年出蛰初期的身体消耗。俗话说:"秋风起,蛇儿肥”。这时应对个别食量小的蛇,人工填喂使其安全过冬,或直接出售或杀掉。冬季应定期检查蛇房的温度和湿度,切勿偏高或偏低,对病蛇要及时隔离或清除,以防染及全群。冬季是市场上蛇价格最高的季节,比平时高2〜3倍,可抓住时机有选择地进行出售。
  (3)出售。王锦蛇比其他蛇类增重快、好饲养、回报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此蛇太大、太凶,后期专以吞食其他蛇类为主,对其他所投的饵根本不感兴趣,严重危害同场的蛇类,成为蛇场中真正的“蛇王”。并且它也同其他蛇类一样生长是分阶段性的,一旦达到某一重量段,生长便呈现缓慢增重状态。所以,养殖王锦蛇无须喂到很大,只要体重达到700〜1000克便可以出售,以求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乌梢蛇
  (1)幼蛇管理。幼蛇出壳后,主要以吸收卵黄为营养而暂不进食,故不需投喂任何食物,只需灌喂丰富的人工流质饲料作为营养液,如生鸡蛋、牛奶或葡萄糖溶液等。每隔1周灌喂1次即可,几周后,可对幼蛇填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以鸡蛋和面粉(鱼粉)为主,再适量添加土霉素、维生素及鱼肝油或钙片等药物。填喂时,最好两个人合作进行。其中,一人手提蛇头,使蛇体自然垂立;另一人用一根冰糕棒或薄竹片撬开蛇口将食物灌进去,最后用大拇指轻捋蛇腹,促进食物滑入胃内。在人工填喂幼蛇的同时,要加强幼蛇的捕食驯化。蛐蛐、蚂蚱和蚯蚓是幼蛇喜欢吃的食物,有条件者可投喂幼蛙、小鱼、乳鼠和小饲料蛇等动物性活体饲料。发现幼蛇主动捕食后,应立即停止人工填喂,免得养成幼蛇依赖填喂的不良嗜好。
  (2)成年期喂食。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蛇场 (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 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体制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的10〜15天或产卵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上无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投喂地点应固定。最佳的投喂时间宜选在8:00〜10:0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瞰和黄鳍为辅。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对死的动物通常不太感兴趣。但在食物缺乏时,也食部分死食,必须是刚刚死亡的。乌梢蛇对腐败变质之物根本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蛛等,只是吞食速度明显减慢,有时长达15〜25分钟。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它的消化能力很强,需4〜6天投饲1次。
  (3)养殖管理。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杈,慎防树枝伸到围墙外,形成蛇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出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措施检查,注意防止天敌入场食蛇。该蛇的天敌有黄鼠狼、刺猬、大型老鼠和猫头鹰等。蛇场内不可盲目设置电子捕鼠器(电猫),慎防在灭及天敌的情况下伤害到场内的蛇。饲养人员最好养成每天观察并记录该蛇出窝活动的数量、时间、采食、饮水和蜕皮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应单独拿出做隔离治疗,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4)安全越冬。乌梢蛇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决定其能否安全越冬的物质前提。在越冬前的1〜2个月内(9〜10月),应给充足、多样的饲料,以增加蛇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脂肪的肥厚度,提高抗寒、抗病的综合能力。可将大小相近的数条乌梢蛇放在一起冬眠,群集冬眠可提高蛇体周围温度1〜2℃,同时,有效减少水分散失。蛇窝应干燥、忌潮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窝内温度宜保持在6〜10℃,湿度宜在50%〜60%。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外,还应定期检查蛇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相互传染。若见蛇体有咬伤或数量减少时,应彻底检查并找出原因,消灭鼠害和其他天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阻止老鼠和天敌的再次入侵。如果窝内情况基本可以时,则无需翻动蛇窝,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的不应有干扰。
  3.眼镜蛇
  (1)喂食。人工饲养眼镜蛇,无须按照每月投饲3〜4次的模式去做。在食源充足时,可多投一些蟾蛛或饲料蛇,供眼镜蛇自由捕食。每年的5月,当气温升至25℃以上时,眼镜蛇才开始大量捕食,因其有吃蛇习性,蛇园里必须投放一定量的红点锦蛇、水蛇或部分淘汰蝮蛇,眼镜蛇在野生状态下很喜欢吞食这些蛇类。饲料蛇本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眼镜蛇捕食后体重明显增加,肤色鲜艳有光泽,给人一种膘肥体壮的感觉。眼镜蛇吃腻饲料蛇后,便会主动捕食蛇园中的小鸡和蟾蛛,捕食后便进窝盘伏消化,一般6〜7天消化殆尽,然后出窝排粪、饮水,继而再次捕食。在9〜10月这个阶段是眼镜蛇蓄积脂肪的关键时期,应投放大白鼠或家鼠供其捕食,为越冬打好基础。
  (2)饲养密度与消毒。饲养时要适当控制好眼镜蛇的养殖密度,一般可养成蛇2〜3条/米2。立体式蛇窝占地面积小,每窝可养1〜2条成蛇。眼镜蛇的食量较大,消化力也强,进食后排便多,每天应及时打扫蛇场和蛇窝的卫生。水沟或水池内最好每周用1:1000的高镐酸钾水消毒,预防细菌的滋生与病菌的传染。
  (3)夏季运输。现代人们因受"夏季吃蛇不长癖”的影响,纷纷在此季吃蛇,眼镜蛇是人们首选蛇品之一。那么,在炎热的夏季如何将它安然运至目的地,把运输死亡率降至最低呢?首先应该选择空运,因空运的时间短,方法是用尼龙网袋装好,10千克左右,外用透气的专用蛇箱封装。如用汽车运输,最好选择专车专运。夏季运输眼镜蛇除要注意安全外,严防高温、闷气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转运前要停食10天左右。吃得较饱的蛇正处在消化期。途中排便又无法处理,致使运输途中的小环境被严重污染。因蛇粪便所含尿酸成分较多,蛇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往往难以忍受,少数会因尿酸气中毒而死亡。②运输途中或抵达目的地后均不要向蛇箱洒水,更不能用大量的水冲洗或浸泡。因蛇是变温动物,夏季天气较热,蛇的体温也高,如果突然以凉水冲洗蛇体,致使蛇体温急剧下降,会引起蛇患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4)冬季管理。眼镜蛇的越冬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为90%左右。冬眠前应逐条检查蛇园内存养的眼镜蛇,对部分体瘦、体弱的应立即作为商品蛇处理或加工,膘肥体健的可移入冬眠场所让其冬眠。也须防止老鼠入侵,残食正在冬眠的蛇。
  眼镜蛇在冬季的价位比较高,同时,也是各地货缺急需调货的季节。因其耐寒能力差,冬季外运一定要注意保暖。包装好的蛇箱最好空运或用带空调的汽车运输,运输途中的气温绝不能低于8℃,否则会造成大量死亡。
  (5)养殖安全。①眼镜蛇毒喷入眼睛后的治疗。养蛇单位和个人在眼镜蛇的饲养过程中,其毒液喷射到人眼睛内的现象时有发生,轻者可引起角膜肿胀疼痛、视物不清、头晕充血;重者失明,甚至中毒死亡。一旦发生这类事故,应立即治疗。首先是不能用手揉搓眼部,及时用清水反复冲洗眼睛内的毒液,最好送医院急诊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若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少许抗眼镜蛇毒血清一起冲洗,效果会更好。冲洗过后,用醋酸可的松眼药水及氯霉素眼药水交替滴眼,直至感觉痊愈为止。重症者须转入条件较好的医院救治,以免留下残疾。②眼镜蛇咬伤后治疗。眼镜蛇咬伤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蛇伤之一,被其咬伤后要立即服用蛇药,如南通蛇药、广西蛇药、青龙蛇药等,还可将蛇药片稀释后敷伤口肿胀部位,起到消毒止痛的作用。眼镜蛇毒为混合毒,中医称"风火毒”,被咬伤者多见于白天。该蛇咬伤一般伤口较浅,加之此蛇排毒量大,用一般表浅皮肤火灼法很难达到灭毒目的。由于其出血毒性不大,可以立即用三棱针排毒,不要扎断肌腱或伤及筋膜,用负压方法将局部蛇毒吸出,同时,给予局部注射灭毒药液,如胰蛋白酶溶液、高锦酸钾溶液等,边吸毒边冲洗,尽快将蛇毒冲洗彻底、破坏干净。注射药液虽可引起局部疼痛,但应鼓励伤者战胜困难,必要时可在局部注射0.5%〜1%的普鲁可因溶液。为减轻局部的坏死程度,被眼镜蛇咬伤后,一般不主张结扎,这点要引起注意。另外,要及时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应用越早其效果会越好。在注射前,应做抗蛇毒血清的过敏试验。单价抗蛇毒血清每支含1000国际单位,一般可用1000〜2000国际单位,加入5%〜1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病情较重的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做静脉缓慢注射。为了防止血清在人体内的过敏反应,可在溶液内加入地塞米松10〜20毫克。被眼镜蛇咬伤后,由于局部以肿胀坏死,加上切开后引发伤口感染,局部抵抗能力明显降低,很容易引起全身感染,使病情加重。所以,应同时给予抗菌治疗。一般可口服磺胺类药、黄连素、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必要时给予肌内注射或静滴青霉素。
  (五)疾病防治
  给蛇打防疫针时,是将消炎的、驱虫的、营养的混在一起,一针进去可收到防病、驱虫、营养三不误的效果。具体的药物配方为:庆大霉素(20万国际单位)10支、左旋咪哇2支、地塞米松5支、维生素&21支,对注射用水100毫升,可注射50条蛇(1千克左右), 一般连注2次即可。
  二、中华石龙子又名山龙子、四脚蛇,列入国家级"三有”保护动物,抚州市各地广泛分布。近年来,宜黄龙盟蜥蜴生态养殖基地开展了中华石龙子的人工养殖,并取得成功。
  中华石龙子可以作为汤料和菜肴食用,其肉汤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中华石龙子有较独特的药用价值,其成体去除内脏干燥后可加工成中药材,有清瘀解毒、散结行水、滋阴壮阳等功效, 可治疗小便不利、石淋、恶疮、各种皮肤病、乳癌等各种疑难症。
  中华石龙子
  (一)养殖概况
  我国石龙子一直在野生自然状况下生长,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人工繁育和养殖石龙子,过去在国内鲜有报道。2009年,家住宜黄县的大学毕业生罗蕾俊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开始人工繁育石龙子创业。经过3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人工选育、繁殖和立体化养殖石龙子的成功经验。2011年,他在家乡正式创办了“江西宜黄龙盟蜥蜴生态养殖基地”,开始实行基地化、正规化、规模化养殖石龙子,是目前国内专门大规模繁育、养殖石龙子的特种养殖基地。罗蕾俊兴办的"宜黄龙盟蜥蜴生态养殖基地",坐落在宜黄黄陂镇罗家组,自然环境优越,生态条件良好,基地建有2个养殖场,养殖面积7000米2。基地采取仿生态人工养殖技术,实行恒温繁育与变温养殖相结合,平面养殖与立体养殖相结合,室内立体养殖与室外平面养殖为一体的现代立体养殖方法。2012年,基地人工养殖石龙子数量达21万只,销售石龙子18万只,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2013年,罗蕾俊又在广西兴办石龙子养殖第二个基地,年养殖规模达到36万只。
  石龙子市场潜力大,人工饲养投入产出比率高,风险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进行石龙子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解决其活体运输和成品加工技术,则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石龙子适应于阴凉湿润的林地环境,喜爱穴居,属冬眠动物。人工养殖石龙子的场地,应选择四周生态环境良好、无噪音干扰,水质、空气洁净无污染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选择空气洁净、阳光充足、通风透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造养殖室,养殖室以长方形设计为佳,四周砌高1.6〜2米的围墙,养殖室每间按长6米、宽4.6米建造。中间设置1米左右的过道,养殖内墙应安装高25厘米的防滑层,以防止石龙子攀爬逃越,防滑层可
  用玻璃,也可用釉面地墙代替。由于石龙子具有一定的打洞能力,为防止养殖的石龙子打洞外逃,养殖室地面应铺10厘米左右的混凝土。地面要有50~10°的坡高,坡度倾向排水沟一边。养殖室内部按横向间距25厘米、纵向间距40厘米设置养殖模块,模块立体摆放层数以6层为宜。模块顶覆盖石棉瓦,以防日晒雨淋。养殖场内要有一块草地,供石龙子活动和休息,每间养殖室要设置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饮水池。
  合理布局,立体养殖。根据石龙子喜在沙土中穴居,又善在阳光下活动,爱食有腥味的无脊昆虫动物等生活习性,采取在建造的养殖室内摆列养殖模块的立体养殖方法,同时,在室外建立一定面积草地运动场,供石龙子活动,实现了室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养殖,大大提高了场地利用率。
  2.繁殖技术
  (1)野外人工采种。
  捕捉时间:晴天9:00〜15:00是捕捉野生石龙子的适宜时间,当晴天温度达到25〜38℃时,石龙子便会出来活动,此时采集野生石龙子概率最高。捕捉地点:石龙子喜欢在村庄附近的大路两旁、乱石草坡等光照充足、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高山上、水溪边较少。
  捕捉方法:①索套法。用一根长度大约为1.5米的竹竿,在头端系一端有活络套的细白绳子,套住其颈部进行捕捉。绳子用比较牢固的索包绳。其法优点在于距离较远或角度特殊的情况下容易接近动物,被捕捉动物不容易受到损伤;缺点是由于石龙子鳞片表面较为光滑,颈部较粗,容易从索套中滑脱逃跑。②手捕法。即徒手直接捕捉(可以戴手套)。对于在野外比较空旷的地方适合捕捉,由于石龙子是冷血变温动物,能量在短时间爆发后不能马上提供,在较空旷没有洞的地面以及有部分小草的地面适合捕捉,它们跑了一点点,看见草丛会躲进草里面,这时只要轻轻走过去双手一起捕捉即可。捕捉时要注意捕捉的部位(不要捉拿其尾部),因其尾部被捕捉时,身体强烈扭动,40秒内可以自截尾。因此,在捕捉时要捉其头颈部,而尽量避免捉其尾部。③网罩法。用竹竿的一头制作一个铁丝圈,网罩用铁丝圈圈好。圈的直径大小在20〜25厘米适中,竹竿长度在2.5〜3.5米为宜。此法适合于较平坦而且石龙子离的较远的地面,石龙子在晒太阳时,轻轻走近,用长竹竿罩住即可。④诱钓法。用长度大约1.5米的竹竿,在头端系一根绳子,细白绳子为宜。绳子的另一端弄好诱饵,可以穿上蚯蚓,或者绑上一只蝗虫等虫类为佳。石龙子嘴很馋,见到食物会吞食诱饵,待石龙子咬住诱饵之后,先轻轻小拉,让它咬紧点,再一举拿获。
  (2)选择配种。对野外采集到的石龙子,要选择两眼有神、爬行速度快、体色鲜亮、鳞片无破损、背锋高耸、身短尾长、腹部尾端圆形、四肢发达和爪尖完整的雌雄个体为繁殖的种体。石龙子雌雄个体分辨方法如下:①整体。雄性整体略大,体长略长,全长20〜30厘米;雌性体形略小,体长略短,全长18〜22厘米。②头部。雄性头部宽大扁平略长,雌性头部尖小较短。③肚腹。雄性肚腹修长,呈直筒状;雌性肚子宽大,怀孕时明显凸出。④尾部。雄性个体尾巴根部稍微比雌性粗大。⑤斑纹。雄性耳后斑面积较大且密集,雌性红斑面积较小且稀疏。以上五点,其中头部的大小和耳后的红斑及肚子大小的差异,是雄雌两性最大差异特点,也是分辨雄雌两性的要点。
  选择好石龙子种源后,要将雌雄按一定的比例放入饲养池室内,由其自然交配。在仿生态人工养殖条件下,石龙子一般5月中旬交配,雌性6月上旬产卵。每次产卵5〜7枚,每只雌性每窝产卵12〜20枚卵,卵呈白色,椭圆形,卵壳透明富有柔弹性。
  石龙子雌体对产卵巢址要求比较严格。野生石龙子通常选择潮湿的土壤洞穴之中,春季也有选择在稻草丛中。人工繁殖要为雌性石龙子产卵准备好卵床。卵床以细小的沙子为好,卵床沙层要有足够的厚度和一定的湿度,一般沙层厚度10厘米以上,湿度保持在50%~80%,以不出现明水渗出为宜。孵化温度在24〜32℃为宜。孵化期一般21〜23天,但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在24℃孵化的幼体,其重和躯干干重大于32℃孵化的幼体,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卵黄未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幼体躯干发育不充分,这也是鳞类卵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
  (3)恒温孵化。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因温度差异大,不利因素影响大,繁殖成活率受到影响,难以达到规模养殖、快速繁育的效果。为提高人工养殖的效益,养殖场采取人工孵化的技术,将母体石龙子所产的卵集中收集,运用恒温技术人工孵化,对幼体采取营养配料科学饲喂,实现了规模化繁育。
  3.饲养管理
  (1)幼体饲养管理。幼体出壳后,5天之前几乎不食,靠卵体内的卵黄维持生长;5~30天,每天可喂食黄粉虫1只;1〜3个月,每天可饲喂黄粉虫1〜3只;3个月以后,加喂猪肺和少量米饭、蝇蛆等配制饲料。
  (2)成年体饲养管理。3个月以后至6个月,是石龙子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期应加大饲喂量,注意饲料营养搭配,有条件的定期在食物或者饮水中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儿童钙片或金维他、鱼粉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营养物质,以保证石龙子快速生长需求,促进石龙子成长发育。
  (3)冬眠期前后饲养管理。石龙子属冬眠动物,一般入冬后在自然界温度在15℃以下时,石龙子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时,石龙子几乎不动不吃不喝,呼吸也很微弱。为增加石龙子冬眠期的体能存量,冬眠前要加强营养管理,增喂黄粉虫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石龙子在冬眠期间,不需饲喂,只要加强温度调控,保持温度在0〜10℃以内,让其充分保持良好的冬眠状态。翌年春季,当自然气温日平均达到15℃以上时,石龙子冬眠结束,开始复苏,从穴洞中爬出。在石龙子复苏出洞前,要对饲养场地进行全面打扫卫生和消毒。在饲养管理中,要逐渐增加饲料,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使其尽快恢复体能。
  (4)繁殖期饲养管理。上年繁养的石龙子到了下年春季结束冬眠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就进入了繁殖期。4〜7月是石龙子的繁殖季节,为了提高繁殖力,要适当喂食黄粉虫及高蛋白的食物,以提高雄体的精子质量和雌体的产量能量。繁殖过后的成年石龙子,均喂食蝇蛆、猪肺及配制的饲料,以节约成本,同时适量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石龙子为冷血冬眠动物,温度对石龙子的生长影响很大。为延长石龙子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采取仿生态方法,通过人工手段控制温差,给石龙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空间。
  4.疫病防治在人工养殖石龙子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有6种,防治方法如下。
  (1)口腔炎。①症状。头部昂起、口微张,不能进食,闭气。②致病原因。环境卫生差,口腔感染细菌。③预防方法。对饲养场定期清扫和消毒。④治疗方法。用脱脂棉签揩净患处脓性分泌物,再用雷沸尔或硼酸溶液消毒,然后用紫药水或冰硼散每日涂点1〜2次。
  (2)急性肺炎。①症状。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常逗留在窝外。②致病原因。龙窝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卫生。③预防方法。保持龙窝、运动场等场所的干净清洁和空气清新,定期用1:1000的高锦酸钾或漂白粉溶液冲洗龙窝。④治疗方法。对成年患病石龙子肌内注射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或灌服链霉素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3次。
  (3)肠炎。①症状。厌食或不进食,排便稀或粪便污绿色,身体消瘦,表皮皱褶。②致病原因。食用不卫生食物,使肠道感染细菌,引起消化不良。③预防方法。保持食物和饮水干净清洁。④治疗方法。喂服复合维生素B液,直至症状消失。
  (4)霉斑病。①症状。腹部鳞片上出现点状或块状的黑色霉斑,严重的局部溃烂导致死亡。②致病原因。龙窝内过于潮湿或不清洁,使霉菌大量繁殖,石龙子感染霉菌所致。③预防方法。及时清扫龙窝和饲养场所,保持通风干爽。④治疗方法。用1%〜2%的碘酒涂于患处,每天2〜3次,几天便可痊愈。
  (5)脓肿病。①症状。石龙子身体创伤部位脓肿与溃烂。②致病原因。因石龙子互相咬斗出现伤口或其他原因损伤身体,致使伤口感染细菌所致。③治疗方法。用紫药水或1%〜2%的碘酒涂抹患处,每天2〜3次。
  (6)消化不良,厌食症。①症状。不进食或少进食,身体消瘦,神色呆滞、不活动。②致病原因。食用变质的食物,环境不卫生等。③预防方法。投喂食物清洁新鲜,保持栏舍卫生,每年驱虫一次。④治疗方法。灌服5〜20毫升复合维生素B溶液或生鸡蛋,也可用四环素、链霉素各4〜5片研碎,用温开水750毫升溶解,将石龙子浸泡30分钟。
  三、棘胸蛙
  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等,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自古以来, 棘胸蛙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称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棘胸蛙在抚州市的山区均有分布,是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养殖概况
  宜黄山清水秀,溪流众多,是棘胸蛙、娃娃鱼天然生长的“黄金地盘”。千百年来,山溪涧一直就有着丰富的野生棘胸蛙、娃娃鱼资源。据《宜黄县志》记载:石鸡,产于神岗、新丰、东陂、黄陂、中港等乡镇的大山水溪之中,每年可捕获数千斤。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无公害优质山珍野味的需求,肉嫩味美、营养价值极高的棘胸蛙,日渐成为人们青睐的美食。为了保护、拯救江西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棘胸蛙,一方面,2008年10月,宜黄县成立了棘胸蛙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2009年8月24日,经省农业厅审定,被批准建立宜黄县棘胸蛙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3万亩。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和引导农户进行棘胸蛙养殖。从2008年开始,宜黄县农户先后在黄陂西源村白石组、竹溪村齐阳组、中港邹坊村、南源黄家地村等地进行棘胸蛙养殖获得成功。2013年,南源乡养殖大户何少辉在省专家指导下成功进行棘胸蛙人工催产并获得成功。棘胸蛙养殖成本低、用工少、效益高,在棘胸蛙养殖技术攻克的条件下,在山清水秀的偏远山区进行棘胸蛙养殖,能够获得丰厚的养殖效益。
  2007年,宜黄县开始进行棘胸蛙养殖,自然繁养获得成功。2013年,成功进行棘胸蛙人工催产,养殖方式由最初的仿生态养殖发展到室内精养和恒温洞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恒温洞长400多米,养殖技术除利用传统的黄粉虫、蚯蚓养殖外,还开创了利用水蚯蚓和黑光灯引虫,有效解决过去养殖饵料供应不足和饵料品种单一的棘手问题。随着人工催产技术、养殖方式、饵料供应的解决,将促进宜黄县棘胸蛙养殖产业跨越性发展。到目前为止,宜黄县已涌现出李红贵、何少辉、邓贵顺、尹才元等棘胸蛙养殖大户,棘胸蛙养殖面积达100多亩,养殖产量20多吨,养殖户20多户,全县成立棘胸蛙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其中,有2家合作社被农业部批准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宜黄县棘胸蛙养殖从现有小规模分散养殖,逐渐发展成规模化养殖。
  棘胸蛙养殖效益高,目前亩产量可达750千克,产值30万元,亩纯利润15万元以上,宜黄县已将棘胸蛙养殖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对象。到2014年年底,宜黄县南源辉达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2万多只。
  另外近些年,资溪县岩森野生石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南丰紫霄镇鹰峰石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开展了棘胸蛙养殖,2014年养殖规模达4万多只。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场地选择。养殖场地一般应选择有野生棘胸蛙生长的山区,环境以冬暖夏凉、森林茂密、有天然小溪、相对封闭的山沟为佳,便于室外生态放养。室内养殖场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清凉、无污染,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
  (2)蛙池建造。①成蛙池。蛙池呈长方形,周围建墙,墙高1米左右,池与墙之间留有陆地。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为1:2。每口蛙池池水面积40米2左右,池深0.2〜0.4米,池底稍向出水口方向倾斜15°左右,池内放置一些鹅卵石、遮阴板并种植水草。池两端设进、出水口。水边的陆地种树遮阴。②幼蛙池。池面积蛙池只需成蛙池一半,其余要求与成蛙池相同。③蝌蚪池。池面积6〜10米2,池深0.2米。池壁和池底用水泥抹平,池底略倾斜,池端设进、出水口。池岸坡度要缓,以利于蝌蚪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
  池边可种树遮阴,落叶可供蛙隐蔽冬眠。
  2.繁殖技术
  (1)种蛙选择。棘胸蛙经过一年的饲养,达到性成熟。选择体重250〜300克、无伤无病的作为种蛙。一般采用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法。雌雄比为2:1。雌蛙体型较宽,前肢短小,腹面细嫩光滑。雄蛙体型较大,前肢短粗,强壮有力,趾上及胸部有黑色小凸出物,用手摸有明显感觉,可以依此区分蛙的雌雄。
  (2)繁殖。
  自然繁殖:即在人工创造适宜其生态环境条件下(设置良好的产卵适地),亲蛙直接在培育池中自然发情、产卵的繁殖方式。棘胸蛙的繁殖季节较早,在自然状态下,每年4月中、下旬,性成熟的棘胸蛙开始发情产卵。早期,产卵活动常在3:00〜8:00进行;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产卵时间逐渐前移。由于抱对过程长,可持续数小时至1〜2天,故有时在白天也可观察到亲蛙双双抱对产卵的现象。在产卵季节,白天天亮、尤其晴天早上要巡池,及时搜集蛙卵,将黏附有受精卵的石块、砖头等转移到专门的孵化池进行孵化;或是将黏附在池壁及其他固着物上的卵细心取下,置入预先准备的小型网箱内孵化。
  人工催产:在自然繁殖时,由于亲蛙个体性腺成熟程度不一致,亲蛙产卵活动零星分散进行,难以形成批量生产。在生产中,为了使亲蛙集中产卵,达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的目的,常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采用人工催产的方法,进行人工繁殖。①产卵池要求。产卵四周环境安静、阴凉,光线幽暗;产卵池面积不宜太大,为了便于观察和了解亲蛙产卵情况,每个产卵池面积5〜15米2;蛙池为水泥砖石结构,池中布设有假山、洞穴、树根等便于产卵和着床;产卵池使用之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处理,经清洗后备用。池塘水位适中,维持产卵水深以10〜20厘米为宜;产卵期间,保持清水缓流。②催产季节。根据以下情况,准确掌握催产时间:雄蛙频繁鸣叫,亲蛙摄食量大大减少,基本与当地鲤鱼人工繁殖同步进行,根据各地环境及历年催产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判定。催产之前,将雌、雄亲蛙分开饲养。在催产季节到来之前,一般应将雌、雄亲蛙分开饲养一段时间,以避免雌、雄亲蛙同养在一池,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出现自然产卵,而人工难以控制。③成熟亲蛙选择。催产亲蛙要求体型佳、发育好、无病无伤,年龄处于2〜5龄壮年阶段,体重要求在120〜150克,性征明显,雄蛙鸣声洪亮,体躯健壮有力,前肢粗壮;雌蛙体形丰满,腹部膨大、柔软。来源于野外收集的亲蛙,还可在雌蛙腹侧皮肤剪一小口,观察卵子成熟情况,以便准确挑选成熟亲蛙。一般棘胸蛙卵巢中,同时存在有大、中、小型3种不同大小的卵子,发育良好(成熟)的卵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且卵巢中绝大部分为大、中型卵粒,小型卵子仅少量地夹在其中。④催产药物。目前用于棘胸蛙催情的激素,主要有促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两种常见渔用激素。药物配制:先根据亲蛙的总体重和使用药物的注射剂量计算出药物量,再以每棘胸蛙卵
  只蛙注射液量控制在1〜1.5毫升为依据,测算出注射用水的用量,将药物完全溶解配成溶液进行注射。注射用水,可采用0.65%的食盐溶液或蒸僧水。注射方法:分为臀部、腹腔和腹部皮下3种注射方法,生产上多采用后两种方法。注射时间:选择在16:00〜17:00进行,一般水温16〜20℃时,其效应时间为12〜16小时,这样可使亲蛙产卵活动在黎明前后进行,正好与自然产卵时间相符合。不过,有时也出现延长至次日下午或第三日凌晨才发情产卵的异常现象。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为精、卵质量差,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
  (3)孵化。棘胸蛙在5月上旬开始产卵,直至9月底结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产期,产卵期水温为18〜22℃。性成熟的亲蛙在繁殖季节发出求偶的鸣叫声,借以招引对方。接触后双双抱对,雄蛙伏于雌蛙背上,雌蛙产卵后雄蛙即迅速射精于卵子上。一次产卵时间随产卵量的多少而异,一般15分钟左右。产卵量随雌体大小而异,一般600粒左右。棘胸蛙的卵呈圆形,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极为白色。卵径1〜1.5米,卵外有胶质膜,卵产出后,吸水膨大,可达原卵径的2〜3倍。其膜相互连接成片状黏附于蛙池的两壁。卵刚产出时,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待转位后,才全部是动物极在上。若还有植物极在上的,则为未受精卵。受精率一般可达86%以上。
  蛙卵不能在土池中孵化,以防蛙卵跌落池底被泥土覆盖而造成胚胎死亡。孵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4〜5米2。池深50厘米,水位控制在40厘米。放卵密度为1000粒/米z左右。孵化时间的长短受水温、天气的影响而稍有不同,天气好孵化就快,反之则慢。一般2〜3天可孵出蝌蚪。刚孵出的蝌蚪很小,呈舌状,3〜5天后变成头大、尾小的蝌蚪。刚孵出的蝌蚪怕激烈振荡,要尽量保持孵化环境安静。当饵料充足、营养好、水温在19~21℃时,蝌蚪经40天左右长出前足,至70余天变态完毕。
  3.饲养管理
  (1)蝌蚪饲养。蝌蚪个体小,体质嫩弱,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的抵抗能力差,因此,必须加强蝌蚪阶段的精养细管,以利于提高成活率。刚孵出的蝌蚪,经2〜3天后腹部的卵黄囊消失,开始喂食。开口饵料可用熟蛋黄和豆浆,每4000只蝌蚪每次喂蛋黄1只,每天2次。5天后可喂配合饲料。投饵量随蝌蚪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投饵时,饵料可直接撒于水面。池内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放养密度要合理,放养量随蝌蚪的不断长大而减少。一般孵出后10天的蝌蚪,水面可放养800~1000尾/米2,15天后的蝌蚪,水面放养600〜800尾/米2。蝌蚪饲养阶段应坚持早晚巡池,经常清除野蛙、水蛇、野杂鱼和鸟类等敌害, 并随时加注新水,保护蝌蚪的安全生长。
  (2)幼蛙饲养管理。蝌蚪饲养70天变态完毕,长出四肢,成为幼蛙。由水生变为水陆两栖,移入幼蛙池饲养。幼蛙池水深50〜60厘米,水面放养200〜350只/米2。增加水蚯蚓、蝇蛆、红虫等鲜活饵料,也可适当混入配合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还可以在水面上装诱蛾灯,夜晚诱蛾作为蛙饵。随着蛙体长大,跳跃能力增强,放养密度要逐渐减小,不断移入成蛙池中饲养。
  (3)成蛙池饲养管理。成蛙池水面放蛙20只左右/米2,水深0.5米左右,池内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栖息、产卵。坡地挖些洞,池面盖板,供栖息过冬。池边种葡萄、搭瓜棚、种树等遮阴。商品蛙要给足饵料。要经常清除池中的杂物泥土和残饵,疏通进出水口,保持水质良好,清凉无污染。棘胸蛙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摄食对象的大型蛙类。在成蛙饲养过程中,饵料鲜活、充足,则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商品率高。因此在成蛙养殖阶段,必须保证足够的蝇蛆、蚯蚓和昆虫等供食。投饵量视季节和蛙的大小而定,春末、夏初以及秋凉时节,蛙的食量大,投饵量一般为体重的10%〜15%。盛夏至初秋,蛙食量减少,可适当少投。投喂活饵料的大小应以蛙能吞食为宜,每天投喂一次,17:00〜18:00投喂。饵料应投在固定的食台上。食台可用木板制成,一般长1.5米、宽1米,放在池中,水深不超过食台为宜。每半个月进行一次食台消毒。从蝌蚪变态成幼蛙开始,饲养5〜6个月,体重可达250〜300克;饲养8〜10个月,最大体重可达450〜500克。棘胸蛙一般150克即可上市。4.病虫害防治不论是蝌蚪池、幼蛙池还是成蛙池,放养前都必须清池消毒,彻底消除池中蚂蝇、水鲵、鼠等几大敌害。养殖过程中还要坚持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消毒,防止病害发生。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硫酸铜等,选其中一种药物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棘胸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蛙应及时隔离治疗。
  (1)寄生虫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蛙的消化道、肌肉、皮下组织等处。防治方法主要注意水质与饵料卫生,也可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磺胺类、抗生素等,以驱除肠道寄生虫和抑制病菌生长。对体表寄生虫,可用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浸泡驱除。
  (2)红腿病。该病也称败血症,是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疾病,病因多为外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而引起。病蛙的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充血,常低头伏地,活动缓慢,不摄食,属传染性疾病。
  四、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故此人们叫它"娃娃鱼”。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抚州市宜黄、乐安等山区县均有分布,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娃娃鱼肉质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名贵佳肴,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活人参”。其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小娃娃鱼
  (一)养殖概况
  2007年开始,宜黄县养殖大户邓贵顺从湖南张家界引进娃娃鱼,在中港乡邹坊村进行养殖。2008年成立合作社和公司,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欣与南昌大学生物系教授洪一江的指导下,利用促绒毛腺素等药对大蜿进行催产获得成功。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至少要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
  宜黄县的娃娃鱼养殖业还处在刚起步的养殖阶段,目前养殖主要集中在中港乡,年产量100千克。自然界娃娃鱼生活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区溪流中,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人工建造娃娃鱼养殖池,最好应仿照娃娃鱼自然界的生活状况等来进行。
  娃娃鱼的人工养殖虽然刚刚起步,但因其独特遗传基因和药食功效,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娃娃鱼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发展人工驯养繁殖大鲵,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娃娃鱼胚胎诱导,是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式。以核转移技术为基础的动物克隆,把这个技术从低等动物用到高等动物。其娃娃鱼克隆研究,就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模式。
  娃娃鱼既适合家庭饲养,又适合工厂化集约养殖,市场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主要表现为其可形成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型农业的龙头品种,因此,娃娃鱼养殖前景广阔。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场址选择。①水资源要求。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毫克/升以上,pH在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准。②环境要求。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2)养殖池的建造。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统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米2,幼鲵池(幼蜿阶段1〜2龄)1〜2米2,成蜿池(成鲵阶段2〜4龄)2〜4米2,亲貌池(4龄以上)5米2左右。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2〜3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和防害设施。
  2.繁殖技术
  (1)养殖池的消毒。新建的养殖池,特别是水泥池,必须浸泡2个月以上,待其碱性消失后方可放养苗种。对于原有养殖池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一般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5毫克/升的90%晶体敌百虫杀灭细菌或寄生虫等敌害生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方可放养苗种。
  (2)鲵种消毒。为防止鲵种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池内,应将所有放养的鲵种用氯制剂药物每立方米水体0.3克对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将药水和鲵种一同轻轻放入养殖池内。
  (3)种苗鉴定。大鲵苗体质优劣的鉴定:大鲵苗种体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饲养的成功与否。优质的大鲵苗种应该是机体健壮、肌肉肥厚、体表无伤痕和寄生虫,未变态前外鲵完整无病变;反之,则为劣质鲵苗。
  (4)放养密度。大鲵养殖池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苗种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较小、摄食能力较弱,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理饲养。成鲵阶段考虑大鲵活动范围大、摄食能力强,加之有互相攻击性,其放养密度应小。苗种阶段放养密度为40〜80尾/米2,成鲵阶段4〜16尾/米%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
  (5)人工繁殖。
  催产药物的选择: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一A)、脑下垂体HCG和LRH一A。
  大鲵脑垂体注射液的制备:把新收集的或经丙酮干燥过的大鲵脑垂体,在经过消毒处理的小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加蒸僧水,最好加生理盐水(即蒸僧水内溶入0.65%的氯化钠)或加林格氏液(配制方法:氯化钠6.5克、氯化钾0.14克、氯化钙0.12克、碳酸氛钠0.2克、磷酸二氢钠0.01克、葡萄糖2克,溶解于1000毫升蒸僧水中即成。应随用随配)稀释,使其溶解,取上清液使用。
  药物使用剂量:每千克体重用大鲵脑垂体6〜8个,并加LRH一A25微克或HCG500〜600国际单位。也可每千克体重单用LRH一A30微克,或HCG1200国际单位,或15〜20个大鲵脑垂体。雄鲵相当于雌鲤的1/2剂量。注射药物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稀释,每只大鲵的用药量稀释至1〜1.5毫升,大多背鳍基部肌内一次注射。鳍基部肌肉按45°角进针1.5厘米左右。腹部皮下注射则按水平方向进针2.5〜3厘米,注射时最好两个人操作。退针时,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按摩针孔,防止药剂外溢。
  注射时间:8月27日至9月15日。
  3.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大鲵饵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其饵料投喂与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样,应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定时,根据大貌活动状况,投喂多在傍晚进行;定位,饵料投放位置应在大鲵洞穴附近,便于懒惰的大鲵取食;定质,大鲵对饵料质量要求较严,要求鲜活,并且对饵料的品种不能变化太大,避免大貌拒食;定量,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在大鲵饵料投喂吃食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2)调节水质。养殖大鲵应经常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在6.8〜7.8。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3)调节水温和光照。大鲵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大鲵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另外,大鲵畏光,养殖场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4)防逃防偷。大鲵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时要注意。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所有进出水口和陆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大鲵其经济价值较高,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
  (5)养殖条件。大鲵室内外均可养殖。养殖池需保证安全牢固不渗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室内养殖池的大小可从1米2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在放养前需用水浸池1个月,使pH在6.4以下,一般不要强光照,只保持微光或无光均可。
  (6)种苗放养。大鲵养殖一般引进10厘米以上的幼鲵,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鲵20条左右。种苗放养前养殖池用硫酸铜2毫克/升浸泡5小时消毒,鲵体用氯化钠5%药浴10分钟。事先在池内用麻石搭建洞穴,放置水草以供大鲵躲藏。
  (7)饲喂。养殖池设饵料台,台面高出水面少许。投喂饲料,以天然饵料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类、虫类、肉类及鱼类、贝类等。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为7:30前及22:30前为好。在投饵料时应先清理掉上次的残饵,投喂量为体重的5%〜10%。当水温在16〜23℃时,应加大投饵量,次数及时间可保持不变。
  (8)日常管理。大鲵的日常管理简单,但很重要。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大鲵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大鲵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混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鲵体及养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夏季控制水温不超过26℃,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温低于结冰温度。
  4.病害防治
  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水质容易被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鲵机体受到创伤时,这些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病变。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要提高养殖大鲵成活率,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前提下,注重预防为主,方能保证大鲵养殖成功出成效。
  以下重点介绍大鲵烂尾病的防治。
  (1)病因。①水质的影响。大鲵常生长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之中,水质新爽快活,无污染。而人工养殖大鲵的水质容易被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置兄机体受到创伤时,这些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病变。②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人工建造的养鲵场,难以达到野生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新建的养鲵池池壁(底)较为粗糙,易使大鲵肌肤擦伤,当大鲵爬行活动时,因尾部不停地摆动,更易受损。③放养规格大小悬殊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工放养大鲵的密度比较大,如规格大小相差悬殊,饵料缺乏时,常为争食而发生格斗,个体小的争食能力较弱,常遭受大个体的攻击和撕咬,其尾部又常是受攻击的对象。④饵料营养不良的影响。大鲵属肉食性两栖动物,常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当所投喂的饵料适口性较差,又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维生素等,会诱发大鲵相互之间的残杀。
  (2)症状。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病灶处常黏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病灶部位出现肌肉坏死,尾部骨骼外露,病统食欲减退或停止进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
  (3)预防方法。①营造舒适的环境条件。在修建养鲵场时应考虑到光照,排灌水管、饵料台、栖息陆地等设施。由于大鲵具有喜独居怕光照的特性,池内可用砖头砌成多个人工洞道,洞口直径12〜20厘米,洞内较宽敞,洞壁尽可能做得光滑。养鲵池建成后不能立即放养食兄种,因为新水泥池有较强的碱性,而大鲵适宜的pH为6〜7。可将新建成的水泥池注满水,连续浸泡2〜3天,再放干,并重复数次,使池水酸碱度接近中性及池壁、洞壁粘上一层光滑的附着物时,再投放鲵种。②消毒处理。鲵种放养前,应用1%浓度的龙胆紫药水消毒处理,其方法是药与水的比例为1:100对好后,将鲵种浸洗20分钟,龙胆紫药水对大鲵皮肤刺激小,可有效地防止真菌和细菌的体表感染。③控制水质与水温。养鲵池水质要保持清爽,无污染,尽可能地应用溪水或清泉水。并做到定期更换池水,条件允许时,养鲵池可保持有常年流水。大鲵适宜生长水温为14〜28℃,炎热夏季,更换池水显得更为重要。④放养个体规格整齐。现阶段的鲵种来源,均由人工繁殖,个体规格基本一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个体大小差别越来越明显。这时应进行筛选,分级分池饲养,可避免以大欺少、以强欺弱的现象发生。⑤投喂优质饵料。大鲵饵料应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如鲜活水鱼虾、动物内脏、动物血液、下脚料等是大鲵的好饵料。投喂饵料时,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科学投喂方法,切忌将动物内脏、血块、下脚料等直接投入水中,否则,易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既要防止饵料浪费,又要防止部分个体吃不到或吃不好。
  (4)治疗方法。①当发现大鲵患烂尾病时,应及时将病鲵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有可能殃及整个养鲵场。一是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二是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鲵患处的血液,致使病鲵病情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②用强氯精0.3〜0.4毫克/升浓度或二氧化氯0.2〜0.3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包括栖息陆地、饵料台等),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个疗程。③对病情较重的大鲵,先用15〜25毫克/升浓度高锌酸钾溶液浸洗病鲵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消治龙软膏或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敷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五、东亚钳蝎
  东亚钳蝎也称马氏钳蝎,简称钳蝎,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原为野生,一年生一胎;后经人工养殖,通过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一年可生两胎。东亚钳蝎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而且是一道名菜,还可作为滋补营养保健品。钳蝎入药,具有祛风解毒、攻毒散结、通风止痛等功效,可用于冶癫痫抽搐、风湿顽痹、半身不遂、中风、破伤风等症。钳蝎尾部提取的蝎毒是医药工业的高级原料,目前以钳蝎配伍的药方有百余种,以蝎毒素配成的中成药达60种。以钳蝎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被开发出来,制成许多成品,如钳蝎口服液、钳蝎胶囊、全蝎罐头、蝎王酒、蝎王长寿茶等,具有延年益寿、保健美容之功效。
  (一)养殖概况
  如今野生钳蝎资源日益枯竭,目前,钳蝎的产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30%,货源奇缺,人工养殖既可保护野生资源,又可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抚州蝎缘钳蝎养殖有限公司是崇仁钳蝎养殖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是专业的生物科技养殖研究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养殖钳蝎,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独创了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的“峰巢式槽穴板蝎窝”养殖法,并驯化培养出"江南3号”钳蝎(包括种蝎),大大提高了钳蝎的产仔率和成活率,摸索出一套冬季恒温的养殖技术一一"无冬眠养殖技术”,解决了江南无蝎历史,填补省内空白,并享有"江南蝎王,独步天下”之美名。
  本项目培育及驯化"江南3号”种蝎70万条,建立了2个钳蝎养殖示范基地、11条生产线,覆盖全县15个乡镇及周边县区,带动2800户农户从事钳蝎养殖,增收1000万元。2013年,公司养殖规模20亩,产量达8000万条,养殖产值8000万元,加工产值3000万元。2014年,实现钳蝎养殖数量1.1亿条,产值6200万元,加工蝎王酒及原浆酒年产量2852吨,产值1.15亿元,利税1620万元。
  “江南3号”种蝎具有繁殖快、成活率高、抵抗力强、耐高温、耐寒、无冬眠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东亚钳蝎是冷血动物,本身是一种毒物,一般不会传染病害,不用防疫,即使是由于干、湿、挤、压等环境因素造成伤亡,有的蝎仍可制成药材,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蝎子以黄粉虫、蔬菜、果叶做饲料,在恒温养殖(无冬眠养殖)情况下,饲养8〜10个月为成蝎。按每只蝎年产2胎,每胎产仔25〜35只,仔蝎长至成蝎需9个月,商品蝎每只0.4元计算,利润十分丰厚。而当前市场需求大,野生资源越来越少,每克(干毒)国际市场价格高达1000美元,人工养殖东亚钳蝎发展前景广阔。
  (二)驯养技术
  1.养殖设施单独建房或利用不住人的房子或空棚子,蝎窝分为两种:一是建池,蝎池用传砌成或用玻璃粘合。池子长宽不限,高度为150厘米,内壁保持光滑,可以预防钳蝎逃跑,池底必须垫6〜7厘米的沙土。沙土宜选用手握成团、撒手成沙的干净沙土。压实,池内铺砖或瓦,一横一竖摆放,供钳蝎栖息。二是订制木架或其他材料的架子,充分利用空间,层间距离30厘米,宽设不限,高度以人便于操作为宜。购买优质无毒的塑料方框,框高设15厘米左右,长宽根据订制的架子尺寸而定。压实,池内用优质鸡蛋托盘横竖叠放,供钳蝎栖息。
  构筑蝎窝所用的砖、瓦、鸡蛋托盘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可放入0.1%的高锦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也可在烈日下曝晒杀菌)。
  饲养用具有喷雾器、水桶、塑料盒、软毛刷、夹子、干湿温度计、乳胶手套、塑料胶带、玻璃、黑光灯等。
  2.繁殖技术搞好钳蝎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养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率、仔蝎成活率,对钳蝎的成活率、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1)引种时间。常温养蝎的引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这是由钳蝎在一年四季中活动情况而决定的:初春钳蝎刚出蛰,未大量活动、体力尚恢复,盛夏进入产仔时节,冬季气候寒冷。而春末、夏初和秋季,无论从气候,还是从钳蝎活动情况来说,都是运输的大好季节。另外,春末、夏初即将进入繁殖期,便于当年产仔,提高养蝎的经济效益。
  (2)种蝎来源。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钳蝎做种蝎进行繁殖。对于养殖户尤其初养者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第一,野生钳蝎与人工钳蝎生活习性不有所不同。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在温度、湿度、密度,饲料虫结构,栖息环境等方面与野生环境有较大区别。野生钳蝎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难以适应,其正常有生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第二,野生钳蝎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第三,由于野外环境比较恶劣,野生钳蝎在受孕后,营养往往供应不上,仔蝎在母体内不能很好发育,捕捉的野生孕蝎所产仔蝎,多数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有的还会产出一部分死胎。
  (3)引种。引种须把"三关”:一是''季节关”。常温养殖钳蝎一般要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气温正常、温度在25℃以上引种最为适宜。此时,冬眠钳蝎己出蛰并己渡过“春之关”,且成年雌蝎已渡过“春之关”,成活率高,且成年已进入孕期,所以此时引种是最佳时期。过早引种,因温度忽高忽低容易造成死亡;过晚引种,因在运输时受颠簸容易造成孕蝎流产或死胎而影响繁殖率。二是“质量关”。种蝎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关键,所以引种时一定要到有信誉的养殖场,并做到不引进病残蝎、假种和野生蝎。三是''运输关”。种蝎的运输对提高种蝎的成活率极为重要,引种应就近引为佳。只有把好"三关”,才能提高种蝎成活率,达到养蝎成功受益致富的目的。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之蝎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可根据需要选购青年蝎、成雌蝎或孕蝎(或怀孕前期)。要挑选个大、体长在4.8厘长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壮、行动敏捷、静止时后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光泽的钳蝎。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比例的搭配。有的养殖户为了多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要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内可长期贮存,供终生繁殖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为了提高雄蝎的产仔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雌蝎时必须搭配适当数量的雄蝎。根据钳蝎的交配规律,雌、雄比例可按为3:1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钳蝎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钳蝎挤压伤,造成孕蝎流产或形成死胎。常用方法:先把种蝎装入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袋重量在1.5千克左右。然后,把编织袋平放在运输箱中。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夏季运输注意预防高温,冬天要防寒。
  投放种蝎时,每个池子最好一次投足。否则,由于钳蝎的认群性,先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之间会发生斗争,造成伤亡。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时,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钳蝎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先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便能相互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则投入池子的钳蝎在2〜3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喂饲料虫。要不断观察钳蝎活动和进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安全。发现蝎池出现漏洞或防逃材料的脱裂现象,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运输时,如果有死亡或伤残的钳蝎,要及时清理出来,及时加工成药用全蝎。
  (4)育种。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信誉度好的单位购买种蝎,也可自主进行选育。
  钳蝎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性状:产仔数越多,个体就小,生长得越慢。钳蝎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这两个性状,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所以,选育种蝎时,要单独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为了避免“近亲”,有必要从外地引进公蝎来交配。
  3.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最好用食盘,以免剩余后霉变导致真菌病发生。①供食方法。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入,一般17:00〜20:00投喂。供食要三看:一看蝎群的强弱,弱的多喂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滋补饲料。二看蝎群的老化,对新蝎要进行食性驯化。三看蝎群的蝎龄,按各龄蝎不同的生活能力和特点,选择饲料类型和供应量。②投喂量。根据蝎群大小和蝎龄,每天傍晚供食一次,保证出穴采食的蝎子都能吃到,防止猎食性残杀现象产生。供虫类时,要以“满足供应、宁余勿歉”为原则;供组合饲料时,应以“限量搭配、宁歉勿余”为原则,以免饲料变质。
  (2)喂水方法。①用干净纸片或凉席放蝎窝上面。②用粗口瓶盛水,加入一条厚布条,布条一端放瓶内至底,另一端悬挂瓶外,水就会沿布条缓缓渗出。③将玉米芯浸水后放入蝎窝内。④水盘内放较光滑石子。⑤向不潮湿地区洒水,保持潮湿。
  (3)分季饲养管理。①春管。春天气温变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暖。气温达到25℃以上时,蝎子夜间出穴活动较多,要及时给食,防止因饥饿互相残食,还要注意调节活动场地的土壤湿度。春天复苏后的蝎子有死亡现象,是因为冬眠前体内没贮备足够的营养,体质太差,或是雄蝎交尾后体质未充分恢复就进入冬眠。要克服"春亡”关,冬前需要供给蝎子营养丰富的饲料。初夏复苏的蝎子,既要及时供食,但又不宜过早。因气温还低,蝎子的消化能力不强,过早给食反而会造成蝎子消化不良,腹胀死亡,一般5天给食一次。②夏管。除供足食物外,要注意检查安全和防止病虫害。立夏以后解除防寒保暖措施。芒种后进入蝎子最适宜的生长发育阶段,进食量、活动量、生长发育速度明显提高,食、水要供足。大暑后各龄蝎生长发育最旺盛,雄蝎准备交尾,雌蝎准备产仔,这时要以活食、肉食为主,雨季要勤投料,少投料,注意通气换气。③秋管。8〜9月产出的幼蝎,入冬前要做好分群工作,霜降后蝎子即将冬眠,冬眠前1个月,采食量明显增加,这时要投喂质量高的饲料,增强体质,贮备体内能量,以便度过漫长的冬天。④冬管。霜降后,蝎子停止活动和采食进入冬眠。注意防冻,用稻草将蝎窝围住,还要注意防止老鼠、蛇等进窝内残食蝎子。
  (4)不同蝎龄的管护。①幼蝎。刚离开母背的小蝎,食欲大振,投食要保质保量,以免互相残杀。2龄小蝎死亡率很高,其饲料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注意适口性、可采食性, 一般投喂小黄粉虫、小地甲鱼虫、蝇类等为好。若一切条件正常,离母蝎40天左右进行一次蜕皮(在9月)。这时若不喂足,会产生已蜕皮的吃掉未蜕皮的,未蜕皮的吃掉正在蜕皮的或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这阶段将蝎喂饱,是提高越冬成活率的关键。②成蝎。蝎经6次蜕皮,便进入成蝎阶段。这时供料以肉食为主,还要增加供料次数。7〜8月母蝎陆续产仔,成蝎要雄、雌混养便于交配。母蝎产仔时环境要安静,交配后的公、母蝎要分开喂养。仔蝎脱离母体能捕食后,要注意仔母分离,母蝎产仔的适宜温度一般在33〜38℃。
  4.饲料调制
  (1)备食原则。①蝎子喜食含蛋白质高而脂肪低的体软多汁的昆虫幼虫。②投入蝎窝内能较长时间与蝎子生活在一起,且又不污染环境。③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能满足供应,黄粉虫、蚯蚓、土元等较为理想,并易饲养繁殖。
  (2)诱捕饲料。①灯光诱捕法。灯下装一集虫漏斗,漏斗下口通入集虫箱,诱捕季节一般从谷雨至霜降。②食饵诱捕法。凡是阴暗潮湿并有食物碎屑的地方都大量栖息潮虫, 所以在潮虫经常出没的地方,将搪瓷盆卧放到地下,沿口和地面相平,内放饲料、菜叶等,就能诱捕到潮虫。
  (3)人工培养饲料。①蚯蚓。挖一土坑,内放畜肥和土,引入蚯蚓作种,经常浇水使坑内潮湿,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定期挖出来,先用沸水烫死,切碎放于食盘上喂蝎。②地甲鱼虫。是一类药用昆虫,砌浅砖池,池大小自定,池上部镶光滑材料一圈,防虫逃。池内填入10〜13厘米厚的肥沃土,将采集的地甲鱼虫和卵峭分别引入池中,池上加盖防雨遮光。池中土保持湿润,使卵峭自然孵化,隔3〜5日往池内供适量青绿饲料一次,视繁殖、生长状况定期筛选,供各龄蝎自由采食。
  5.疾病防治钳蝎的生命力很旺盛,生活能力也很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钳蝎发生疾病的情况也在所难免。引发钳蝎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空气污染,二是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饮用不清洁的水,三是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
  六、蜜蜂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蜂蜜是一种保健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蜂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十几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
  (一)养殖概况
  江西山蜂食品有限公司是江西省乃至全国市场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蜂
  蜜产品加工企业,乐安县工业园区,标准化养蜂基地,招携镇和谷岗乡,始建于2003年,坐落在江西省占地面积12000米2,拥有四大分别位于本县湖坪乡、金竹乡、养蜂面积达到25万亩,养蜂箱数达11200余箱,带动相关农户达1336户,拥有固定资产1207万元。公司年产量280吨, 年产值2095余万元,年纳税152.36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3.1。生产的土生蜂蜜是具有乐安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山峰公司主导蜂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和蜂花粉。
  江西山蜂食品有公司研发的原生态蜂蜜,系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生产的蜂蜜产品品质优良,全国畅销。蜂蜜产品销售价格为每吨7.2万〜7.5万元,有较强的区域市场销售优势,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天津、浙江、河北、黑龙江及省内周边各县市,市场占有率约3%。
  (二)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放蜂场地。在蜂场周围2〜3千米范围内,一年中要有2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和较丰富的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蜜源植物生长茂盛、花期长,无毒花粉;水源洁净,远离烟火、糖厂和蜜饯厂;避免选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
  (2)蜂群的排列。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场地小、蜂群多,需密排时,采取分批进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天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0〜400毫米,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危害。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是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逃群。
  2.养殖管理
  (1)蜜蜂饲喂。饲喂原料主要有糖浆和花粉两种。根据饲喂的功用,可分为补助饲喂与奖励饲喂(表3-1)。
  表3-1补助饲喂与奖励饲喂
  饲喂时的注意事项:①不用蜂蜜喂蜂,防止盗蜂和染病。②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③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④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防盗蜂。⑤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⑥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
  (2)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
  (3)流蜜期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4)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2〜3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5)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
  3.病虫害防治
  (1)加强蜂群管理,尽可能使用物理、自然方法预防病害。药物防治用无公害、安全的生物技术。
  (2)选用优质蜂王,增强蜂场内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病虫生存空间;控制蜂群密度,喂食蜂胶,提高蜂群免疫力。
  (3)每年定期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在冬季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杀死虫卵及幼虫,阳光照晒十几分钟后,巢虫爬到脾面上后用循子取出杀死。
  (4)药物防治。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清洗晒干,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对遭受巢虫危害的蜂群,可用5%的石灰水溶液喷射消灭巢虫,每天喷射两次,连续喷射3天。对蛾螟的控制:在严重时用烟叶和水按1:1的比例浸泡15-30天,将浸泡好的烟叶水浇于蜂箱四周。
  (5)胡蜂、蚂蚁防治。首先,尽量不要让蜂箱有闯开部分,巢门口尽量开小,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机会,定时对胡蜂进行扑打。其次,清扫蜂箱四周的杂草,并将蜂箱垫高10厘米,用烟叶和水按1:1的比例浸泡15〜30天,将浸泡好的烟叶水浇于蜂箱四周。
  4.蜂蜜采收
  (1)采收前的准备。①工具设备。生产蜂蜜所需要的起刮刀、割蜜刀、蜂刷、蜜脾周转箱、摇蜜机、滤蜜器、盆、蜂蜜桶等各种用具和容器,使用前必须用清水清洗干净。②消毒。所需工具设备经高温蒸煮过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日光晒干备用。
  (2)采收操作。①采收现场。采收操作场须清洁干净无积水,消除一切污染源及苍蝇孳生地,工具、容器摆放齐整,备有清洁水和灭菌消毒器具。②采收时间。外界有蜜源开花泌蜜,天气晴朗,经过4〜5天的采集、酿造,蜂群中空脾上贮满、蜜房上口部分封盖,可行采收。操作时间应在上午进行,尽可能避开采集高峰期和不良天气,操作时气温以不低于14C为宜。
  (3)操作步骤。①开启蜂箱,从蜂群生产区中提出成熟的合格蜜脾。将蜜脾上的蜜蜂抖落、扫净,就地或将蜜脾搬运到采收操作室内。②以锋利的割蜜刀削去蜜盖。③将蜜脾放入摇蜜机中。转动摇蜜机,通过离心力将蜜脾两侧的蜂蜜从房孔中甩出。④用60目以上滤蜜器,将蜂尸等杂质滤出。根据不同品种等级,分别盛入蜂蜜容器。
  (4)贮运。①容器。应使用蜂蜜周转专用桶,这种桶须经附着力强的无毒、耐酸食品漆(环氧树脂)做特殊处理,坚实耐用搬运方便,无专用桶时可选用陶、瓷罐(缸)或木桶无毒塑料桶。各种容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干净。②运输。蜂蜜运输前,必须用坚实耐用的蜂蜜专用周转桶装封好,贴上标签,注明品种、浓度等。签要贴牢、口要封紧。每桶盛装不可过满,应留有20%左右的空当,以防转运时震荡受热外溢或膨胀爆裂。运输工具要清洁干净,装运过毒品的车辆、船只未经冲洗消毒前不得装运蜂蜜,不得与有异味或有毒品同载混装。运输途中蜜桶要叠好、捆牢,尽量避免颠簸和日晒雨淋。③储存。蜂蜜储存要设专用库或专用蜜池,应按品种分等级分别存放,堆码要齐整,放置要平稳,容器口一定要密封。库房内要清洁,阴凉、干燥,通风,库温以5〜10℃为宜,一般不要超过20℃,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得超过75%。蜂蜜严禁露天存放,杜绝与有毒、有异味、不卫生及腐蚀性强的物品同库存放。储存期间应经常开库检查,及时纠正处理引起质量变化的各种不利因素。
  (5)质量控制要点。①取成熟蜜。取蜜须掌握好采集、酿造、操作时间及蜜源和蜂群的主、客观条件,严格把握好成熟度,新取蜂蜜含水约23%。②收单一花种蜂蜜。各种蜂蜜均有其独特的色泽、香味和作用,应不失时机地组织强群集中力量采收纯真的单一花种蜂蜜,以便有益于销售和利用。③严防污。槌树花期一般在7月初至7月20日左右,秋季蜜源花期一般在8月,这期间应避免使用农药,蜂群不治螭、不治病,操作现场更须注重防尘防蝇,尽量缩短蜜脾外露时间,力求杜绝一切污染源。
  (三)蜂蜜加工技术
  蜜蜂花丛采蜜,将花蜜酿制成蜂蜜。蜂蜜经过酿制后从多糖转化为单糖,水分控制在20%以下后用蜂蜡储存蜂蜜。蜜蜂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原料蜜验收
  原料蜜的质量直接影响加工后的蜂蜜质量,必须对原料蜜的色泽、气味、水分含量、蜜种、淀粉酶值(鲜度指标)和采集时间的长短及含农药残毒等逐一严格检测。淀粉酶值在8以上才可使用;如果小于8,就不能浓缩加工;下降到接近于0时绝对不能收购。
  2.选配
  根据订货的要求收购优质蜂蜜拼配蜂蜜小样,根据小样与订货要求指标,再进行大批量蜂蜜加工生产。
  3.融化
  通过加热以防止发酵和破坏结晶核,延缓蜂蜜结晶。加热温度为60〜65℃,时间30分钟,加热时搅拌使蜂蜜受热均匀并加快融化。
  4.过滤
  将加热后的蜂蜜温度保持在40℃,使蜂蜜为最佳流动状态,以便能顺利通过多道过滤,去除杂质和少量的较大粒晶体。在密封装置中进行加压过滤,以缩短加热时间,减少风味损失。
  5.真空浓缩
  选合适的真空浓缩设备,在真空度96千帕、温度40〜50℃条件下使蜂蜜浓缩,对蜂蜜的色、香、味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在浓缩时,应特别注意蜂蜜受热后芳香族挥发性物质的回收。设置香味回收装置,将挥发性物质回收再溶入成品蜜中,保持蜂蜜特有的气味。
  6.冷却
  将浓缩后的蜂蜜尽快降低温度,以避免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温下存放而降低蜂蜜品质,同时为分装做好准备。为了加快冷却,最好能强制循环和搅拌冷却,以使产品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7.检验和包装
  在浓缩蜂蜜过程中应随机抽样检测,保持加工后的蜂蜜所含的水分稳定在17.5%〜18%内不变。包装规格可分大包装和小包装两类。大包装是铁桶作容器盛装,铁桶内应涂有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特殊涂料,以避免蜂蜜中所含的酸性物质腐蚀铁器造成污染。小包装主要是瓶装,可直接将成品蜜灌入清洗干净并严格灭菌的玻璃瓶内。
  8.贮存
  贮存仓库应单独隔开,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防止与有异味物品一同存放。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养殖业

《抚州特色养殖业》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根,是人类文明的源。抚州自古就以人勤地肥、农耕发达而闻名,秦汉时期抚州就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和储粮区,历经朝代变迁,抚州农业始终保持永续发展,到明清时期粮食及农副产品就已销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在这块被誉为"赣抚粮仓”的肥沃土地上,孕育了光耀华夏的“临川文化”,催生了享誉四海的"江右商帮”,哺育了灿若群星的"名医巨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抚州农业在传承历史与追随现代中得到长足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县一业"蓬勃兴起,南丰县、广昌县、崇仁县、临川区、资溪县、黎川县、金溪县分别被国家部委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面包之乡”"中国香棚之乡”和“华夏香都”。进入21世纪,抚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各种形态的现代农业迅速发展,抚州正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稳步迈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