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鳜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养殖业》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707
颗粒名称: 二、鳜鱼
分类号: S965.127
页数: 7
页码: 76-82
摘要: 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及众多中小型水库大力发展鳜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已成为抚州重要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鳜鱼在南城县的洪门水库和廖坊水库可以自然繁殖,已形成种群。廖坊水库己建成抚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南城鳜鱼肉质细嫩丰腴,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为鱼之上品,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鳜鱼

内容

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及众多中小型水库大力发展鳜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已成为抚州重要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鳜鱼在南城县的洪门水库和廖坊水库可以自然繁殖,已形成种群。廖坊水库己建成抚河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南城鳜鱼肉质细嫩丰腴,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为鱼之上品,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
  (一)养殖概况
  1.历史沿革南城县从2001年开始从广东引进翘嘴鳜苗种进行人工养殖,2003年利用洪门水库野生鳜鱼为亲本,进行鳜鱼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曾开展了鳜鱼提早繁育、二次繁育、苗种分级培育、池塘精养、水库套养、网箱养殖等多项科研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其中,"鳜鱼人工繁育新技术及养殖技术推广”荣获2009年度抚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生产现状
  (1)规模、产量。2014年,南城县精(套)养面积6.5万亩,产量3347吨。其中,套养面积60000亩,池塘精养5000亩,网箱养殖6000口,全县鳜鱼产量约100万千克。
  (2)生产过程。南城县鳜鱼养殖主要有池塘精养、池塘(水库)套养、网箱养殖等几种模式。池塘精养:鳜鱼苗放养规格5厘米以上,800〜1000尾/亩,每亩水面套养鳜鱼 (16厘米左右)100尾,鲫鱼(冬片)200尾,草鱼(16厘米左右)20尾。池塘套养50〜100尾/亩,水库套养20〜50尾/亩。
  (3)产品的销售。江西省南城县益仙养殖有限公司在南昌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门市部,其产品洪门醉仙湖牌鳜鱼产品常年供应南昌、抚州、鹰潭等地。
  (4)产品的质量安全。洪门醉仙湖牌鳜鱼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农业部多次抽检,全部合格达标。
  3.发展前景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这种淡水名贵水产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鳜鱼是人们首选的菜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经过多年的探索得知,鳜鱼在池塘精养、网箱养殖时发病率大大提高,尤其是暴发性出血病难以治疗,成活率降低,成为扼制鳜鱼养殖发展的一个瓶颈。南城县有1万亩池塘、9万亩水库适宜鳜鱼套养。按每亩池塘套养50〜100尾鳜鱼、每亩水库套养20尾鳜鱼计算,全县可套养鳜鱼140万〜280万尾,按50%成活率计算,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成本,不需饵料等其他任何投入,可增加产量35万〜70万千克,增加产值2100万〜4200万元。而且套养鳜鱼,可吃掉水中大量的野杂鱼,减少野杂鱼与家鱼争饵料、肥料、氧气的矛盾,还可促进家鱼增产。
  (3)由于鳜鱼具有生长快、市场价位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鳜鱼养殖已成为农民迅速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鳜鱼苗种培育
  鳜鱼苗种培育是鳜鱼养殖的基础。鳜鱼苗种培育还不能像其他淡水鱼那样在池塘中直接投喂商品饲料或用肥水法等培育,因此,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鲫鱼养殖效益的高低。
  鳜鱼苗种培育包括夏花培育和1龄鱼种培育两部分。
  1.夏花培育刚孵化出膜的鱼苗身体柔软细嫩,个体比家鱼小,体长仅4毫米左右。经50〜60小时的培育后,体长即达4〜5毫米,心动次数平均为3次/秒,此时的叙鱼苗开始摄食,即进入夏花培育阶段。
  (1)鱼苗培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鳜鱼苗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生产中归纳为流水和静水培育两种方式。流水育苗又分用孵化缸和环道;静水育苗又分在鱼塘、水泥池和网箱中培育。流水育苗成活率比静水育苗高,但生长速度比静水稍慢。
  流水培育:具有水质新鲜、水体交换量大、水温均衡、温差小、溶氧丰富等优点,符合鲫鱼苗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单位多数采用此种方法。即将在孵化缸(环道)中孵化出膜的鳜鱼苗,继续留在人工控制水流的原缸(环道)中培育。育苗初期,鳜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0.5万〜1万尾/米2,随鳜鱼个体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每5天左右应结合分规格转换环道1次,同时,将环道底部两侧的沉积物清除。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道前数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避免鳜鱼苗暴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静水培育:培育鳜鱼苗的池塘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30〜50米2,水深保持在0.8〜1米,在池底可设置一些模拟自然水域的人工礁,为鲫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捕食环境;鱼苗放养前,培育池必须彻底清理消毒,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鳜鱼苗7000尾左右。当鳜鱼体长1.5厘米左右时,移入网箱培育,效果会更好。
  (2)饵料投喂。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开口即食活鱼苗,饥饿时互相残食,这是由其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因此,准确掌握鳜鱼苗开口摄食时间、选择好饵料鱼、及时供应适口饵料是鳜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
  开食时间的确定:鲫鱼苗的器官分化发育与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温23.5c25℃、24〜26.5℃、26〜29℃时,受精卵至就苗开食时间相隔分别为112〜120小时、105〜115小时和90〜98小时。此时,鳜苗运动活泼,能够主动摄食。
  开口饵料鱼的选择:开口饵料鱼苗的大小是否适宜,直接影响鳜鱼苗摄食及成活率。生产中宜选择体型扁长、游泳能力较弱的鲂、编、鲫等鱼苗为开口饵料,尤以刚脱膜8小时的活鱼苗为最佳,此时的饵料鱼易被鳜鱼苗整尾吞食。如果投喂老口鱼苗,鳜鱼苗只能利用饵料鱼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常挂在鳜鱼苗嘴边上,不仅影响运动,而且容易在水体中腐烂、分解,恶化水质,甚至暴发鱼病。在鳜鱼苗开食的3〜5天内得不到适口的饵料鱼,则活动能力骤然降低,感觉迟钝,便因此渐渐消瘦而死,甚至发生相互残食、并因吞食不下而卡死的现象。
  饵料鱼生产:鳜鱼的口裂和饵料鱼的体高随生长而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鳜鱼需投喂一定发育阶段的饵料鱼苗,才能为鳜鱼所吞食。如60时龄的鳜鱼苗,仅能吞食60〜216时龄的细鳞斜颌鲫苗;84时龄的鳜鱼苗,能吞食60〜216时龄的团头鲂苗;108时龄的鳜鱼苗,则能吞进216时龄之前各阶段的鲫和鲂苗,同时,还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144时龄的鳜鱼苗,则能吞进36〜108时龄的草鱼苗;144时龄的鳜鱼苗,则能吞进216时龄前的州、鲂、草鱼、丰鲤、鲤以及12〜216时龄的域和24〜108时龄的鳙鱼苗。因此,及时供给适口、充足的饵料鱼是鳜鱼苗培育的重要保证。饵料鱼生产应按崛鱼苗生产时间、生长发育状况和数量多少分批进行配套生产,并在保证开食饵料鱼苗出膜与鳜鱼开食同步的同时,安排好鲫鱼苗后期饵料鱼的生产,及时在池塘中培育好不同规格的饵料鱼。
  日粮:不同日龄的鳜苗种,其日粮和适口饵料鱼规格是不一致的。每尾鳜鱼苗进食初期,2天内,日粮为2〜3尾,进食缓慢;2〜4日龄,日粮为4〜5尾:25〜8日龄,日粮为8〜12尾;8〜12日龄,日粮为10〜16尾;14〜15日龄,日粮为15〜20尾,进食速度随鱼体长大而加快。饱食的鳜鱼苗,腹部膨大,呈棱形,尾柄微弓,在流水情况下,靠在内壁静止不动或随水漂流;饥饿的鳜鱼苗身体扁平,在环道内散开觅食,据此, 可判断饵料鱼是否充足。
  摄食方式:在鳜鱼夏花培育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鲫鱼是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鱼头吐掉;有时还会看到饵料鱼的头挂在鳜鱼仔鱼鲤盖后的棘刺上,而这又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寄生虫,此时应注意,遇到这种情况不需作药物处理,过一段时间鱼头会自然脱落。
  鳜鱼苗从尾部开始吞食饵料鱼,是由鳜鱼仔鱼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刚孵化出膜的仔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的活动还没有开始。因此,它捕食饵料鱼主要靠触觉来进行,而细小饵料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鲫鱼苗吞食的。鳜鱼苗经7〜10天培育后,全长达16毫米以上时,便具有成鱼外形,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鱼仔鱼就能同时依靠触觉和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发生变化,从开始吃饵料鱼尾部改为从头部开始吞食。这时就可投喂鲤、端的出膜鱼苗;但由于鳜鱼苗的发育规格不整齐,仍应投喂部分团头鲂或鲫鱼苗等,供小规格的鲫鱼苗摄食,以达到均衡生长的要求。
  (3)管理。在鳜鱼苗培育夏花期间,必须实行精细管理,彻底消毒水体,杜绝病原体带入育苗池;严格控制水质,及时排污清污;适时繁殖饵料鱼,注意与鳜鱼苗培育需求相衔接;饵料鱼投喂前必须严格消毒;定期向培育池泼洒药物,切实做好防治鱼病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鳜鱼苗成活率。经过13〜15天的饲养,鳜鱼苗长至2.5〜3.5厘米,这时的鳜鱼苗己为夏花,可用来培育鳜鱼种了。
  2.鱼种专池培育鱼种培育阶段是紧接鱼苗培育阶段进行的,生产上将3厘米左右的叙鱼夏花继续培育成6〜10厘米或50〜100克/尾的鱼种,称鳜鱼种培育阶段。
  从鱼苗育成夏花后,鱼体已增长了几十倍;如仍留在原地培育,密度过大,将影响生长,也增加了管理等方面的难度。但如直接放入水面养成商品鱼,由于夏花仍幼小,觅食及防御病害的能力薄弱,将会降低成活率。因此,有必要将夏花进一步培育成较大规格的鱼种。
  鳜鱼种的养殖方式分专池主养、套养、拦养、网箱养殖4种,一般用专池培育的端鱼种成活率较高,有的可达90%以上。套养池鳜鱼种成活率较低,一般在20%〜40%。套养池放养密度低,生长速度较快;而专池培育虽然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放养密度较大而影响鳜鱼的生长速度。
  (1)鱼池条件与放养。面积不宜过大,以0.75〜3亩为宜,水深1.5米以上。灌排水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为最佳,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饲养,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米2放养3000〜4500尾。夏花放养前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2)饵料投喂。鳜鱼种的日常饵料要求比较产格,一要活、二要适口、三要无硬棘、四要供应及时。①投喂量。鳜鱼放养后,应定期抽样测定塘中鳜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及存塘量,并以此为依据,同时参考气温变化等因素,按池养鳜鱼总量的5%〜10%为投饵量,计算投放饵料鱼的数量。也可根据检查鲫鱼池中剩余饵料鱼密度,推算出将要吃完的前2〜3天,即需补充投放对鳜鱼平均规格适口(为鳜鱼体长1/3〜1/2)的饵料鱼的量。在投喂的饵料鱼总量中,要注意大小规格不同的饵料鱼配比,以供生长速度不一的鳜鱼选择适口饵料。②投喂间隔。饵料鱼采取5天一投的方法为好,因为投放饵料鱼后2〜3天内,饵料鱼的活动比较迟钝,鳜鱼的食欲特别旺盛,有利于捕食。时间间隔太长,易造成鳜鱼捕食困难和增加体能消耗,还必须投放更多的饵料鱼,增大池中溶氧消耗,一方面增加了鱼池的实际承受力,另一方面对鳜鱼生长不利。
  (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各1次,观察鱼类活动、摄食、水质变化等情况,并定时测定水温、pH值,做好记录。饲养鳜鱼的池塘,初期水位应浅一些,50~70厘米水深为好,因为这时鱼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而低水位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相对增加饵料鱼的密度。经过若干天生长以后,采取分期注水的方法,逐步提高池塘水位,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和鱼的活动空间。一般每周注新水2次,每2周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控制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具体注水的次数和每次注水量多少,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鳜鱼对酸性水质十分敏感,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施放生石灰水以调节pH值。鳜鱼不耐低氧,塘中最好配备增氧机,天气闷热时,坚持中午开机1〜2小时,2:00〜5:00时开机2小时左右。保证溶氧充足是提高鳜鱼种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培育过程中,还必须遵循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泼洒药物,做好灭菌杀虫工作。
  (4)鳜鱼种的并塘越冬。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左右时,即可开始并塘。并塘的目的主要是把不同规格的鳜鱼种进行分类、计数囤养,以便销售或放养。通过并塘,全面了解当年的鱼种生产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年度生产计划,并囤出鱼池及时清整,为来年生产做好准备。鱼种并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鱼种并塘一般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下进行。水温偏高,鱼类活动能力强,耗氧大,操作过程中鱼体易受伤;水温过低,封冻和下雪天不宜并塘,以免鱼因冻伤而发生死亡。②拉网前半个月,应逐渐控制池塘中饵料鱼类的数量。拉网、捕鱼、选鱼、运输等操作应小心细致,避免鱼体受伤。成鱼池(或亲鱼池)套养的鳜鱼种,可随成鱼的捕捞(或亲鱼池清塘)而及时并塘。在拉网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缺氧造成鳜鱼种死亡。③选择背风向阳、面积1.5〜3亩、水深2米以上的鱼池作为越冬地。规格10〜15厘米的鳜鱼种,每亩可囤养3000〜5000尾。
  鳜鱼种并塘后仍应加强管理,使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并在塘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饵料鱼供其摄食。在长江以北地区,严冬冰封季节长,还应采取增氧措施,防止鱼种池缺氧。
  (三)库塘鳜鱼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水质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5毫克/升),无污染;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7.0-8.5。
  (2)池塘条件。面积5亩左右;水深2米;池底平坦,不渗漏,排灌方便;通风向阳,四周空旷,无高大障碍物。
  2.饲养管理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①池塘消毒。生石灰:放养前10天左右全池泼洒,用量100千克/亩。食盐:放养前24小时全池泼洒,用量10千克/亩。合剂:放养前3天,用硫酸铜0.3〜0.8毫克/升、漂白粉1〜2毫克/升、敌百虫0.3毫克/升全池泼洒。②增氧。放养前需开增氧机24小时。
  (2)放养密度。①池塘精养,800〜1000尾/亩,每亩水面套养端鱼(17厘米左右)100尾、鲫鱼(冬片)200尾、草鱼(17厘米左右)20尾。②池塘套养,50〜100尾/亩。③水库套养,20〜50尾/亩。
  (3)饵料鱼的投喂。①池塘配置。精养1亩鳜鱼,需配备3亩池塘养殖饵料鱼。②水花放养密度。3口塘按120:80:50共250万密度放养。③饵料鱼的投喂。投喂的饵料鱼必须鲜活无病害,每天按1尾鳜鱼投喂5〜8尾饵料鱼,饵料鱼必须适口,大了鳜鱼吃不下,小了鳜鱼要多消耗饵料鱼数量,投喂的饵料鱼不能有硬棘,尤以鲢鱼、鲮鱼、餐条和鳑鲏鱼为佳。
  (4)饵料鱼的放养。①饵料鱼塘水花放养密度要按120:80:50比例。②放养规格一定要达到池一定要整齐;④放养密度要降低。⑤水库套养当年要干库。⑥养殖周期越短越好。⑦彻底清塘消毒。⑧购买外地鲫鱼作为饵料鱼用时,一定要严格筛选掉其中的黄颡鱼。
  3.疫病防治
  (1)池塘消毒。严格按照第三条中池塘消毒操作规范执行。
  (2)定期预防。①漂白粉挂袋,亩水面1千克。②硫酸铜、硫酸亚铁挂袋,亩水面0.5千克硫酸铜,0.25千克硫酸亚铁。③每周用一次杀菌王0.25千克抛洒。④发现鱼体消瘦,可能有寄生虫寄生,每亩用甲醛2.5千克泼洒。
  (3)及时治疗。一旦发现鱼活动异常或少量死亡,应及时诊断并作出治疗。
  车轮虫病:①症状。由车轮虫大量寄生在鱼的皮肤或鲤部,引起病鱼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如不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死亡。②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单用硫酸铜,则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即可。用10千克/亩福尔马林全池泼洒。用2%食盐溶液浸洗病鱼,浸洗时间视水温高低确定,一般在15分钟左右。
  斜管虫病:①症状。寄生于鱼苗皮肤和鲤部,水温适宜时2〜3小时布满鱼体,使鱼体分泌大量黏液,破坏鱼体皮肤和鳜部组织,病鱼皮肤和鳜部表面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发黑。与车轮虫同时寄生时,鱼体头上尾下,在水中旋转翻滚,失去平衡和扑食能力而死亡。②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
  锚头鳋病:①症状。肉眼可见鱼体生长满针状物,食欲差,鱼体瘦弱,入侵虫体周围鱼体组织发炎红肿,靠近伤口的鳞片被分泌物腐蚀成缺口。②防治方法。消毒要彻底。饵料鱼过塘时,用5〜7毫克/升高锦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用灭虫精化水全池泼洒,用量100〜150克/亩。
  烂腮病:①症状。鳃丝腐烂发白,缺损,附污泥和黏液,严重时鲤盖骨常腐蚀成透明小窗,病鱼上浮缓慢独游,体色发黑消瘦,不久死亡。②防治方法。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病鱼15〜20分钟。用福尔马林20〜25升/亩化水全池泼洒。
  (四)网箱鳜鱼养殖技术
  1.养殖设施
  (1)水域条件。在最低水位时水深不低于4米,未受工矿污染,来往船只少的江湖、河沟及水库,均可进行网箱养殖。
  (2)网箱位置选择。设置网箱的水体应选在水面宽阔、水位稳定、背风向阳、有微流水的地方,以利于给箱内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溶解氧,同时,也能及时把大量的代谢废物排出箱外,保持网箱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3)网箱的结构。①网箱由箱体、框架和浮力装置等三部分组成。箱体:可根据需求用不同网目的网片缝合而成,网目的大小随养殖规格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3厘米。框架:一般用毛竹做成,它可使箱体张开、成型。浮力装置:可用鱼用塑料浮子、玻璃球等做成,如果框架用毛竹做成,则可省去浮力装置。②网箱的形状。一般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在20〜30米%以便于操作和管理。
  (4)网箱的安装与设置。由于养殖鳜鱼需用活饵料,为投饵和管理方便,一般采用敞口的固定式网箱,箱体一般浮出水面50厘米,四周用钢管支撑框架,四周桩柱上各安一铁环,用以控制网箱的升降。
  网箱的排列要有利于水体的交换,以保证充足的溶氧,切忌与水流方向作平行的一字形排列。
  2.饲养管理
  (1)鱼种的放养。一般30米2的网箱,可放7〜10厘米的鲫鱼种400〜500尾,同时,可搭配鲫鱼或蝙鱼50〜60尾,由于鲫鱼的耗氧量高,且鳍条有硬棘,头部鲤盖上有小刺,为避免鱼种受伤,放养宜在冬天进行。在鱼种的运输过程中,装运密度不能太大,一般1米3的帆布袋,装水3/4,可运6.6~9.9厘米鲫鱼种1000尾左右。鱼种入网箱前,应用药液(如3%食盐水溶液、10毫克/升漂白粉与8毫克/升硫酸铜合剂等)进行消毒。
  (2)网箱的日常管理。鱼种放养后,要有专人管理,每天需检查网箱是否破坏;水位变化后要及时调整网箱的高度;及时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确保网箱完好无损和水体的正常交换。
  (3)饵料的供给和投喂。①饵料的供给。鳜鱼一般摄食活的饵料,而江河湖库中进入网箱的小鱼、小虾很有限,因此,如何解决饵料鱼的供给是一个关键。解决饵料鱼的途径有:用网箱或池塘养殖一些生长快、群体产量高的鱼类,如鳊鱼、鲫鱼、鲤鱼等作为饵料鱼。在江河湖库中捕捞野杂鱼作为饵料鱼,在养鱼场收购野杂鱼作为饵料鱼。②饵料鱼的投喂。鳜鱼的摄食量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摄食量大,生长快;温度低,摄食量小,生长慢。一般日摄食量为体重的5%〜8%。饵料鱼的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不投死鱼,并及时捞出被鳜鱼咬死的饵料鱼,以免败坏水质。
  3.疫病防治参照库塘养殖。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养殖业

《抚州特色养殖业》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业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根,是人类文明的源。抚州自古就以人勤地肥、农耕发达而闻名,秦汉时期抚州就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和储粮区,历经朝代变迁,抚州农业始终保持永续发展,到明清时期粮食及农副产品就已销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在这块被誉为"赣抚粮仓”的肥沃土地上,孕育了光耀华夏的“临川文化”,催生了享誉四海的"江右商帮”,哺育了灿若群星的"名医巨匠"。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抚州农业在传承历史与追随现代中得到长足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县一业"蓬勃兴起,南丰县、广昌县、崇仁县、临川区、资溪县、黎川县、金溪县分别被国家部委命名为"中国蜜橘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面包之乡”"中国香棚之乡”和“华夏香都”。进入21世纪,抚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各种形态的现代农业迅速发展,抚州正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稳步迈进。

阅读

相关专题

车轮虫病
相关专题
斜管虫病
相关专题
锚头鳋病
相关专题
烂腮病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