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扬子洲来了席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趙醒儂传》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657
颗粒名称: 35 扬子洲来了席先生
分类号: D262.4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1924年6月,赵醒侬收到《中国共产党党报》第3号,其中有1924年5月中共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议决案》。议决案指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的国民运动里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加入是最有力的动力”,要求"地方机关应当常常注意地方范围内的农民问题,执行中央所指示的宣传口号","派人到当地去指导"。7月,赵醒侬又收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寄来的《中国国民党周刊》第27期(1924年6月29日出版),内有孙中山批准的《农民协会章程》。赵醒侬决定亲自去乡村进行农运工作。
关键词: 传记 江西建党 扬子洲

内容

1924年6月,赵醒侬收到《中国共产党党报》第3号,其中有1924年5月中共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议决案》。议决案指出:"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的国民运动里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加入是最有力的动力”,要求"地方机关应当常常注意地方范围内的农民问题,执行中央所指示的宣传口号","派人到当地去指导"。7月,赵醒侬又收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寄来的《中国国民党周刊》第27期(1924年6月29日出版),内有孙中山批准的《农民协会章程》。赵醒侬决定亲自去乡村进行农运工作。
  秋日的一天,金风送爽,晴朗无云,一名叫鲍建勋的医生带着赵醒侬和季恨秋(青年团员)来到南昌北郊扬子洲。醒侬告诉建勋和恨秋,他用"席伍"作为化名。
  这是一个位于赣江沙洲上的村庄,收割后的枯黄田野衬着茅屋更显凄凉,但那一畦畦的青绿蔬菜,却让人感到勃勃生机。这里土地贫瘠,常遭水灾,农民多靠种菜为生。鲍建勋在外行医十多年,与扬子洲的农民熟悉,特别是与农民熊德保和陶柱泰有多年的交往。他们来到扬子洲南端滩子头村的熊德保家里。鲍建勋一进门就说:"德保兄,我带来几位新朋友,这位是南昌的席伍先生.他们几个人想到乡下来看看。"德保豪爽地说:"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来,请坐,请坐。"
  于是德保和兄长与几位来客在厅堂聊起来。席先生问起农村的情况,问起生活,问起收成,问到苛租,问到田税,德保愤愤不平,无所不谈,谈到农村土豪劣绅欺压农民,谈到北兵"倚老”(军阀部队)祸害群众,谈到百姓日子艰难,种菜人靠卖菜养活不了自己。席先生他们听着,不时插上几句。不觉日近中午,德保要留他们几个吃饭。席先生说:"我们要回南昌,不要弄饭了。"德保说:"既然是朋友,来了还不吃餐饭吗!"鲍先生也劝大家吃了饭回去。于是,德保忙叫兄长捉了两条鱼,鲍先生帮助弄饭.大家又聊起来。吃过饭,席先生和鲍先生等告别,德保请他们有空就常来玩玩。
  就这样,醒侬了解到扬子洲的情况,决定在那里先发展国民党组织,筹建农民协会,再建立中共党组织。十几天后,醒侬和鲍先生几个人再次来到扬子洲,并住下来。席先生和鲍先生等住在熊德保家,其他人住在陶柱泰家。晚上,先在陶柱泰家菜园子接头,后在塔下头的树林下开会。席先生将筹备农民协会的打算告诉几位农民,让大家分头进行秘密串联,将那些出身苦、觉悟高、敢斗争的亲戚朋友都组织起来。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对外都说是参加十字会.鲍先生是他们的联络人。
  又过了个把星期.醒侬安排鲍建勋等3个同志到扬子洲,介绍熊德保、陶柱泰、胡寿三、熊德洪等9人加入国民党组织。当时大家吃了血酒,读了孙中山的遗嘱.发了誓言,拿了党证。再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发展了28名会员。11月间,成立了江西最早的农民协会一扬子洲农民协会.熊德保为农民协会主席,陶柱泰为农协常委,熊香莲为衣协委员。

知识出处

趙醒儂传

《趙醒儂传》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赵醒侬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刊载文章誉他为“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1913年以来,江西人民“为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个”。赵醒侬烈士是诞生在南丰这块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先行者,是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也是南丰人民为之骄傲的楷模。他1892年出生于南丰县城一个贫苦家庭,原名赵从干,早年在上海当店员。五四运动后,他改名赵醒侬,和许多觉醒的青年一样,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探索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他就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我产党党员,在上海"为无产阶级及一般被压迫群众做过不少实际斗争的革命工作”.1923年初冬,受中共党团中央派遣,赵醒侬回江西开展革命运动,先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长、中国共产党南昌独立小组组长、中共南昌特支第一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干事、中共南昌地委组织部主任,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组织部部校(实际主持工作)。1926年9月赵醒侬烈士被江西军阀杀害,时年仅34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