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跨党工作
赵醒侬在南昌开展团的活动中,还牵挂一件事,就是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三大和青年团二大会议精神。
早在1923年6月间.也就是中共三大期间,赵醒侬在上海就听过会议精神的传达。大会决议: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运动为中心工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
8月.赵醒侬参加团的二大会议,大会明确宣布,坚决拥护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决定团员可和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青年团"应保存本团的独立的严密组织",同时必须坚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于1923年3月把陈炯明赶出广州,建立大元帅府后,把注意力大都放在军事工作上,改组国民党未提上议事日程。赵醒依也没有接到团中央的工作要求,只在团南吕地委一届三次委员会上,提出由他负责调查各县旅省同乡会,"为做国民运动的基础"。10月25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建议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指派廖仲恺、谭平山(当时是中共党员)等9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李大钊等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组成国民党临时执行委员会,聘请鲍罗廷为顾问,办理改组事宜.首先对广州和上海的国民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改组。
11月24日至25日.申共三届一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组织,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一并加入";凡国民党无组织的地方,中共则为之建立。会议还决定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党团性质的秘密小组在国民党内贯彻共产党的纲领和政策,努力争取"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
26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议,筹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每省6名(其中由孙中山指派3人,各省党员互选3人)海外支部12人。29日,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并委派廖仲恺、胡汉民到上海与各省支部商讨改组问题,传达国民党改组的意义及措施。
12月中旬,各学校推备放寒假,团南昌地委各委员(包括赵醒侬在内)都将回到各自家乡过年.南昌地方团开过团员大会,决定另组寒假临时委员会,推定朱大贞(朱达直)、程祥麟(程相林)、王立生为临时委员,负责南昌团的工作J]就在此时,赵醒侬接连收到中共党、团中央的通告。
22日,团中央发出第二十四号通告,指出国民党的改组符合全国革命者的要求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希望,因此,社会主义青年团应努力同国民党合作,帮助国民党改组。同时规定:"各地方同志应尽量加入国民党。"
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十三号》,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并通知各地党组织,争取做到每省有一名共产党员当选为国民党代表,出席即将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赵醒侬来不及召开团员大会进行传达,只好将团中央的通告向几位委员和寒假临时委员作了通报。
此时,方志敏的同学洪宏义回赣.担任了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他在上海加入了国民党。醒依通过方志敏与洪宏义和南昌国民党支部取得联系,商讨了国共两党在江西合作事宜,按团中央二十四号通告要求,醒侬和几位委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南昌国民党支部也接到国民党召开一大的通知,立即选举赵醒侬、刘伯伦(即刘拜农,他在上海以个人资格参加了国民党)、洪宏义为出席国民党"一大"的江西代表.这时已经是1924年1月初了。
28出席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开幕时间原定1月15日,洪宏义当选代表后,先行一人经九江赴沪去了广州。过身时,他介招了九江团支部书记李二魔、团员周一尘和毛易虚加入国民党。、刘伯伦直接从上海乘船去了广州。赵醒侬安排好团南昌地委的工作,乘火车到九江,与李二魔、周一尘、易虚见了面。因时间紧迫,来不及和其他同志开淡话会,即坐船赶赴上海.1月11日他匆匆忙忙以赵兴隆的名字写了一封短信给团中央执行委员会;
...…醒侬本拟在寒假期间抽空回家(南丰县)一走,籍可握档一切案务,不料南昌民校同志又推我为大会出席代表,我认民校前途进步于我们主张上有极大的关健[犍],故决计前去出席,遂于昨日(十日)到申,今日又遇便船出口,因事间紧迫,不来中央细呈一切,只将留此一字,希中央查照!并请中央翻令我们各省出席代表取一致之态度!如何?……
1月11日的上海《民国日报》"本埠新闻"报道,1月10日已有一批国民党代表搭乘"苏州”号轮赴粤。11日搭乘"绥阳"轮赴会者有江西代表影素民、安徽代表张秋白、四川代表谢持、上海特别区代表张拱辰、吉林代表李希莲、蒙古代表恩克巴图等多人。
醒侬没有和那些有名望的代表住在甲板上层,他没有钱买优等舱位。
船出吴淞口,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平静而美丽n醒依倚在甲板护栏上,虽是冬日,但上午的阳光照在身上仍感阵阵暖意“因紧张、疲意而常感压力的心情,渐渐舒展开来。他想起家乡南丰,腊月正是大家置办年货的时候了,他想到妻子和女儿,还有妹妹一家,他们办了年货吗?临行前,他写了封信给家里,寄了点钱给妻子,告诉她自己又不能回家过年了。想到这里,醒侬感到愧疚。
一排排巨浪冲击着船体,溅起雪白的浪花,醒侬一时又兴奋起来,有些激动,有些期待。他回想一年多的江西革命活动,波涛起伏,风浪不断,他和他的同志就像水手一样,和狂风恶浪一直搏击。他相信多变的大海还将咆哮。
天阴沉了许多,寒风刺骨,醒侬回到轮船甲板下的舱位,和那些经济不宽裕的旅客拥挤在一起,就着昏暗的灯光,掏出藤箱中《新江西半月刊》看起来。这是1923年12月15日出版的第6号一(欢迎民权运动者专号》,他临行前刚刚收到.还来不及细读。
刊物首先登载的是《旅沪赣人欢迎冰冰记》:因民杈运动事入狱的袁玉冰.出狱后来到上海.上海同仁于12月I日假西门路78号开欢迎会,到会者数十人,先由早期同盟会会员黄介民致欢迎词,随后请冰冰瞎述入狱和出狱经过。他表示:"我们做改造事业的人,看入监狱、上断头台是毫不足介意的事情。"叙述完了,丁潜(丁健亚)、罗漫(洪宏义)、刘伯伦、李穆、熊国华、龚钦榆、黄光东、张继炎等同乡相维演说。从欢迎的场面可以看到江西青年对袁玉冰的敬仰之情。醒侬感到非常欣慰。
刊物还登载了刘拜衣、龚钦榆、丁健亚(丁潜)、张界民、傅竞仁写的文章。
健亚在《到光明之路一入狱》一文中说:“作实际运动的冰泳君…在麻木的社会看起来,当然是大惊小怪,说他不该这样干的…最可怪的,一般青年们也跟着一样糊涂的说:‘江西青年运动,从此受了他一重莫大的打击,以后任何事都没有人敢去干了。’这种论调,我却十分不相信。我以为要干的,还是一样猛烈的干;不敢干的,只是贪生畏死的无用鬼。这种人原是没有希望的。"
后面还有篇署名"天真"(杨超)的《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一革命》,文章一开始就说:"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千钧一发、存亡危机的时候了。国势的帖危,国事之败坏,已无容我们从容考虑、从长计议之余地。现在唯一的急图,不是静坐空谈,而是要立起脚来.伸开拳头,大踏步的向前干去。干!干!干! "
醒侬看了这些文章,启发了他改名的决定。他参加国民党一大,报纸必然报道,这将给他回赣开展秘密的国民革命工作不利,于是想改换另一个名字。他是"要大踏步向前干"的人,决定将自己谱名"赵从干"中的"从"字隐去,以“赵干" 之名参加大会。
1月的广州,已是春意盎然,赵醒侬从军阀统治下的南昌、九江来到国民革命策源地的大本营广州,虽然市容因陈炯明的叛乱遭到破坏,但国民军收复后, 仍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充满革命朝气。
醒侬找到东堤.惠州会馆,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那里。赵醒侬以“赵干"为名报到,领取了证章一国民党一大特别出入证。
江西的代表共有9人,其中萧炳章、影素民、王恒3人是孙中山先生指派的代表。
因担心邮电、交通问题各省区选举代表到不了会,又由在广州的国民党员
国名党"一大"旧址
推举徐苏中、周道万、胡谦3人为江西的代表,后来孙中山认定全部有效。
1月中旬,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代表陆续到达。其中中共代表20多人组成共产党党团,由谭平山担任党团书记。谭平山,又名谭彦祥、谭鸣谦、谭聘三,广东高明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3年, 他以中共中央驻粤代表、老同盟会会员和老国民党的身份,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月18日,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共产党党团召开会议,讨论对国民党代表大会的态度和在该党中的工作方针。鲍罗廷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赵醒侬参加了会议,见到了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张国焘、毛泽东、沈定一、翟秋白(列席代表)等许多认识的和熟悉的同志。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场设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那座钟楼礼堂,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共165人,按编号就座,两人座位前设一小桌。北京代表李守常(李大钊)就座于第三排23号,29号
国民党“一大”会场
孙中山主持国民党‘一大’会议
为湖南代表林祖涵(林伯渠),第四排39号湖南代表毛泽东.第八排92号江西代表赵干(赵醒侬),与91号四川代表赵铁桥同桌;前排79号为江西代表萧炳章、80号是西贡美狄分部代表许英荣;后排103号和104号是指派的女代表何香凝和陈璧君。
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使这次会议具有了重大的历史意义,也使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大会还规定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并确认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的原则。
1月30日大会闭幕,选出新的领导机构。孙中山继续被推举为国民党的总理,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其中有中共党员谭平山、李大钊、于树德3人;候补委员17人,有中共党员林祖涵、沈定一、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于方舟、韩麟符7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也表现在各省党务计划中。国民党"一大”期间,广州中央党部分0召集各地代表开会,咨询各地党务进行计划,遂草成各省党务进行计划草案,内规定,各省设临时省执行委员会,由所在地的中央执行委员或执行部派员筹备.派定各省临时执行委员会筹备员中,有许多是共产党人。其中江西的筹备员赵干和邓鹤鸣都是中共党员。
邓鹤鸣,1895年生,原籍江西高安县,生于波阳(今江西部阳)县城。1917年春在波阳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同年秋考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1920年在武汉入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第五届全国学生会执行委员,正在上海全国学联总部工作,并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1月31日至2月6日,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通过《各省党务计划进行案》《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上海、北京、哈尔滨等执行部组织及预算案》等,决定在广州设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等地设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部。派遣中央执委胡汉民、汪精卫、于右任、叶楚伦、张静江,候补执委邵元冲、沈定一、茅祖权、毛泽东、瞿秋白,中央监委张继、吴稚晖、谢持等组织上海执行部,直辖苏、皖、浙、赣、沪四省一市的党务。于右任和叶楚伦等于2月4日先行返沪。
2月7日后,汪精卫、胡汉民、李大钊、沈玄庐(沈定一)等国共两党负责人及浙、鲁、湘、鄂代表多人由港返沪.江西代表除刘伯伦留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秘书外,赵干(赵醒侬)和洪宏义等江西代表也同期回沪,但醒侬一时还不能返赣,他要向中共中央局和团中央局汇报和请示江西的工作,并等待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立后的工作部署。因他原租赁的金家坊住宅已退租,这次他借居在上海书店。
29参与筹备上海追悼列宁大会
醒侬回上海时,上海各界正筹备追悼列宁大会。
1924年1月21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列宁逝世的噩耗传到中国,全国为之震惊。中国共产党中央立即在《向导》周刊第52期,第53、54期合刊发表了陈独秀、罗章龙、刘仁静等追悼列宁的文章。刘仁静在《悼列宁》中说:"列宁是为人民奋斗的共产党的创始者"、“是主张西方社会革命和东方国民革命联合以推翻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第一人"、"是中兴马克思主义之唯一思想家"。
列宁逝世的消息传到广州,国民党“一大”还在进行中。25日上午,按议事日程,讨论通过《出版及宣传问题案》审查报告后,又讨论《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委员报告至四十条时,突然孙中山总理和苏联顾问鲍罗廷莅临会场。孙中山提出临时紧急动议,中止会议议程,以沉痛的心情报告了苏俄领袖列宁逝世消息,全场为之震惊和悲痛。孙中山说:"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称赞列宁是"革命中之最好的模范",重申学习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精神,"把党基巩固起来,成为一有组织的、有力量的机关,和俄国的革命党一样,大会根据孙中山提议,当即通过了三项决议:电唁苏联党及政府致哀,休会三天,广州各机关下半旗三日,以志哀悼。
列宁逝世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人民以不同方式表达哀悼。
1月29日,全国学生联合总会致电苏维埃俄罗斯驻中国代表加拉罕,对列宁逝世表示沉重悼念。30日晚,上海工商友谊会邀请上海各工团举行联席会议,到会20余工团代表均认为“列宁为全世界劳工明星”,应发起追悼大会,决议在工商友谊会成立筹备处。
春节(2月5日)过后,上海追悼列宁大会筹备处发出通告,征求更多团体参加。邓鹤鸣代表全国学生联合总会报了名。赵醒侬找他商量回赣工作时,鹤鸣正为接洽各学校参加追悼列宁大会事忙得不可开交。醒侬不便深谈,转而去看望袁玉冰,此时袁玉冰与团南昌地委推荐赴苏学习的丁健亚、胡越一等人正在上海外国语学社补习俄语。
醒侬到来给大家带来欣喜。醒侬介绍了国民党一大会议精神和广州悼念列宁的情况后,大家都想参加上海的追悼列宁大会,但没有团体名义难以报名。有人建议何不新成立一个团体。袁玉冰等觉得这个主意好,决定将志同道合的江西旅沪同志联络起来.成立"江西旅沪同志会"。因醒侬和筹备处的邓鹤鸣、童理璋等人熟悉,一致推举他为江西旅沪同志会代表,以团体名义报名参加追悼大会。
为追悼列宁,宣传列宁的革命思想,赵醒侬和袁玉冰等又商量了《新江西半月刊》第8号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决定出版追悼列宁特号。
20日晚,上海追悼列宁大会筹备处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20多个发起团体代表参加,成立文书、会计、交际、庶务四股开始筹备工作。邓鹤鸣被推举为筹备员。追悼日期定在3月2日。
次日召开第三次筹备会,邓鹤鸣报告接洽上海各学校加入情形后,童理璋报告来函加入追悼会的团体.以先后为序,"江西旅沪同志会函推赵醒农加入为代表,并主张征求全国各界挽联”扩大社会影响。
就在这时,筹备工作发生重大变化。原来国民党"一大"后,2月14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汪精卫、胡汉民已由香港搭乘智利轮返沪,同船返沪的有李守常(李大钊)、沈玄庐等中共党员代表及浙鲁湘鄂代表多人。
鉴于国民党一大期间举行过列宁追悼大会,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贵人想联合上海各界组织追悼列宁大会,以扩大社会影响。
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议,决定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的中共人员,通过了《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其态度决议案》。对于上海各团体筹备追悼列宁大会,会议自然作出参与的决定,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实际行动。这样,国共两党上海执行部负责人商定,与追悼列宁筹备处取得联系。
于是,在24日召开的第四次筹备会上,由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代表邓鹤鸣首先提议,和国民党联合举办追悼列宁大会。因筹备处代表有中共党员(如邓鹤鸣、赵醒侬)和国民党员(如严伯威、童理璋、陈德征等),大家事先得到通知,因此提议很快通过。
25日,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正式成立。3月1日正式办公后,立即参与指导各团体追悼列宁大会的筹备工作。
28日《时报》发表《国民党发起追悼列宁》消息:'本埠国民党总部,以俄国列宁氏.为平民之明星,此次溘逝,殊深痛悼。因由执行委员公决发起,追悼列宁大会,。为整齐统一、社会观瞻起见,拟联合上海各团体,同时举行一大规模之追悼会,故原有上海各团(体)追悼列宁大会筹备处,业由代表向国民党接洽合并,将一切文件移交办事处,现设环龙路四十四号,此后各界接洽,可迳函该处。"
3月3日《时事新报》发表《展期追悼列宁》消息:"上海客团体追悼列宁大会筹备处,前次各团体本拟定三月二日举行,后因学生总会等提议,追悼列宁上海方面须有大规膜之举动,以示中国国民之倾向,故与中国国民党联合,并由该党部担任,邀集各区党分部暨各公团一致筹备,业由筹备处定今日下午三时开各团体代表会议,讨论一切进行方法。"
当日下午,上海各团体代表召开合并后筹备会议.国民党上海总部、中扶上海执行部、社会主义青年团及各团体均派代表参加,共20余人,公推邵仲辉(邵力子)主席。议决3月9日在少年宣讲团举行上海追悼列宁大会,”《民国日报》出附刊一种外,再由追悼会另出特刊一种",并“登报征求各种文件挽联”。为此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捐大洋100圆。
推定新的筹备办事职员时,赵醒依因在上海工商友谊会担任过总务科干事和文牍委员,与各方面人士都有广泛接触.在店员工人中很有威望,会议推举他负责大会的庶务工作。因追悼会筹备处迁至法租界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醒侬出入其间,与中共方面派在上海执行部担任重要职务的中央局成员毛洋东、罗章龙,中央执行委员王荷波及恽代英、邓中夏、施存统、沈泽民、何世桢、向警予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士开始了紫张繁忙的筹招工作e
列宇像3月8日下午.上海工团联合会开成立选举会后,也在兆丰路召开追悼列宁大会,中国工会、中华工会等20余工团及百余来宾参加。为了广泛团结劳工群众,中共上海党组织派邵仲辉和已在上海大学任教的施存统到会演说。工联会分赠百余张列宁遣像留作纪念,同日,上海各团体追悼列宁大会的会场布置就绪:会场门首用松柏扎成牌楼一座,上书"上海追悼列宁大会"等字样:会场里面中堂台上悬挂列宇遗像,上端亦有"上海追悼列宇先生大会"横幅和“社会革命”、“万世人极"挽词,四周装饰客团体赠送的挽联和花圈,台口条桌上放素色花瓶和白布书写的大会程序。整个会场庄严而肃穆。
3月9日下午,上海各团体追悼列宁大会举行。次日上海各报都作了专题报道,《申报》的(列宁追悼会记)载:
上海各公团,于昨日下午二时起,假座小西门少年宣讲团举行追悼列宁大会.到会者计有国民能忌部等三十余团体(另录)代表三百余人,主席胡汉民,司仪邓鹤鸣,招待童理璋、李士林,布置陶凤威,庶务赵醒侬,届时由主席宣布升会词(调另录),次全体起向列宁遗像行三鞠躬礼,次翟秋白报告丹宇史略,次由叶楚俺、程锐生、郭寄尘、邓安石、邵力子、福朗(德人)、倪端、郭剑士、产伯威、徐翰臣等相继演说(词另录).次全停高呼”列宁主义
《申报 》刊《列宇追悼会记》,赵醒侬任追悼列宇大会庞务万岁”,即奏乐散会,纣已五时矣。是日有11件会41刊及学生总会宣言等印刷品,在会场散发。兹录到会团休及演词如下:
到会之团体国民党总部及第一、二、三、四区各分部,中国共产党上海执行部.社会主义青年团.新中国党,国民对日外交大会,绸染公所,广东自治会,山东、河南、天潼、福德、黄家阙等各路商联会,牛羊内业公会、西服业同志会,上海印刷工会,青年励志会,学生总会,工商友it会,全国各界联合会,雕花工会.壬戌友谊社,青年学社,江西学社,江西旅泸同志会,浙江民生协进会,申江育业中学,球崖学生革进会,暹罗华侨学生会等。
主席报告词列宁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之领袖,且为世界被迫民族奋斗之先锋,其勤业之伟大,自有历史以来,几无人能及之,彼组苏维劳农政府,抬导被迫民族与帝国主义奋斗之途径,其功尤不可天。今日追悼列宁,不仅吊此伟大之英雄,抑亦浦被迫瓦族德惜丧其良友云。
(来宾演说略)
大会印发《上海追悼列宁大会特刊》,刊载了翟秋自的《历史的工具一列宁》、施存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列宁》、董亦湘的《告今日追悼列宇者》、恽代英的《列宇与新经济政策》、李春蕃(即柯柏年)的《列宁传略》。
当晚,大会发出致驻北京苏俄代表加拉罕电:”此间今日以八十余团体五百余人之大会,追悼为被压迫民族力争自由之列宁先生,全场一致对列宁先生遗容.致至诚之敬礼,并愿努力于列宁先生遗业,如先生之存在。”
这次追悼列宁大会是国共两党第一次联合举行的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用上海执行部名义参与的公开活动,它宣传了列宁主义学说,对广大群众起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30推荐赣籍学生入黄埔军校
参与筹备追悼列宁大会后,醒侬又为黄埔军校推荐赣籍学生事情忙碌。
广东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力量。早在黄埔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时,就向他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以建立革命军的基础。孙中山也从革命失败的教训看到建立革命军校的必要。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他接受鲍罗廷的建议,正式议决创办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校因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亦称黄埔军校。
2月10日,黄埔军校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拟定招学生324名(江西未分配名额)。因各省多在军阀统治下,不易公开招生.故委托国民党"一大”代表回籍后代为招收,并规定要有2名国民党人介绍。
3月13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召开第三次会议,内容之一是"议决军官学校招生事项"。毛泽东负责湖南投考黄埔军校学生在沪复试工作。赵醒侬因在上海代黄埔军校推荐赣籍学生,与毛泽东经常会面商谈。
赵醒侬首先推荐的是江西进步青年黄维。黄维,号悟我,后改号培我,1904年生,江西贵溪人。他回忆报考黄埔军校的经过说:"我是江西内地的青年(省立第四师范毕业,校址在铅山县鹅湖书院旧址),没有在外地跑过。在由原籍贵溪经南昌赴上海时,在南昌得识方志敏同行赴上海。抵沪后,是方志敏介绍由赵醒侬做我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并且是赵醒侬约刘伯伦也做我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才符合报考的手续。"刘伯伦这时已调任中共上海劳工运动委员会委员。
黄维说第一次方志敏带他和赵醒侬见面是在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办事1924年5月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孙中山寓所(今中山故居)举行庆祝孙中山留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妃念活动。后排左一刘伯伦,左二毛泽东,左四沈泽民,左七罗章龙,左八恽代英,左九邵力子;中排左五王荷波;前排左一邓中夏,左左六胡汉民,左七汪精卫,右一向警予)处,认为"赵醒侬和刘伯伦都是国民党办事处的职员"。赵醒侬虽不是上海国民党办事处(即执行部)的职员,但他常去那里办事,刘伯伦则在执行部担任干事。
5月间黄维在上海初试录取后,赴广州复试,录取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黄维说:"离开上海后,和上述三人没有通信联系,断绝了消息。直到1931年底我由陆军大学毕业(1928年入校,校址在北平),到江西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旅长,参加进攻中央苏区的罪恶军事活动,才知道方志敏烈士是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在赣东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以后被俘不屈,被国民党杀害。至于赵醒侬、刘伯伦两人,我一直不知道任何消息。"
后来黄维当上国民党的中将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75年特赦,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黄维等来南昌参观时,据说他瞻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时,看到赵醒侬烈士的介绍和遗像后,立即跪在遗像前,既是悼念赵醒侬的牺牲,也是忏悔自己的罪行。历史在此时作出无声的评说。
经赵干(赵醒侬)推荐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还有:
熊敦,别号肇勋、永清、克尧。1899年生,江西贵溪县江浒山市桥村人,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肄业。1923年由洪宏义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邓鹤鸣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在第一期第五队学习。1925年春返乡从事工农运动。同年秋重返广州,任军校入伍生排长、副连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六团营长、团长。1926年9月在江西高安与军阀孙传芳部作战阵亡,年仅27岁。
何基,1903年生,江西贵溪县龙江村人,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毕业。由赵醒侬和刘伯伦介绍入校.肄业,未从军。
赵醒侬介绍黄维报考黄埔军校后,即去看望方志敏。按黄维说:方志敏此行上海目的也是想报考黄埔军校。此事尚待证实。方志敏若有此意,醒依也会劝阻,因为江西急需方志敏留下来开展革命活动。
方志敏和徐先兆、张禅林、季方一伙江西朋友住在一条弄堂里的两个小阁楼上(双亭子间),中间有个过道,楼下是厨房,租金比较便宜。大家挤在一起,或睡桌子,或搭地铺,生活上实行“共产主义",谁有钱就拿出来开饭。
赵醒侬还挂记上海一个朋友一也是方志敏的朋友,一个江西热血青年罗英。
罗英,号国华,江西余干单溪罗家村人,1898年生。毕业于余干县立玉亭小学,后就读于南昌通俗教育学校,因不满学校腐败教育,1919年离赣北上,通过同乡帮助,进入北京大学当旁听生。1922年因病失学,转而南下,流落上海,一边寻找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其间他结识了共产党人沈泽民、翟秋白等,又与赵醒侬和方志敏等取得联系。这时,罗英已经结婚,妻子程菊英是他的同学。
罗英在上海报纸上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后,曾向赵醒侬表示过投笔从戎的意愿。罗英写信给他岳父说:“婿以为中国之领土可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人民可杀戮而不可屈辱。现在世界竞争,'优胜劣败',国亡而奴隶随之,有吃者弗能吃,有穿者弗能穿也,故直正国民热血男子不克外平异种,内国富强,与其生也宁死,且不以得失喜忧。身之存亡非所计,而马革裹尸乃常有之事耳,故宁为武愚,勿为文驹。"他打算"欲俟卒业后而投军”,"期尽国民分子之又务耳“。
现在黄埔军校招生,赵醒侬不知罗英有何打算。
罗英的住所在上海烂泥渡,赵醒依和方志敏找到他时,夫妻俩正闹别扭。原来,罗英在《新青年》上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他想报考军校,让妻子程菊英回余干老家去。但菊英不愿意,说千辛万苦来上海找罗英,好不容易夫妻团聚了,说什么也不再分离。菊英打定主意:罗英北上,她北上;罗英南下,她南下。醒依知道原委后,先劝罗英不要着急,军校招生还未结束,待家中安排妥当后再报名不迟。又劝菊英,大丈夫志在四方,女的跟着也不方便,不如暂回电家龙虎山,跟做道士的父亲学点文化,然后再去广州,一个从文,一个从武,夫妻俩都能为国民革命出力.一番话,说得菊英低头不语。醒侬又安慰菊英,自己要回江西去,如果她回余干,可以服便护送她回老家。
在醒侬帮助下,罗莫妥善处理了家事,8月中旬,带着醒侬荐举信报考了黄埔军校,被编为黄埔第二期。9月1日,各地考取的449名学生陆续入校。入校不久,平时不愿写信的罗英,不仅写了信,而且赋了一首诗寄给程菊英:
秋日见黄花,滔滔念君德。
初到五羊城,风光最难得。
寄语潘湖水,不忘花春色。
英英分两地,何时会南国?
程菊英异常欣喜,回信时也和了一首诗:
达上人生路,赵方有情谊。
喝着南海水,莫忘家乡泥。
秋来春还在,秋葡恋春梅。
喜得雁传书,南国会有期。
第一句的"达”为“踏"之笔误,第二句"赵方”指赵醒侬和方志敏。
罗英在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战役。1925年9月毕业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1月回国,被国民党政府软禁审查,后入国民党高级军官训练班学习,委以少校团长。1930年根据党的指示,以"实业救国"为由,回余干兴办煤矿。又经党组织疏通安排,出任余干县靖卫大队副大队长。1932年9月率部起义.配合红军和游击队攻下余干县城。所部随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十军独立团团长,兼赣东北红军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1934年4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横峰葛源。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醒侬在沪期间,还拜访了上海地委兼区委的领导和战友。其时,上海地委兼区委已指派福州路美大绸布店店员中共党员郭坦夫(即郭景仁,后脱党)筹备成立上海店员联合会(简称"店联")。赵醒侬原本是工商友谊会会员,对上海店员非常熟悉,所以上海地委兼区委也请他参与筹备工作。
赵醒侬多次看望了原工商友谊会的朋友沈资田、蔡炳南、洪扬生和顾作之等,他们几个人都已转为中共党员。沈资田担任了团上海地委委员,后为沪南支部负责人:顾作之在报关业小学任教务主任,和刘拜衣分在上海同一个党小组。而洪扬生、蔡炳南、何佛村、董星五(董醒吾),还有陈殿英、陆克昌、陈企萌等十多人正参与筹备成立"店联”工作,大家相见甚欢,互诉别后情怀。赵醒侬作为筹备委员,也承担了联络和发展会员工作。因洋布业工会已经组织,大家主要联系的是五金业、中药业、铁业、纸张文具业、颜料业、成衣业,选择店员中的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
经过大家的努力,会员发展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到3月底会员有200多人。4月1日"店联”发表了宣言和简章(草案)。章程规定店员联合会为各业店员所组织,“以互助的精神,协作的方法,提倡自治,谋生活之向上"为宗旨。
6月10日,店员联合会在浙江路华兴坊56号举行了成立大会,到会会员270多人。大会由郭坦夫主持,邵力子到会讲话,大会选出委员15人,郭坦夫选为主任.董醒吾、孙瑞贤为副主任,洪扬生、李瑞生、王承伟、余伯良、徐蝶文、赵醒侬、蔡炳南、何儒村、居益政、陈企萌等人为委员。
不过赵醒侬并未参加"店联”成立大会,因为他已于4月初返回江西了 。
31筹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
1924年3月初,南昌各学校陆续开学,学生已经返校。12日,团南吕地委召开全体团员大会,按团章关于每届地委任期半年的规定,“议决不等兴隆同志来即改选,以便不至于再散漫下去。"改选结果:曾弘毅担任第二届委员长.崔豪为书记,朱达真(朱大贞)为委员,傅清华为教育宣传委员。对团员“加入国民党问题,议决依中局通告办理,同志有少数怀疑的已为解释"。
在团九江支部,“依中央二十四号通告,凡为团员应尽力加国民党”L
3月22日至4月1日,团中央二届二次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听取了中央局和地方代表的报告,讨论通过了《中央局报告决议案》《关于团员的训练及纪律决议案》《青年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的决议案》《学生运动决议案》《关于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等16个决议案。会议决定取消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规定的"委员长"取务,按少共国际习慎改称"秘书",对中央机构做了修改和补充,当年5月,刻仁静离职,秘书职务由林育南代理。
按赵醒侬当时的身份一团的二大代表、团南昌地委第一届委员长、国民党一大代表、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筹备员,正在上海的他理应参加这次团中央的扩大会议并报告江西地方团的工作。
1924年4月初,赵醒侬和邓鹤鸣一道回南昌筹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同时奉中共中央之命,在江西建立中共地方组织,以加强对江西革命的领导。方志敏是否和赵醒依、邓鹤鸣一起返回南吕,尚待考证。
醒侬和鹤鸣途经九江时,作了短暂停留,将筹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决定向团支部书记李二魔和易虚、周一尘等人进行了传达,和他们商讨筹建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的步骤和方法后,再前往省城南昌。
江西的国民党组织,渊源于孙中山组建的同盟会.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派黄格鸥(清江人)、魏会英(赣州人)回江西发展组织,建立同盟会江西支部。同时邓文晕(江西人)回南吕,建立共进会江西分会。辛亥革命爆发时,江西同盟会热烈响应,为推翻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江西同盟会和共进会合组为国民党江西支部,国民党党员遍于全省.为数不下2万人。支部长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江西的国会议员和省议会议员,也大多数是国民党人。
1913年孙中山发动讨袁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失败,袁世凯派李纯进驻江西,署理江西都督,随即对普经担任文武官员、记者的国民党人以及国民党籍的35名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和众多省议会议员"一律按册缉捕”,给全省的国民党组织以毁灭性打击.大部分国民党人"尽为亡命"、"四方窜伏,其后,孙中山虽多次派人到江西力谋三次革命,均遭当局镇压,多人被杀,数十人入狱,其余逃伏各地。一些国民党人到上海组织赣人旅沪自治促进会,以鼓吹"赣人自治"为目的;剩下为数不多的同盟会老会员,在袁世凯死后,趁江西省议会恢复时乘机加入,借议席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2年,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北伐,孙中山委定14路游击司令,在江西策应。但因陈炯明叛变旋师,"以故赣省内应各军,亦奉命停止活动。自是赣人旅沪自治促进会负责者,因办理内应,显露头角,均遭军阀通缉,在沪活动,颇不自由,本省党务亦于焉停顿”'。
1924年3月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该党中央组织部的提议,任命了13个省的筹备员,其中江西筹备员为赵醒侬和邓鹤鸣。同年4月初,赵醒侬和邓鹤鸣回赣后,加紧了筹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工作。
其时,江西军阀当局对国民党的活动仍然取缔,捉到国民党员便认定是"赤化党"、"过激分子",轻则坐牢,重则枪毙,国民党员"人人自危不敢稍露头角,惟赵醒侬同志被派莅赣不畏威武不避患难,对于党务毅然进行"。他安排青年团员曾天宇、邹鲁(后改名邹努)等参与这项工作。
赵醒侬、邓鹤鸣和另外两位派回江西的国民党筹备员涂振农、姜伯彰,带着国民党中央党部和上海执行部函件等,联络在南昌的老国民党员,秘密成立了临时省党部,以赵干(赵醒侬)、邓鹤鸣、涂振农、曾国香(曾天宇)、邹努、王钦寰、姜伯彰等7人为筹备委员,推定赵干为组织部主任,邓鹤鸣为宣传部主任,涂振农为秘书,组成常务委员会。
5月11日,赵醒侬在团南昌地委三届一次全委会上,传达了团中央扩大会议关于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决议.强调"加入N.P(即国民党)的同志限时填自愿书及入会表"。
随后赶往九江,了解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的筹建情况。
九江的工作开展很顺利,4月下旬成立了国民党市党部.执行委员5人,常务委员3人,青年团员易虚和曾宪明分担任组织部主任和农工部主任,只是财政权握在国民党右派手里。另外宣传委员和青年妇女委员是国民党左派。
在九江,赵醒侬向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张国焘写信,报告国民党省党部仍须设在南吕,并汇报了江西青年团方面工作和对国民革命表示同情的各报纸。5月17日起醒依又致信团中央局邓中夏:“现在江西民校(指国民党)之权完全操诸我们之手。南昌省部执委七个占了五个,常务全是。九江市部也占了两个。可惜有经验真勇敢的人太少,日后成绩还不敢必定。"
到7月初,九江市党部不仅在城外商埠和城内学校成立了2个区党部,而且在江北衣村成立了第3区党部,吸收许多农民加入国民党。3个区党部共有15个区分部,筹备成立的还有10多个。
与此同时,临时省党部派出人员到几个地方登记,把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很快建立了以青年团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的5个县党部和4个临时县党部,"党员由十余人增至四五十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筹建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注释:
[1][2]《赵兴险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信》(1924年1月9日),(江西革母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第53页。
[3]袁玉泳于1924年3月任上海团地娄秘书、宣传部主任;8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8月回国,12月任上海园地委书记。1926年4月先后任排青团江渐区委蛆职部主任、区委书记;10月参加上海工作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1月任中共江西区委委员、宣传部主任;2月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并主编《红灯)周刊;5月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积极组织族北秋收暴动;11月任中共蒙西特委书记;12月23日赴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时,因板徒告密被捕;12月27日在南昌就义。
[4]杨超(1905一1927),字天真,江西德安人。当时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也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1927年任德安县委书记。同年12月27日 .与袁玉冰等在南曷就义。
[5]箫炳章(1880一1946),江西万安人,早期同盟会会员.曾协助孙中山筹备非常国会,担任孙中山大元帅秘书。1922年植军北伐入装,在*州任江西省财政厅长。时陈用明板变,他潜回广州,扑卫和陪送孙中山前往上海*后回到广州,参与孙中山改组国民觉的准备工作。彭素民(1885一1924),江西樟树人。早期同置会会员,他一直遣总孙中山反清倒袁、征讨军阀,任总统府秘书。孙中山辞取后,改任江西同JS会机关报《晨钟报》主唯01923年1月调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总务部部长,冲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中国国民党的著名左旗、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王恒(1879一1939),原名熊武,江西瑞昌人。曾为清光绪年间举人。后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间发会。辛支革命后任众议院议员,国民党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派为广东大元的府宣传委员会委员)。
[6]徐苏中(1886一?),江西清江人。早期同盟会会员,曾任《晨仲报》编辑,前中华革命党江西支部长.广州大本管宣传委员,国民党中央党务讨论会委员。1937年七七事交后投敌,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要取攻察委员,伪国民政府文官长、蜜察魔副庞长等职。
周道万,又名道膜,江西南昌人(一说万年人),广州大元帅府大本管参议,国民党江西省觉部指导委员,学军总司令部秘书,广州大本曾内政部参议。
胡谦(1882一1927),江西兴国人。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同工会会员。1913年参加湖口讨袁起义。1922年5月任援策别动军总指挥,率部讨伐陈炯明部。次年历任广东大元的府军政部次长、军务局长,军第总攻等职,代理陆军部次长。
[7]邓禹鸣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委员,处起义部队南下广州,后转上海,派赴苏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姿姿员兼宣传部长、中共海鄂西省委宣传鼓动科科长。1933年在国民党“国剿”时被俘脱党。1936年在上海与刘九峰经菅蒲相餐室。抗B战争时期在江西青年服务团和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后改正。1980年7月在南昌病逝。
[8][9]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十四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J30J28I。
[10]《列宁追悼会筹备会纪》,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2月22日。
[11]《追悼列宁筹备会纪),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2月23日。
[12]《国民党要人返沪),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2月15日。
[13]《列宁追悼会筹备埃纪),上海《民国日报》1924年3月4日。
[14]《各工团昨日追悼列宁纪),《申报》1924年3月10日。[15]《迫悼列宁会电文工上海《时*新报》1924年3月11日.
[16]《中共上海党史大事记1919一1949)》,如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17]黄堆1978年2月2日箝“南丰题醒急烈士事迹编写组”的回信.
[18]1924年春天,"方志敏正准备经上海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黄维听说后便有意与其同往,见余远来编著:《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华文出版杜2011年版.第285页。
[19]江西省方志辘研究会箱:《方志敝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20]此据陈企荫回忆,蓑《上海店JI和裁员运动史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78一79页。《中共上海党史大事记》(第63页)将店员联合会举行咸立大会时间定在1924年6月。《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党史大事记》将筹备成立上海店员联合会时间定在1923年3月,正式咸立时间定在1924年6月。
[21]《团南昌地委给团中央的报告)(1924年3月1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第61贝。
[22]《团丸江支部关于第三次会议各项状决案箝团中央的报告乂1924年1月),《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上第50页。
[23]关于赵越悔、即例鸣回南昌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税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注②说:"1984年查到1925年12月许蹲、邓鹤鹿、涛[涂]振农三人署名的向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江西党部觉齐报告),指出:1924年4月赵、邓二人回南昌尊备改组国民党,应是准确时间."
[24]国民党(江西党史述略,国民党江西省现计局编:《江西年图》第一章,1936年10月。
[25][30]《为赵醒侬同志抚恤),《江西民声报》1926年11月25日,
[26]团南昌地委给团中央的报告一关于地委改选结果和第一次委员会经过情形》1924年5月12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第69页。
[27]《关于张国康1924年被捕和叛变的记载》,《历史档案》(季刊)1981年第2期。
[28]《赵醒侬至中夏信)(1924年5月17日),《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第78页。
[29]《易虚至代英值》(1924年7月8日),《江西革母历更文件汇集(1923-1926)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