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侬在沪期间,除参加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组织的活动外,还参加过团中央的一些有关会议。因是秘密工作,后人很少知道具体情况。但上海早期党员、1923年8月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第一小组组长许德良,在《关于早期上海地方党的一些情况》中透露了一些信息:
毛泽东
从一九二三年初起,党的机关即转移到闸北宝山路和堂通路一带..
有一次,借浙江路华兴里竞励小学的教宣作会场,出席的人数,坐满了这一教室,大约五十多人,主持会议的是邓中夏.毛泽东、方志敏、赵醒侬、夏曦等都参加这次会议。会这中举行选举,邓中夏还提议选刘仁静,在介绍他的情况时说,他短小精悍。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叔.,现在回忆不起来。会议时间,大约在四、五月之间。
这里,许德良特别提到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方志敏、赵醒侬、夏曦4人。
毛泽东,1922年5月任中扶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因在湖南工作出色,陈独秀调他到中央工作,于1923年4月底或5月初离湘到沪,绕道上海提前赴广州参加中共三大的筹备工作。同时中共中央机关也由上海迁广州。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局秘书,兼负组织工作。7月下旬,中共中央机关迁回上海。9月10日,中共中央第五号通告:"中局组迁沪后略有更动,即派平山同志驻粤而加入荷波同志入中局,又润之因事赴湘,秘书职务由会计章龙同志兼代,特此通知。委员长陈独秀、秘书罗章龙。"16日毛泽东到达长沙,28日致函上海国民党本部(即总部)林伯渠、彭素民,谈及他抵达长沙日期,并云他与夏曦商议,拟陆续组织长沙、常德等地的国民党支部及湖南总支部。从上述记载看,毛泽东这段在上海工作的时间是7月下旬至9月初。
夏曦,湖南人,1921年秋入党,1922年1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冬担任湖南学生联合会干事部主任。他作为湖南的代表出席青年团二大并当选为团中央委员。9月初他也回湖南去了。
方志敏因组织"民权运动大同盟”遭江西军阀迫害而暂住南京,当时虽未入党,但担负江西团的重要工作。
赵醒侬此时由赣返沪。7月9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改选后编组,邓中夏和许德良分在第一组(上海大学),赵醒侬分在第三组(西门)。
许德良的回忆材料说到"邓中夏还提议选刘仁静"一事。刘仁静,湖北应城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入团。1921年7月作为北京代表出席党的一大。1922年随陈独秀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和少共国际三大。1923年4月与张国焘结伴回国,并在北京开展革命活动。不久,接到党中央召开三大的通知,刘仁静作为列席代表,和北京代表何孟雄结伴南下,赴广州开会。
许德良回忆上述"会议时间,大约在四、五月之间”。若是公历,刘仁静肯定不在上海。他到上海工作,是在参加党的三大之后6月底或7月初。7月9日上刘仁静海党员编组.刘仁静编在第二组(商务印书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笔者推测:许德良回忆的会议,可能是团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或扩大会议),方志敏和夏曦分别作为江西和湖南团组织的代表参加,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局代表出席。当时规定,党中央开会团中央派代表参加,团中央开会党中央派代表参加。这是方志敏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会议时间:一在团的二大召开之前,即8月上中旬(毛泽东由粤返沪后),内容涉及代表选举问题;二在团的二大之后,即8月底至9月初(毛泽东回湘之前),内容涉及团中央局人选问题。
《毛泽东早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大事年表)还有则材料值得参考:“1923年8月5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召集会议.地委委员长邓中夏和地委委员沈雁冰、徐梅坤、王振一等出席,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出席指导。这次会议讨论了援救在狱同志,反对江浙两省军阀内战的问题。"
会议谈到援救在狱同志。援救谁?没有谈及。联想当时袁玉冰还在狱中,而团上海地委早在1923年3月就任命了“冰冰(袁玉冰)为秘书”。因袁玉冰1923年3月在南昌被捕,秘书也一直空缺,团上海地委不能不开会讨论援救之事。也许方志敏就为此事而被邀请参加会议。
不管方志敏这次参加的是什么会议,方志敏来到上海,使三位南昌地方团的主要发起人--赵醒侬、方志敏、刘拜农又相聚在一起。
因袁玉冰被捕,原江西改造社的《新江西》季刊被迫停刊。江西团组织成立后还没有自己的刊物。于是三人商议,联系旅居上海、南京等地进步青年,创办一种刊物用以指导江西的革命活动,仍以《新江西》为名,改季刊为半月刊。因方志敏、罗漫(洪宏义)、黄野萝、徐先兆、张禅林等改造社社员在南京,或暂住,或求学,因此编辑部设在南京,由方志敏负责;出版发行放在上海.由刘拜农负责。
8月12日,在上海地委兼区委会议上,根据党小组人员的流动情况,决定重新编定小组,原来西门组(第三组)的林伯渠、赵醒侬、欧阳笛渔、雷晋笙、茅延桢、刘宜之等都将离沪到外地工作,均未编入。而刘拜农在上海,他转为中共党员,编入第三小组。他不仅与在上海大学学习的赣籍学生刘九峰和王环心、王秋心兄弟等有联系,也与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委员徐梅坤熟悉。徐梅坤正负责印刷发行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同时,江西改造社的李穆、熊国华、龚钦愉等也在上海。醒侬因要回南昌工作,《新江西半月刊》的事便托付给志敏和拜农两人负责。
刘拜农这段时间在上海《民国日报》以“刘伯伦"署名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又以"刘拜农"署名发表了多首白话诗。其中一首《悲哀》写道:"是何处来的悲哀?一阵阵涌上心头。看啊!没法改造的社会,良心逼着我去改造。孤单单的我,不住地在黑暗中奋斗。想退后啊,不忍。想前进啊,无力。我已被悲哀政府了,更向何处求安慰?……"诗中流露了他对革命前途的悲观情绪。在国民党右派影响下,1926年初在粤汉铁路管理局《铁路公报》任编辑主任时,刘拜农写信给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申请退出共产党,未获批准。1929年脱离共产党,成了“江西的戴季陶”。1949年4月,又公开宣布脱离国民党,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1923年10月1日,《新江西半月刊》出版第1号,16开本,每期8页。刊物标明宗旨是“专批评记载政治社会状况",内中登载了大量揭露江西反动势力压榨人民和迫害革命青年及进步人士的文章。从当时登载的有关这个刊物的广告看.可以确定它至少出到11号。半月刊现存第5号及第6号,有目录可查的则有第1号及第8号、第9号及第10、11合刊号。笔者收集本书资料时,发现1924年1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登的《新江西半月刊》第7号目录,兹引如下:
改造中国的一条大路——革命
学生联合会电请洋猗抗议长江共管
请看媚蔡的磕头虫
临川北兵抢劫布车
白鹤(诗)
江南船(古诗今译)
我的日记(小说)
学者亡国的前车——记印度人谈话
改造社三周年纪念感言
反抗呢?坐以待毙?其中《白鹤》一诗为方志敏所作,徐先兆在南京时看过他的原稿。刊中广告有代售处:上海民国路上海书店、上海河南路民智书局。附白:"本刊负责之编辑发行者,均于寒假期内他往,只好暂停数期,等春间开学时再行继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