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擂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336
颗粒名称: 七、擂茶
分类号: TS213.23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流行于黎川、南丰、广昌一带的擂茶,是祖国茶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古朴见趣,以保健见效,闻名遐迩,蜚声中外。擂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它是一种复合型饮料。
关键词: 抚州市 糕点饮品 擂茶

内容

流行于黎川、南丰、广昌一带的擂茶,是祖国茶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古朴见趣,以保健见效,闻名遐迩,蜚声中外。擂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它是一种复合型饮料。
  擂茶,古时候人称“三生汤"。最初它是用大米、生姜、茶叶三种原料为主制成的一
  种风味饮料。
  历史沿革
  据有关史料载,喝擂茶起源于东汉。当时,名将马援路过河南商洛山中,时值盛夏,瘟疫在军中流行,寻医问药,不见好转。当地的一个老婆婆见马援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便自愿献上祖传秘方"三生汤",很快就制止了瘟疫的流行。因为茶叶、生姜具有解表、驱寒湿功能,加上用山苍子树做成的擂茶棒,在研磨擂茶时产生芳香去秽,以致疫情得到控制。
  现在山里人婚丧嫁娶,凡有好事、喜事都请吃擂茶。当地民谚:"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正月里请吃擂茶,叫吃"新茶”。中秋节请吃擂茶,叫吃"月光茶"。还有"新人擂茶”"满月擂茶" "升学插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擂茶文化。
  擂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叶,制作时将茶叶置于陶盆,用尺许长的木梓擂茶棒频频转成茶糕,加盐腌制,放入罐中贮藏。吃时倒少许于碗中,加上炒熟的芝麻、油炸黄豆、花生仁、猪排骨等佐料,这样冲开的擂茶,呈鸡汤色,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不仅有茶叶的淡雅芬芳,更因吃时偶有几粒芝麻、黄豆、花生仁嚼碎,奇香满口,令人心旷神怡。擂茶必须趁热喝,最好是开水刚下,热气来不及散开时,撮起嘴"咕噜”地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阔,口里留下一股散不尽的香气。有人说吃擂茶,第一口口舌生津,第二口通体舒畅,第三口口颊留香。虽有夸大溢美之词,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凭空捏造。喝完茶水后,便将茶脚及其配料细品慢嚼一并食用。总之,一碗擂茶下肚,筋骨舒展,精神抖擞。
  擂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保健和医疗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擂茶具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
  养胃健脾,养颜美容,润肠润肺,清热防暑等功效。山里人根据山区气候特点,在春夏湿热时,擂茶内常添艾叶、薄荷叶等,以祛湿清热。在秋天干燥时,容易口干舌燥上火,常添加菊花、金银花,以清热润燥。在冬季严寒时,常加辣椒、桂圆,以抗寒保温。还可在擂茶中添加其他中草药以作食疗,如对田间劳作过度的暑湿患者,可添加鱼腥草、蕾香、陈皮和擂茶脚一起研磨冲饮叫"防暑擂茶”。对患有轻微热毒患者,添加凤尾草、佩兰草、铜钱草和擂茶脚一起研磨冲饮叫“清热擂茶"。因为这些中草药在山区农村一般都能采到,且疗效甚好,故流传至今,长盛不衰。

知识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抚州农家美食》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抚州农家美食》对抚州悠久农业历史、丰富农业资源、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工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深厚农耕文化、传统美食工艺、现代农业实践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理例相联、雅趣共辉的形式进行全景式展示,把抚州农业的辉煌历程、巨大成就和美好未来。抚州农家美食首推民间小吃,也叫农家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凝聚着淳朴的草根原创。抚州民间小吃起源于农家,根植于乡野,是最原始、最地道,也是最具魅力的农家美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