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汤显祖的“贵生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72
颗粒名称: 二、汤显祖的“贵生说”
分类号: K82
页数: 5
页码: 175—179
摘要: 汤显祖不仅在徐闻留下了贵生书院,还留下了不朽的“贵生说”与贵生之精神,改变了一地之民风。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汤显祖 贵生说

内容

汤显祖不仅在徐闻留下了贵生书院,还留下了不朽的“贵生说”与贵生之精神,改变了一地之民风。《贵生书院说》全文不长,不到五百字,照录于下:
   贵生书院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禘,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观卦有位者“观我生”,则天下之生皆属于我;无位者止于“观其生”,天下之生虽属于人,亦不忘观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汤显祖这篇“说”,文字虽少,但内涵极其深厚。本来人为世间最高级动物,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东西,然而徐闻的百姓为何要自己抛弃自己的生命呢?这引起了他的深深思考。“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生命对于任何人只有一次,且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必须珍惜。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汤显祖依孟子之言“形色,天性也”。然而“贵生”之贵并非仅有“形色”之所在,而有“生生”之所在,则应惜之,奉之,孝之。于是汤显祖引用古代经典《易经》《左传》《孟子》《尚书》等关于生命重要性的论述作为论据来论证生命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爱护自己生命,尊敬自己生命,以生命为最宝贵。“事天如亲,事亲如天。”贵生、养生、保身则是“仁”与“孝”。“贵生”又为“大人之学”,“生”为“天地之性”,亦为“天地之大德”,正因如此,人之生命的存在就应超越“物限”,在不令“身坏”的前提下,追求“天下之生久”。同时,由知生而自贵,由自贵而贵“天下之生”。不仅要爱护珍惜自己的生命,还同样要珍惜他人生命。
  创建贵生书院、办教育、开展讲学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人为贵”“贵生”,即所谓“君子学道则爱人”。不仅要贵自己之“生”,还要贵他人之“生”,不仅要爱自己还要爱他人。汤显祖旨在通过此文向徐闻的百姓,乃至天下百姓传播“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传统思想,劝导天下百姓都要以“君子学道则爱人”为学习之终极目标,以“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为生活和做人的目标,这也是推仁、孝普及于天下,从而使天下成为一个人人仁爱、孝慈,人人爱自己爱他人的世界。
  刘应秋在书院建成后,为书院写下的《徐闻贵生书院记》。刘应秋(1547_1620),字士和,江西吉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与汤显祖为同年进士,又为好友。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官至国子监祭酒等职。刘应秋应邀为落成的贵生书院撰写记文,此时刘应秋在南京国子监司业任上,可说是“名校”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是教育界的名人了,他来写记文,就是对书院的肯定。全文较长,有八百余字。全文用语质朴,条理清晰。文中先介绍汤显祖“才名久”,人们争相求学于他。“义仍文章气节,嚆矢一时,兹且以学术为海隅多士瞽宗。”“学宫诸弟子争先北面承学焉。”汤显祖的到来,是徐闻百姓的福音。接着介绍汤显祖在知县熊敏的支持下,选址建舍,很快建成,于是求记于他。刘应秋先读汤显祖的《贵生书院说》,再准备写记,当读了汤文后,大受启发,肯定汤显祖论“贵生”之精当,并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谈生论死,继续发“贵生”之要义,要求人们以生为贵。无疑又是一篇“贵生”说,也是再一次呼吁人们要珍爱生命。最后,刘应秋肯定了书院的意义,“书院之兴颓,吾道明蚀之一关”。全文如下:
  余同年祠部汤君义仍,以言事谪尉徐闻。徐闻之士,知海以内有义仍才名久;至则蹑衣冠而请谒者,趾相错也。一聆謦咳,辄竞传以为闻所未闻,乃又知义仍所繇重海内,不独以才;于是学宫诸弟子,争先北面承学焉。义仍为之抉理谈修,开发款启,日津津不厌。诸弟子执经问难靡虚日,户履常满,至廨舍隘不能容。会其时有当道劳饷,可值缗钱若干。义仍以谋于邑令熊君,择地之爽闿者,构讲堂一区,署其榜曰贵生书院。义仍自为说,训诸弟子。无几,以书来告成事。嘱余记之。
  余读其说,穆然有深思焉。即余言何以加于义仍,独慨夫所,称知生者,盖难言之矣。今夫人有爱倕之指,而不自爱其指者乎?则世必以为怪。投隋珠于鸟雀,则众起而揶揄之,以为彼己之分数不审,而轻重之衡失也。夫生宁渠一指、一隋珠之重哉!非至愚悖,谁不知爱?则奈何不明于其所以生,而自失其所为贵乎!是故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芳味,肢体之于安逸,其情一也。然而一之以生,一之以死。故凡有生之欲,皆害吾生者也。其欲弥多,其害弥甚;其害弥甚,其贵弥薄。孔子不云乎:“人之生也直。”直心谓德。孟氏亦曰: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无害焉之为贵。此所谓生,非六尺之躯之谓也。此所谓贵,亦非独六欲各得其宜之谓也。乾父坤母,人生貌焉中处,参而为三。岂其血气形骸块然一物,便可以参天地?夫乾也动直,坤也内直。吾人受寂于坤,效感于乾,质任自然,无有回邪,是谓直养,是之谓知生。真性一凿,百欲纷如,生乃适以为害。譬之水然,天一之所钟也,万流之所出也,本自洁直,无有邪秽。湛之久,则不能无易也。方圆曲折,湛于所遇而形易;青黄赤白,湛于所受而色易;咸淡芳臭,湛于所染而味易。易非性也。易而不能反其本初,则还复疑于自性。人生亦由是也。故善观水者,从其无以易水者而已矣;善养生者,去其所以害生者而已矣。心之所欲,如目之有眯,弗祓弗净,如耳之有楔,弗祓弗除。学也者,所以祓尘、祓楔,而复其聪明之常性者也;是故学不可以已也。盖自圣学湮晦,道术割裂,功利之毒渐渍日深。世间薰天塞地,无非欲海。吾人举心动念,无非欲根。势已极矣,学者思一起沉痼之积习,反而偕之大道,自非廓然自信其所以生,而奋然有必为此不为彼之志,欲以回狂澜而清浊源,此必不几之数也。
  诸弟子业闻义仍贵生之说,有如寤者恍焉觉悟,可不谓旦夕遇之乎!觉矣,犹复淫于邪行,侵寻于岐路,而失其所以贵,不可谓夫!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夫义仍且以豪杰望诸弟子,岂其诸弟子之自待,甘出于凡民下乎?必不然矣。义仍文章气节,嚆矢一时,兹且以学术为海隅多士瞽宗,则书院之兴颓,吾道明蚀之一关也,是不可无记。①(①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9_101页。)建成后,贵生书院就成了徐闻教育的一张亮丽的品牌,改变了徐闻的学风和民风。可书院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冬的地震中损坏。不久,徐闻百姓又重建了贵生书院,并在院里立汤显祖牌位,以纪念他。后世屡毁屡修,并健全了一些相关的制度,如《院规条》《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贵生书院官田碑》等。在《院规条》中就有一款说:“书院设斋夫二名,每月朔望伺候四夫子、汤先生香烛,并守房门催租。每月一食钱一千文。”1962年5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访问海南岛时,在徐闻寻访贵生书院遗迹,并写下了一首诗纪其事。诗云:
   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哪耐瘴云蒸。
   忧时亦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
   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
   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
  如今到徐闻的人都要亲自到贵生书院,走走看看。“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诵读犹在耳畔。他们的贵生思想代代相传,自明代传到了今天,已四百余年,还将代代传承下去。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应秋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贵生书院说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