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汤显祖的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58
颗粒名称: 二、汤显祖的生平
分类号: K82
页数: 9
页码: 081-08/9
摘要: 汤氏之脉源远流长,宋代曾巩曾为汤氏宗谱作序其中写道:“抚临之汤,出于唐殷公文圭之子悦,以避国讳改而从汤。”该谱为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藏,后所引宗谱资料均来自该谱。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汤显祖

内容

汤氏之脉源远流长,宋代曾巩曾为汤氏宗谱作序,其中写道:“抚临之汤,出于唐殷公文圭之子悦,以避国讳改而从汤。”①(①见《文昌汤氏家谱》(七修)卷首。该谱为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藏,后所引宗谱资料均来自该谱,以下简称《宗谱》。)汤显祖在《吉永丰家族文录序》里也说:
  汤,殷人之后也。……盖予祖茂昭公言,予江南之汤,皆唐殷公文圭之后也。公之子悦,仕南唐,以文章高世。国亡,从其君入宋。艺祖恚日,尚不知我先人讳耶。乃改殷为汤,官其父子于宋,御医平叔,其后也。余子多留江南者,而予先祖适以南唐使之钱王所。国亡,遂留钱塘不归。靖康之乱,以族从康王孟后,如洪,如临,之盱吉。以故大江之西多吾氏而大,则文圭公之裔也。
  此序是汤显祖为吉安永丰汤氏家族文录集所写的,因为“吉之永丰有吾守焉”,且求序人汤梦鲤为永丰人,时任抚州府学教授。这里汤显祖把汤氏之来源及流布情况做了梳理。唐时殷文圭之子殷悦仕于南唐,唐亡入宋,子孙留居江南,来到洪州(今南昌)、临川、南城、吉安等地,这些地方的汤氏都是文圭公之后裔。
  至明代,汤显祖之祖从临川的云山迁到城东的文昌里。据《文昌汤氏家谱》载,汤文德之孙汤伯清即居于文昌里,为文昌里汤氏之一世。文德生子友信,友信生子伯清(亮文),伯清生子子高(峻明),子高生子三:廷器、廷用、廷蔚,廷用生子三:懋胜(乔一公)、懋昭(乔二公)、乔三公,懋昭生子三:铭六公(出继乔二公)、尚贤(铭四公)、尚质(铭三公)。尚贤即显祖之父,他娶妻有吴氏与李氏,吴氏生显祖、儒祖、奉祖、会祖和良祖,李氏生寅祖。文昌里汤氏一世祖伯清是位有文才的人,又乐善好施,在抚州有名望。他为汤家立下了耕读世家的儒者家规,在清代康熙年间,汤氏后人将之归纳为《家训十二条》及《七戒》,各列其章。家训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同时遵守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言行举止合乎于儒家礼仪,体现人伦纲常。
  尽管自汤伯清而下几代都有敏而好学者,但均不善科举。汤显祖的祖父懋昭少时补弟子员,因其才名,屡被举荐,后出任安徽清远县丞,晚年归隐乡里。汤显祖写有多首与祖父相关的诗,如《和大父云盖怀仙之作》《侍大父白云桥秋望》,而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有序》,从中可知祖父是一个笃信道教的人,并希望他也信奉道教。他在诗序里说:“家大父蚤综籍于精黉,晚言筌于道术。捐情末世,托契高云。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在《吾庐》一诗里又说:“大父喜书诗,大母爱林池。嘉鱼荐君子,嘉树引其黉。藏书倏以火,林藻积披离。”汤显祖父亲尚贤,字彦父,号承塘。在《文昌汤氏宗谱》里载,尚贤“生而秀美,貌若玉山琼树,弱冠即受饩于邑庠,为文高古,举行端方,学者佥称畏友”。“他卜宅兆以妥先灵,建家塾以开继绪,捐万石以赈荒歉,出千金以修桥梁,尚义而不计利。”从中可以看到,尚贤读书作文有古人意,且有古人之乐善好施之高行,至子高时,已家有藏书四万余卷,汤显祖自己在《广意赋》里说:“鸠遗书盖四万卷余兮,招余曾与余祖。”汤显祖的好友谢廷谅(1551—?)在《汤临川(问棘堂邮草)叙》里也说:“海若氏八世藏书至万卷。”后代还有增藏,既有经史子集,也有古文诗词歌赋,还有常人家没有的元人院本上千种。汤显祖的伯父也是一位儒者,他在《伯父秋园晚宴有述四十韵》中开篇即言:“伯也垂双鬓,公然一老儒。”“步趋真长者,诗赋可贤乎。”至此时,汤家已是抚州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颇为人所称道,嘉靖时的兵部尚书谭纶就曾经称赞道:“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清代监察御史杜果觉也称赞说:“先朝江右名门望族,谁能如临川汤氏乎?”汤显祖的母亲吴氏也是临川大户之家,家在临川青泥之广溪。汤显祖曾为吴氏祠堂撰有一副对联:“忠孝祖传,宣君不受宣,善老端,行善引,千年叠嶂金峨;公侯必复,宅相前开宅,庭兰盛,绕庭看,万里高云玉马。”①(①杨友祥:《魅力汤显祖》,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第103页。)这里的“金峨”与“玉马”指的是广溪的两处景点。在他的《哭外翁吴公允頫》诗前序说:
  翁行历久矣,在可乎不可之间,处玄之又玄之世。风流郑重,良深长者之风;日逐遨游,有若小儿之状。七十三岁,行无二心;六百余烟,谈惟一口,盗得之而愧送,虎逢之而别跳。多彼地之乡评,恒推上客;笑此时之郡饮,全要方兄。每道贤甥,成其宅相;谁言大父,遽作泉人!痛绝松云,歌从《薤露》。
   其诗云:
   并道青泥旗市开,谁言大隐即仙才?
   防身不用流黄剑,爱客偏浮太白杯。
   但有百钱随杖去,曾无一字挂符来。
   维桑社腊追耆旧,宾挽嘈嘈猿鹤哀。
  从序与诗中可知,其外公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盗贼怕他,敢于与老虎搏斗,老虎也怕他,在乡里威望高,得人好评,受人尊敬。与外甥感情甚笃。而汤显祖的诗“贤甥”之言,即有汤显祖的自喻,他曾考得江西举人第八名的好成绩。此为吴氏引以为自豪。汤显祖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满屋书香的家庭里。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对汤显祖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让汤显祖从小接触到了戏剧,播下了戏剧的种子,这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姚士粦在《见只编》里说:“汤海若先生妙于音律,酷嗜元人院本。自言箧中收藏多世不常有,已有千种。”汤家也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从小就受之熏陶。后来汤显祖在他的《三十七》诗中说:“家君有明教,大父能阴骘。”“自脱尊慈腹,展转太母膝。”他在《龄春赋序》里也说:“儿时病,不好床席,常以太母为籍。至十余岁,补弟子时,尚卧其肘。以是外出夜梦,常惟梦太母耳。”汤显祖一生下就被视为卓尔不群,邹迪光(1550—1626)在汤显祖生前时就为他写有一篇传记,即《汤义仍先生传》,其中说:“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他自己在《三十七》开篇就说:“初生手有文,清羸故多疾。”清代李绂在为帅机的《阳秋馆集》的序言里写道:“有明嘉、隆之际,吾临川帅惟审先生与汤若士先生齐名。当时为之语曰:帅博汤聪两神童。”日后长于汤显祖十二岁的帅机与汤显祖齐名,被人称为神童,两人交情甚笃。邹迪光说他“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无难色”。他自己在《三十七》诗里也说:“剪角书上口,过目了可帙。”
  汤显祖少而有才,受到人们的器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时年十三岁的他就学于临川邻县东乡县的徐良傅先生,也是在这一年受到了江西提学官何镗的推重。汤显祖在《负负吟》序里说:“予年十三,学古文于司谏徐公良傅,便为学使者处州何公镗见异。且曰:文章名世者,必子也。”徐良傅,字子弼(子拂),理学名臣徐纪之子。文效班固、韩愈,大吏以下多征用之,著有《爱吾庐集》《抢榆集》等。《江西通志》卷八十二《人物志》里说:
  徐良傅字子弼,东乡人。嘉靖进士,馆阁诸公屈指人才必以良傅为首,以武进令卓异召拜吏科给事中,会迎仙宫成,朝议称贺。良傅谓异端充塞,不能匡救,忍从谀乎?上疏语侵权贵,几罹不测,罢归。筑庐岘台下。以古文法教授里中。所著有《爱吾庐》《抢榆》等集。①(①《江西通志》为钦定四库全书本。)
  徐先生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任武进县知县、吏科给事中等职。后因进谏被罢官。归里后的徐先生在抚州府城临川东南的拟岘台筑室办学,学生常百十人。汤显祖就是在拟岘台下从徐先生学。
  拟岘台建于临川之城东,因山溪之形似湖北襄阳之岘山,而命为拟岘台。北宋嘉祐二年(1057),曾巩作《拟岘台记》。南宋景定三年(1263)重修,在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再次重修,陈九川为之作记。拟岘台既是抚州一景,也是办学、讲学的好地方。嘉靖四十一年(1562)仲冬,王龙溪(畿)自洪都(今南昌)来到抚州,在拟岘台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拟岘台之会。“壬戌仲冬,先生自洪都趋抚州,元山曾子、石井傅子,偕所陈子率南华诸同志扳莅拟岘台之会。”②(②吴震整理:《王畿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今存其讲稿《抚州拟岘台会语》于《王畿集》中。今还存徐良傅《拟岘台》诗一首,诗云:
   汝水抱城闉,文昌带石垠。
   台高平入汉,山远势从闽。
   雉堞分朝霭,渔歌答霁旻。
   晚沙明匹练,烟树暗通津。
   款款凫鸥并,垂垂橘柚亲。
   稍宽千里目,翻愧百年身。
   廊庙丹心在,江湖白发新。顿能群鹿豕,亡论画麒麟。
   东景扶桑树,西流弱水滨。
   仙鸾如可借,去作远游人。
  汤显祖在老师去世后所作的《徐子弼先生传》说:“徐良傅,字子弼①(①在汤显祖的诗文集中,“子拂”与“子弼”互用,均指汤显祖老师徐良傅先生。),理学名臣纪之子也。世为儒,治尚书。”“公家居凡二十余年”“公居郡中无所营,独岁聚生徒百十人,临高台横经,讲质疑难,稍以自资。诸生中亦多贵显者。”以古文法和经义教授诸生,汤显祖是其中之一。徐先生古文功夫深厚,为世人推崇。徐先生受到汤显祖的敬重,他在传中概述性地做出评价。他说:“门生显祖论曰:予家世受尚书徐公知。徐公不喜游,见远游者,未尝不自恨。其意不远,然亦其时。乡有人焉,亦足征一代之人文矣。乃日就月将,情深而文明,更谁得而窥其际哉!进足以兴,退足以容,惟公有焉。语曰:‘天根见而水涸。’岂不悲乎!”汤显祖还有多首诗提及或专门写给老师徐先生,如《祥符观阁侍子拂先生作,呈刘大府》,在先生去世后,还作有《挽徐子拂先生》等;也有多首写与先生子交往的诗,如《哭徐先生墓归示其季子一议》《与谢献可。献可吾师徐子拂之子之才壻也,就读东县,梦余有寄。乃昆友可朝宝盖去,一宅清斋。献可忽来商扬鸿宝之事,取阿难华严经而去,即事赠之》。今之学者邹元江认为徐先生对汤显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容忽视。他在《简析徐良傅对汤显祖思想的重要影响》一文中指出徐良傅对汤显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廉吏爱民,德博而化;二、耿介不阿,掩门自贞;三、诚信毋欺,率真疏言;四、进足以兴,退足以容。
   何镗是发现提携汤显祖的恩人。何镗(1507—1585),字振卿,号宾岩,浙江丽水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初授进贤知县,后任开封府丞、潮阳知县、江西提学佥事等职。为人刚直,不畏权贵,有政声。崇尚理学,勉励读书。一直以来汤显祖都对这位恩人思念有加。
  同年,汤显祖又从学于罗汝芳。他在《秀才说》里说:“十三岁时,从明德罗先生游。”在《李超无问剑集序》中说:“吾师明德夫子而友达观。”在《答管东溟》中说:“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可见老师罗汝芳在他心中地位之高,影响之大。隆庆四年(1570),汤显祖参加江西省的乡试,中得举人第八名。此时的汤显祖虽已是满腹经纶,但在古文词之外仍精工于乐府诗歌、五七言诗,所涉猎除诸史百家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水利、谱牒等等,已名满天下。如邹迪光所说:“公虽一孝廉乎,而名蔽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可惜未能得中,悻悻而归。万历二年(1574),汤显祖去了南京国子监读书,以备来年的进士考试,万历五年(1577),汤显祖与安徽宁国的沈懋学一同赴京参加考试,沈懋学中得状元,汤显祖仍未考中,只好回家。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抵京参加进士考试,因再拒张居正的笼络而弃考,再游学于南京国子监。秋天,他离开南京返回临川。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去世,张四维任首辅。此年冬,汤显祖去了杭州,被杭州同知姜奇方留住一月有余,后赴京参加考试。次年三月放榜,考得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留在京城,观政礼部。同时汤显祖也遭不幸,他的夫人吴氏于临川家中去世。不久,汤显祖在京城续娶傅氏为妻。八月,观政期满,汤显祖带着妻子傅氏赴南京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万历十九年(1591)三月,四十二岁的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五月,遭贬为徐闻典史,随即回临川。在家休养几个月后,起程赴任,他沿抚河逆水而上,过南城、南丰县在广昌登陆,从陆路经南安(今江西大余县),过庾岭进入岭南,十二月到达徐闻。途中,在南城祭拜老师罗汝芳,在赣州、广东罗浮山等地考察名胜古迹,并写下多首诗。在徐闻,考察社会,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开展讲学,倡导“贵生”。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调任浙江遂昌任知县,汤显祖作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二月,汤显祖动身回临川,再由临川赴任,三月即到任。他在遂昌颇有政绩,得到遂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他在北京向吏部报告了工作后,即弃官自京城回家。
  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年已四十九岁。七月,他家从文昌里搬到城内沙井新居,并将新居取名为玉茗堂。玉茗即白山茶花,象征高洁,汤显祖以此自喻。自此,他潜心从事戏剧创作与演出工作,定稿《牡丹亭》(又称《牡丹亭还魂记》),创作《南柯记》《邯郸记》,并刊行,还写了大量诗歌。万历三十四年(1606),帅机选定、编辑汤显祖《玉茗堂文集》,由文棐堂梓行。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为三个儿子分家。这一年玉茗堂不幸失火,书画尽毁,伤心至极。第二年底,母亲吴氏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次年正月,父亲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为自己的后事也稍稍做安排,于是写下遗嘱《诀世语》,提出七“免”:祈免哭、祈免僧度、祈免牲、祈免冥钱、祈免奠章、祈免崖木、祈免久露。六月十五日,汤显祖作绝笔诗《忽忽吟》,诗中有注“此苫次绝笔,在丙辰夏杪望日”。诗云:
   望七孤哀子,茕茕不如死。
   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
  二十一日,汤显祖在玉茗堂去世①(①对于汤显祖去世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宗谱》里记载的是九月二十一日,徐朔方考证为六月十六日,黄芝冈考证为六月二十一日。),安葬于城东文昌里的祖坟山灵芝山上。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懋昭
相关人物
徐良傅
相关人物
何镗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哭外翁吴公允頫
相关作品
拟岘台
相关作品
忽忽吟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