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汤显祖生平与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汤显祖生平与创作
分类号: K82
页数: 24
页码: 075-096
摘要: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大师。汤显祖生于临川,长于临川,然后履职于南京、广东徐闻、浙江遂昌等地,后辞官归里,终老于临川,葬之于家乡临川城的灵芝山。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汤显祖

内容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大师。汤显祖生于临川,长于临川,然后履职于南京、广东徐闻、浙江遂昌等地,后辞官归里,终老于临川,葬之于家乡临川城的灵芝山。
   一、烟波古临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八月,汤显祖出生于临川县文昌里。抚河自南向北穿过临川县城,河之东则为文昌里,一座文昌桥将县城的东西两岸相连。在明代文昌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楼阁多临水,溪山可赋诗”亦是这里的写照。汤显祖长大后为自己的老屋写过诗,从中可以看到汤显祖所居住的文昌里及其家一斑,其《吾庐》有云:
   文昌通旧观,东井饮余晖。
   出入桥梁望,郁葱佳气微。
   层台对金玉,隈阡隐灵芝。
  吾庐亦可爱,复此倦游时。①(①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以下引用汤显祖作品均为此版本,不再注明出处。)在《旧宅》里又云:
   北斗桥阑旧井床,清池舍后匝枫樟。
   严君别道桑麻长,大母惟夸桔柚芳。
  把两诗并起来看,汤显祖的家就在文昌桥旁边。而文昌里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桥有观,还有名胜古迹。而居于此的汤显祖家也算殷实,宅园环境优美,瓜果飘香。文昌桥与正觉寺是文昌里著名的风景,汤显祖对于文昌里的文昌桥等颇有感情,曾见证过文昌桥重修。根据汤显祖《苏公眉源新成文昌桥碑》文中所载:“桥之以石,宋嘉秦始也。桥之名文昌也,宋宝庆始也。”即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年间,建以石墩架桥,而命名为文昌桥则在宝庆年间。从汤显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文昌桥是连接抚河两岸的重要交通工具,中间可以连通信江与盱江,两侧可连通淦水与章江,形成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他开篇即言:“郡东出数十武,绝汝水而梁。中于信盱,边于淦章,冠盖邮驿之使无虚日,率以东行为良。”到了嘉靖年间,抚州知府陆堂与临川县令林恕才卷石为桥。六十年后,涨水将桥毁坏,抚州知府朱于讚、临川县令孙耀祖又历时三年修复。孙县令离任时,汤显祖为之作《临川县孙驿丞去思碑》,颂其修桥之功。数年之后桥又毁于水患。后知府苏宇庶重修,万历三十六年(1608)修成,汤显祖作此《苏公眉源新成文昌桥碑》一文,详其重修之事。
   汤显祖也作有多首相关诗,如《文昌桥遇饶崙》:
   独上飞梁俯白沙,逢君吐属自清华。
   生烟翠气纡寒日,染月红云作暮霞。
   夹岸莎鸡鸣自促,翻林获雁影回斜。游鲦未厌临秋水,余论时能借五车。
  这首诗中写的就是文昌桥及其周边美丽景色,有落日秋霞,烟岚凉风,莎鸡鸣唱,荻雁斜飞,鱼游人别,有远有近,有动有静。这般景色能不让人记取?如果说汤显祖这首诗写的是地面的景,那么《七夕文昌桥上口占》诗写的则是站在文昌桥看天上的景色:
   共言乌鹊解填桥,解度天河织女娇。
   织锦机中闻叹息,穿针接上倚逍遥。
   新欢正上初弦月,旧路还惊截道飙。
   并语人间多情子,今宵才是可怜宵。
  诗写牛郎与织女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的传说,由天宇写到人间,由仙人写到凡女。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写得“古雅而天然”。汤显祖写到文昌桥的诗还有数首,如《九日闻钟宗望文昌桥畔思乡二首》《雷阳初归,别乐少南文学。文学故从其大人之燕,归青云峰读书,谈予所居北垣回武曲东井映文昌为胜,漫云》。
  正觉寺也是文昌里著名景点,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初名开元寺,寺内有一座高楼,名叫箨龙轩,“箨龙”本是竹笋之称。古来咏之者不少,如王安石就写有《题正觉寺箨龙轩二首》,其一云:“北轩名字经平子,爱此吾能为赋诗。山雨江风一披拂,箨龙还自有吟时。”谢逸《正觉寺》云:“有寺临江阜,门户颇幽邃,野径深蓬蒿,升堂脱冠坐。”曾季狸《正觉寺诗》云:“正觉江边寺,风烟罨画然。庭罗合抱柏,门泊钓鱼船。……”正觉寺与汤显祖家同在文昌里,是汤显祖常去的地方。汤显祖诗文集里保留了很多与正觉寺相关的诗,如《孟冬闲步后池园田,偶至正觉院》:秋日自孤清,云山好天气。
   酌水翠疑空,漱石寒犹未。
   倚木啸惊吹,行园惜惊卉。
   原隰望弥博,龙鳞互经纬。
   春畴已罢筑,冬徐尚云溉。
   呼稀嫂不避,饮牛或相谓。
   入群无俗采,知希未言贵。
   白林在空蔼,光云时叆藏。
   通关一正见,开轩四无畏。
   花幡妙女持,暗烛灯王乞。
   欲借蘧庐住,复恐香厨费。
   西眺但城邑,至人绝仿佛。
  这首写的是正觉寺后池园田,虽是初冬,但正觉寺却是另一番景象,还有秋的田园风光。寺之西隔河却是临川城。正觉寺是他常去的地方,也是他常咏的地方。他在那里或傍晚远眺,或夜饮,或会客,或课弟。这些都写进了他的诗中,如《东莞钟宗望帅家二从正觉寺晚眺,读达师龛岩童子铭三绝,各用韵掩泪和之,不能成声》《正觉寺逢竺僧,自云西来访罗夫子不及》《与陈汝英送帅郎中夜饮宿正觉院》《正觉寺示弟儒祖》《正觉院箨龙轩饮帅大仪得七字》等。
  文昌里有汤显祖的家,有著名的文昌桥,有著名的正觉寺,这些都闻名于世,让临川县添彩。临川县也是一个千年古县。临川县为抚州府所辖,在南城县北面,与南城县地缘相邻,两城之间仅百余里,同处抚河平原,水陆交通方便,从临川城内的抚河边码头登船溯水而上,即可进入南城境内。陆路向南经东馆、滕桥、界岭即可进入南城县。
  临川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从南城县东北部释出,置临汝县,属豫章郡。三国时,吴主孙亮太平二年(257),将豫章东部分设临川郡,辖临汝、南城两县,属扬州辖。隋文帝开皇九年(589),临川郡改名为抚州,属洪州辖。临汝县改名为临川县。元朝时,抚州称之为抚州路,属于江西行省。明朝初期,朱元璋将抚州路改设为临川府,不久改名为抚州府,下辖临川等六个县。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道“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是对古临川的赞美。在历史上临川出了不少的名人,如晏殊、晏几道、王安石等,谢灵运、王羲之、颜真卿、陆游等名人也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足迹。
  很多文人骚客写下了很多咏抚州之作,如唐代韦庄自南城往吉安,经抚州码头而作《抚州江口雨中作》:“江上闲冲细雨行,满衣风洒绿荷声。金骝掉尾横鞭望,犹指庐陵半日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送抚州钱郎中》有“翠幕馆弦三市晚,画堂烟雨五峰秋”。宋代谢逸词《望江南》其中一首写道:“临川好,柳岸转平沙。门外澄江丞相宅,坛前乔木列仙家。春到满城花。行乐处,舞袖卷轻纱。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明月上檐牙。”元代吴澄在《登抚州新谯楼》诗中有“吾邦山水秀,雄丽冠江右。巍楼横中天,阔视纳宇宙”。而汤显祖也写下了多首歌咏临川的诗作,如《秋日西池望二仙桥》:
   池上映秋光,登临爱夕阳。
   镜中蒲柳色,衣上芰荷香。
   听雨初留屐,当风一据床。
   猗兰延客语,高菊以邻芳。
   紫翠连山暝,晴阴隔水凉。
   坐看人世小,仙驭白云乡。
  二仙桥在临川县城之西,因王方平和郭族二仙人从此地经过而得名。诗中写出作者对西池、二仙桥的喜爱,也即对家乡临川的喜爱。西池在城西,汤显祖还专门写过一首《西池》:
   白鹭低回疾,寒塘秋叶稀。
   暝烟开雨色,飞湿藕丝衣。
   又如他的《津西晚望》:
   西津西望绿冥蒙,流水花林秋映空。
   三峰忽自飞灵雨,凌乱金光日气中。
  津西即西津,五峰三市临川城内的名景,正如汤显祖在《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记》所言:“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三市”指城内的三条街道,即承春门、通教门和望云门一带,环绕着当时的抚州州衙。“五峰”,指分布于城内的青云、逍遥、桐林、香楠、天庆五个山峰。西津在城西,宜黄河东岸的渡口,是通往赣西、赣北的通道。南宋张孝祥(1132—1170)也有诗《去临川书西津渔家》,时三十岁不到的张孝祥已是抚州知府,在他即将离任赴苏州知府任时即有此诗。诗云:
   作客临川又一年,却寻旧路浅滩船。
   宦游到处真聊尔,别恨何须更黯然。
   夹道长虹惭父老,绕城浓碧记山川。
  无端此地成留滞,定自从渠有宿缘。张孝祥离任抚州将此首诗留在西津渔夫家。汤显祖的诗比他晚了四百余年,把他们二者放在一起参读,能对抚州西津有更深的了解,也能更好解读汤显祖此首诗。再如汤显祖《二京归觉临川城小》诗中云:
   旧京三四年,望乡心郁然。
   拜计东华门,归舟鸿雁天。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夙闻贤府主,冠带相绵延。
   宾亲盈郡中,往返日夕旋。
   北窥青羊洞,南上铜林阡。
   门巷不相当,转倒在眼前。
   始觉都城大,三毂未摩肩。
   人世且区域,况乃登云烟。
   下视大小城,数点何苍然。
   枌槚古在兹,寸心安可便?
  这首诗描写了临川城的多处景点,突出一个“古”字,且把临川城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着此诗,沉醉在美丽中。“远色人江湖,烟波古临川”一句也成了临川人永远自豪的名句。汤显祖生于临川之文昌里,长于文昌里,从小就受到临川自然与人文的熏陶,在他的思想里、他的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汤显祖的生平
  汤氏之脉源远流长,宋代曾巩曾为汤氏宗谱作序,其中写道:“抚临之汤,出于唐殷公文圭之子悦,以避国讳改而从汤。”①(①见《文昌汤氏家谱》(七修)卷首。该谱为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藏,后所引宗谱资料均来自该谱,以下简称《宗谱》。)汤显祖在《吉永丰家族文录序》里也说:
  汤,殷人之后也。……盖予祖茂昭公言,予江南之汤,皆唐殷公文圭之后也。公之子悦,仕南唐,以文章高世。国亡,从其君入宋。艺祖恚日,尚不知我先人讳耶。乃改殷为汤,官其父子于宋,御医平叔,其后也。余子多留江南者,而予先祖适以南唐使之钱王所。国亡,遂留钱塘不归。靖康之乱,以族从康王孟后,如洪,如临,之盱吉。以故大江之西多吾氏而大,则文圭公之裔也。
  此序是汤显祖为吉安永丰汤氏家族文录集所写的,因为“吉之永丰有吾守焉”,且求序人汤梦鲤为永丰人,时任抚州府学教授。这里汤显祖把汤氏之来源及流布情况做了梳理。唐时殷文圭之子殷悦仕于南唐,唐亡入宋,子孙留居江南,来到洪州(今南昌)、临川、南城、吉安等地,这些地方的汤氏都是文圭公之后裔。
  至明代,汤显祖之祖从临川的云山迁到城东的文昌里。据《文昌汤氏家谱》载,汤文德之孙汤伯清即居于文昌里,为文昌里汤氏之一世。文德生子友信,友信生子伯清(亮文),伯清生子子高(峻明),子高生子三:廷器、廷用、廷蔚,廷用生子三:懋胜(乔一公)、懋昭(乔二公)、乔三公,懋昭生子三:铭六公(出继乔二公)、尚贤(铭四公)、尚质(铭三公)。尚贤即显祖之父,他娶妻有吴氏与李氏,吴氏生显祖、儒祖、奉祖、会祖和良祖,李氏生寅祖。文昌里汤氏一世祖伯清是位有文才的人,又乐善好施,在抚州有名望。他为汤家立下了耕读世家的儒者家规,在清代康熙年间,汤氏后人将之归纳为《家训十二条》及《七戒》,各列其章。家训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同时遵守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言行举止合乎于儒家礼仪,体现人伦纲常。
  尽管自汤伯清而下几代都有敏而好学者,但均不善科举。汤显祖的祖父懋昭少时补弟子员,因其才名,屡被举荐,后出任安徽清远县丞,晚年归隐乡里。汤显祖写有多首与祖父相关的诗,如《和大父云盖怀仙之作》《侍大父白云桥秋望》,而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有序》,从中可知祖父是一个笃信道教的人,并希望他也信奉道教。他在诗序里说:“家大父蚤综籍于精黉,晚言筌于道术。捐情末世,托契高云。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在《吾庐》一诗里又说:“大父喜书诗,大母爱林池。嘉鱼荐君子,嘉树引其黉。藏书倏以火,林藻积披离。”汤显祖父亲尚贤,字彦父,号承塘。在《文昌汤氏宗谱》里载,尚贤“生而秀美,貌若玉山琼树,弱冠即受饩于邑庠,为文高古,举行端方,学者佥称畏友”。“他卜宅兆以妥先灵,建家塾以开继绪,捐万石以赈荒歉,出千金以修桥梁,尚义而不计利。”从中可以看到,尚贤读书作文有古人意,且有古人之乐善好施之高行,至子高时,已家有藏书四万余卷,汤显祖自己在《广意赋》里说:“鸠遗书盖四万卷余兮,招余曾与余祖。”汤显祖的好友谢廷谅(1551—?)在《汤临川(问棘堂邮草)叙》里也说:“海若氏八世藏书至万卷。”后代还有增藏,既有经史子集,也有古文诗词歌赋,还有常人家没有的元人院本上千种。汤显祖的伯父也是一位儒者,他在《伯父秋园晚宴有述四十韵》中开篇即言:“伯也垂双鬓,公然一老儒。”“步趋真长者,诗赋可贤乎。”至此时,汤家已是抚州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颇为人所称道,嘉靖时的兵部尚书谭纶就曾经称赞道:“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清代监察御史杜果觉也称赞说:“先朝江右名门望族,谁能如临川汤氏乎?”汤显祖的母亲吴氏也是临川大户之家,家在临川青泥之广溪。汤显祖曾为吴氏祠堂撰有一副对联:“忠孝祖传,宣君不受宣,善老端,行善引,千年叠嶂金峨;公侯必复,宅相前开宅,庭兰盛,绕庭看,万里高云玉马。”①(①杨友祥:《魅力汤显祖》,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第103页。)这里的“金峨”与“玉马”指的是广溪的两处景点。在他的《哭外翁吴公允頫》诗前序说:
  翁行历久矣,在可乎不可之间,处玄之又玄之世。风流郑重,良深长者之风;日逐遨游,有若小儿之状。七十三岁,行无二心;六百余烟,谈惟一口,盗得之而愧送,虎逢之而别跳。多彼地之乡评,恒推上客;笑此时之郡饮,全要方兄。每道贤甥,成其宅相;谁言大父,遽作泉人!痛绝松云,歌从《薤露》。
   其诗云:
   并道青泥旗市开,谁言大隐即仙才?
   防身不用流黄剑,爱客偏浮太白杯。
   但有百钱随杖去,曾无一字挂符来。
   维桑社腊追耆旧,宾挽嘈嘈猿鹤哀。
  从序与诗中可知,其外公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盗贼怕他,敢于与老虎搏斗,老虎也怕他,在乡里威望高,得人好评,受人尊敬。与外甥感情甚笃。而汤显祖的诗“贤甥”之言,即有汤显祖的自喻,他曾考得江西举人第八名的好成绩。此为吴氏引以为自豪。汤显祖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满屋书香的家庭里。家中长辈的言传身教,对汤显祖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让汤显祖从小接触到了戏剧,播下了戏剧的种子,这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姚士粦在《见只编》里说:“汤海若先生妙于音律,酷嗜元人院本。自言箧中收藏多世不常有,已有千种。”汤家也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从小就受之熏陶。后来汤显祖在他的《三十七》诗中说:“家君有明教,大父能阴骘。”“自脱尊慈腹,展转太母膝。”他在《龄春赋序》里也说:“儿时病,不好床席,常以太母为籍。至十余岁,补弟子时,尚卧其肘。以是外出夜梦,常惟梦太母耳。”汤显祖一生下就被视为卓尔不群,邹迪光(1550—1626)在汤显祖生前时就为他写有一篇传记,即《汤义仍先生传》,其中说:“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他自己在《三十七》开篇就说:“初生手有文,清羸故多疾。”清代李绂在为帅机的《阳秋馆集》的序言里写道:“有明嘉、隆之际,吾临川帅惟审先生与汤若士先生齐名。当时为之语曰:帅博汤聪两神童。”日后长于汤显祖十二岁的帅机与汤显祖齐名,被人称为神童,两人交情甚笃。邹迪光说他“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无难色”。他自己在《三十七》诗里也说:“剪角书上口,过目了可帙。”
  汤显祖少而有才,受到人们的器重。嘉靖四十一年(1562),时年十三岁的他就学于临川邻县东乡县的徐良傅先生,也是在这一年受到了江西提学官何镗的推重。汤显祖在《负负吟》序里说:“予年十三,学古文于司谏徐公良傅,便为学使者处州何公镗见异。且曰:文章名世者,必子也。”徐良傅,字子弼(子拂),理学名臣徐纪之子。文效班固、韩愈,大吏以下多征用之,著有《爱吾庐集》《抢榆集》等。《江西通志》卷八十二《人物志》里说:
  徐良傅字子弼,东乡人。嘉靖进士,馆阁诸公屈指人才必以良傅为首,以武进令卓异召拜吏科给事中,会迎仙宫成,朝议称贺。良傅谓异端充塞,不能匡救,忍从谀乎?上疏语侵权贵,几罹不测,罢归。筑庐岘台下。以古文法教授里中。所著有《爱吾庐》《抢榆》等集。①(①《江西通志》为钦定四库全书本。)
  徐先生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任武进县知县、吏科给事中等职。后因进谏被罢官。归里后的徐先生在抚州府城临川东南的拟岘台筑室办学,学生常百十人。汤显祖就是在拟岘台下从徐先生学。
  拟岘台建于临川之城东,因山溪之形似湖北襄阳之岘山,而命为拟岘台。北宋嘉祐二年(1057),曾巩作《拟岘台记》。南宋景定三年(1263)重修,在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再次重修,陈九川为之作记。拟岘台既是抚州一景,也是办学、讲学的好地方。嘉靖四十一年(1562)仲冬,王龙溪(畿)自洪都(今南昌)来到抚州,在拟岘台举行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拟岘台之会。“壬戌仲冬,先生自洪都趋抚州,元山曾子、石井傅子,偕所陈子率南华诸同志扳莅拟岘台之会。”②(②吴震整理:《王畿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今存其讲稿《抚州拟岘台会语》于《王畿集》中。今还存徐良傅《拟岘台》诗一首,诗云:
   汝水抱城闉,文昌带石垠。
   台高平入汉,山远势从闽。
   雉堞分朝霭,渔歌答霁旻。
   晚沙明匹练,烟树暗通津。
   款款凫鸥并,垂垂橘柚亲。
   稍宽千里目,翻愧百年身。
   廊庙丹心在,江湖白发新。顿能群鹿豕,亡论画麒麟。
   东景扶桑树,西流弱水滨。
   仙鸾如可借,去作远游人。
  汤显祖在老师去世后所作的《徐子弼先生传》说:“徐良傅,字子弼①(①在汤显祖的诗文集中,“子拂”与“子弼”互用,均指汤显祖老师徐良傅先生。),理学名臣纪之子也。世为儒,治尚书。”“公家居凡二十余年”“公居郡中无所营,独岁聚生徒百十人,临高台横经,讲质疑难,稍以自资。诸生中亦多贵显者。”以古文法和经义教授诸生,汤显祖是其中之一。徐先生古文功夫深厚,为世人推崇。徐先生受到汤显祖的敬重,他在传中概述性地做出评价。他说:“门生显祖论曰:予家世受尚书徐公知。徐公不喜游,见远游者,未尝不自恨。其意不远,然亦其时。乡有人焉,亦足征一代之人文矣。乃日就月将,情深而文明,更谁得而窥其际哉!进足以兴,退足以容,惟公有焉。语曰:‘天根见而水涸。’岂不悲乎!”汤显祖还有多首诗提及或专门写给老师徐先生,如《祥符观阁侍子拂先生作,呈刘大府》,在先生去世后,还作有《挽徐子拂先生》等;也有多首写与先生子交往的诗,如《哭徐先生墓归示其季子一议》《与谢献可。献可吾师徐子拂之子之才壻也,就读东县,梦余有寄。乃昆友可朝宝盖去,一宅清斋。献可忽来商扬鸿宝之事,取阿难华严经而去,即事赠之》。今之学者邹元江认为徐先生对汤显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容忽视。他在《简析徐良傅对汤显祖思想的重要影响》一文中指出徐良傅对汤显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廉吏爱民,德博而化;二、耿介不阿,掩门自贞;三、诚信毋欺,率真疏言;四、进足以兴,退足以容。
   何镗是发现提携汤显祖的恩人。何镗(1507—1585),字振卿,号宾岩,浙江丽水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初授进贤知县,后任开封府丞、潮阳知县、江西提学佥事等职。为人刚直,不畏权贵,有政声。崇尚理学,勉励读书。一直以来汤显祖都对这位恩人思念有加。
  同年,汤显祖又从学于罗汝芳。他在《秀才说》里说:“十三岁时,从明德罗先生游。”在《李超无问剑集序》中说:“吾师明德夫子而友达观。”在《答管东溟》中说:“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可见老师罗汝芳在他心中地位之高,影响之大。隆庆四年(1570),汤显祖参加江西省的乡试,中得举人第八名。此时的汤显祖虽已是满腹经纶,但在古文词之外仍精工于乐府诗歌、五七言诗,所涉猎除诸史百家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医药、卜筮、水利、谱牒等等,已名满天下。如邹迪光所说:“公虽一孝廉乎,而名蔽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次年赴京参加会试,可惜未能得中,悻悻而归。万历二年(1574),汤显祖去了南京国子监读书,以备来年的进士考试,万历五年(1577),汤显祖与安徽宁国的沈懋学一同赴京参加考试,沈懋学中得状元,汤显祖仍未考中,只好回家。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抵京参加进士考试,因再拒张居正的笼络而弃考,再游学于南京国子监。秋天,他离开南京返回临川。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去世,张四维任首辅。此年冬,汤显祖去了杭州,被杭州同知姜奇方留住一月有余,后赴京参加考试。次年三月放榜,考得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留在京城,观政礼部。同时汤显祖也遭不幸,他的夫人吴氏于临川家中去世。不久,汤显祖在京城续娶傅氏为妻。八月,观政期满,汤显祖带着妻子傅氏赴南京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万历十九年(1591)三月,四十二岁的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五月,遭贬为徐闻典史,随即回临川。在家休养几个月后,起程赴任,他沿抚河逆水而上,过南城、南丰县在广昌登陆,从陆路经南安(今江西大余县),过庾岭进入岭南,十二月到达徐闻。途中,在南城祭拜老师罗汝芳,在赣州、广东罗浮山等地考察名胜古迹,并写下多首诗。在徐闻,考察社会,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开展讲学,倡导“贵生”。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调任浙江遂昌任知县,汤显祖作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二月,汤显祖动身回临川,再由临川赴任,三月即到任。他在遂昌颇有政绩,得到遂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他在北京向吏部报告了工作后,即弃官自京城回家。
  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年已四十九岁。七月,他家从文昌里搬到城内沙井新居,并将新居取名为玉茗堂。玉茗即白山茶花,象征高洁,汤显祖以此自喻。自此,他潜心从事戏剧创作与演出工作,定稿《牡丹亭》(又称《牡丹亭还魂记》),创作《南柯记》《邯郸记》,并刊行,还写了大量诗歌。万历三十四年(1606),帅机选定、编辑汤显祖《玉茗堂文集》,由文棐堂梓行。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为三个儿子分家。这一年玉茗堂不幸失火,书画尽毁,伤心至极。第二年底,母亲吴氏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次年正月,父亲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病重,自知时日不多,为自己的后事也稍稍做安排,于是写下遗嘱《诀世语》,提出七“免”:祈免哭、祈免僧度、祈免牲、祈免冥钱、祈免奠章、祈免崖木、祈免久露。六月十五日,汤显祖作绝笔诗《忽忽吟》,诗中有注“此苫次绝笔,在丙辰夏杪望日”。诗云:
   望七孤哀子,茕茕不如死。
   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
  二十一日,汤显祖在玉茗堂去世①(①对于汤显祖去世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宗谱》里记载的是九月二十一日,徐朔方考证为六月十六日,黄芝冈考证为六月二十一日。),安葬于城东文昌里的祖坟山灵芝山上。三、汤显祖的文学创作
   汤显祖的文学创作成就丰富,诗、文、戏剧创作均佳,尤其以戏剧创作突出,为世界注目。
  汤显祖从小就有文学天赋,他五岁上家塾,能对对子。十二岁作诗《乱后》,这是汤显祖现存能见到的最早诗歌。十三岁从徐良傅学习古文、诗词。万历三年(1575),诗集《红泉逸草》刊行。万历四年(1576),汇诗文为集《雍藻》,但后来失传。万历七年(1579),《问棘邮草》刊行。万历三十四年(1606),《玉茗堂文集》刊行。
  戏剧主要有四部,万历七年(1579)创作《紫箫记》,万历十五年(1587)前后将《紫箫记》改编成《紫钗记》。万历二十六年(1598)《牡丹亭》完成,次年公演;万历二十八年(1600),《南柯记》完稿。万历二十九年(1601),《邯郸记》完稿。这四部剧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明天启元年(1621),韩敬编印《玉茗堂集》,统称《汤若士全集》,早期作品未收,只收集汤显祖三十岁后的诗文。明崇祯九年(1636),沈际飞编《玉茗堂选集》,增加了戏曲作品和部分早期诗文,为选集本。1961年,由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徐朔方笺校汤显祖诗文,合成《汤显祖集》。次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行《汤显祖集》,收入现存的汤显祖全部戏曲、诗、文作品。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汤显祖集》中的戏曲作品和诗文作品分开出版。《汤显祖诗文集》经徐朔方增订修正出版。《汤显祖诗文集》50卷,依照诗编年、文分体的体例,按其诗文集刊行年代顺序编排。第一至二卷为《红泉逸草》,收入二十五岁前的诗歌;第三至五卷为《问棘邮草》,收入二十八岁至三十岁的作品;第六至四十九卷为《玉茗堂集》,收入三十岁以后的作品;第五十卷为补遗。附录收集有关传、各诗文集序、各家评论、年表等资料。全书共收入诗歌约两千两百六十首,赋三十多篇,书信四百多帙,序、记、碑、颂等一百三十多篇。201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汤显祖集全编》,新增汤显祖佚文四十多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玉茗堂书经讲意》一书,共十二卷,近二十万字,是汤显祖研究《尚书》的学术著作,此书刻于万历四十年。此书在各类汤显祖的选集或全集中均未收入。经郑志良考证为汤显祖所著,并非托名之作。
  在汤显祖的四部剧作中,《牡丹亭》全剧五十五出,是用力最深、文学思想和艺术才华集中表现的一部作品,也是汤显祖自认最得意的作品,与元杂剧《西厢记》齐名的爱情剧。故事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剧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后,在梦中与素未谋面的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女之欢情。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被葬于官衙后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的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幽魂相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裁定,全家大团圆。这部剧一出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紫钗记》在《紫箫记》基础上改编而成。《紫箫记》全名《李十郎紫箫记》,全剧共三十四出,根据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改编。该剧记述了李益(李十郎)与霍小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小说不同是将主人公李益的负约致霍小玉于死的悲剧结尾改为喜剧收场。是未完之作。其原因据汤显祖自己说,是“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止不行”。后在《紫箫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定名为《紫钗记》。情节仍沿袭《紫箫记》,关目和文字有较多改变。全剧改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久不能相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黄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
  《邯郸记》全剧三十出,取材于唐人沈既济传奇《枕中记》,即“黄粱美梦”故事。穷途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客店遇到仙人吕洞宾,卢生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洞宾则给他一个磁枕安睡,很快入梦。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一连串宦海风波。卢生中了状元,在陕州任职开通河道,大破吐蕃建奇勋。卢生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生活极尽骄奢淫逸,最后丧命于“采战”之术,临死还不忘“加官赠谥”。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们煮的黄小米饭尚未熟。
  《南柯记》全剧四十四出,取材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写的也是一场人生幻梦。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
  汤显祖的戏剧核心言“情”,同时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丑恶现实,揭示了士大夫视为人生根本的权位与荣名的虚幻,高扬情爱对于人生的价值。正如吴梅《四梦跋》所言汤显祖戏剧是针砭时弊之作,“士大夫好谈性理而多矫饰,科第利禄之见深入骨髓。若士一切鄙弃,故假曼倩诙谐,东坡笑骂,为色庄中热者下一针砭。”①(①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下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1页。)而强调世间唯有至情最真,无关仙佛与富贵。“盖惟有至情,可以超生死,忘物我,通真幻,而永无消灭。否则形骸且虚,何论勋业,仙佛皆妄,况在富贵!”
  汤显祖从十三岁起向徐良傅学习古文,较好地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对日后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汤显祖的散文形式多样,有题词、记、碑、说、赋、疏等。从现存的作品看,有赋六卷、序五卷、尺牍六卷,以及题词、记、碑、启、说、颂、哀辞、墓志铭、墓表、解、疏各一卷。从作品数量上看,汤显祖除了戏剧、诗歌外,写作量最大的是赋与序,其次尺牍。尺牍为书信,大多直抒胸臆,文随心意而行,主要是传递感情、交换看法、表达情谊甚至交流学术等,并不太追求写作的艺术性。汤显祖的赋体文则很有特色,也是他的擅长。从内容上看,可分为抒情、咏物、讽刺三类,题材宽泛,涉及地理、书画、草木、政治感想等方面。从篇幅上看,有小赋和大赋两类。如《游罗浮山赋》《豫章揽秀楼赋》《金堤赋》《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感宦籍赋》等都是篇幅大、气势如虹的大赋,字数均在千言以上。这些作品没有摆脱赋之用辞宏富、华藻、大肆铺陈的特点,但其工于章法,善于表情,情感细腻,其赋在明代的赋作中仍然属于上品。如《金堤赋》描写的是始建于唐代的临川水利工程金堤,分四部分:一写堤之气势,二写堤之功能,三写古贤功绩,四写堤之昭示。他的小赋多为抒情之作,造诣高深,语言清丽,情感真诚,空灵小巧,优雅动人,如《怀人赋》《秦淮可游赋》《池上四时图赋》《庭中有异竹赋》《吏部栖凤小赋》《愁霖赋》等。《吏部栖凤小赋》写栖凤亭秀色、游览者品节,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序在汤显祖散文类作品也是可圈可点的。汤显祖其文受到唐宋八大家的影响,他少从徐良傅学时,先生即授《八大家文》。汤显祖自小就对其中曾、王两家熟悉,且受其影响较深。曾巩为建昌府南丰县人,但他在抚州府临川城内生活了很长时间,还在香楠峰创办了兴鲁书院,在明代,兴鲁书院还在办学。而王安石则是汤显祖正宗的乡贤前辈,得到汤显祖的敬仰。两人的文风也影响着汤显祖这位乡贤后学,后之学者在评论汤显祖文章时也往往提及。晚明耆宿许重熙在《玉茗堂文集序》里说:“书笺序记,翩翩奕奕,陶韩铸柳,语必衷裁;摹欧范曾,言非强结;学士谓之通才,文人师其大成矣。”①(①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页。)晚明大家钱谦益在《玉茗堂文集序》中也说:“义仍有忧之,是故深思易气,去耆割爱,而明显好转,其指要于曾、王。”②(②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72页。)序文多偏向说理,对事件进行深刻的剖析,阐述自己相关的看法和见解,每一篇都有精到之处。沈际飞《玉茗堂文集题词》:“临川无所不足,故一篇之中,写理入微,援情穷变,涕泗歌舞,有并时而集,异时而擅者焉。真也,有余也,非汉、宋字句之谓也。”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如《奉别赵汝师先生序》劝诫赵汝师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得失成败,而应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又如《张洪阳相公七十寿序》《贺马母王恭人六十寿序》《张氏纪略序》等。在汤显祖笔下还有很多谈艺论文的序,这些大多是汤显祖为他人的文集写的序文。如他在《合奇序》里说:“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常得以合之。”又如《光雾亭草叙》谈“童子之心”,《赵帅生梦作序》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还如《睡庵文集序》《太平山房选集序》《李超无问剑集序》等等。在他笔下还有寿庆、宗谱序,如《章本清先生八十寿》《贺马母王恭人六十寿序》;宗谱序,如《周青莱家谱序》《岳阳王氏宗谱序》等。他的这些序写得气韵生动,情真意切,自然灵秀。在汤显祖的散文中,《论辅臣科臣疏》和《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极为人们所重视。前者是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文中指责时政,历数弊政;文笔锋芒犀利,言辞确凿,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之矛指向张居正、申时行二首辅及皇帝万历爷,他也因之被贬谪徐闻。后者是一篇戏曲理论专文,全文不足千字,是为宜黄县艺人所修清源师庙写的建庙碑文。在写法上与一般的碑记文不一样,他的着墨不在介绍建庙之经过源由,而是对于戏曲本源、发展历史、流传情况、基本特征、功能价值、艺术创造与鉴赏等问题作精简论述,简要而充分地阐述自己的戏曲理论。该文被戏曲界的专家称为我国最早的一篇戏曲学导言。
  汤显祖还是一位诗人,有诗二十一卷,两千两百六十余首。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的关心时政,同情百姓苦难;有的揭露时弊,鞭挞丑恶;有的叙写亲情,真挚温暖;有的畅述友谊,情真意切;有的述志言情,慷慨深沉;有的描摹山水,表达向往之情……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涉及自己情感的方方面面。他的第一首诗《乱后》写的就是家乡临川发生兵燹之后的惨象,寄托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又如《疫》《戊子春》《闻北土饥麦无收者》《内弟吴继文诉家口绝谷有叹》《寄问三吴长吏》《江西米信》《饥》等。万历皇帝的荒唐举措层出不穷,懒于朝政,他作《至日闻圣主深居有感》,表达对国家的关切。作《甲申见递北驿寺诗,多为故刘侍御台发愤者,附题其后》对炎凉世态与颠倒时局进行了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的批判。再如《锦衣鸟》《寄吴汝则郡丞》《感事》《吊西宁帅》《榆林老将歌》《茶马》等等都是这一类诗。亲情之作很多,如《从太母饮伯父园》写的是侍奉祖母的天伦之乐;《却喜》写自己经历宦海沉浮,回家看到父亲年高体健的欣慰之情。又如《示弟儒祖。饶生来言,汝有赠彼衣薄为装绵之句。尔兄无任欢喜,即取酒自贺,载咏其事。今写示,可令奉祖读之》写的兄弟相亲之情。亲情也有悲伤,如亲人的逝去,诗如《清明悼亡五首》《哭女元祥元英》《平昌哭殇女詹秀七女二绝》《平昌哭两岁儿吕二绝》《重得亡蘧讣二十二绝》《庚子八月五日得南京七月十六日亡蘧信十首》《忆耆儿南都》《望耆儿二首》等。述志言情之作如《三十七》,诗写于他三十七岁时,检点有生三十七年来,自己事业难成,功名难就,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再如《孤桐篇遗沈侍御楠》《别荆州张孝廉》《除夕寄姜孟颖户部》《谪尉过钱塘,得姜守冲宴方太守诗,凄然成韵》《初归》《茧翁子别号也,得林若抚茧翁诗,为范长白书,感二妙之深情,却寄为谢》等。畅述友谊的诗,如《罗浮夜语忆明德师》《怀帅惟审郎中戴公司成》《哭戴愚斋老师。师微病,书偶语于门,落笔而逝。语云:百年混世,今朝始得抛除;笑归真,俗客无劳挽吊》《归舟重得达公船》《离达老苦》《念可公》《西哭三首》等表达了对老师罗汝芳,友人帅机、戴愚斋、达观等的怀念。描摹山水的诗有很多,其中有多首描写赴徐闻任沿途山水风光,如《秋发度岭》《夜泊金匙》《诏阳夜泊》《英德水》;遂昌风景,如《雁山大龙湫》《丽阳十忆》《平昌青城山》《东梅岭》《洞峰》等;还有大量的描写家乡山水的诗,如《二京归觉临川城小》《浒湾春泛至北津》《秋日西池望二仙桥》《白水》《津西晚望》等等。如《浒湾春泛至北津》诗云:
   芳草骀荡晓春时,暮雨晴添五色芝。
   玉马层峦高似掌,金溪一水秀如眉。
   轻花蝶影飘前路,嫩柳苔阴绿半池。
   好去长林嬉落照,莫言尘路可栖迟。
  浒湾在临川赴金溪的途中,临川之东南。北津是渡口,距抚州文昌桥三里;玉马即白马峰,在金溪县东四十里。这首诗描写了从浒湾沿金溪盱江泛舟至抚州文昌桥一路的景色,读之如入画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与对家乡的眷恋之意。
  汤显祖在《耳伯麻姑游诗序》中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又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又在《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中说:“缘境起情,因情作境。”他的诗歌正是遇事有感,触景生情,然后铺之于笔下。这样一首首清新自然、生动秀巧的诗篇就呈现在读者眼前。南柯记·情著南柯记·决婿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懋昭
相关人物
徐良傅
相关人物
何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吾庐
相关作品
旧宅
相关作品
文昌桥遇饶崙
相关作品
西池
相关作品
津西晚望
相关作品
哭外翁吴公允頫
相关作品
拟岘台
相关作品
忽忽吟
相关作品
牡丹亭
相关作品
紫钗记
相关作品
邯郸记
相关作品
南柯记
相关作品
浒湾春泛至北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