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汝芳求学从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51
颗粒名称: 二、罗汝芳求学从姑山
分类号: K82
页数: 5
页码: 040-044
摘要: 先是罗汝芳在此从父读书学习,后是罗汝芳自己在山上办学收徒,汤显祖等来到山上读书学习。
关键词: 人物传记 罗汝芳

内容

从姑山为名山,离罗汝芳家不远。先是罗汝芳在此从父读书学习,后是罗汝芳自己在山上办学收徒,汤显祖等来到山上读书学习。
  当罗汝芳的父亲罗锦绝意于仕途后,他上从姑山,在冲虚岩下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罗锦在山上办起了前峰书屋,以自己的号“前峰”命名学堂,此书屋有私塾性质,主要为本家族弟子就学的地方。在此罗锦自己一面读书研习阳明之学,一边教育自己的儿子及族侄子们。罗汝芳是家中的长子,下有两个弟弟。大弟汝顺,字惟道,号乐溪,比汝芳小三岁;幼弟汝初,字惟慎,号次溪,小汝芳八岁。罗锦在父母去世之后带着儿子汝芳等又回到了从姑山,在那儿读书课子。不仅自己儿子在那儿读书,他还带领其他弟子到那儿学习。他们往往学业有成,有的还因学业优秀而得到乡荐。日后,罗汝芳曾写过一首题为《夜话从姑书屋》的诗,以回忆这些美好的往事:
   天柱峰头万法坛,高凭北斗引回栏。
   兴来午夜飞双剑,海岳光摇玉宇寒。
  在众多的学习伙伴中,罗汝芳与汝顺、汝初两弟弟商榷学问最多。他们都潜心于理学,且躬行实践。人们称扬说“宋有三陆,明有三罗”,把他们三兄弟与宋代的金溪县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兄弟相提并论。在罗汝芳家谱《泗石溪罗氏家谱》中的《乐溪公实纪》说:
  率弟子与从姑读书者,每月会文五篇。如黄彬、陶懋观辈先后乡荐。凡从大参公游者,解衣推食赠之。故大参公弟子日进,与弟汝初公潜心理学躬行实践,海内佥谓宋有三陆,明有三罗云。①(①江西南城县天井源乡罗氏后藏《泗石溪罗氏家谱》(宣统三年刻本)。)
  文中所言“大参公”即罗汝芳。在山上曾有寺庙,飞甍回槛,极其壮观,游者不绝。嘉靖十三年(1534),寺庙毁于火灾,僧人四散。嘉靖二十八年(1549)夏天,罗汝芳在父亲的带领下步行至山麓,见寺庙旧址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一个个山洞犹在,山洞的上方奇峰危磴,历历在目。父子俩披荆斩棘,慢慢向上登攀,从秋泽洞而西到一线天,再沿石阶上到达天柱峰顶。天柱峰下东北则为玉屏峰、宾乾洞、狮子岩、回琅石、莲花崖、双耳峰等胜迹。其西南又是云芝峰、依云石、步蟾石、棋盘石、紫玉园等胜迹。罗锦下定决心要恢复旧日胜景。渐渐地,他招回四散的僧人,在寺庙的旧址建起了长春阁,又在阁的两侧建房舍以便僧人安居,在崖下建小斋房,以供祭祀,自己也常携子侄憩息于其中。他与子侄商讨经书,阐述阳明、行斋的学说,发明良知之学,有时深夜也不忘辩学,诵读驳辩之声时时传至阁外。
  嘉靖二十三年(1544),罗汝芳放弃了殿试,回到家乡,上从姑山继续读书学习。父子俩在从姑山上玉冷泉旁读书钻研学问怡然自得,而在春和日丽、秋高气爽时节,在山上住下,往往深夜披衣起坐商讨学问,探究阳明之学。《罗汝芳集》中《先府君前峰公行状》里说:“遂为廷试而归,父子怡然于从姑玉冷之间,绝无外慕。每春和秋清,携芳侍榻观空崖下,中夜披衣起坐,商订经书疑义,必述阳明、行斋二先生之说,以示归的。”
  罗汝芳举进士,入仕途,离开了家乡南城,离开了从姑山。但前峰书屋仍在,其父仍讲学其中,一时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求学者不绝于途。嘉靖四十年(1561),地方官高其行谊,额其崖名为“前峰书屋”。罗汝芳在其父去世后,写下了《从姑山前峰书屋记》一文以记其事。文中介绍了从姑山景及前峰书屋的由来、盛况,罗汝芳从姑山就学的情况也可见一斑。罗汝芳在父亲去世后,对前峰书屋进行了一些改造、装饰,命名题额。全文如下:
  从姑山在盱江之南,最称名胜。根盘土阜,标耸巨石,望之若屏竖几席,俨足起敬。至其下则穹窿为悬岩,岩前覆可竟亩,风雨所不能及。僧旧结屋为寺,寺极壮丽,飞甍回槛,延绿岩下几遍。故其时游观之士,辄停憩寺中。间一二探奇者,亦东至秋泽洞若观火,南抵紫云岩,北望一线天而止。其岩上诸峰,则峭壁蓁丛,莫复知所从入。先考前峰府君以山去家里许,自幼读书其中,得之故老,相传有方士缘岩直上,艰险千状,自是鲜至之者。
  嘉靖甲午寺灾,僧各四去。前址鞠为荒墟,既十有余年。庚戌夏,先府君携不肖步自山麓。时寺宇既毁,岩洞廓如。其上之奇峰危磴,皆可历历指数,且获闻昔时方士缘岩之状,不觉神思飞动。遂命僮仆披辟蓁荆,引绠岩端,且上且憩。于是取径,从秋泽洞而西至一线天,峡中出峡,缘石磴屈曲而升。至天柱峰顶,盖峡之东峰也。其西则耸绝难至,乃跨峡为桥以度。复从天柱峰而下,其东北则玉屏峰、宾乾洞、狮子岩、回琅石、莲花崖、双耳峰诸胜,其西南则云芝峰、依云石、步蟾石、棋盘石、紫玉园诸胜,穷探极览,凡前所望而莫可即者,皆玲珑中通,天穷旁达。先府君亦喜动颜色,大慰生平。乃徐徐招集旧僧,即故址葺长春阁以安龙像,旁列数椽,以舍缁流。乃依岩下泉池结茆为小斋。岁时伏腊,常携诸子姓栖息其中。结里之耆旧数十辈为诗社,清会宴坐,外事了无相涉,独弦诵之声时时溢于石外。四方来学者,闻风日集。辛酉,巡抚浮峰张公,檄有司扁其岩曰前峰书屋。今先府君已矣,而是扁屹然在望。
  不肖恐无以承先德,乃即其泉疏为方池,题泉曰“玉冷”,池曰“浸碧”。恢扩旧斋,中为堂,扁曰“见云堂”。前为阁曰“朝阳”,后为轩“潜光”。轩中有台曰“洗心”,台旁有槛曰“绿雪”。槛上为冲虚岩、为印空石、为滴翠崖,皆书屋中大观也。其左右诸胜,亦稍增饰。秋泽洞之前为亭曰“振衣”,后为楼曰“双玉”。一线天峡中扁曰“留云”,其桥曰“凌虚”。云芝下创亭曰“得仙”,玉屏南为关曰“屏玉洞天”。宾乾洞口架楼曰“仪凤”,台曰“澄神”。紫云岩前为亭曰“廓如”。步蟾石下为蟾窟,紫玉园亭曰“坐春”。长春阁而下为梧桐岗、为玩易亭,馆曰“涵春”,坞曰“翠微”。联络高下,咸先府君临眺之区,而与书屋相依并者也。
  呜呼!兹山之奇,肇于开辟,然发挥创造,实自先府君,则屋而享之,浮峰公德意亦未为虚。况先府君生禀天厚,淳朴弗漓。孝友之行,可通神明,雍睦勤俭,风成闾里。虽困踣郡庠,未获一第,然自弱冠闻临川饶行斋先生讲良知之学,即走百里相从不舍。学脉流通,至有盱今日,先府君亦未为无功焉。然不阐往行,以彰来许,非藉大方名言莫能也。是敢略陈景迹,爰著于篇,伏冀悯念乌私,垂光藻翰,用珍世世焉。存殁衔幸,其有既耶!①(①方祖猷等编校的《罗汝方集》中,本文题为《从姑山前峰书屋乞言状》,见690页。)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汝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从姑山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夜话从姑书屋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