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临江胜景从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临江胜景从姑山
分类号: K917
页数: 12
页码: 035-044
摘要: 从姑山位于南城县县城之南,为麻姑山从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为人们所推崇,罗汝芳父子都曾办学于从姑山。嘉靖二十三年(1544),罗汝芳弃考回家,次年在从姑山上办起了从姑山房,“接引四方来学,日与诸友论驳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王心斋等义旨,足不入城市”。一时登山求学者众,读书之声不绝。
关键词: 名胜古迹 从姑山

内容

从姑山位于南城县县城之南,为麻姑山从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为人们所推崇,罗汝芳父子都曾办学于从姑山。嘉靖二十三年(1544),罗汝芳弃考回家,次年在从姑山上办起了从姑山房,“接引四方来学,日与诸友论驳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王心斋等义旨,足不入城市”。一时登山求学者众,读书之声不绝。
   一、从姑之胜闻天下
  从姑山位于南城县县城之南,临盱江而耸立,山之西为盱江,自南向北滔滔而来;山之东为黎滩河,自东南向西北滚滚而来,两江如练,舞于山之东西。在山之北不远处两江交汇,蜿蜒北去,此以下称抚河,抚河入赣江。盱江发源于广昌县之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等县;黎滩河发源于黎川县的眉毛峰,流经黎川、南城县。古时,水路经黎滩河可入闽,经盱江可入粤,登从姑山,极目天际,山野田畴,苍翠似黛,两江舟舸争流,渔歌唱晚,府城千门万户,街衢相经。明正德《建昌府志》里记载:
  (从姑山)在县东南五里,魁然圆顶,若人踞而坐,登山缘石磴而上数百级,有双石峙如门,名铁关。又上数十级为灵峰寺,殿阁倚岩嵌空为栈道。左有小岩名观音山,石泉声淙然,悬岩下为井,清寒袭人,名玉井。又左有石洞杳而深黑,名玉洞,一名伏虎洞。洞中窦名玉窦,洞横贯石中,石壁立而中裂,一裂痕若齿,名天梯,一山岿然当空,名天柱。据天梯仰窥天小仅如线,名一线天,岐出稍上数十级可至绝顶,顶有石如枰,世传仙人弈于上,二江如双虹,自天蜿蜒而下,胜概万状,真足为麻姑之从也。
   名人题咏甚富。
  罗汝芳十分喜爱从姑山,描写从姑山的文章有数篇,如《从姑山图序》《从姑胜游记》《从姑山前峰书屋记》等文章里对于从姑山作了精彩的描写。他在《从姑山图序》里写道:“从姑虽块然卷石,以其当一郡山川之会,议者谓美孕神灵,巧藏天窍,非虚语也。山周遭空远,四瞻无垠,虽环市咫尺,而窅绝喧尘,邃然深谷,向与他所殊别。”他以飞鳌峰为从姑山中心,分为十区,每区作图以介绍。读此文,则如临其境。罗汝芳不仅写文,还赋诗二十余首赞美从姑山,如《从姑山》:
   天柱峰头净晚霞,分光长照洞仙家。
   千峰两岸罗青玉,洞口烟云万树斜。
   再如他在《和王方湖中丞从姑山作》中描写了八个景点,每个景点一首律诗:
   翠微亭
   松柯梅干匝山腰,翠结光寒夜独遥。
   好约仙人王子晋,月明台上共吹箫。
   蹑云岩
   万壑苍茫散晓烟,偶随飞鸟入青天。
   回看刹刹莲花净,人世争谁不似仙。
   旷览亭
   姑山亭子对江澄,秋静天风夜不生。江上千山万山月,淡烟收与浪痕平。
   步蟾宫
   天香月树玉玲珑,秋色扶疏半蕊宫。
   昨夜山头拜明月,蟾蜍分影下长风。
   秋泽洞
   何年制得芰荷衣,长日高岩下夕晖。
   定把柴关山外闭,红尘半点不教飞。
   留云峡
   路入灵源曲曲幽,那堪玉峡更云留。
   横桥白日风雷黑,多是天龙昼出游。
   步天桥
   天桥谁与碧云栏,玉笛横吹夜未残。
   应是紫鸾霄汉下,不胜风露逼人寒。
   闭云窝
   步天桥倚半云间,桥外云窝意更闲。
   峰影斜悬梯作径,峡光低转洞为关。
  这些景点是罗汝芳常去观光或休憩的地方,也是他十分喜欢的地方。于是他充满深情地赋诗表达喜爱之情。从姑山自古就是名山,宋时山上就有灵峰寺等景点,不仅罗汝芳对此山情有独钟,在他之前也不乏文人墨客登游而诗兴大发,不禁要作文或赋诗以赞之。南宋童宗说《遗爱亭记》里就有记述,绍兴二十八年(1158)春二月甲辰,与知军事新安胡公在从姑山上劝农之后游从姑山所见,“四顾丘壑秀整”。登高坡而休息时,“矫首遐观,万山崔崔,若跂若伏,冈阜林麓,呈巧兢秀,盱水束注,岛巉洲渚交于其中,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城市楼观,层叠于掌握指顾之内;云烟杳霭,出没乎空旷有无之间”。元代揭傒斯写有《雪中同程汉翁程志可登盱江从姑山》:
   新年残雪里,孤石梵王祠。
   拔地惊横绝,嵌空欲倒垂。
   平田沿上远,寒水望中迟。
   试问南安锡,飞来正几时。
  揭傒斯这首诗是今天能见到的较早描写从姑山的诗,写了雪里从姑山的高、峻、险。揭傒斯,字曼硕,号贞文,江西丰城人,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与虞集、杨载、范柠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颇得南城人程钜夫的赏识,被他称为“奇才”,程钜夫还将堂妹嫁给他。官至二品。
  元末明初的诗人吴会游从姑山,发出“卷石临江胜境开,十年不到此重来”的感慨。明初诗人何文渊游从姑山后说:“岸阔人家远,天高树影低。”明代状元、文学家南城籍张升游从姑山后作诗云:
   飞磴盘空路转高,异人犹在许谁招。
   石泉泻窦疑龙窟,萝壁开关若虎牢。
   千嶂环回分晚翠,双江襟合散寒涛。
   使君公暇酣吟地,风景无边兴倍豪。
  据不完全统计,自元代至清代,咏从姑山诗达二百四十余首,其中不乏名家,如汤显祖、益宣王朱翊鈏、揭重熙、彭士望、蒋士铨、施闰章等等。
  自从罗汝芳在山上办学,许许多多学者、社会名流慕名登临,或访学或游玩,从而使从姑山更加声名远扬。左宗郢在《修从姑山记》里说:从姑山者,罗先生讲学道场也。先生倡明德之旨,为后学宗,四方学者响应,如声奔谷,辐辏盱江。有皈依不忍去者,相与入山密证焉。于是四方来谒先生者,无不登从姑,而从姑之胜,遂闻天下。①(①黄家驹:《麻姑山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2—403页。)
   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崇祯九年(1636)农历十一月初四自郡城东门过太平桥,南行上从姑山。他将此行记录在他的《江右游日记》里:
  初四日,出建昌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上天柱峰,见山顶两石并起如双髻者。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其后飞突而出,倒书曰“印空”。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从东上天际亭,亭后凿石。悬梯而上,有洞,洞口隘如斗,蛇伏乃入。其中高穹而宽,此天柱之南隅也。出洞,仍下石级,沿崖从西登天柱、鳌峰之间,有台一掌,上眺层崖,下临绝壁,竹拂石门,树悬崖隙,为云岩台。从其上西穿峰峡,架木崖间,曰“双玉楼”。再西,一石欲坠未坠。两峡并起,上下离立,若中剖而分者,曰“一线天”。此鳌峰之北隅也。
  一线既尽,峡转而北,有平石二片,一方一圆,横庋峡内,曰“跏趺石”。此二峰者,从天柱之西,鳌峰之北,又起二峰,高杀于鳌峰、天柱,而附丽成奇者也。其东一峰,即南与鳌峰夹成一线,又与西峰夹庋跏趺者。西峰之西,又有片石横架成台,其东西俱可跏趺云。从跏趺石东践一动石梯东峰而上,其顶南架梁于一线,遂出鳌峰之巅,东凿级以跻,遂凌天柱之表。于是北瞰郡城,琉璃映日;西瞻麻桥,翡翠插天。时天霁,明爽殊甚。从此北下天柱之北,穹崖下临,片石夹立,上有古梅一株,曰“屏风石”。天柱北裂一隙,上有悬台可跻而坐,曰“滴水崖”。内有石窦直上三丈,正与南隅悬崖之洞相对,此天柱之北隅也。从此东下又得穹崖一层,曰“读书台”,今为竹影庵。从其南攀石而登,曰“梅花岩”,石隙南向,可卧可憩。此天柱东隅之下层也。飞鳌之西,有斗姆阁,其侧有蟾窟石,下嵌为窝,上突为台,亦可趺可啸。此飞鳌西隅之下层也。①(①朱惠荣,李兴和译注:《徐霞客游记》,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54-355页。)
  徐霞客游从姑山时,罗汝芳去世快五十年了,其景似乎依旧。全文录于此,他记录甚翔实,似乎把我们带到从姑山,从中可依稀领略当年罗汝芳在山办学时的从姑山景况。罗汝芳办学从姑山使从姑山增色,闻名天下。至清代乾隆年间,建昌知府姚文光专门写有一篇《从姑山考》对当时从姑山的景点和来由做了考证与介绍。
   二、罗汝芳求学从姑山
   从姑山为名山,离罗汝芳家不远。先是罗汝芳在此从父读书学习,后是罗汝芳自己在山上办学收徒,汤显祖等来到山上读书学习。
  当罗汝芳的父亲罗锦绝意于仕途后,他上从姑山,在冲虚岩下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罗锦在山上办起了前峰书屋,以自己的号“前峰”命名学堂,此书屋有私塾性质,主要为本家族弟子就学的地方。在此罗锦自己一面读书研习阳明之学,一边教育自己的儿子及族侄子们。罗汝芳是家中的长子,下有两个弟弟。大弟汝顺,字惟道,号乐溪,比汝芳小三岁;幼弟汝初,字惟慎,号次溪,小汝芳八岁。罗锦在父母去世之后带着儿子汝芳等又回到了从姑山,在那儿读书课子。不仅自己儿子在那儿读书,他还带领其他弟子到那儿学习。他们往往学业有成,有的还因学业优秀而得到乡荐。日后,罗汝芳曾写过一首题为《夜话从姑书屋》的诗,以回忆这些美好的往事:
   天柱峰头万法坛,高凭北斗引回栏。
   兴来午夜飞双剑,海岳光摇玉宇寒。
  在众多的学习伙伴中,罗汝芳与汝顺、汝初两弟弟商榷学问最多。他们都潜心于理学,且躬行实践。人们称扬说“宋有三陆,明有三罗”,把他们三兄弟与宋代的金溪县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三兄弟相提并论。在罗汝芳家谱《泗石溪罗氏家谱》中的《乐溪公实纪》说:
  率弟子与从姑读书者,每月会文五篇。如黄彬、陶懋观辈先后乡荐。凡从大参公游者,解衣推食赠之。故大参公弟子日进,与弟汝初公潜心理学躬行实践,海内佥谓宋有三陆,明有三罗云。①(①江西南城县天井源乡罗氏后藏《泗石溪罗氏家谱》(宣统三年刻本)。)
  文中所言“大参公”即罗汝芳。在山上曾有寺庙,飞甍回槛,极其壮观,游者不绝。嘉靖十三年(1534),寺庙毁于火灾,僧人四散。嘉靖二十八年(1549)夏天,罗汝芳在父亲的带领下步行至山麓,见寺庙旧址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一个个山洞犹在,山洞的上方奇峰危磴,历历在目。父子俩披荆斩棘,慢慢向上登攀,从秋泽洞而西到一线天,再沿石阶上到达天柱峰顶。天柱峰下东北则为玉屏峰、宾乾洞、狮子岩、回琅石、莲花崖、双耳峰等胜迹。其西南又是云芝峰、依云石、步蟾石、棋盘石、紫玉园等胜迹。罗锦下定决心要恢复旧日胜景。渐渐地,他招回四散的僧人,在寺庙的旧址建起了长春阁,又在阁的两侧建房舍以便僧人安居,在崖下建小斋房,以供祭祀,自己也常携子侄憩息于其中。他与子侄商讨经书,阐述阳明、行斋的学说,发明良知之学,有时深夜也不忘辩学,诵读驳辩之声时时传至阁外。
  嘉靖二十三年(1544),罗汝芳放弃了殿试,回到家乡,上从姑山继续读书学习。父子俩在从姑山上玉冷泉旁读书钻研学问怡然自得,而在春和日丽、秋高气爽时节,在山上住下,往往深夜披衣起坐商讨学问,探究阳明之学。《罗汝芳集》中《先府君前峰公行状》里说:“遂为廷试而归,父子怡然于从姑玉冷之间,绝无外慕。每春和秋清,携芳侍榻观空崖下,中夜披衣起坐,商订经书疑义,必述阳明、行斋二先生之说,以示归的。”
  罗汝芳举进士,入仕途,离开了家乡南城,离开了从姑山。但前峰书屋仍在,其父仍讲学其中,一时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求学者不绝于途。嘉靖四十年(1561),地方官高其行谊,额其崖名为“前峰书屋”。罗汝芳在其父去世后,写下了《从姑山前峰书屋记》一文以记其事。文中介绍了从姑山景及前峰书屋的由来、盛况,罗汝芳从姑山就学的情况也可见一斑。罗汝芳在父亲去世后,对前峰书屋进行了一些改造、装饰,命名题额。全文如下:
  从姑山在盱江之南,最称名胜。根盘土阜,标耸巨石,望之若屏竖几席,俨足起敬。至其下则穹窿为悬岩,岩前覆可竟亩,风雨所不能及。僧旧结屋为寺,寺极壮丽,飞甍回槛,延绿岩下几遍。故其时游观之士,辄停憩寺中。间一二探奇者,亦东至秋泽洞若观火,南抵紫云岩,北望一线天而止。其岩上诸峰,则峭壁蓁丛,莫复知所从入。先考前峰府君以山去家里许,自幼读书其中,得之故老,相传有方士缘岩直上,艰险千状,自是鲜至之者。
  嘉靖甲午寺灾,僧各四去。前址鞠为荒墟,既十有余年。庚戌夏,先府君携不肖步自山麓。时寺宇既毁,岩洞廓如。其上之奇峰危磴,皆可历历指数,且获闻昔时方士缘岩之状,不觉神思飞动。遂命僮仆披辟蓁荆,引绠岩端,且上且憩。于是取径,从秋泽洞而西至一线天,峡中出峡,缘石磴屈曲而升。至天柱峰顶,盖峡之东峰也。其西则耸绝难至,乃跨峡为桥以度。复从天柱峰而下,其东北则玉屏峰、宾乾洞、狮子岩、回琅石、莲花崖、双耳峰诸胜,其西南则云芝峰、依云石、步蟾石、棋盘石、紫玉园诸胜,穷探极览,凡前所望而莫可即者,皆玲珑中通,天穷旁达。先府君亦喜动颜色,大慰生平。乃徐徐招集旧僧,即故址葺长春阁以安龙像,旁列数椽,以舍缁流。乃依岩下泉池结茆为小斋。岁时伏腊,常携诸子姓栖息其中。结里之耆旧数十辈为诗社,清会宴坐,外事了无相涉,独弦诵之声时时溢于石外。四方来学者,闻风日集。辛酉,巡抚浮峰张公,檄有司扁其岩曰前峰书屋。今先府君已矣,而是扁屹然在望。
  不肖恐无以承先德,乃即其泉疏为方池,题泉曰“玉冷”,池曰“浸碧”。恢扩旧斋,中为堂,扁曰“见云堂”。前为阁曰“朝阳”,后为轩“潜光”。轩中有台曰“洗心”,台旁有槛曰“绿雪”。槛上为冲虚岩、为印空石、为滴翠崖,皆书屋中大观也。其左右诸胜,亦稍增饰。秋泽洞之前为亭曰“振衣”,后为楼曰“双玉”。一线天峡中扁曰“留云”,其桥曰“凌虚”。云芝下创亭曰“得仙”,玉屏南为关曰“屏玉洞天”。宾乾洞口架楼曰“仪凤”,台曰“澄神”。紫云岩前为亭曰“廓如”。步蟾石下为蟾窟,紫玉园亭曰“坐春”。长春阁而下为梧桐岗、为玩易亭,馆曰“涵春”,坞曰“翠微”。联络高下,咸先府君临眺之区,而与书屋相依并者也。
  呜呼!兹山之奇,肇于开辟,然发挥创造,实自先府君,则屋而享之,浮峰公德意亦未为虚。况先府君生禀天厚,淳朴弗漓。孝友之行,可通神明,雍睦勤俭,风成闾里。虽困踣郡庠,未获一第,然自弱冠闻临川饶行斋先生讲良知之学,即走百里相从不舍。学脉流通,至有盱今日,先府君亦未为无功焉。然不阐往行,以彰来许,非藉大方名言莫能也。是敢略陈景迹,爰著于篇,伏冀悯念乌私,垂光藻翰,用珍世世焉。存殁衔幸,其有既耶!①(①方祖猷等编校的《罗汝方集》中,本文题为《从姑山前峰书屋乞言状》,见690页。)南柯记·禅请南柯记·宫训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地名

从姑山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从姑山
相关作品
翠微亭
相关作品
蹑云岩
相关作品
旷览亭
相关作品
步蟾宫
相关作品
秋泽洞
相关作品
留云峡
相关作品
步天桥
相关作品
闭云窝
相关作品
夜话从姑书屋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