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汝芳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531
颗粒名称: 二、罗汝芳生平
分类号: K82
页数: 4
页码: 018-021
摘要: 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五月初二,罗汝芳出生于南城县南的泗石溪。罗汝芳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诲,幼读《孝经》,七岁入乡学,再稍长又接触到了阳明之学。嘉靖十九年(1540),省里举行乡试,二十六岁的罗汝芳参加了考试,但没有中举。嘉靖二十二年(1543),罗汝芳再次参加省城里的乡试,中举之后,他没有急着回家把喜讯告诉家人,而是与胡直、周洞岩等同道者在南昌的滕王阁举行讲会。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初二,罗汝芳在从姑山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罗汝芳一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富。
关键词: 人物传记 罗汝芳

内容

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五月初二,罗汝芳出生于南城县南的泗石溪,名汝芳,字惟德,号近溪。罗家长子。杨起元《罗近溪先生墓志铭》:“安人夜祷北辰,梦赤日入怀,觉而有娠。正德乙亥五月之二日,而夫子生。”
  罗汝芳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诲,幼读《孝经》,七岁入乡学,再稍长又接触到了阳明之学,因其父常于家中与老师饶先生辩学,他往往立一旁静心而听,常常有得。及少年,在父亲创办于从姑山上的前峰书屋读书学习。十五岁,前往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黎川县)洵水(溪)从张璣学。张先生也是一名阳明学者,罗汝芳在从学的一年余时间里,在先生的影响下,才立志专力于阳明之学。门人曹胤儒《罗近溪师行实》说:“十有五从新城洵水张先生受学。张事母孝,每教人力追古先。师读《论语》诸书有省,毅然以兴起斯道为己任。”
  嘉靖十五年(1536)十月,徐阶以浙江提学佥事副史视学江西。罗汝芳被徐阶录取到县庠就读。嘉靖十九年(1540),罗汝芳在南昌参加乡试,落榜之后,他逗留省城,后拜颜山农为师,罗汝芳终生事之如父。
  嘉靖十九年(1540),省里举行乡试,二十六岁的罗汝芳参加了考试,但没有中举。落榜之后,他逗留在省城。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一僧寺,看见一则急救心火的榜文。他以为是哪位医师所贴出的启事,身上正好有病,又科场失意,于是入寺求治。但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比自己大十来岁的人正在聚众讲学。他站在人群中听了很久,心里高兴,心想这真能救我心火了,向人打听讲者是谁,得知是颜山农。罗汝芳向他诉说了自己前些年读薛碹语录而患病,后读阳明病也未能痊愈的苦闷,颜山农以“制欲非体仁”开导他,指出先前他是强行克制自己心中的欲念,根本不是“体仁”,这种做法就是心的“大病”;“体仁”的关键在于“放心”,而“放心”又必须“自信”,并“快遂自心”,这样心中的炎火才能除掉。罗汝芳听了颜山农一席话,“大梦忽醒”,于是纳头便拜,尊为师。这次拜师是罗汝芳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对他后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嘉靖二十二年(1543),罗汝芳再次参加省城里的乡试,中举之后,他没有急着回家把喜讯告诉家人,而是与胡直、周洞岩等同道者在南昌的滕王阁举行讲会。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春天,罗汝芳赴京城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并顺利地通过。会试结束后,他与徐樾等人大会于北京的灵济宫。大会灵济宫后,罗汝芳却不参加殿试,而陪同颜山农乘船到泰州安顺场的心师祠。他们在那里聚会半月。罗汝芳自认学力不够,“吾学未信,不可以试。不就廷试”。此后长达十年,他或四处寻师访友,或在从姑山上讲学授业。
  嘉靖二十五年(1546),他去了邻县宜黄讲学。第二年,罗汝芳前往吉安府,先去拜见自己的老师颜山农。接着,他又往吉水拜访罗洪先。尔后,他又往安福拜见邹守益与刘邦采两位前辈。罗汝芳的走访也不局限于江西本省内,他也走出江西,拜会更多的王门学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罗汝芳到达扬州,“约龙溪王公、绪山钱公大会于留都天坛道观”。这年秋天,罗汝芳又到吉安府,大会吉安府九县的同道。次年春,罗汝芳应乐安董蓉山的邀请去了乐安,顺路又去了宜黄。
  嘉靖三十一年(1552),江西抚台夏梦山莅临建昌府,视察建昌府公事之余,他登上从姑山。在山中遇一僧人,夏抚台问僧人:“谁尝处此?”僧人回答说是罗汝芳,夏抚台立即派人请罗汝芳来寺中相见。罗汝芳野服萧然,完全一个乡野山人的装束。夏抚台问罗汝芳:“盛养壮年,安得遽为此也?”于是命有司给他准备路费,敦促他北上京城参加科考。次年,罗汝芳北上京城赴试。罗汝芳一考即中得三甲第六十六名。此后,罗汝芳留在京城参加了徐阶主持的灵济宫会,与聂双江、欧阳南野等名流及同年顾桂岩、李近麓等讲学两个月。
  同年,罗汝芳任太湖(安徽安庆)知县,三年后擢升为山东刑部主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出任宁国(安徽宣城)府知府。隆庆六年(1572),任东昌(山东聊城)太守,三个月后迁云南副使,后又封左参政。万历五年(1577),罗汝芳因事进京,事毕,应邀至城外广慧寺讲学,张居正示意言官周良寅“劾其事毕不行,潜住京师”“摇撼朝廷,夹乱名实”,“遂勒令致仕”。因而他愤而辞官。随后,与门人弟子在家乡及江浙、闽粤、苏皖一带积极开展讲学活动,传播自己的学说。十年间,所到之处听者如云,时人有“龙溪(王畿)笔胜舌,近溪舌胜笔”的说法。李贽(号卓吾)曾称他“七十余年间,东西南北无虚地,雪夜花朝无虚日,贤愚老幼,贫病富贵无虚人”。
  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初二,罗汝芳在从姑山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的弟子私谥“明德”,称“明德先生”。罗汝芳一生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其说放诞自如,敢为高论”,其著作有数十卷传世,如《近溪子明道录》《盱坛直诠》《罗近溪先生全集》等。2007年,凤凰出版社出版了由方祖猷、梁一群、(韩)李庆龙、潘起造、罗伽禄等整理编校的《罗汝芳集》,该集为目前收集罗汝芳著述最多的文集。

知识出处

汤显祖与罗汝芳

《汤显祖与罗汝芳》

出版者:江西高校出版社

《汤显祖与罗汝芳》该书以罗汝芳从姑山办学、汤显祖从姑山求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情之大窦”与“赤子之心”、“空宵为梦罗夫子”等五章的篇幅,论述了罗汝芳与汤显祖的师生交谊,罗汝芳心学思想对汤显祖为人、从政乃至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汝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