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状元张文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96
颗粒名称: 尚书状元张文僖
分类号: K825.56
页数: 5
页码: 362-366
摘要: 张升(1442-1517),字启昭,号柏崖,谥号“文僖”,明南城株良镇城上村人。相传他父亲德行很好。有一次年关,他在县城拾得“梢马”(古时搭在肩上盛钱物的布袋)一个,内装许多银钱。他担心失主回来难找,便在路边坐候。当时正值黄昏,风雪交加,路人稀少,但他坚持守候,并沿途张望,直到物归原主,方才回家。张升自幼聪慧好学,文才出众。成化五年(1469),他年届二十八岁,考中状元。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张文僖

内容

张升(1442-1517),字启昭,号柏崖,谥号“文僖”,明南城株良镇城上村人。相传他父亲德行很好。有一次年关,他在县城拾得“梢马”(古时搭在肩上盛钱物的布袋)一个,内装许多银钱。他担心失主回来难找,便在路边坐候。当时正值黄昏,风雪交加,路人稀少,但他坚持守候,并沿途张望,直到物归原主,方才回家。张升自幼聪慧好学,文才出众。成化五年(1469),他年届二十八岁,考中状元。
  张升中状元后,初任翰林院修撰。当时的皇帝是明宪宗朱见深。他宠爱着一个叫万贵儿的贵妃,不惜重金召集僧道,陪着万贵妃拜佛炼丹,代他理政的内阁大臣万安、刘吉、刘翊,一味“蒙耻固位”,把国家大事置诸脑后,与阉党朋比为奸,争权夺利,六部尚书夹在中间莫衷一是,人人缄口不言,唯恐招惹事端。时人戏称他们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张升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肯与万安同流合污,仕途也就不得意。从成化五年至二十三年(1469-1487)的十八年间,他只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升至从五品的谕德,从史官变为太子东宫的一名侍从官,官位不显。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六日,朱见深去世,皇太子朱佑樘即位,年号“弘治”,是为孝宗。孝宗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他即位后,张升即被提升为太子庶子(五品),成为太子的侍从顾问官。
   张升任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弹劾刘吉。
  张升为什么要弹劾刘吉呢?原来明孝宗即位后,万安被罢免,但作为内阁首辅的刘吉却施展手段,竭力取媚于孝宗,拉拢谏官,遂得以留任,人们称他为“不倒翁”。孝宗皇帝登基不久,皇陵所在的天寿山发了一场风雹,砸物伤人,震惊陵寝。他便下旨戒谕群臣修省。张升觉得这是弹劾刘吉的一个绝佳时机,于是立即上疏,指出刘吉“倾身阿佞,取悦言官,昏暮款门,祈免纠劾,许以超迁。由是谏官缄口,歼计始遂……”历数刘吉纳贿、纵子等十大罪状。建议皇帝将他移送法司,明正典刑。
  刘吉虽然尸位素餐,无所作为,但堵塞言路,打击异己却很有手段。因此,尽管屡受朝官弹劾,却一毫无损,始终不倒。于是,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刘棉花”,意思是耐弹,久弹无损。这次,他听说张升弹劾自己,异常恼怒,指使言官反诬张升诋毁大臣,将张升贬为从五品的南京工部员外郎。离京之日,张升的同乡何乔新深为不平,写诗赠张升,云:“乡邦交谊最相亲,忍向离筵劝酒频。抗疏但求裨圣治,论思端不忝儒臣。自怜石介非狂士,任诋西山是小人。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词赋吊灵均。”
  弘治五年(1492)八月,刘吉被罢,张升恢复原职,后历礼部左、右侍郎。弘治十五年(1502)二月,升礼部尚书。在礼部的五年间,遭到灾异,张升便借题发挥,直言进谏,因而多次遭人攻击,但他置之度外。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明孝宗去世,道教真人陈应楯、藏教大师挪卜坚参等借驱邪为名,进入乾清宫,扰乱内宫,张升上疏将这批30余人绳之以法,诏夺名号,逐出宫廷。年仅15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后,宦官刘瑾引诱武宗游宴微行,懒理朝政,大权尽归刘瑾。武宗贪图享乐,致使京库空虚,阉党干扰朝政肆无忌惮,正直大臣屡遭贬斥罢官。张升上疏奏请武宗亲近贤臣,远离奸佞,谨治国事。武宗认为其论有理,但不愿实行。张升便奏请退休,又未获允。正德二年(1507),依附刘瑾的秦府镇国将军诚潡请求袭封保安王,张升出于公心,坚决反对。为此,得罪刘瑾。张升恐被其害,称病乞归,武宗准奏,加赠他为太子太保(一品),月俸、岁伕照给。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张升在家去世,享年76岁。朝廷封赠他为太子太傅,谥号“文僖”,葬于株良湖边上桥村。
  张升的著述很多,由他的儿子、浙江布政使张元锡编成《张文僖公文集》14卷、《诗集》22卷,存目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该书原名《柏崖集》,因刻成之时,赐张升谥号为“文僖”的朝命刚好到达,因而更名为《张文僖公文集》。《四集全书总目》称:“(张)升立朝颇著风节,而其文多应酬之作……诗则近体多于古体,而七言近体尤多于五言。”就整个创作而言,张升的诗胜于文。他的一些山水风景诗,写得重彩浓墨,气象万千,语气通畅,颇能感人,不乏名句佳篇。如《和桂坡先生江上万里图》一诗中,就有“岷源一水泻千里”、“天风怒涛起,两耳鸣淙潺,虹桥跨巨壑,古树凝苍颜”等佳句。还有些诗,反映了张升在仕途坎坷中的苦闷心情。如《湖上秋兴》后半篇说:“西来恋阙心千里,北上离家客十年。勋业不知难复建,空劳临镜又华颠”。在《直诂》一诗中,作者又感叹“十六年来此重过,关心勋业竟如何。语无倾盖追欢少,意在停云感慨多……”这些诗句能够较为自然地倾诉心中之情,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张升还有一首题为《送云南卫知事李善还盱》的诗,也是比较成功的作品。诗中写道:“划然一笑顿生春,乐莫乐如新聚首。潭山可樵水可温,烟云入座增欢娱。却想劳苈成底事,红尘终日空追趋。迎仙山高傍南斗,凭君寄语迎仙叟。荆扉猿鹤尚徘徊,昔日神仙今在否?”全诗语句通畅,情景交融,意境较为深远。此外,张升还有《玉楼春·贺安太守赝旌异》等词作。
  张升不仅《明史》有传,而且野史中也有传说。相传张升还是举人时,乘船北上应考。他在船头读书,有位道士问道:“你为什么总是看一本书呢?”张升答道:“必须反复温习才能熟悉。”道士听后,拿过书,只翻看一遍,就随口背出。张升明白自己遇到了异人,于是急忙叩问自己今后的事。道士说:“你有三件大事,即中状元、买宅子、在滕王阁喝三天酒。”说罢飘然而去。后来,张升果然中了状元,还做了几年官。后因弹劾奸邪,被贬南京,赴任途中路过南昌时,当地官员因佩服他敢于弹劾权贵的刚直品格,在滕王阁摆酒三日款待。以后他又买了一处宅院,真是应了道士之言。这则传说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只能聊作谈资。
  张升对家乡有一份执著的眷恋。他曾经这样自豪地赞美自己的家乡:“吾建昌,地据东南上游,号称文献之邦。朱子尝谓其地山高水清;其民气刚而材武;其士多以经术议论文章至大名。人才之所生,古则然矣。”对故乡的山水的赞美他写有十余首诗赋,尤其对麻姑山,他情有独钟,除有《半山亭记》外,还有《游麻姑山》诗:“晓陪杖履人云林,林外招提岁月深。古迹荒迷劳指顾,灵湫澄澈试窥临。石桥横涧通樵径,铃阁迎风语梵音。底事徘徊忘归去,可人清景助长吟。”在京城听到家乡遭到天灾人祸,感到非常揪心。一次,张升从南城地方官员朝廷的奏疏中获悉,这年的“七月初二夜二更,有火星流自西而东,青焰可八丈。人夜初更火发时,有火气一团,开而复合,坠下有声,约十余丈。万人骇观,延燎方四五里,皆成丘墟。”为此,张升十分焦虑,他在《火星流曜》中写道:“延燎无情势转严,吾盱何事厄间阎?入秋旱魃犹为虐,到夜妖星已有占。凝焰一团分复合,扬辉两日熄还炎。游人万里心应切,搔首串劳对玉蟾”。一个游子对家乡的炽热感情跃然纸上。
  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张升在家中去世,葬株良乡湖边上桥村。朝廷闻报以后,诏令赠太子太傅,赐谥号文僖。他的一些朋友也纷纷撰文表示哀悼。如福建王慎中作《张文僖公谏史诗序》、浙江屠侨作《祭柏崖张老先生文》、罗玘作《张文僖公墓志铭》,还有无名氏作的《史部尚书张升传》。另外,明人廖道南《殿阁词林记》、顾祖训《状元图考》、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等也都分别记载了他的事迹。张升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柏崖文集》14卷、《诗集》22卷、《和唐诗》10卷。
  报载,张升中状元后,对故乡株良城上村影响颇大。该村形成了好读书的村风,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300多名,其中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不下50名。有的人还考上了清华、北大。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