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安抚使李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89
颗粒名称: 广西安抚使李浩
分类号: K825.56
页数: 3
页码: 346-348
摘要: 李浩(1116-1176)字德远,一字直夫,建昌南城人。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授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今陕西安康)教授,迁太常主簿兼光禄寺丞。孝宗时,任吏部侍郎兼皇子恭五府直讲、司农少卿、大理卿、以直室宝文阁知靖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安抚。曾建议两淮营田,并疏通灵渠。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李浩

内容

李浩(1116-1176)字德远,一字直夫,建昌南城人。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授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今陕西安康)教授,迁太常主簿兼光禄寺丞。孝宗时,任吏部侍郎兼皇子恭五府直讲、司农少卿、大理卿、以直室宝文阁知靖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安抚。曾建议两淮营田,并疏通灵渠。乾道九年(1173),提举太平兴国宫,次年以秘阁修撰为夔路(今四川奉节)安抚使,安定边远地区,尽职而死,诏特赠集英殿修撰。
  绍兴晚期,朝廷由秦桧把持大权,堵塞言路,打击主战反和的官员。朝廷官吏害怕奸相权威,大多都是谨慎缄默,不敢多言。只有李浩同主战之臣的王十朋、冯方、胡宪等同僚敢同高宗直言政事,申明主张,抗金复国。
  李浩任员外郎兼恭王府直讲时,在王府颇有建树,为恭王所敬重。其时,朝廷召见员外郎四人,准备提升使用,尤其注重李浩,但李浩看到秦桧在朝廷当道,不愿与奸臣同流,婉言拒绝了这次提升的机会,其他三人都安排了更高的职位,只有李浩仍然做他的员外郎。
  孝宗即位后,李浩调任太常寺丞兼权吏部郎官,其时,抗金将领张竣统率军队正在江淮一带抵御金兵,反战派在朝中议事时都极力排挤他,毁谤张竣抗金战绩。李浩看在眼中,对反战派的言论极为不满,他援引宋仁宗善用韩琦、范仲淹抵御西夏,使西夏不敢贸然进犯的历史故事上书朝廷,谏请孝宗要广开言路,任贤去奸,整顿朝政,孝宗听取他的意见,发出诏谕,要文武百官同心协力,治国御敌。
  不久,李凿又被调任司农少卿,当时朝廷买进粮食8万石,主办官员从中舞弊,贪污不少银两,户部不敢追问,经李浩揭发后,刑部才予查办,这件事得到孝宗的褒扬。在此期间,李浩曾向孝宗建议垦复两淮荒芜的田地,也得到孝宗的采纳。
  李浩迁任广西安抚期间,首先平息了边境之乱,使广西人民有个安定的生活。他体察民情,不久又组织当地民众修复灵渠。灵渠又名湘桂运河,也叫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23年到公元前214年开建而成,全长34公里;是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运河。为提高水位方便船只通行,要设置斗门(船闸),唐代设计了18座,到宋代设计了36座,这些设施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手段,李浩组织人力进行了这一伟大工程的修复,载入了史册。现在广西灵渠仍是桂林市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不少游人。
  李浩涵养深厚,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遭众臣嫉恨,上见其忠心,始终全之。幼时勤学,有文声,成年后钻研理义。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从广西回京,不带一物,日常生活一如布衣,由于他严于律己,亲属也从不敢求他谋私。
  淳熙三年(1176)九月,李浩病逝,李浩所工作过的地方都奏报他的尽责精神,孝宗下诏封为集英殿修撰。李浩死后没有留下多少家产,惟其著作《李浩文集》2卷传世。他的事迹收入了《宋史》,历代《建昌府志》、《南城县志》以名臣入传。著有文集2卷,不传。仅《宋诗纪事》存其诗3首。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