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王无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87
颗粒名称: 手不释卷王无咎
分类号: K825.56
页数: 2
页码: 343-344
摘要: 王无咎(约1027-1071),字补之,建昌南城人,曾巩之妹夫。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中,约卒于神宗熙宁中,年四十六岁。嘉佑二年,(1057)第进士,为天台令。后弃官从王安石游。久之,复为南康主簿。又弃去。好书力学,寒暑行役不暂释。学者归之,常数百人。后诏为国子直讲,名未下而卒。
关键词: 人物传记 王无咎

内容

王无咎(约1027-1071),字补之,建昌南城人,曾巩之妹夫。约生于宋仁宗天圣中,约卒于神宗熙宁中,年四十六岁。嘉佑二年,(1057)第进士,为天台令。后弃官从王安石游。久之,复为南康主簿。又弃去。好书力学,寒暑行役不暂释。学者归之,常数百人。后诏为国子直讲,名未下而卒。
  王无咎初任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扬州江都尉,仪真主簿,熙宁元年(1068)至熙宁四年,在浙江天台县当了四年县令后,又“弃台州天台县令,教授于常州”。他厌恶官场生活,辞官入京,在王安石身边继续学习,在王安石变法关键阶段,理所当然,王无咎便是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支持者。熙宁七年(1074)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到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复相,因同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不能把改革继续下去,处境艰难,王无咎这时也因“无以衣食”,为生计所迫,复任南康主簿。王安石为他送行时写了一首《送王补之行风忽作因题四句于舟中》:“淮口西风急,君行定几时。故应今夜月,未便照相思”。曾巩也写了《送王无咎字序》。王无咎来到南康后仍与王安石、曾巩他们保持书信往来,遇到问题便写信向王安石请教。这时王安石已二次罢相去了江宁府。王无咎上任不久也辞官而去,从欧阳修游学。王安石知道这个消息写信给他,其中有一首《寄王补之》的诗:“平居相值少,况复道涂留。令我思挥麈,逢君为舣舟。人情方慕贵,吾道合归休。吏责真难塞,聊为泮水游。”对为官“真难塞”的王无咎,还是支持他去“泮水游”;
  王无咎好书勤学,即使是长途跋涉之时,也手不释卷。曾巩称他“于书无不读,于圣人微言奥旨精思力索,必极其至。于诸子百家百代史记,是非得失之理必详稽,而谨择之。其为文贯彻古今,反复详博而归于典要。”在常州教授治学期间,慕名来求学者多达数百人。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这一景况为宜兴县人所共睹,王无咎把这一陨石落地现象进行了详细记述,为我国研究陨石现象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故沈括在文中说对这次陨石事,可参阅王无咎文章,“王无咎为之传其详”。
  王无咎因傲视官场,不与同伍,虽有功名,一生过得还是很艰难,王无咎的父亲逝去了许多年,尚未写墓表,王安石帮他写了《建昌王君墓表》,了却了无咎这一心愿。文中称王无咎“其学弥勤,其行弥厉,其志盖非有求于兹世而止,能使君显闻于后世,庶其在此。”这是对王无咎人品、学识的肯定。王安石后来写信给朝廷,推荐王无咎去国子监担任直讲,但诏令尚未下达,无咎已逝,终年才44岁。
  王无咎文章纡徐曲折,精于议理。其诗深远闲淡,清迥自得。著有《直讲集》15卷,《论语解》10卷,皆未见。《江西诗征》、《宋诗纪事》存其诗。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无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