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江先生李泰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82
颗粒名称: 盱江先生李泰伯
分类号: K825.56
页数: 3
页码: 332-334
摘要: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他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或“盱江先生”。
关键词: 人物传记 李觏

内容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北宋建昌军南城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他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或“盱江先生”。
  李觏自幼聪颖好学,20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但是,他仕途上却一再受挫,末能如愿。几次打击之后,李觏遂无意仕进,隐居著述。创办“盱江书院”后又被府衙聘为“郡学之师”。
  李觏博闻强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有数十上百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和任过御史要职的邓润甫等,都是他的高徒。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也与李觏有过直接的交往。王安石《答王景山书》一文中就提到过自己曾采纳过李觏的意见,而邓润甫更是积极参与了王安石变法。
  嘉佑四年(1059年)八月,李觏卒于南城,享年51岁。李觏的著作,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后,《宋史》卷有传。
  李觏是北宋中叶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上,承认主观来自客观,成为宋代哲学中唯物主义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觏还具有比较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由于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并引经据典,寻找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缓和阶级矛盾,李觏提出了“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李觏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独树一帜的,为王安石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由此看来,他的弟子邓润甫等人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以康国济民为意”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更是“言吉药石,字字规戒”的为民请命之作,人称“药国之书”。这些政论文章,大胆指责时弊,阐发己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李觏的其它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如他的《袁州州学记》(袁州即今江西宜春),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李觏“著书立言,有孟柯、扬雄之风”。“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
  李觏也是一位卓有才华的诗人。清人王士侦在《居易录》中曾称赞李觏的《王方平》、《壁月》、《梁元帝》、《送僧还庐山》和《忆钱塘江》五首绝句“风致似义山”(李商隐)。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除《梁元帝》一首“不免伦父面目,余皆不愧所称,亦可谓(陶)渊明之赋《闲情》矣”。当代大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李觏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李觏虽有一些描绘自然景物及酬和之作,但也写了不少有着充实内容的诗篇。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极力追求意境、辞何方面的奇特,在内容上则敢于大胆涉及政治得失和人民疾苦,李觏的《老妇吟》对一老妇“寡时十八九,暮年从二夫”的悲惨生活,刻划细致,催人泪下。“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鸣”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南城小民”的思想和情感,真挚朴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李觏曾在麻姑山读书林讲学,对家乡麻姑山的赞美诗文颇多,他在《麻姑赋》中写道:“慨麻姑之去远,缅王蔡其犹昔。俯稚川濯丹之泉,验福唐遗简之地。丹崖翠壁,邀接太清。碧殿紫坛,风清月白。雨滴槽牙之溜,风摇楼角之铃……”麻姑山人文美景尽收眼底。李觏是建昌府郡人仰崇的先师,宋、明、清以来,府城内都建有祠堂,对这位先人表示纪念,特别是历代郡学大成殿都绘有李觏画像,以李觏为风范,激励后人。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