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麻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76
颗粒名称: 道教圣地麻姑山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4
页码: 235-238
摘要: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分化、改造、形成于魏晋北朝;发展、鼎盛于隋、唐,宋、元;复盛于明代前朝,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道教这种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随之逐渐走向衰微。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地方风物

内容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它产生于东汉中叶;分化、改造、形成于魏晋北朝;发展、鼎盛于隋、唐,宋、元;复盛于明代前朝,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道教这种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随之逐渐走向衰微。
   江西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从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起,以贵溪龙虎山为中心的一派道教承传60余代,影响遍及江南。南城地近贵溪,受其影响尤深。据《建昌府志》载:“胥门之巅(即麻姑山古称),盱江西南之谷上有浮丘公者,汉昭帝时炼丹于此,遗有丹井,故曰丹霞。”
  南城境内的道教主要有全真教和正一教两大教派,明代以降,基本系以符篆为主要活动的正一派,道徒们以“道士”为职业,在各自的“香门”范围内,或应地方之请,设坛斋,驱瘟祈雨,保一方之平安;或为户家之求,摆设道场,念经诵戒,逐魔捉鬼,超度亡灵,除病消灾。发展到乡间,则是奉财神,贴门神,供灶君,崇关帝,信土地,畏城隍,代代传承,相衍成俗,蔚为风气。许多地方,以道观、神庙为中心,每年定期举行以迎神、演戏、产品交易为内容的庙会活动。如南城县株良镇祥岗山道观,供奉许仙(许逊)真君,每年农历八月一十八,十九,二十日三天举行庙会,祈神、演出、赌博、卖卖买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抚州境内的道教圣地主要有二:一为南城麻姑山,一为乐安华盖山。南城麻姑山是我国东南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将天下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分为36洞天,72福地,麻姑山被排为第28洞天,第10福地,洞天福地兼而得之,素有与匡庐并擅其美之誉。 麻姑山,原名胥门山,丹霞山。相传古时丹霞山有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人称麻姑。她在山中采菇拾到仙果。服果升仙后不忘乡亲,每每显灵家乡,为穷苦百姓除病消灾,频赐丰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姑,便把此山称为麻姑山。
   麻姑山自古以来,道风极甚。早在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5),有仙人浮丘会及弟于王、韩2仙修道炼丹于此,至今留有飞升台陈迹。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亦在此炼过丹药,其丹井至今尚存。唐开元年间,著名道士邓恩璀(号紫阳)隐居于此。相传他修炼多年,有“役神兵”之法。开元二十五年(737),皇上诏求方士,他欣然前往,在皇帝面前焚符舞剑,呼风作法,“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若雷霆之变法,犬戊大败。”故被称为神人,封为天师。后来他又在玄宗面前大讲麻姑仙女能“攘除灾厄”“掷米成丹”的神功,宣称自己的法术尽得麻姑的神授。玄宗大悦,御赐金龙、玉简二宝,以镇麻姑山门。开元二十七年(739),麻姑庙落成,庙内供奉麻姑元君神像。天宝五年(746),玄宗复命增修仙宇,“降赐仙姑真仪,塑立堵像,显耀祠宇”。自此,本郡士宦大肆宣扬麻姑山的灵秀和麻姑仙女的仙绩,麻姑山名声大噪。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南禅宗在我国南方的弘扬,麻姑山这座清幽的道教胜地,在道佛一家的思想背景下,又成为佛教思想的传播阵地。唐大历年间,南城县景云寺景云禅师在麻姑仙坛“讲四分律,度男女一万五千余人”。大历六年(771),抚州刺史、大书法家颜真卿登游麻姑山,作记述麻姑仙女和仙人王方平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仙坛记)麻姑山从此声名大振。
  麻姑山林茂竹秀,松奇石怪,紫霭苍岚,仙风缥渺,景色殊美,道观、寺院林立。麻姑山景观,计有36峰,13佳泉、99座庙宇、5大潭洞,备受朝廷重视。特别是赵宋一朝,麻姑山道佛两教盛极一时,影响巨大。真宗、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宁宗、理宗、高宗八代帝王对麻姑仙女及仙都观都有诰封,御封麻姑仙女为“真寂冲应仁佑妙济元君”,“真宗赐御书百余轴”藏之麻姑山仙都观,“高宗赐御书法帖十轴于仙都观”,“仁宗皇祐三年以御书明堂及明堂之内篆飞白二体藏仙都观”。
  由于麻姑山道名远播,风景秀丽,历代文人学士、官宦显贵多有登游。宋代文学家刘禹锡有诗说:“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十一月初二、初三,十七日二游麻姑山,其《徐霞客游记》有章叙其事。道教南派第五祖,琼山道人白玉蟾历麻姑山胜景时,吟诗作序,题号“小有洞天”。明代广西副使王华在《集麻姑序》中写道:“吾盱为江右之名郡,山水之秀天下称焉。而麻姑又郡山之特殊者,故晋唐宋以来逮我朝诸名公闻人,慕其名者,未必不一游”。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