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小吃齿留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72
颗粒名称: 风味小吃齿留香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4
页码: 221-224
摘要: 在南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商摊小贩出售的麻花、灌香糖、柿饼、香酥红薯片等风味小吃。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地方风物

内容

在南城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商摊小贩出售的麻花、灌香糖、柿饼、香酥红薯片等风味小吃。
  麻花是一种用面粉和鸡蛋等为原料,经揉搓成型的油炸风味食品,因其外形呈绞链状,故又称绞链棒。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为南城地方传统食品。按品种分有甜,咸两味。甜的又有拌糖和不拌糖的。至今在南城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商摊小贩中常可见到这种风味小吃。
   [原料]面粉5000克,白砂糖800-1200克(沾糖麻花),食油1500克,鸡蛋500-750克,酒泡适量,食用碱适量。如制咸味的则减少白糖用量,适量增加精制食盐。
   [制作]将群鸡蛋除壳,捣成蛋液(在碗内调匀)。将面粉倒在操作案台板上,中间扒一个窝,顺序倒入鸡蛋、食油(约150-160克)、酒泡等,揉合均匀,再放适量食用纯碱,揉搓均匀并起筋,然后搓成枕头状,用粗布盖好,发酵数十分钟。视气温之高低,适当延长或缩短发酵时间。把发好的面团先切成面片,再切成小条用双手逐个地将小条搓成长46-50厘米粗细均匀的细长条。操作时注意要搓长而不要拉长,否则成品变成“矮胖形”。搓好后,双起搓成两股绳状,再双起搓成四股绞链状,即成生坯。将食油在锅内烧热,放入生坯,用铁丝笊篱轻力搅动,浮起,色泽金黄时,马上捞起,即为成品。
   [特点]味甜松脆,香酥可口。
  灌香糖,又名灌芝麻心糖、中空麻条糖、统管糖等,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明末清初时,南城民间就制作此糖以庆丰收与祈祝明年更上一层楼。其成分主要是芝麻、饴糖,它们象征着芝麻开花节节高,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强,生活像蜜糖那样甜之意。
   [原料]饴糖5000克,熟白芝麻4500克,白糖3000克,糖桂花(有的不用)300~500克,籼米粉(防粘用)、炒米花7000—10000克。
  [制作]将白糖适量、饴糖1000克入锅加热成糖浆骨子,要稠些,熬至用竹筷挑起,搁在口中咀嚼松不粘牙为佳(此时注意火候和糖温,不要烧焦),待糖糊不烫手时,将半疑固状的糖糊取出,分块拉揉,揉匀后摊在案台上,在案板上首先应撒些籼粉,以防粘着。将糖压成3.5厘米左右宽,厚0.4-0.5厘米的长条,然后将熟芝麻粉、糖桂花、白糖等香辅料混合,加入长条中间,再两边卷起,包搓成圆柱形糖条,并逐段搓条即成糖坯。将糖圆条外皮再撒上一层芝麻,揉搓糖坯使芝麻粘牢,然后切成5-6厘米长糖条,待冷却后即为成品。
   因该产品季节性强,每年只能在9月至次年4月间生产,否则会融化,影响产品风味。
   [特点]香甜松脆,香而不杂,甜而不腻,脆而不碎,外形美观,宛如满天星斗。
  柿饼是用鲜柿加工成的蜜饯食品。柿果大肉肥,无核,皮细而障,汁液丰富,味甜,故被人们称之为“小蜜罐”。柿子不仅好吃,还有医疗保健功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柿子“味甘寒,无毒”。能“通鼻气,治肠胃不足,解酒毒,压冒热,止口干”。现代科学检测证明,柿果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淀粉、果胶、维生素及矿物质。将其加工腌渍成柿饼仍保持了原有的柿子风味。
   [原料]鲜柿30-35公斤,白糖65-75公斤、食盐5-7公斤,石灰水(1∶5)。
  [制作]将鲜柿除去杂物,洗净,把水滤干,投入缸内用食盐腌渍,然后取出逐个铲花、漂洗,逐个挤核,再入池漂洗数分钟,取出将圆柿压扁,成为柿饼坯料(俗称压花)。将柿坯料投入石灰水中钙化后,捞起,盛入竹筐用水漂洗,除去石灰水味。将柿坯放入糖中腌渍,捞起入清水锅内煮2-3小时,再取出晾干,成为坯料。将湿糖柿饼置于干净竹垫上曝晒1-2天,待所含水分为3—5%时,停止曝晒即得盒柿饼。
   [特点]质软味甜,清暑解热,顺气化痰。
   红薯片,是一种将薯片干片置锅内砂炒后的民间土产,其制作历史有数百年之久。由于风味独特,历来为南城民间秋冬季的应时小吃。
   [原料]鲜红薯干,河砂适量。
   [制作]先将鲜红薯洗净去皮,切成1.5-2厘米厚的片,置清水中浸泡10~15分钟,漂去淀粉后,经日晒晾干。将炒锅置旺火上,将洗净的河砂入锅中炒至85℃左右,将干红薯片入锅中,连砂一起不断地反复翻炒,约15分钟左右起锅,筛去砂粒,让半熟的红薯片回醒10分钟左右,再置入的热砂中复炒,至薯片起泡发胀时,起锅过筛除尽砂尘即成。
   [特点]酥脆可口,香甜美味,风味别具。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麻花
相关专题
灌香糖
相关专题
柿饼
相关专题
红薯片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