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白如银麻姑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64
颗粒名称: 色白如银麻姑米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3
页码: 209-211
摘要: 麻姑米产于南城县麻姑山乡余家源村,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1志》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
关键词: 地方文化 地方风物

内容

麻姑米产于南城县麻姑山乡余家源村,栽培历史悠久。据清同治五年所撰《麻姑志1志》载:“麻姑米,本山所出,四月始稼,九月方收。宋时取以作贡,今山多系地种,麻姑米,亦鲜矣!”麻姑米是全国名贵大米之一,1959年被选为参加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展品。麻姑米因受特定环境条件以及品种种性的遗传所限,全县仅麻姑山1000亩栽种面积,每年5月上旬播种,5月末移栽,9月底至10月初成熟,亩产600斤,为了保存这一名贵地方品种,农业部门已拨出专款扶助,使该品种得以保存。麻姑米色白如银,粒似珍珠,煮饭易熟,香气扑鼻,营养丰富。此米有一独特之处:用其做饭,松软而韧;用其煮粥,香甜稠粘,回味无穷;用其制粉,细嫩条直,洁白透明,韧滑香都,爽滑可口,风味独特;用其酿酒,香气浓郁,口味甘醇。具有抗病、抗寒的特性。其色白如银,米粒椭圆似珍珠,故又称银珠米。“麻姑米”优质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麻姑山具有优越的特定环境条件以及品种种性遗传所决定,在该品种抽穗灌浆期间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加之生育期是利用麻姑山的矿泉水灌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该品种抗病虫能力强,一般不用农药,因而麻姑米无农药污染,长期食用有益于健康。麻姑米系高杆品种,茎杆粗硬,不易倒伏。株高160厘米左右,茎叶呈淡黄色,叶片宽硬。穗长18-20厘米,每穗实粒数80-90粒,多的300余粒,谷壳淡黄,千粒重27.6克,糙米率78%,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还具有耐肥、分蘖力强、耐寒,不暑生病虫等优良特性。生育期也长,5月上旬播种,5月末移栽,9月底10月初成熟。该品种在解放初期栽培面积800亩左右,亩产150余公斤,随着高产优良品种推广以及新农业技术应用,面积逐年减少到100亩左右,亩产提高到200-250公斤。
  但随着杂交水稻推广,麻姑米的产出效益相形见拙。为保存这一名贵地方品种,农业部门拨出经费扶助,粮食部门也提价收购。近年来,南城县更新改良现有的品种,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并以麻姑山为中心,建立万亩优质“麻姑米”基地,形成年产3000吨规模,与此同时配套兴建年产千吨麻姑米粉干加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使“麻姑米”这颗古老的明珠,在改革开放年代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2009年11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实业有限公司推荐的“麻姑牌”绿色大米喜获金奖,这也是我省参选的三家大米企业中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