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程希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48
颗粒名称: 宁死不屈程希文
分类号: D02
页数: 3
页码: 169-171
摘要: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北平危急。程希文带着女儿乃萱离开北平返回南昌。两年后,九江吃紧,希文迁回南城,住在洪家巷内(现谢家花园)。其弟程希孟(时在重庆任国民参政员、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室主任)、儿子程乃颐(时在嘉定任武汉在大学教授、解放后为北大教授)考虑到南城地处东南前线,很不安全,特请老人入川。希文回信表示无意离开家乡。
关键词: 革命运动 革命事记

内容

程希文(1879—1942.6)字伯衡,出身书香世家,1911年毕业于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江西光复后,任江西省都督府秘书。1915年江西省当局拟将全省田赋税额增加,并提高附加税,用以补充军费。消息传出,民声鼎沸。程希文不顾个人安危,在《江西民报》发表文章,对当局严词抨击,受到各界人士支持,迫使当局取消这一计划。不久,他出任浙瓯海关监督兼外交部温州特派员,他守正不阿,多次查禁日商的犯法越轨行为。后来,因体弱多病,自动辞职,寓居北平。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北平危急。程希文带着女儿乃萱离开北平返回南昌。两年后,九江吃紧,希文迁回南城,住在洪家巷内(现谢家花园)。其弟程希孟(时在重庆任国民参政员、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室主任)、儿子程乃颐(时在嘉定任武汉在大学教授、解放后为北大教授)考虑到南城地处东南前线,很不安全,特请老人入川。希文回信表示无意离开家乡。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发起浙赣战役。南昌地区日军集中4万兵力侵犯赣东,南城随时可能陷落。亲友纷纷迁走,力劝希文同往,概被老人婉言谢绝。5月29日,日军强渡抚河。6月5日临川陷落,南城危在旦夕。其弟希泰、希亮专程前来接老人往黎川避难。老人慷慨陈述大义,坚辞不去。6月8日,希文走到金斗窠心远中学办事处与其知交、心远中学校长熊育锡话别时说:“我年纪老了,应当留在家乡倡导抗敌。倘有不测,愿以身殉。江西为文章节义之邦,文山、叠山是我们的榜样。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我岂能偷生?”
  1942年6月11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日军攻陷南城县城。老百姓大部分逃难去了,只留下一些老、残、孤、寡,商店全都关闭。日军得不到副食品、蔬菜供应,难以驻扎。日军司令官田孝行企图诱劝希文、希颜兄弟当汉奸,打算叫希文担任维持会主席。入城几天后,田孝行带领翻译和十多个士兵闯到洪家巷程希文住宅内,叫希文兄弟出来。田孝行说了一些关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鬼话后,便劝希文出任南城维持会主席。希文无比愤怒,慷慨激昂地大骂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大片国土,淫掳焚杀,罪恶滔天。日本司令官田孝行变了脸,哇拉哇拉一阵吼叫,下令开枪。希文、希颜两兄弟鲜血飞溅,饮弹倒下。死难时希文63岁、希颜39岁。
  希文、希颜两兄弟以身殉国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南城,也传到南迁宁都田头镇璜坊温家祠堂的心远中学,熊育锡校长唏嘘赞叹道:“南城真是文章、气节之邦,又出了希文、希颜这样的节烈之士!远在南明,南城人抗清就是前仆后继。希文先生的壮烈,乃是南城人的骄傲与光荣。”
   韶华荏苒,倏忽五十六载矣!希文先生的刚烈、宁死不死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缅怀斯人,能不肃然! (廖崇福)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廖崇福
责任者
程希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