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根据地访问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46
颗粒名称: 老根据地访问记
分类号: D02
页数: 4
页码: 161-164
摘要: 1951年夏天,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江西分团第六分队南城县访问小组在南城组成。访问小组成员通过学习,明确了访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后,分赴本县各根据地开展访问活动。南城县的访问小组有成员二十三人,又分设两个小组。
关键词: 革命运动 革命根据地

内容

1951年夏天,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江西分团第六分队南城县访问小组在南城组成。访问小组成员通过学习,明确了访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后,分赴本县各根据地开展访问活动。南城县的访问小组有成员二十三人,又分设两个小组。第一小组组长由县长张昆兼任,组员有:廖允恭、黄薇琼、宁舒华、廖钢、吴鑫孙、梅筱华等,访问地点是:珀玕、水口、香唐、后车、快唐等地。第二小组组长由县教育科副科长严肃行担任,组员有:郭懋功、廖经文、陈国章、易志成、邓集成、饶耀然、黄安甫、邱维祯等,访问地点是:洪门、硝石、小竹、王坪、凤洲、龙湖、严和、蔡坊、潭市、沙坪等地。
  这次访问的目的任务:一是向老根据地人民,在为创建苏维埃政权,为支援工农红军作战,为与敌特斗争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慰问;二是总结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各级苏维埃政府干部、妇女干部、工会干部、少共、儿童团员的斗争经验;三是搜集建设政权、支援红军、打击敌特斗争中的各种英勇事迹,搜集老根据地各种革命文物,例如:苏维埃政府各种文件、文告、证券、铜币、纸币、印章、符号、标语、歌谣、剧本等等。现将访问所及,简要追述如下:
   冒着杀头的危险珍藏革命文物
  在红军撤离,反动派卷土重来的日子里,龙湖赤卫团副团长杨文华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把赤卫团的团印、苏维埃政府颁发的土地证、赤卫团团员名册、苏维埃铜币、钞票和工农红军的绝密文件等珍贵革命文物,用几十竹筒分装,埋在从凤州到龙湖的猪山路旁的一棵空心大樟树内。他先用一层油纸,一层棕,包扎一次,又加一层油纸、一层棕包扎好,分别塞进竹筒,再将竹筒封钉在几个匣中,几个木匣钉好了,在一天深夜,他避开敌人的耳目,冒着杀头的危险,悄悄地来到大樟树旁,先挖深洞,次放入木匣,再掩上石土,打紧,撒上枯枝败叶,使人们看不出破绽。这才吁了一口气,愉快地跑回家来。几十年过去了,这批珍贵的革命文物,一直安全地躺在这棵大樟树的深土中。直到这次我们访问小组到达该村时,杨文华同志便欣然带领我们去挖掘。挖呀,找呀,找呀,挖呀,终于在深土中挖到了。事后,我县将一颗赤卫团的四方团印、赤卫团名册、苏维埃政府土地证,献交了江西省博物馆珍藏。
  红军到达严和村时,张贴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号布告”。红军撤离后,梁初生同志,为了保存这珍贵的布告,多次用石灰厚厚地涂涮,使布告完好地隐藏在厚层石灰下面,不使敌人发现。这次我们来访问时,他把清水不停地向墙壁上泼洒,渐渐地洗去表层的石灰,这张开国布告,便显露出来了。布告最后署名是“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公元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一日。”这份珍贵的布告我县后来奉献给江西省烈士纪念馆珍藏。
   红军宣传画——“势如破竹”
   我们访问组,在王坪村——当年闽赣省建东县县委和建东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洗去墙壁上表层的石灰,露出了一张当年红军的宣传画。这幅画面是:红军正在用大刀,劈开一段竖立的竹子。这一段竹子,有四个竹节,一个竹节象征一次红军反“围剿”,画面上端写着四个大字“势如破竹”,表明红军在四次反“围剿”中,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时,由访问组的陈国章同志,将这幅宣传画临描下来,带回县城交访问团珍存。
   一颗“宝印”见忠心
   在龙湖村,发生一桩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事。一天,当地农会主席冯加寿带领我们去村外,挖掘早年他亲手埋藏的一棵——乡苏维埃政府的四方木质“府印”,好不容易地在深土中挖到了。可是,这颗“宝印”,被白蚁蛀烂,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印章也朽坏不全。这时,农会主席手捧这“宝印”,痛哭流泪,蹲在地上久久不忍离去。后来他将这“宝印”用大红纸包好,作为家庭珍品收藏起来。
   珍贵的“红军鞋”
  在访问中,一位老年妇女余假女同志,双手捧献一双保存几十年的布鞋。这双布鞋,人们誉为“红军鞋”。为什么叫“红军鞋”呢?事情还得追叙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次红军打了胜仗来到村上,她杀了一头肥猪犒劳红军,红军一定要给钱。推来让去,她只好收下苏维埃政府的纸币。她舍不得花掉。红军离开后,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她怎样保存这些苏维埃纸币呢?她急中生智,戴上老花眼镜,一针一针地做好了这双珍贵的“红军鞋”。她在纳衬鞋底的过程中,将这些纸钞、分批分层衬垫在鞋底的布层中。这样,几十年,谁也没有发现这鞋子的秘密,她一直珍藏着。我们手捧这双“红军鞋”,撬开几层鞋底布,在布缝中,苏维埃钞票便赫然在目了。
   (作者郭懋功严肃行宁舒华选自《南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廖允恭
相关人物
黄薇琼
相关人物
宁舒华
相关人物
廖钢
相关人物
吴鑫孙
相关人物
梅筱华
相关人物
郭懋功
相关人物
廖经文
相关人物
陈国章
相关人物
易志成
相关人物
邓集成
相关人物
饶耀然
相关人物
黄安甫
相关人物
邱维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