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建东根据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39
颗粒名称: 开辟建东根据地
分类号: D02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1932年10月,中央红军东征闽赣边界,攻下了黎川、建宁。为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进攻,闽赣省委决定开辟建东根据地。建东地方是指硝石、王坪一带(洪门水库内)。因在建昌府的东面,故称“建东”。
关键词: 革命运动 革命斗争 革命根据地

内容

1932年10月,中央红军东征闽赣边界,攻下了黎川、建宁。为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进攻,闽赣省委决定开辟建东根据地。建东地方是指硝石、王坪一带(洪门水库内)。因在建昌府的东面,故称“建东”。建东连接黎川的西北地带,黎川的革命斗争形势使建东地区人民深受革命影响。1933年4月,闽赣省在黎川湖坊成立以后,更加突出了建东地区的革命战略地位。为了巩固闽赣省,扩大根据地,黎川县委决定在建东成立硝石区。
  1933年初,党曾派贺来龙、贺洪标等到硝石开辟革命工作。闽赣省成立后,硝石区即在石下宣布成立。硝石区包括石下、崔坊、王坪、风州、竺油、陈坊、谢坊、硝石等八乡,56个村庄,3100户,12000人口。
  硝石区区委书记是贺来龙、贺洪标,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都由区书记兼任,少共书记林××、儿童书记夏德辉,妇女主任夏细惠、张珍珠,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邓年发,财政委员夏国祥,分田委员罗洪兴,军事部长胡歪颈,肃反部长谢谷毛,裁判部长严麻俚。
  当区委会和区苏维埃政权的各级组织建立以后,党在这里建立了各种群众性的军事组织。武装斗争本来就是土地革命的特点,而硝石区又处在“赤白”交界的地方,因此这里的军事化程度特别强。来到硝石革命活动的领导者曾云澄、贺洪标、贺来龙、赖保秀、赖求等人,无一不是饱经风霜的红军军官。1933年4月下旬,硝石区的每个村都设有赤卫军班。三个村或者四个村,设立赤卫军排。每个乡设有赤卫军连。三个乡或者四个乡,设立赤卫军营,硝石区设赤卫军团。其他的游击队、少先队、儿童队、妇女队等,也都有这样的严密组织。总之,硝石区一万多人民,除了老幼弱疾以外,基本上都武装起来了。
  8月下旬,硝石区在南城王坪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建东县。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主持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硝石、小竺、龙湖、上兰、案科、潭市、严和等地的干部八十余人。邵式平同志在会上说:“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黎南各地的领导,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粉碎敌人即将发动的第五次‘围剿’,我们闽赣省委决定,成立建东县。”会议接着选出县委书记胡开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周述,宣传部长饶小花,妇女部长夏细惠,军事部长刘光耀,少共书记刘光怀等同志。建东县包括过去的硝石区和金南特区的第三分区,计有硝石、石下、谢坊、崔坊、陈坑、王坪、风州、竺油、小竺、大竺、龙沙、肖坊、太平、浔溪、龙湖、严和、案科、上兰和潭市等十九乡,120个村庄,6735户,18000人口。会议决定,县苏维埃政府设在王坪村,将来再迁南城。
  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建东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行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金南特区和建东县的诞生,反映了当时的整个革命形势是良好的,说明了红色政权在这一带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又一次使革命遭受了巨大损失。攻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过多地杀了一些地富分子,实行了“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错误政策。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了失败,红军被迫撤出江西根据地。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人物

贺来龙
相关人物
贺洪标
相关人物
夏德辉
相关人物
夏细惠
相关人物
张珍珠
相关人物
邓年发
相关人物
夏国祥
相关人物
罗洪兴
相关人物
胡歪颈
相关人物
谢谷毛
相关人物
严麻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