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代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31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现代人物
分类号: K825
页数: 15
页码: 754—768
摘要: 《崇仁县志》中对崇仁县现代人物的介绍。
关键词: 崇仁县 现代人物

内容

华焯
   华焯(1869—1925),字澜石,号持庵,吴坊渡(今白鹭乡华家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旋赴日本留学。数年后归国,对袁世凯称帝甚为不满,不再出仕。寓居南昌,与宜丰胡思敬创办“退庐图书馆”,收藏古籍、碑版,从事研究,刻有《持庵诗集》两册。章应昌
   章应昌(1905—1928),秋溪乡东溪洲人,出生于农村制售水车的家庭,幼慧好学。
  1925年由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小毕业,升入该校本科读书。在堂兄章条昌的启迪下,读了些革命书刊,受到革命思潮的激励,积极参加进步政治活动。
  1926年11月,经中共党员陈奇涵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中共临川县支部、特支组织干事,兼农民自卫军主任,领导有4百余人的武装力量。
  1927年8月10日,南昌“八·一”起义部队南下经抚州,旋率农比自卫军加入起义部队,随大军南征至广东潮州时,遭敌军围阻,虽奋力突出重围,但伤亡惨重,部队被冲散。同年农历十二月秘密回家,在家乡发展共产党员10余人,建立起中共东溪洲支部,被选任支部书记。
  1928年春,探知战友许瑞芳隐蔽在福建省永安县,即于5月某日启程赴闽。清晨,路过临川县腾桥镇时,不幸被叛徒告密而被捕,囚禁于县城监狱。在敌人各种酷刑下坚贞不屈,同年9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3岁。
   黄凤池
   黄凤池(1907—1929),字定元,乳名水仂,航埠乡古塘村人。幼时在本村私塾就读,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教师章条昌的启迪下,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加入了许瑞芳、章应昌等同学组织的“读书会”(后改名为马列主义读书会)。
  1926年,北洋军阀刘宝题部队盘踞临川城内,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凤池经常带领同学,走街串巷,通过写贴标语、游行示威、文艺演出等活动,揭发军阀罪行,鼓动工农群众,开展斗争。同年10月,中国国民革命军十四军攻下临川县城,他大受鼓舞。积极主动地深入街巷,组织群众,抬伤员,送药品,劳军支前。该军领导将有政治觉悟的青年学生,吸收到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凤池从此离开学校,拿起枪杆,献身革命。同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他被派回家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本村以教书和办夜校为掩护,用谈家常、讲故事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培养积极分子,物色对象,发展青年团、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并秘密发展中共党员10多名,在县内首先成立中共古塘支部,先任宣传委员,后被选为支部书记。常于夜晚集青年农民于本村黄氏宗祠内,教他们识字,宣讲贫苦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和翻身求解放的道路。
  翌年农历五月,发动并组织了200多名贫苦农民,至苦竹村揪斗土豪章养群,清算其剥削帐,没收其财产。由于章的顽抗,群情极度激愤,将章处死。章的爪牙及其子到秋溪区政府“告状”,带领县保卫团前来包围古塘村,他闻声潜往抚州第三师范学校隐蔽。6月,因该校教师谭某密告被捕。七月与中共南城县党组织负责人宁元勋、中共东乡县党组织负责人李克昌同时被杀害于抚州拟砚台。
   周士及
   周士及(1897—1930),航埠乡周舍村人,父名锦奎,务农为业。士及7岁起即在本村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毕业后,至本县孙坊乡华家村教书一年多。1926年4月,辞去崇仁县政府任职,前往南昌投入叶挺部下从军,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被派回县开展革命活动,当选为国民党崇仁县党部执行委员,并任常委兼总务部长。1926年12月,崇仁县总工会成立时,士及发动并组织工农群众2000多人,斗争贪赃枉法的县长陈作材,将他插上“贪官污吏陈作材”的牌子,游街示众,使之威风扫地,大快人心。同时,斗争了谙源村的大土豪李添贵,清算了他的剥削帐,将其田产分给贫苦农民,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1927年1月,士及代表国民党崇仁县党部出席了在南昌召开的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县总工会召集了全城各行业工人2000多名,在城隍庙开会庆祝。“四·一二”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大批共产党员遭到逮捕或杀害。我县的革命斗争由公开转入秘密。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士及率领10余人,冒着倾盆大雨,秘密回来攻打国民党崇仁县党部,活捉了右派委员黄邵武、袁芝,警告他们不要作坏事,否则,当心脑袋分家,吓得这两个家伙魂飞魄散,诺诺连声,随即退出县城。第二天,全城戒严,搜捕不获。恰值“八一”起义部队路过临川,即随起义军南征转战于福建。在与敌激战后被冲散,就在福建教书谋生。
  1930年6月4日,秘密回家。8日上午,被国民党当局侦知逮捕,英勇就义。
   华煇
   华辉(1859—1931),字再云,吴坊渡(今白鹭乡华家村)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补河南道监察御史,转江南道监察御史。历充光绪十五年湖北乡试副考官、十八笔会试磨勘试卷官、二十年会试同考官。后任甘肃省庆阳府知府,三年任满,假归赣抚,柯逢时奏留会办本省农工商矿事宜,规制具备,请咨回任。不久又调任河南省卫辉府知府。辛亥革命成功,河南由北洋军阀政府接管。于是卸职回省,寓居南昌,不久迁回抚州。他对清政府至忠且恋,对辛亥革命,很不理解,虽身居乡里,却积极策应张勋复辟阴谋,挂着“清朝遗老,不问政治”的幌子,却联合当时省城和抚属各县的守旧派官僚、议员等,攻击在“五四”运动鼓荡下的临川学生爱国运动,指责学生宣传爱国行动是“造反”、“离经叛道”。当时第三师范学生在河东会馆演话剧,他说男女合演话剧是“道德沦丧”、“有伤风化”。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这位封建卫道士,蛰居乡里,郁郁寡欢以终。
   章条昌章条昌(1897—1932),字鉴孙,秋溪乡东溪洲人。幼失双亲,孤苦伶丁,赖其叔父收养就学。1918年,在抚州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同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坚持半工半读。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5年,毕业回南昌。由当时设在抚州的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张廷栋聘请回校任文史教员,经常以《晨报》副刊和《响导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传借给进步学生,并亲自在校内刊物上撰写文章,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无论在校或回乡时,常给同学或群众讲解穷富根源,揭露统治者的腐败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培养青年革命思想。1926年大革命时期,江西省立三师和七中合并,改为省立临川中学,条昌任该校委员长职。1927年“四·一二”后,他被迫转入秘密活动,并受到国民党右派的疑忌,同年8月上旬在抚州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南下部队,转战赣、闽、粤等省,在一次激战中被冲散,失去组织联系,后辗转到上海,教书为业。1932年病逝,年仅36岁。
   黄维翰
   黄维翰(1870—1933),字申甫。号稼溪,连城乡舍头村人。青少年时,即能文章。清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中举;次年,成进士。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候补直隶州知州。时清廷以行新政为点缀,维翰即条陈部章宜加变革之要点,遂见知于当朝,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奏调维翰为陆军督练公所参议。不久,周树模由左参赞改授黑龙江巡抚,三十三年又调他任呼兰府知府兼办呼兰税局。维翰莅任后,即以兵法训练约束巡警,迅速肃清盗匪,稳定社会治安,境内安谧,滞狱一清。于是鼓励耕牧,兴办工业,创设学校,并不时深入民间视察、调查,体恤民情,减免苛杂,深受人民赞扬。他在任期间,创办中学一所,发展小学26所,男女学生多达1300余人。常自课生徒,捐俸奖勉之。
  维翰在处理涉外事件时,不失国格、人格,而又讲究策略,措置得宜。呼兰府滨临松花江,南接哈尔滨,沙俄侨民和倚仗外人势力的基督教徒,欺压良善,横行无忌,维翰依据条约规定,加以约束,使之就范。个别逞强不轨之徒,即予拘捕,送往沙俄领事馆,要求惩处,外人不得不为之敛迹。黑省矿藏丰富,外人常以旅游为名,暗中进行探测。他即严词拒绝入境并上报巡抚,通知全省各地,一律禁止。咸丰十年(1860)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允许俄人航行松花,黑龙两江。庚子(1900)后,俄船竟擅入呼兰内河,一般官吏不敢过问,维翰在《吉黑公共之松花江俄无航权议》中指出沙俄到我内河航行是不允许的,应予以禁止。待后,东三省总督锡良准备裁撤松黑航船局,维翰当面提出异议说:“如果这样办,那末,二江之中,实际上仅俄人拥有航行权,而我国反而没有。将来一旦发生外交争执,恐不免贻‘噬脐之悔’了”。锡良醒悟,遂罢裁撤松黑航船局之议。对于禁鸦片工作,朝廷对黑省的要求是“逐年递减,直至断绝”。维翰却请毅然一举断种,周树模据以入奏,于是雷厉风行,反比其他行省先期禁绝。
  宣统二年(1910)夏,迁任黑龙江首府知府兼省会警务公所总办,襄助民政司赵渊,严禁烟赌,此时有日本人设俱乐部,以汽枪射物为手段,诱人赌博牟利。维翰照会日领事,请予取缔。日领事予以拒绝,维翰乃密令警员监视,凡我国人自日本俱乐部出来的,便予拘留审讯,加以处罚。不久,俱乐部门可罗雀,日人只好自行停业。是时,洪水成灾,乃创设常平仓,粜米数万石以赈灾。 巡抚周树模本是他的房考师,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其弟触犯警律,维翰便将周弟随从中的直接责任者,依律惩处。周大怒,以报疫情不实的过错对他进行参劾,因此被罢官归田。 辛亥革命后,寓居北京,读书自遣。当时,国史馆,国立编译馆,礼制编纂会,以及东三省盐法志、吉林志、黑龙江通志、江西通志诸局,皆聘他为编修,其著述可考者有《统纪》29册(内容起自民国八年元月至十二年元月止),《政府年表》、《各省军政、民政长官表》共3册,列传若干篇,《武昌起义纪事始末》1册,《黑水先民传》25卷,《蒙服志》1卷,《渤海图志》3卷,《呼兰志》10卷,《历代名人生年表》2卷,《稼溪诗集》4卷,未完成稿者尚有《豫章姓系》、《江西疆域志》、《稼溪文存》及《江西历代地理志》、《江西名人传略》、《豫章大事记》、《抚州先贤传略》等不下数十万言。
   维翰赋性孝友,生活俭朴,喜接待文士,尤不忘故交,对启迪后进,十分热诚。入民国后,劳心著述近20年。猝以中风逝世,终年64岁。
   许瑞芳
   许瑞芳(1906—1934),别名春呈、植民、应槐,连城乡大桥许家村人,父业农,家境贫寒。生瑞芳后四年,为谋生计,携眷迁往福建省永安县贡川十八寨,改营商业,小本贩卖日杂、布匹等。
   瑞芳13岁回原籍,在航埠初等小学读书,15岁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附小,18岁毕业,升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他勤奋好学,在教师章条昌的辅导下,爱读《晨报》副刊、《响导》等书刊,在学校或家乡,团结相契同学,创建“读书会”,研读马列著作,探索革命道理。1926年10月,组织同学,深夜四处张贴革命标语,并上街宣传演讲,启发群众,慰劳和协助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同年11月,经陈奇涵、曾燕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被任为中共临川县支部、特支宣传干事。并以共产党员身分,参加改组国民党临川县党部的工作,当选为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领导抚州工人成立县总工会和各行业工会。国共合作破裂后,县总工会被迫解散,他豪不畏缩,和李干、章应昌等同志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有武装力量400多人,枪300余枝,积极组织工人群众进行游行示威。1927年8月10日,南昌“八一”起义部队到达抚州,即带领农民自卫军,参加起义部队行列。潮州一战,起义军受挫,农民自卫军被冲散,许瑞芳与组织失去联系,只得折回家乡,暂时隐蔽。同年11月23日,被敌逮捕,经其岳父及亲属花钱保释。后潜往福建省永安县,化名许植民,在永安县中学任教员,又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师生员工中,宣传革命道理,启迪进步思想,团结进步教师赖右吾、刘宗濂、刘濬源等在永安城郊黄竹洋、新桥头等村,开办贫民夜校,名为识字教育之所,实为宣传革命阵地。常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漫画、唱歌等方式,向工人、农民灌输革命思想,激发其阶级觉悟,促成了后来永安县工农群众和学生,掀起抗捐、抗租、抗税、抗丁和罢教、罢学的群众斗争浪潮。 他在永安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怀疑和注意,即辞去教员职务,于1931年冬,邀同乡邓炎辉和自己一同送眷属回乡,途经福建省何连排地方,巧遇一支中国工农红军,旋即瞒着妻儿参加了红军部队。
  翌年,他任红四军第十师宣教科科长,工作积极,战斗勇敢。1934年冬,随红军长征。不幸在石城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生前写有《自序》、《国民党之如是我见》、《乡村打架的一般》、《哭应昌同志》、《章应昌略传》、《革命的人生观》、《乡村劣绅经济之来源——剥削》、《告青年》等文章。
   刘川金
   刘川金(1910—1935),又名传经,山斜乡贯里村人。生于贫苦农家,兄弟3人,川金居次。他7岁时,父母双亡,即给地主放牛,至16岁才同兄弟一起在家务农,家境仍很贫困,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坚强的性格。
  1933年2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某部进驻贯里村,开展革命宣传,建立村苏维埃。他带动30多名贫苦农民一起参加革命。同年3月入党,被选为凤岗区苏维埃主席。他革命热情高涨,工作积极负责,获得党和群众的信任。在扩大红军工作中,他走村串户,热诚宣传,动员了3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他带头批斗其舅父,并罚银圆40元。同年5月,被选为崇仁县革命委员会主席,6月,崇仁县苏维埃成立,任主席。次年6月,乐安、宜黄、崇仁三县苏维埃合并,任三县联合苏维埃副主席。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北上,组织决定他继续留驻当地坚持斗争。次年1月,在长罗开展工作,不幸被铲共义勇队逮捕,解至李家山口杀害,年仅25岁。
   彭祖寿
   彭祖寿(1871—1936),字琢孙,号觉云,别号巴山铁汉,巴山镇人,县学廪生。清宣统二年(1910)例授文林郎,分发湖北省候用知县,未获履任。民国元年(1912)琢孙任县教育会会长兼振坤女子学校校长。三年,考入江西省澄清吏治研究所,奉派为26县吏治调查员,至进贤县密查私访,当场查获县知事吸食鸦片,该知事即贿送银圆肆百元,祈求包涵,当即拒绝,并赠诗曰:“多谢明公一片心,交友何必赠黄金,应知我是贞操者,决不贪利染泥尘。”随即焚毁烟具烟料,并上报核办。四年春,考取候用县知事,在武昌候缺时,奉省督临时委派至夏口厅(今汉口市)监焚英商的鸦片烟2100余箱,价值银圆200余万元,英商企图以银圆4万元贿通夏口厅长,以假换真,但被他严词拒绝,终于当众焚毁。
  琢孙为人爽直刚毅,勤奋好学,工诗善文,尤对古典文学较有研究,喜爱梅花,尝作对联曰:“百练此身成铁汉,一生知己是梅花。””““布衣常自足,多金复何为。”晚年致力于国学研究,联络本县国学爱好之士,于十二年创办国学研究社,自任社长,共同研讨国学经史,潜心文史写作,著有《读史随笔》、《鄂中宦游录》、《觉芸轩诗笺》等遗稿,惜于“文化大革命”中焚毁。
   戴用章
   戴用章(1910—1937),字文人,唐剩村(今东来乡唐剩村)人。出生于农家。民国十五年(1926)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后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二十年在一中肄业时,恰值日本侵略军侵犯我国东北三省,他义愤填膺,决心投笔从戎。
  民国二十二年九月,中国空军航空学校招生,即报名投考,由校方保荐入南京陆军步兵团。受训期满后,分派在航校洛阳分校,复转到杭州笕桥航校接受军事及航空技术训练。毕业后任中国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队长,时“七·七”事变发生,日军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他毅然告别父母和新婚妻子,参加抗日战争。经过三次空中激战,在江苏境内上空,击落日机两架,荣立战功。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三十日,在河南境内的一次空战中,不幸血洒长天,为国捐躯。遗体葬于河南省周家口。
   肖金标
   肖金标(1862—1939),南岸乡(今六家桥乡)方家村人,出生于农家,父早丧,母亲带他乞讨谋生。7岁时,随舅父学弹棉絮,流落到浙江省兰溪县,舅父收入窘迫,难谋生活,被迫将其委与当地一富翁为嗣。9岁时,遇四川省峨嵋山道人罗定山化缘至其养父家讨水喝,养父母不在家,金标以礼待之,为道人另沏茗茶,并留寓供斋饭。道人见他小小年纪,聪明灵活,心情纯朴,有心物色为徒。其养父母回家后,亦热情接待。于是居其家授以武术和伤科、中医内、外科、妇儿各科医技,历时13年。金标勤学苦练,在严师的督饬下,得道人武术、医技的真传。
  25岁后,养父母相继亡故,于是反回原籍,定居原南岸乡七分村。以行医为业。常游寓福建省的光泽、邵武、三明,浙江省的金华、兰溪以及本省的弋阳、贵溪、余干、东乡、南城、临川等地方,行医授徒,治愈多人,颇有名声。
  其医疗技术,内科以望、闻、问、切为特长,诊断确切,服药即愈。伤科擅长推、拿、接、抖。凡新旧内外伤损或骨碎、骨折,只需他察看患者眼睛,即洞悉无遗,处方配药,服后神效。有东乡县延桥地方一青年,被火车撞碎下肢肘骨约五寸长,在别处医治要截肢致残。3天后来寓所求治,察看碎骨已枯死,当即拆剔碎骨,消毒理皮,用药末包扎,并内服中药。两月后,该青年痊愈,下肢活动如常。因此,其高精医术,誉及周围百里内外,群众誉称“肖拆骨”。在医德方面,恪遵师父教导:医者以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痛苦为要旨,不拘报酬多寡,有求必应,无分贫贱富贵,均一视同仁。 民国二十年(1931),金标已届古稀高龄,还参加江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举办的运动会,表演国术。当时的专员以驻军将领所赠的银瓶一对(上镌“国术纯精”四字)授予金标。
   二十八年病殁于临川。由其徒弟李老八护柩至原籍安葬,享寿78岁。
   李建民
   李建民(1880—1945),字习若,许坊乡谙源村人。青年时就读于江西政法学校,受“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的影响,渴望民主自由,反对封建制度。民国五年(1916)在李烈钧部下任职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戚阳(军阀)任省长时,曾通缉过他。十一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广州的革命党人处于危险之中,当时滇军朱培德部队已进军江西,孙中山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密使他到江西朱培德处班师讨伐叛军,途中被陈炯明部下捕获。严刑拷打,临危不惧,保守机密,后经营救出狱,并胜利完成了班师任务。十四年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蒋介石拉帮结派排斥异已,他毅然离职返籍。同年赖世璜(江西省长)任命他为宜黄县长。任期内,他释放了一些在狱的反蒋爱国人士,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怀疑,任职仅三个月,即被免职,归居乡里。 二十三年,出资从临川请来医师程某,在龙骨渡办了一所短期戒烟(鸦片)所。三十二年,本县的回乡逃兵筹组“逃兵会”,为首者实是李济民,但县长夏凌云故意利用“济”和“建”二字的讹音,说他为首组织逃兵会,下令通缉。他闻风后,离家出走,到重庆投靠挚友。三十四年死于重庆,终年66岁。
   黄继农
   黄继农(1882—1948),字情田,又名静恬,航埠乡园坊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先友,曾与同乡黎士美在航埠创办航溪小学。
  幼时颖悟好学,文思锐进,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中秀才。民国元年(1912),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江西省立第七中学校务主任等职,继任广东省农工厅农事科科长、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后改称临川中学)教师。
  民国二十四年,实行一保一校(保国民学校)的教育制度,他鉴于故乡处于县境边缘,村落分散,儿童到保学就读,很不方便,乃独力捐资,在湖头村创办私立情田小学,于园坊村创办私立先友完全小学。使穷乡僻壤的詹坊、杨家山、余家、王铁、沙源、东坑等村的儿童得以就近上学。
  情田为人浑厚朴实,言必信,行必果,乐于济困扶贫。家道虽小康,但自奉颇俭,常布衣蔬食,勤奋治事,节约理财,把毕生精力,尽瘁于家乡教育。生有二子,长名育贤,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总工程师,全国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后,侨居美国。次名育才,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毕业,后获硕士学位,毕生从事中学教育。其他弟、侄、孙辈,皆学有专长。
   张保生
   张保生(1901—1950),字佑民,乳名保仔,航埠乡张家村人。幼年丧父,失去上学条件,只得从事砍柴、牧牛,其母做针线农活,寡母幼子,生活维艰。民国元年(1912),其母招赘临川县艺人王撮仔为夫。他开始随继父学唱戏,然目不识丁,学戏十分困难。而他却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在理解剧情和台词后,逐字逐句,熟念强记,刻苦演练。3年之后,学会了生、旦、净、丑、末等角色的多种戏目,而且学会了吹、拉、弹、打各种乐器,练就了各行当的基本功。
  三年,随继父及师兄弟四人共同组成“三角班”,在农村巡回演唱,剧目有《青龙山》、《毛洪记》的“花园相会”一折,《蔡鸣凤辞店》的“进店”、“辞店”两折;《余老四》的“借茶”、“拜年”、“交情”等折,群众喜闻乐见,名声渐噪。
  当时政府禁演“三角班”,后来在宜黄县结识了一位唱“宜黄戏”的师傅叫大龙,便拜他为师,改唱“宜黄戏”。二十三年起,乃改组“半班”,叫“佑民堂”,招收艺徒,自己又在宜黄戏剧目的基础上,移植整理了几个剧目,有《张公义百子图》、《三娘教子》、《八仙贺寿》、《三司会审》,加上原来擅演的《攀弓带》、《孟姜女》、《方卿戏姑》等,在临川、崇仁、宜黄、乐安等县城乡巡回演出,颇受群众欢迎。尤其是乡村庙会、节日期间,为繁荣集市贸易,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所作的精采表演更获好评。他男扮女装,擅演旦角,扮相清秀,善于刻划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演到悲恸时,哭得双目真流泪,常使观众随之伤感。他嗓音圆润细腻,吐字清晰,唱、做、念、打,样样皆精。群众美称之为抚州地区的“小梅兰芳”。当时,“保旦仂”之名在我县城乡,家喻户晓,妇儿皆知。
  其妻章金秀,是其母抱养的童养媳。婚后,夫唱妇随,保生教她唱戏,亦有造诣。民国时期妇女登台演唱,常遭封建官僚或地痞流氓的屈辱,她就长期女扮男装,扮演小花脸,和丈夫搭挡合拍,局外人很少知其内景。保生于1950年病故,终年50岁。
   陈简青
   陈简青(1871—1951),字及仙,号泰山,凤岗乡垚岗村人。清末县学庠生,熟读经、史,博学多闻。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县自治筹备会主任和参事员。四年任县劝学所长兼县视学,在家乡集资创办凤岗仰庐小学和启明女子学校。二十六年并为公办,改称第四区中心小学,自任校董、校长、名誉校长,并亲自参与教学事务,对学生循循善诱,双目失明后,仍掌管校务。从事教育事业五十载。民国时期本县许多知名人士,多出其门下,县人誉之“桃李满园”。惜过早双目失明,无著作传世,终年81岁。
  罗宾罗宾(生卒不详),字挺生,巴山镇人。青年时受“五四”运动的启迪和推广新文化的影响,思想开明。民国八年(1919)任崇仁县高等小学(原相山书院)校长。同年5月20日他带领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共400多人,在县城泥湾洲(今新市场)集会,通电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斗争,要求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会后举行示威游行,组织一批进步教员和学生,成立宣传队和仇货检查队,深入街头巷尾,开展反帝爱国宣传活动,利用唱歌、演讲来吸引群众。之后,他看不惯官办学校的腐败,毅然辞职回家,创办私塾经馆于西路街。为人正派,不附权贵,教学认真热心,对学生要求严格,颇得名望,县城群众纷纷将子侄送到他办的经馆学习。终生从事教育,桃李遍县。
   刘建章
   刘建章(1920—1951),河北省定县高就村人。出生于贫穷农家,读了3年书,年龄不过15岁,即给地主做长工。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乡、区、县各级干部及县委书记等职。
  1942年,任定唐县第三区区委组织委员时,该区环境非常恶劣,他机警巧妙地活动在敌占区,白天隐蔽,晚上开展革命工作,使各村党支部较快地恢复了活动,并在各村建立起表面投敌实际由我党领导的两面政权。
  1945—1948年,在热河省赤峰县工作。1947年冬,匪首白某勾结国军,带领100多名土匪,偷袭赤西县委机关和县大队,他遇警不慌,从容应变,派出一个小分队,在村西牵制敌人,县委机关和群众,从村东安全转移,接着亲率县大队绕到敌后,出其不意向敌突袭,当场打死打伤敌人五六十名,残敌狼狈逃窜。
  1949年4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7月到达我县,首任县委书记。他生活俭朴,作风正派,平易近人。1951年7月因病住院。同年8月6日去庐山参加中共江西省党代表会议,期间因劳累过度,脑血管病突发,抢救无效而死。年仅31岁。其遗体安葬于庐山小天池。省委书记陈正人为墓碑题词:“为人民而死,死有余荣。”
   黄励刚
   黄励刚(1886—1958)]字病侠,巴山镇文溪桥人。出生于书香之家,父、兄皆清代廪生。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等。
  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抚州中学肄业,同时由蔡突灵介绍参加同盟会。三十二年在江西高等学堂文科毕业。三十三至三十四年在南昌《晨钟报》社当记者。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南昌模范小学、射步亭小学、契家塘小学任教员、校长等职。民国十三年(1924),他以国民党左派身份。被派回崇仁从事革命工作。年初,被选为县总工会执行委员,他带动群众做劳军支前工作,积极支援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和南昌“八一”起义部队。后遭国民党右派猜忌,即于十八年上半年出走,到冀鲁战委会工作,不久离开部队,辗转流落外地,在章江中学、振德中学、宁都师范等校任文史教员达十余年。二十五年任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编演员。三十四年回崇仁县立中学任教。
   他教学时,不拘泥于政府编印的课本,常自编讲义,以讲故事的形式,启发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思想。
  1950年被聘为崇仁县文化馆馆员。195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推荐,被聘为江西省文史馆馆员直至逝世,终年73岁。有《梅江唱和诗集》、《人类平等》和《昔时贤文》评注等著述,惜未出版传世。
   黎仲明
   黎仲明(1898—1966),字镜远,一字仲鸣,号乡元,航埠乡下塘村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本科毕业。
   他在北京学习生活共5年,受进步思潮影响,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做好学校内江西同学会总务工作。 民国十五年(1926),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南昌,军阀邓如琢部队败退。邵式平从北师大返弋阳闹革命,特到南昌观察政治形势,和黎仲明等同住羊子巷永福庵民房内。 仲明居乡时,与邻里交往,尊老爱幼,讲信修睦。三十六年端午节,因赛龙舟发生纠纷,以章、黎两姓联合为一方,吴姓为另一方,列阵对峙,剑拔弩张,大规模的宗族械斗,已成“山雨欲来”之势。 当时黎仲明正在家乡,立即走访当时航埠乡乡长及程坊乡绅士,共商调解措施。议定各回本族做好开导劝解工作。但有少数乖戾多事之徒,不听劝说,煽惑群众,蠢蠢欲动。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毅然站在两阵之间,慷慨陈词,阐明械斗的恶果。在他苦口婆心而义正词严的说服下,双方终于放下了武器。 仲明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对古典文学、音韵学造诣较深。历任天津南开中学、浙江温州中学、上海暨南大学附中、立达学园、上海中学等校教师,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副委员长,江西省教育厅督学,江西省立宁都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等职。解放后,在江西省“八一“革命大学研究部学习,结业后曾在南昌女中、南昌二中、江西师范学院任教,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先后被选为江西省第一、二届政协委员,江西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晚年遭逢“文化大革命”动乱,1966年8月11日在江西师范学院不幸被迫害致死,终年68岁。杨学章
   杨学章(1945—1969),山东省邹平县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964年3月应征入伍,在解放军5203部队当战士。积极学习,刻苦训练,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拔为一排排长。1969年随部队驻入我县。同年8月9日深夜奉命赴崇仁河下游孙坊公社南门大队一带,进行防洪抢险。一排担任大塘轧花厂渡口装卸防洪草袋的任务。他带领战士们紧张劳动了一个通宵,次日清晨,洪峰到达,情况危急,一排又接受了上堤防洪的任务。此时对岸南门口堤段上许多农民和干部正处在河水继续上涨的威胁下,如何尽快搞到船只,送人过河去抢修圩堤险段,已成燃眉之急。为到对岸联系船只,学章带病跃入汹涌奔驰的洪水,加之过度劳累,当划过河面约2/3时,已经精疲力竭,洪水把他冲下7百多米远,接二连三的巨浪终于无情地把他吞没了。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李秀春
   李秀春(1905—1974),女,原籍兴国县良村人。14岁时,因家庭贫困,其父被迫以52块银元的身价,卖给葛溪村钟自立做童养媳。
  1925年在永丰县龙冈中心区担任妇女主任。1927年冬由戴达生、潘家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与丈夫钟自立一起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中共新干县委书记阙祖胜组建2000多人的游击队,在新于县和崇仁县的风岗等地打游击,秀春担任11团1连6班班长。1931年冬,敌人分两路进攻我县凤岗、山斜一带,企图将我11团击溃。在我县云际经乐安到新干的路上,发生了激战,战斗到第二天清晨,她带领周士连、何友荣和几个伤员,仍坚持在高峰山上掩护主力撤退,敌人爬到半山腰时,她发现自己只剩5颗子弹和1枚手榴弹,急到死尸堆里,找来25颗子弹和3枚手榴弹,继续和敌人战斗。战斗中,周士连牺牲了,她左腿也负伤,遂隐藏在草丛中幸免发现。敌退后,秘密下山。此时,主力已转移,她找不到组织,只得流浪到我县凤岗、桃源、王沙塘一带过乞讨生活。 次年春,她刚到王沙塘村,就被保长以“土匪婆”罪名拘留审讯。后被带到礼陂乡的左坊村联保主任李某家,她被五花大绑,剥光衣服鞋袜,只剩一条单裤,遭受火烧奶部,踩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但她严守机密,没有泄露半点情况。10多天后,审不出名堂,才予释放。于是逃到许坊乡务农。
  1952年恢复了党籍,历任乡妇女主任,先后评为省、地、县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和模范工作者。1960年任崇仁县民政局副局长。1974年1月8日逝世,终年69岁。
   甘长兴
   甘长兴(1891—1982),白鹭乡汛水村,人。9岁时读了一年私垫,因贫辍学,在家牧牛、砍柴。15岁,拜师学艺,由于聪明活泼,朴实勤奋,获师傅钟爱,并授以技术真传。
  民国十一年(1922)他携妻挈子,迁居县城,以编织篾器为业。他编织的篾器,以平整光滑、细嫩柔软见称。其制作特点,首重取材,选择节疏、黄(表层内的黄色部分)薄、色青的毛竹或水竹为原料,不符标准者不用。次重工艺,对竹篾的剖析刨光,十分注意手力的均衡。力争做到每根竹篾的宽度、厚度首尾均匀,同一器具的所用竹篾,其宽度、厚度也相互一致。按照制作某些细巧器具的要求,能削制成宽仅一毫米,薄如报纸的竹篾,使同行为之叹服。竹篾削成后,需加蒸煮,又善于掌握火候,使之恰到好处,柔软不脆。对竹篾的染色,能调配合度,深浅适宜。在制作篾器的一整套工序中,都有为一般篾工所不及的独到之处。其亲属现仍保存他的遗制篾箱1只,箱盖四周织成古钱图案,中央则织“金玉满箱”四个苍劲大字,全箱周围遍织“卍字图案,篾条宽度只有一毫米,四字和图案均用黑漆染色,棱角凸出,熠熠生辉。在编织竹簟、摇篮、花篮等篾器时,能织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多种花纹、图案和字画,形象生动逼真,誉满全县。许多社会名流,富商巨绅,都以求得他的工艺品为快。可是当时手工艺人的地位底下,制作精巧产品,也因价格被压而得不偿失,所以到中年之际,便改织适应大众需要的普通篾器。
  1956年,他积极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主动参加崇仁县篾器生产合作社。1968年10月,抚州专区庆祝国庆19周年,举办工艺品展览会。他已达78岁的高龄,仍用了20多天时间,精心编织了一幅毛主席像,同时,还编织了1块长2米、宽1米有“庆祝国庆”四个大字的匾额,一并送到展览会展出,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1968年10月1日《新赣东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这两件工艺品后又送到江西省工业产品展览会展出,并被珍藏。
  1982年2月,病故,享寿92岁。
   邓鸣科
   邓鸣科(1927—1984),郊西乡乐丰村古城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江西省立永修高级农校,次年毕业于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52年毕业于国立南昌大学农艺系,分配到海南岛农垦局工作。历经30多个春秋,专心致志,从事橡胶树的选育工作。对于利用科学技术成就,指导橡胶生产,有较高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橡胶树选育种途径和方法的商榷》,翻译国外有关科技资料10余篇,均发表在《海南技术》杂志上。1974~1984年任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农垦局负责人,评为高级工程师。1984年因车祸死亡。
   孙卒祥
   孙卒祥(1918—1984),号卒仂,孙坊乡月塘村人。生于贫农家庭,青少年时,给地主牧牛,当长工维持生活。他健谈善唱,语言生动,比拟形象,群众都喜欢听他说唱故事。建国后,他带头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劳动中喜欢自编自唱简单押韵的“顺口溜”,舒展心情。
  1955年由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高级农业社时,在6000人的大会上,他自编自唱了《说唱高级社》的快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此后,参加夜校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同时乡政府派文艺干部辅导,使他对编唱快板更感兴趣,随时随地结合生产活动和社员思想情况,又想又念,边念边改,创作质量逐步提高。他曾出席江西省积极分子大会。1959年3月被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吸收为会员。之后参加过江西省工农业余演唱团赴全国各地演出,江西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作品《歌唱农业八字宪法》和《只因有了共产党领导》两本小册子。其他创作有《农村生活大变样》、《十不见十普遍》、《歌唱宝水渠》,《农业机械化好处多》、《王茂生种田》、《张大娘劝女婿》等。
  1984年8月,因患肝癌病逝,终年67岁。
   廖飞
   廖飞(1906—1939),乳名万生,沙堤乡廖洲村人。幼年丧父,赖寡母抚养成长。家贫,生计艰难,乃投师学织篾、制蓑衣。为人强悍、狡黠,好逸恶劳,学艺不成,又厌恶农事,成为农村的“二流子”。
  16岁,投奔我县南上乡副团总李瑞资部下当喽罗。他野心勃勃,好勇斗狠,勤习枪法,苦练快跑,几年后,两手皆能举枪射击,弹不虚发,拔腿飞奔,速能追狗。获李之爱重,委为小头目。民国十七年(1928),李与县团总华庆锋争衡火拼,斗败出走后,他收拾残部,网罗地痞、罗汉,独霸“山头”,自封队长,流窜于本县城乡各地,抢夺乡公所、联保办公处枪支,向殷实富户强派“捐款”,后发展到300余人枪,常骚扰郭圩、礼陂、三山、河上、白陂、凤岗等集镇、乡村,打家劫舍,强奸妇女,残害群众。
  民国二十八年,县长费绍宏,以廖扰民太甚,意欲”招安”为其所用,遂委他为民众自卫大队常备中队长,并对他极力拉拢,亲如“父子”。无奈他恶性不改,且变本加厉,更加仗势欺人。名为地方武装部队军官,实际仍是土匪头子,费始下定除廖决心。乃与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密商妥,用调虎离山计,劝诱他去抚州集训,以便取得升任大队长的资格。廖怀疑有诈,抗拒不从。费不得已,先请专署调训其他中队长、分队长,使廖释疑,又命胞弟费子诚带自己嫡子至廖营为人质,以之取信。
  同年秋,廖始带亲信随从数人,前往抚州受训,受训期间,对廖等特别优待,不加约束,任其在外寻花问柳、赌博、吸鸦片,而暗中派人监视。久之,廖放松戒备,纵情享乐。南抚师管区司令,见时机成熟,便于11月初埋伏武装人员于训练场所,并突然下令集合训话,廖之随从到场集合,即被解除武装,束手就擒。而早被密探监视的廖飞本人,此时正在抚州街上某烟馆吞云吐雾,即在烟馆擒获。解回崇仁后,经过公审,判处死刑,枪决于万寿宫侧(今交通局旧址)。廖部下党羽、喽罗被地方武装部队包围缴械后,分别收编或遣散。县人见廖匪已除,无不拍手称快,额手称庆。李添贵
  李添贵(生卒不详),谙源(今许坊乡谙源村)人。清光绪十五年武举及第,钦点营用,分发河南任职。自恃家资富有,武艺上乘,避不赴任,呆在家里吃、喝、玩、乐,伙同其兄在家乡放高利贷,用一部既高且大的特制风车(现存省博物馆展览)收租,剥削佃农,还私设土牢和刑具,迫害乡民。倚仗势力,放债不分对象,也不怕债户拖欠,他自有恶毒办法。邻村一单身懒汉,赌博输了钱,向他借了一笔钱,再赌又输光,无法偿还,到期他带来一帮打手,拥到该懒汉所住的村庄,把全村人的水井封闭,诬称该懒汉已把水井卖给他,如全村人要饮用这口井的水,就要拿出相当于懒汉所借数额10倍的钱向他取赎,群众素知他一贯横行乡里,惹他不起,只得如数凑钱“赎回”水井。民国十五年(1926)11月周士及发动工农群众对他进行了斗争,清算并没收他剥削所得的财产,分给贫苦群众。大革命失败后,他仍作恶如故。后病死。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人物

华焯
相关人物
章应昌
相关人物
黄凤池
相关人物
周士及
相关人物
华煇
相关人物
章条昌
相关人物
黄维翰
相关人物
许瑞芳
相关人物
刘川金
相关人物
彭祖寿
相关人物
戴用章
相关人物
肖金标
相关人物
李建民
相关人物
黄继农
相关人物
张保生
相关人物
陈简青
相关人物
罗宾
相关人物
刘建章
相关人物
黄励刚
相关人物
黎仲明
相关人物
杨学章
相关人物
李秀春
相关人物
甘长兴
相关人物
邓鸣科
相关人物
孙卒祥
相关人物
廖飞
相关人物
李添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