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宗派械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310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宗派械斗
分类号: D635.1
页数: 3
页码: 736—738
摘要: 《崇仁县志》中对崇仁县宗派械斗的介绍。
关键词: 崇仁县 宗派械斗

内容

第一节宗族械斗
   民国十二年(1923),孙坊乡庙上村,周姓中有人砍伐邓姓山上的松木当柴,又因争夺破港湖中的鱼,引起两姓纠纷,酿成一场宗族械斗。
  庙上村的周姓,汇集前庙、里庙、南门、上坪、七分、上分、老居、小房、南岸等9村周姓300余人,邓姓则聚拢老仓下、向家源、聂家山等村邓姓200余人,双方刀枪剑棍列阵,斗殴约一时许,邓姓重伤1人,周姓重伤3人,后经乡绅、耆老调解,由邓姓赔偿周姓医药费240元。
  民国十五年五月,孙坊街演三角班戏。台下孙、邹两姓中的一伙青年,蓄意挤撞起哄,使台下的妇女、小孩站坐不住、喊儿叫娘,双方即乘机互相格斗,虽经众人劝阻,但互不服气。于是,孙姓串合上、下徐埠、新基上、鱼尾、月塘、杨家坊、孙司、唐家洲、后分村等9村族众攻打邹姓,邹姓亦不示弱,遂串合老邹、新邹、庙下等村邹姓族众积极备战。双方械斗开始,聘有武师指挥,各以数百人上阵,鸣锣擂鼓呐喊,刀砍矛刺,棍棒交加,激斗约2小时。邹姓伤亡2人,孙姓伤亡5人,一武师当场毙命。后经双方绅耆与族长出面调解,由邹姓赔偿孙姓死者殓葬费与家属生活费共计银元800元。
  民国三十二年,贯桥乡乡长是本乡热头村人,因无理没收贯桥村一农民的食盐,引起贯桥全村人的公愤。该乡长即把矛头转移,煽动热头村人对付贯桥村人,致使两村械斗,造成贯桥村8人死亡的惨案。从此两村结下夙怨,一直互不往来,建国后,在土改复查中,才弄清当时械斗的真相,此后两村和好如初。
  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南岸乡、车上徐姓与邻村饶姓同争山权界址,导致两村800余人的械斗,结果徐姓死亡2人,由县司法处派来法官验尸后,判决饶姓凑集稻谷500石,殓葬死者和赔偿徐姓损失而结案。
  民国三十八年农历三月初七日(清明),航埠乡程坊村吴姓的一匹幼马,未曾穿缰,无人专管,于夜晚不知被谁杀死,次日凌晨,出现在章家店的一家门口(今学校所在地)。程坊村人,纷起议论,认定是章家店人所杀。此事被章家店毛老虎(一人的浑名)得知,乃自逞小有名气,好出风头,只身前往程坊质疑,程坊人见其来势汹汹,不待说完,予其一顿痛打,直打得大叫饶命,方才住手。他溜回章家店后,愤辱交加,即唤妻子,请来村中耆老(包括房、族长)和一班青年,涕泪交加,哭诉受辱的经过,大肆煽动,酝酿械斗。初九日,章姓串通沿河十八族,并外联航埠黎姓为后援,共集3000多人,吴姓则凭藉附近七族、同宗共脉,又连结外族吴姓,亦有2000余人,双方对峙于两村交界地段。械斗开始,章姓一人即被吴姓人用大刀杀死,并将首级取下,埋藏于蔗种坑内,适逢县保警大队中队长吴安南率部路过航埠,闻章、吴二姓械斗正酣,出于封建宗族观念,即将所部开赴程坊参与械斗,立毙章姓二人,重伤一人,章姓大败,自行退去了之。
  1967年8月29日,航埠公社的程坊村和茅竹山村吴姓与章家店村章姓和横塘村黎姓,因水利纠纷和民间生活矛盾以及旧存宿怨引起械斗。吴姓串联东坪村,梓陂邹家、马岭村、临川县的新坪村、山头村等;章姓则联合下章村、周家、航埠、黎家、贯东、洪坊、园石、东溪、棠溪、大树章家等村,共集结1422人于当日正午开始械斗,至次日上午10时平息,历时20小时,结果死3人(黎姓1人,是姓2人),伤7人,重伤6人,损失粮食4000余公斤,耗费15200余元。时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事发后,由支左部队派军驻防,强令双方停止械斗,并召集为首人员举办学习班进行思想教育,才使械斗未能延续。
  1974年3月,三山公社塘坪大队与丰城县罗山公社小溪大队,因山林纠纷,发生械斗,动以刀枪棍棒,各伤10余人。
  1977年2月22日上午,丰城县焦坑公社力付大队,组织男劳动力70多人,各携短棍柴刀,在大队正、副书记的率领下,以马鞍公社汤溪大队霸占了他们的“住岭山”为由,闯入该山半腰,将汤溪大队所属一个生产队的副业社员团团围住,并抓住林场一名50多岁的社员审问,适有汤溪大队综合厂一石匠,肩扛鸟枪,前往丰城作客,路过此地,被对方误为汤溪生产队社员增援的尖兵,立将其鸟枪夺下,在前额砍了一刀,顿时鲜血直流,晕死在地。接着又将汤溪一社员围住殴打,汤溪副业队的社员被迫纷纷逃离。但焦坑力付大队的来人,犹余怒未息,纵火烧毁山林400多亩,方悻悻而去。
  1980年5月17日下午,白鹭公社吕家村韵龙舟,划毕正从华家村登岸,碰上华家的生产队长,纠众阻挡,引起纠纷。开始互相吵嘴,后将吕家的龙舟砸烂,吕家不服,回村暗集丁壮并联络东坪数十人助援,向华家搞突然击袭,将华家的抽水机打烂,牛棚翻倒,华家通往东坪的桥梁拆掉。次日,华家人发现自留地里的甘蔗、甜瓜被毁坏,又与东坪人闹起纠纷,双方各用手中锄头为武器,起初,东坪人少,未能动手,回村后,集来百余人,手持大刀长矛,华家随又增援60多人,手执利器,械斗中,华家被打翻2人,1人当场毙命。事后由县、公社专案解决,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第二节社派械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农历十二月上旬,南岸乡的崇正、益群两个社派的头目为了竞选“国民大会代表”和乡长,在一次相互打砸斗殴之后,在各自头目的授意下,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械斗。双方约定械斗日期为3月18日,并函禀县政府,县府得悉后,即敦请绅士5人组成调解团前往解决,在刘家渡,召集双方头目进行谈判。谈判结果,决定由益群社赔偿崇正社损失600元,并由县税捐处负责代其交款,了结此事,双方签字后,各自解散。调解团亦离开刘渡,讵料十七、十八两保的崇正社员,不知谈判成功,仍按原定计划行动,遂致械斗重起,益群社1人当场死亡,后因死者的尸体被毁,虽屡次上诉,未获裁决。久之,事遂湮没。
  民国三十八年春,崇正社一骨干于回家途中,突遭移风社人的袭击。脱险后,另一社友复为移风社杀害,以致双方均常处于械斗戒备的紧张状态。不久,县城解放,始罢。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