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2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保健
分类号: R195.6
页数: 2
页码: 662—663
摘要: 保健一文主要描述了崇仁县保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机构设施、妇幼保健、学生保健、职工保健等相关工作介绍。
关键词: 保健 崇仁县

内容

机构设施
   民国三十七年(1948),县卫生院始设保健股,配保健医师1人。 建国后,县卫生院设保健专业人员。1954年冬成立县妇幼保健站,有专业人员4人。1955年各区卫生所配备了专职妇幼保健人员。1978年后公社有妇保组、大队有女赤脚医生,全县建立了县、社、队三级妇幼保健网。
  1981年开设了妇幼保健门诊部,保健人员7人,1984年增至11人,添置配备了妇检器械、药品。
   妇幼保健
  建国前,妇女生孩子,普遍由稳婆旧法接生,临产坐踏凳、垫稻草,难产则撕会阴、压小腹,断脐用锈剪刀,产妇得产褥热者多,甚而因此断送生命,故有临盆是过“鬼门关”之说。不少妇女多胎密育,因旧法接生,或过早劳动,或分娩产伤,多染子宫脱变和尿漏病,新生儿得破伤风死亡则时有发生。
  民国中期,县卫生院始设1名助产士,但费用昂贵,请其接生者甚少。
   民国二十六年,妇婴卫生工作只访视了40次,诊查67次。
  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县卫生院进行了产前检查125人,产后检查165人,接生94人。
  建国后,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培训妇幼保健和接生人员,大力推行和普及新法接生,1952年组织县卫生院助产士培训了农村接生员98名,改造旧产婆11名,免费发给接生箱和器械。1955年新法接生员达262人,城乡广设接生站,新法接生率不断提高,妇婴死亡率逐年下降。
  1958年后,开展妇女保健“三调三不调”(月经期调干不调湿,怀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妇女劳动保护措施逐步加强,机关企业厂矿单位的女干部、职工,国家规定产假休息56天,工资照发;农村女社员产假休息一个月,工分照记,使妇科疾病大为减少。工矿企业单位对女工实行了“五期”保护,还建立了女卫生室,添置了必要的卫生设备。该年全县兴办农村妇产院68所,床位140张,尔后逐年增多,1969年全部并入大队合作医疗站。
  1958年组建托儿所(组)110个(包括季节性托儿组),受托儿童2770人,其中全托幼儿40人。
  1978年,先后培训和补训了接生员53名,全面加强了妇女保健工作,全县产前检查4760人次,产后访视5850人次,调查妇女11535人,查出患子宫下垂的236人,阴道滴虫37人,尿瘘12人,对其中适宜治疗者全部进行免费治疗。
  1982年,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1003人,粪检930人,实行免费驱虫治疗800人。
  1983年,对1000名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查,查出宫颈炎120人,阴道滴虫病31人,阴道霉菌病44人;对964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检出先心病1人、佝偻病3人。
  1984年,妇科病普查122人,查出宫颈炎31人,阴道滴虫病9人,阴道霉菌病14人;对1143名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检出先心病1人,佝偻病1人,分别进行了治疗、矫治。同年,全县幼托组织有常年班48个,入托儿童1566名。
   学生保健
   建国前,县内中、小学校均无保健设施。
  民国二十六年,县卫生院对学校卫生视察12次,给学生体检850人,缺点矫治28人。
  民国三十四年,县内中、小学12所、学生1054人,开展了学校卫生工作,县卫生院给学生体检299人,查出缺点155例,矫治83例、145次,矫正31例。
  1952年,学校开设课间操。
  1963年,普遍实行学生眼保健操。
  1965年,县内完全小学均配备了保健箱,由老师兼学生保健工作。
  1980年,县城第一、第二中学和完全小学全体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卡片。1981年起,实行一个学期一次的师生健康检查和学生视力监测。
   职工保健
  建国前,职工无劳动保护,患病的医药费自理,并扣发工资,且往往因病而遭到辞退或解雇。
   建国后,厂矿企业配备了劳动保护设施,职工患病享受公费医疗。
  1958年以后,全县有24个单位先后设立了医务室,每年对职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1978年后恢复,至1982年止共有医务人员44人。
  1954年起,根据不同职业和工种,对职工发放劳保用品。1958年起,发放降温费和防暑药品,以后并对接触有毒有害或高温作业的职工,按照甲、乙两种标准,实行了保健食品(肉、油、糖)制度。尔后,厂矿企业逐年增添安装消烟除尘设备。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