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2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科技队伍
分类号: G311.56
页数: 2
页码: 642—643
摘要: 建国后,科技工作列入党和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崇仁县科技队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壮大。吴定璋在本省第一次研制完成了微型电脑控制线切割机床的控制系统,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关键词: 科技队伍 崇仁县

内容

从宋代起,县内即有人从事天文、地理、医药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宋末的吴泳,明代吴与弼,清代王廷泰均谙天文、知易理,通晓地志、律历,长于历数;南宋吴曾、胡以逊,元代吴澄、杨用安、熊景先,明代吴与弼、吴日新,清代陈伯适、王廷泰、黄甲榜(擅针灸)、陈立、华廷杰均精通医术,以医学名世;清代陈凤翔,则是名噪一时的水利工程专家。 清末民初,县人陈世珍、肖金标、曾金华,武术精湛,尤善伤科医术,世有“剥皮”、“拆骨”、“抽筋”之誉;民国中期,随着西学的兴起,还出现了少数新型的科技人材,著名的有留美博士黄育贤,曾任水电部总工程师(现侨居美国),但他们学成后均在外地从事科研工作。 建国后,科技工作列入党和人民政府的议事日程,全县科技队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壮大。1956年9月,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6月,成立县科学工作委员会,各公社(场)建立科学研究委员会。尔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卫生等各条战线先后建立科研组,初步形成了科技队伍。1960年,建立了县农业科研所,“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机构瘫痪。
  1975年建立了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5月,恢复了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79年10月又恢复了县科学技术协会,并先后建立了农学、林学、水电、农机、气象、电子、建筑、轻化建材、粮食、医药卫生、数理化等11个专业学会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科普创作协会。
  1980年后,在全县干部、职工中进行技术职称考试和考核。1983年,全县有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333人,其中农业37人,计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22人,技术员9人;畜牧业10人:计畜牧兽医师1人,助理畜牧兽医师8人,技术员1人;林业16人,计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5人;水电20人:计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1人,技术员5人;气象9人:计助理工程师3人,技师2人,技术员4人;工业88人:计工程师11人,助理工程师53人,技术员24人;卫生153人:计主治医师9人,医师40人,药剂师6人,医士98人。 此外,崇仁尚有一批在外地工作的高级科技人员,他们中有高级工程师曹正光、邓鸣科、陈国栋、黄杰、黎玮、谭正兴,副教授冯郁、吴定璋、陈尧臣、何镇华、章阳明、吴其仁,研究员徐建军,主任医师徐日兴,副总编辑徐日新等。1981年,吴定璋在本省第一次研制完成了微型电脑控制线切割机床的控制系统,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