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2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遗址
分类号: K928.725.6
页数: 1
页码: 631
摘要: 古遗址中主要描述崇仁县的古文化遣址和古窑址的相关情况介绍。
关键词: 古遗址 崇仁县

内容

古文化遣址
  新山周代文化遗址位于沙堤乡刘渡村东北、距崇仁河南岸200米的曲尺状土山上,遗址为杂草覆盖,面积约4200平方米。1982年开展文物普查时,在此采集到石锛1件,石矛残片3片及陶器等。石锛系用花岗石磨成;石矛残片中脊起棱,两面两侧开斜刃,断面呈菱形;陶器多为几何印纹硬陶,纹饰以回形纹、网状纹、水波纹居多,也有少量的绳纹、布袋纹。
  海螺山周代文化遗址群位于孙坊乡众寺坊村西2公里的海螺山上,东北滨小溪,北方土山连绵,南面农田成片,址上生杂树,共3处,自东迤西,一字排列,被分别命名为1号、2号、3号遗址。遗址群全长60.5米,宽40米。1982年在此采集到石刀、石斧和陶器的残片。石英石质的石刀残片有两面刃;石斧残存部分长8厘米,宽6。3厘米,磨制的刃部依然锋利,为花岗石质;陶器残片多硬陶,也有少量软陶;纹饰有绳纹、水波纹、网状纹、布袋纹、方格纹、云雷纹、云雷方格组合纹等。 凤岗嵊周代文化遗址位于巴山镇南郊,距县城2。5公里。西宁、宝唐二水交汇口北岸土阜上,灌木覆盖。面积5600平方米。1982年在此采集到残损石斧1件,石锛2件,印纹陶片5片。斧、锛均为花岗石磨制,陶片属硬陶,纹饰多为云雷纹,也有少许方格纹、网状纹。
   杨柳坑战国文化遗址位于沙堤乡杨柳坑村前,宝水渠东100米处的冈阜坳地上,灌木、杂草覆被,面积15600平方米。1982年在此采集到石斧、有段石锛各1件,印纹陶片多片。石斧、有段石锛分别为花岗石和板岩磨制;陶片多为硬陶,也有一些原始瓷,印纹以方格纹居多,也有少许叶脉纹、布袋纹、S纹。
   古窑址
  拳头山宋代窑址位于三山乡庙前村委会所在地北(偏西)0。5公里的拳头山上,松林植被。1982年在此发掘出碗、盘、坛、罐、香炉、八棱壶等瓷器残片多件,多为影青瓷,也有少量黑、褐瓷。又,这个乡的威坊村也有宋代窑址。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