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苏区的武装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2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苏区的武装斗争
分类号: K254.1
页数: 4
页码: 515—518
摘要: 《崇仁县志》中对崇仁县苏区的武装斗争的介绍。
关键词: 太平军 崇仁城

内容

红军初至崇仁
  1930年9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杨岳彬、谭政率领所部进驻我县,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协和典(商号名称)等大地主的财物,于锅炉街显应庙戏台上(今人民电影院左侧),散发给贫苦群众,并宣传革命道理,其时,城乡到处张贴:“广大群众行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驻守约一个月,即向中央苏区转移。
   黍山桥战斗
  1932年10月11日,工农红军一、三、五军团所部经港下、双坑、高洲、双坪、云峰等地向宜黄进军时,苏区游击队配合独立师、独立团由谷岗、枫斜、山斜、凤岗直向崇仁县城进击,以牵制敌人,恰逢国民党之保卫团队长周定模带领120余名士兵,由崇仁城向凤岗苏区进犯,两军在黍山桥相遇,敌人凭藉黍山的地形,用猛烈的炮火阻击游击队,激战数小时,游击队终于击溃敌人,缴获步枪10余支。
   一克崇仁城
  黍山遭遇战后,敌保卫团败回县城,但不甘心失败,继续进犯苏区,游击队英勇抗击,先后击退保卫团10余次的进攻,12月23日,游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战斗行动,一举攻克崇仁县城,缴获大量枪枝弹药,保卫团溃不成军,望风逃窜,敌县长仅以身免。
   一克崇仁城
  1933年1月24日,崇仁游击队和乐、宜二县独立团共2000余人,配合二分区独立第五师,在江西军区二分区的统一指挥下进攻崇仁,攻打盘踞在县城的保卫团,先将敌人包围,翌日攻城,主力红军第五师任主攻,地方武装全力配合,当向城门口拱桥冲击时,敌以密集炮火封锁进路,红军在城外挖筑工事与敌对峙,至晚8时许,红军架起云梯,登上城墙,痛击敌军,经过一天的激战,再次攻克崇仁县城,敌人狼狈溃逃至临川辖地,这时,满城张贴了独立第五师师长谢唯俊和政委胡嘉宾署名的安民布告,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与崇仁县人民一起欢度春节。
   登仙桥战斗
  1933年2月26日,敌中路进剿军第一纵队(即西路纵队)罗卓英所率的五十二师(师长李明)为右路;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为左路;十一师(师长肖乾)为增援队,从乐安出发,分两条路线向宜黄前进,令于2月28日到达宜黄集中,妄图进军宁都、广昌,以堵截红军回中央苏区的归路,并深入苏区袭击红军后方。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总司令朱德洞察敌人的阴谋伎俩,乃决心在运动战中,首先把它们消灭,于是在乐、宜、崇边沿地区登仙桥至黄陂一带,集结了红军一、三、五军团各师及独立师、游击队的兵力,布署了包围圈和伏击阵地。2月26日10时下达命令:以第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第三军团(彭德怀、滕代远)、第二十一军为左翼队;第五军团(董振堂、朱瑞)、第二十二军(罗炳辉)为右翼队;第十二军为预备队,随右翼队行动,拟于27日以遭遇战在宜黄的河口、东陂、黄陂以西;崇仁的东坑岭、谷岗、登仙桥以东地带,侧击并消灭乐安来敌,各部在接到命令后,分头从宁都北部、乐安南部出发,急速行军,向宜、崇边境运动;右翼队由东陂进至黄陂向西兜击敌人;左翼队由王都、苦竹坪向北前进,侧击敌人,其中三军团取道王都、白竹、港南、向安槎、下庄桥头前进;一军团又分成左、右两纵队取道跃龙坪、水口、向蛟湖、大龙坪、登仙桥一线前进;红二十一军由南村经朱坑向登仙桥挺进,形成大包围圈内的小包围,各部到达且的地后,就地隐蔽;待机歼敌。这时,独立第五师、乐安独立团、崇仁独立营和游击秋,亦奉命在东坑岭、谷岗一带,就地牵制并诱敌深入,敌人在进军途中,只遇到游击队等地方武装的袭击,误认为附近没有红军主力部队,所以戒备不十分严密。
  2月27日下午,两翼各部队先后向进入各自伏击范围之敌发起猛攻,激战至晚,次日全歼敌五十二师、五十九师。 第二天拂晓,趁着浓雾的掩蔽,红二十一军和红一军团七师分左、右两路合围驻守在登仙桥附近山头之敌后卫三O九团(团长吕国铨),我军率先抢占了朱坑、头水嵊山头,用猛烈火力向敌人扫射,敌军慌乱应战,激战数小时,红军按计划撇下头水嵊,引敌占领山头,以便聚而歼之。这时,敌军派来飞机助战,因不知红军已撤,仍盘旋在头水嵊山头轰炸,结果敌人自己被炸得伤亡惨重,丢枪弃弹,正抱头鼠窜时,独立第五师、独立团、游击队从谷岗方向追杀上来,红二十一军和红七师又从左、右夹击附近山头之敌,我军一面猛烈冲杀,一面向敌军进行政治攻势,大喊:“白军兄弟们,不要给蒋介石卖命,欢迎你们带枪过来当红军,参加分1田分地”、“我们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于是一批批敌军缴械投降。另一股残敌,凭借险要地势,负隅顽抗,我军即佯攻其正面,以牵制其火力,另派一连战士迂回至敌后更高的山头,居高临下,用手榴弹将敌火力炸毁,至下午1时左右,全歼敌三O九团,俘敌千余名,残敌向乐安退却,红十一师派兵一团追剿,至下午3时许,先头部从第七师已进到谷岗,当即俘敌数百,缴枪300余支,此即闻名的登仙桥战斗。
   手巾坑战斗
  1933年6月上旬,游击队为了配合主力红军歼敌,奉命进入崇仁县城捣坏国民党党政机关,将粮食、食盐支援红军作战,独立营营长胡家涛亲率100多名战士,直向崇仁县城挺进,行至离城3。5公里的七里亭,前哨探知城内驻有敌八十、九十两个师的兵力,由于敌众我寡,兵力悬殊,胡家涛立即命令,改道转向十都高庄村驻扎,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手巾坑,就地休息,埋锅造饭,计划经燥土、沙洲、马口转回凤岗。这时,敌人派出3个连配合保卫团追至,将独立营包围,在此紧急关头,胡家涛及时带队占领手巾坑山头,召开战地紧急会议,布置战斗,第一排向山下抄小路插入敌后,截击敌军,其他两个排向两边出击,战斗开始后,战士英勇杀敌,锐不可当,激战不到1小时,即告胜利结束,缴获枪枝300余支,俘敌160余人,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东山岭战斗
  1933年6月,县独立营攻打崇仁县城,正遇敌八十、九十两个师兵力的疯狂阻击,独立营且战且退,敌人乘机进入凤岗、港下、山斜等苏区,步步向东山进犯,七月初,敌二十七、三十一、四十四等3个师陆续向凤岗进犯,准备大举进攻祟仁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东山岭。主力红军、县独营、游击队予以迎头痛击,在山斜一带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敌又组织两个师的兵力,在逃亡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乡、保长、流氓地痞纠集起来的反动地方武装“难民团”的带领下,向东山岭村发动疯狂进攻,敌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三路向东山进犯,一路由凤岗、港下;一路由浯漳、朱坑;一路由咸口至东山山麓汇合,当时,主力红军已转入中央根据地,而东山只有独立营、游击队等200余人的地方武装坚守,敌人进攻数次,均被击退,后因原东山区苏维埃主席聂逢春动摇叛变,引敌三十一师分5条路线袭击苏区,敌人匍匐爬行至东山,被游击队战士发现,赶回县委报警,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暂时退出东山,待机进取,各级苏维埃干部和群众在独立营和警卫连的掩护下,冲破重围,抄小路向坳下撤退,当尚未全部退出时,敌又调集大批兵力紧追,遂与敌展开激战,在枪林弹雨中,政委蔡仲贤身负重伤,营长胡家涛弹尽援绝,英勇牺牲,于是,东山失守,县苏维埃进入朱坑村。
   敌后游击战
  红军北上抗日后,敌军疯狂地向苏区清剿,这时,我县苏区几乎全被敌军攻占,仅留下一支革命武装挺进队,在乐、宜、崇中心县委领导下,活动于丛山峻岭中,继续坚持对敌游击战争。1934年4月,在礼陂桥截获电线11公里,活捉大土豪10余名,俘敌哨兵4名,枪4支;5月,运用游击战术,在白沙、竹山一带摧毁了敌人碉堡和炮楼,打死了10余个联保主任和保长,在礼陂岔路口和宜黄宁下一带打死了敌“勇敢队”数名,敌1名中队长受伤。5月下旬,崇仁保卫团1个中队窜入凤岗、港下一带,进行骚扰活动,挺进队20余人,从谷岗东仔坑出发,在暴风大作的黑夜里,翻山越岭至凤岗、港下,涉过西宁水,匍匐前进,摸至村前,解决了两名敌哨兵后,冲进保卫团住房,杀死敌兵20余人,夺取了40支枪,胜利返回谷岗。
  6月间,挺进队5名战士,装扮成晚上捕鱼的普通百姓,深夜潜至凤岗驻军二十七师师部门口,搞破竹篱,匍匐前进,闪过敌人岗哨,突然猛烈开枪向敌师部内射击,立即枪声大起,硝烟弥漫,敌遇突然袭击,于慌乱中端起机枪扫射,结果打死打伤很多自己人,而挺进队5名勇士早已悄悄归队,此事当时被挺进队和群众赞誉为“五勇士大闹敌师部”。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岳彬
相关人物
谭政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董振堂
相关人物
朱瑞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滕代远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聂荣臻
相关人物
罗炳辉
相关人物
胡家涛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港下
相关地名
双坑
相关地名
高洲
相关地名
双坪
相关地名
云峰
相关地名
崇仁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