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武装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2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武装机构
分类号: E158.9
页数: 5
页码: 494—498
摘要: 《崇仁县志》中对崇仁县武装机构的介绍。
关键词: 崇仁县 地方武装 武装机构

内容

县尉厅
   宋时,县设尉厅于县署之西,置县尉一员,掌全县之军事、阅习弓手、缉奸禁暴。
   千户所
   元代,县有千户所,设正、副千户,下辖百户无定员,有吏目、弹压、打鹰、头目各一员。
   把总署
   明崇祯七年(1634)于招携(今属乐安)设把总署,我县分八汛,各驻兵防守,归抚营官节制。
   清康熙十五年(1676)起,抚州营下辖千总,兼临川、崇仁汛,我县为分防外委,有外委把总一员。
   团练局
   清咸丰五年(1855)冬,知县费兆鎔为了抗拒太平天国革命军的进攻,谕令城、乡分办团练,县城设团练总局,乡设团练所,全县计6所。
   靖卫团
   民国十六年(1927),每乡建立靖卫团(百姓称之为挨户团),招募地痞流氓为打手,专事对付共产党的革命活动。
   赤卫队
  1928年8月,在河汇周家建立当时我县第一支农民武装一一赤卫队,有队员10多人,长短枪9支,队长许勉之,白天在家生产,夜晚进行打土豪、废租废债的斗争。苏区游击队
  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及乐安独立团一连人,从宁都、瑞金、乐安等地到达崇仁坳下、谷岗一带开展游击活动,随即在谷岗乡组建1支地方游击队,队长袁和尚。不久,红军一、三、五军团从登仙桥路过东山,第三军团的政治工作人员驻扎在东山、山斜、港下一带,相继建立了9支游击队:
   东山游击队,1932年3月建立,1933年3月扩大合编为游击大队,大队长胡子龙,下辖东山、圭峰、汤山3个小队。
   山斜游击队,1932年2月建立,队长余寿为。
   浯漳游击队,1932年2月建立,队长孙敏院。
   凤岗游击队,1932年2月建立,队长甘冬生。
   双坪游击队,1932年4月建立,队长冯方生。
   陈坊游击队,1932年4月建立,队长杨老三。
   港下游击队,1932年4月建立,队长宁如生。
   罕浒游击队,1932年7月建立,队长郑义生。
   双坑游击队,1932年7月建立,队长李成义。
   独立营
  1933年6月,我县各苏区游击队集中在凤岗整编,成立崇仁县独立营,址在港下村,营长胡家涛,政委蔡仲贤(后由邹季铨继任),下辖四个连,第一连驻凤岗、山斜,连长李成岩;第二连驻港下,连长徐帮福;第三连驻谷岗一带,连长王尚义;第四连驻东山,连长胡子龙(兼);营直辖一个特务排,排长冯方全,县独立营隶属江西军区二分区。
  1933年7月,江西军区二分区将我县独立营与宜黄、乐安、永丰的独立营合并,扩编为红军十一团,团长夏兴发,政治委员欧阳忠。
   挺进大队
  1934年5月,乐、宜、崇中心县委和联合苏维埃根据江西军区第二分区司令部决定,将乐、宜、崇三县独立团、营地方武装和干部中的党团骨干,组成挺进大队,宜黄、崇仁为第二大队。
  1934年12月,挺进大队受到了国民党五万大军的包围封锁,经受粮、盐断绝的极端艰苦环境的考验,在中心县委书记李富怀领导下,突破敌人包围,越过封锁线,向湖南方向战略转移,于1935年2月在湖南汇入主力红军,北上抗日。保卫团
  民国二十二年春,江西保安团通令各县、局(特别区政治局)原有之各种地方自卫武装进行整编为县保卫团,我县保卫团是丙种编制,由县长兼任团长。
   铲共义勇队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凤岗特别区政治局,建立凤岗特别区铲共义勇队,大队长钟伯谦,副大队长陈齐善。
   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县设铲共义勇队,址在第一区署(孔庙),下设5个区队,120个小队。
   民国二十五年,县铲共义勇队,下辖4个区队,22个联队,274个小队。
   保安总队
   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县保卫团改为保安总队,县长兼任总队长。
  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县保安总队改为江西省保安第二十团第三大队,下设3个中队,9个分队,分驻县城、南岸、三山、元家、许坊、凤岗、秋溪等地,大队长由县长兼任,教育训练由团部负责。
   铁肩队崇仁第一队
   民国二十四年成立江西民众协剿会铁肩总队第一支队第二大队崇仁第一队,队长由县长兼,副队长吴植留,编制官兵122名,不久即撤销。
   民众自卫总队 民国二十七年,县保安大队改编为民众自卫总队,县长兼总队长,乡设大队,乡长兼大队长,保设中队,保长兼中队长,总队下辖两个常备中队,乡设常备班。
   保警大队
   民国二十九年,县民众自卫总队改为县保警大队,仍辖常备中队,专管地方治安秩序。
   国民兵团部 民国二十九年建立县国民兵团部,三十一年四月裁撤,三十三年恢复,负责征集新兵和军训事宜,下设自卫队、常备队、后备队、区队、乡队、保队、甲班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崇仁县大队
  1949年10月,抽调驻县的人民解放军一部分为骨干,招收志愿兵100多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崇仁县人队,下辖6个区中队(不含城关区),是我县解放后有地方武装之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崇仁县人民武装部
  1952年6月,撤销县大队,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崇仁县人民武装部(以下简称县人武部),址在胜利路泥湾洲东南侧(现人民医院隔壁),内设军事、政工两股,下辖大南、秋溪、孙坊、凤岗、白陂、礼陂6个区人民武装部,有部长、参谋、助理员各一人,均为现役军人,各乡成立民兵中队部,1954年改称乡队部,1954年9月,撤销区武装部,只设区武装助理员1人(现役)。
  1958年,县人武部下辖12个公社(镇)人民武装部,尔后随公社规模调整而增减,各生产大队组民兵营,生产队组民兵连,1975年县人武部增设后勤科。
  1984年6月,县人武部下辖1个镇20个乡人民武装部,村(居)委会组民兵营或连。
   解放后崇仁县军事领导人更迭表
   表4—2续表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人物

费兆鎔
相关人物
余寿为
相关人物
孙敏院
相关人物
甘冬生
相关人物
冯方生
相关人物
杨老三
相关人物
宁如生
相关人物
郑义生
相关人物
李成义
相关人物
李成岩
相关人物
胡子龙
相关人物
蔡仲贤
相关人物
胡家涛
相关人物
欧阳忠
相关人物
夏兴发
相关人物
李富怀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