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F603.56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建国后,崇仁县邮电职工逐年增加。邮、电2局合并为邮电局,邮政局移入电信大楼,农村设邮电所16所。
关键词: 邮电事业建设 邮电机构 崇仁县

内容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之机构称驿站,始建于汉,州县凡15公里一驿,至宋改称铺,5公里一铺,重、急文书遣使驰送。一般文书由铺吏传递,明、清沿袭。
  隋、唐时,我县设驿站5处:江阳驿,址在馆前庙(今桥北公勇路);丰安驿,在县东30公里的西馆地(今属白鹭乡);罗山驿,在县署对岸20步;梅坛驿,在县西南30公里;三山驿,在县西50公里。均久废。
  清代,县设总铺,址在县衙前(今江重厂宿舍)谯楼外街,初在街南,后迁街北。下辖路口、左桥、土源、前泽、西馆、万金陂、高溪、谢坊、山头等9铺,共置铺兵21名。清末,设邮传部,驿站遂废。斯时,无民邮通讯机构,民间书信往来,赖便人携传,殊为困难,有“家书抵万金”之俗语。
   邮电局、所 民国元年(1912),始于县城设邮政代办所,址在桥南务前街,置1人,办理民邮。十六年,成立邮政局,址于西路街彭家书院(今为巴山第二小学校舍),置3人,办理信件投递及汇款。
  民国二十一年,设电报局,址在文溪桥街“大夫第”内(今采茶剧院后面),有局长、业务员、工人各1人。
  1933年5月,我县苏区设邮政局,区设邮所,乡设交通员,邮递公私函件、报纸杂志和包裹。密件挂号,红军家属信件,免贴邮票。同时,县苏财政部支库设“特快”交通站,3里1站,日夜传递支库发出的支票和重要机密文件,不贴邮票。地方紧要信件须经县苏主席团批准,方能使用“特快”。
  民国二十七年,邮政、电报2局合并为邮电局,址在原电报局内。翌年分开,邮政局迁桥南桶荡街(今2号门牌),编制扩大,设局长1人,业务员及投递员7人。并于秋溪、航埠、榨背岭、礼陂、贯桥、凤岗、白陂、孙坊、刘家渡等集镇委托商店设邮政代办所。
  民国二十九年,建无线电台,代号“51分队”,初置县府内,后迁孔庙后西侧。有5千瓦发电机1台,收、发报机各1部。
   民国三十五年,电报局迁桥北义门第(今县保育院)。
  民国三十六年,桥南桶荡街私营学生纸店附设长途电话站,经营民间长话业务。
  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接管邮政局、电报局和无线电台,合并成立邮政局和电信营业所(址在黄洲桥南端西侧。今服装厂旧址)。并接收国民党县政府的总机,设于县政府东侧考房内(今江重厂宿舍)。
  1951年5月,电讯营业所并入邮政局,成立邮电局,址仍于桶荡街。下设秋溪、孙坊、凤岗、白陂、礼陂等5个区邮电所。
  1953年,县政府电话总机并入邮电局,局址迁锅炉街(今税务局大楼后面)。1956年,于桥南胜利大道建邮电大楼(今税局办公楼)。
  1958年,以公社设置邮电所13所。
  1969年12月,邮电局分设为邮政局和电信局,电信局由县人民武装部军管,于胜利大道建电信大楼(即今邮电大楼)。
  1973年10月,邮、电2局合并为邮电局,邮政局移入电信大楼,农村设邮电所16所。
  1984年,全县有航埠、孙坊、沙堤、相山、河上、桃源、沙洲、云际、马鞍、郭圩、礼陂、沧源、下邿坊等13个邮电所及三山、港下、山斜、白陂、许坊、大塘等6个代办所,另有20个邮票代售处,其中,县城2处,农村18处。
  建国后,邮电职工逐年增加。1949年14人;1956年52人;1966年68人;1970年127人。其中:男103人,女24人,中专、技校生3人。1984年126人,其中:男98人,女28人,中专、技校生7人。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机构

崇仁县邮政局
相关机构
崇仁县邮电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驿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