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4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邮电
分类号: F632.75
页数: 7
页码: 247—253
摘要: 1933年5月至1976年8月邮电业务空前发展,经营项目有信件投递、报刊发行、包裹邮寄、汇款、电话、电报等。
关键词: 邮电事业建设 崇仁县

内容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之机构称驿站,始建于汉,州县凡15公里一驿,至宋改称铺,5公里一铺,重、急文书遣使驰送。一般文书由铺吏传递,明、清沿袭。
  隋、唐时,我县设驿站5处:江阳驿,址在馆前庙(今桥北公勇路);丰安驿,在县东30公里的西馆地(今属白鹭乡);罗山驿,在县署对岸20步;梅坛驿,在县西南30公里;三山驿,在县西50公里。均久废。
  清代,县设总铺,址在县衙前(今江重厂宿舍)谯楼外街,初在街南,后迁街北。下辖路口、左桥、土源、前泽、西馆、万金陂、高溪、谢坊、山头等9铺,共置铺兵21名。清末,设邮传部,驿站遂废。斯时,无民邮通讯机构,民间书信往来,赖便人携传,殊为困难,有“家书抵万金”之俗语。
   邮电局、所 民国元年(1912),始于县城设邮政代办所,址在桥南务前街,置1人,办理民邮。十六年,成立邮政局,址于西路街彭家书院(今为巴山第二小学校舍),置3人,办理信件投递及汇款。
  民国二十一年,设电报局,址在文溪桥街“大夫第”内(今采茶剧院后面),有局长、业务员、工人各1人。
  1933年5月,我县苏区设邮政局,区设邮所,乡设交通员,邮递公私函件、报纸杂志和包裹。密件挂号,红军家属信件,免贴邮票。同时,县苏财政部支库设“特快”交通站,3里1站,日夜传递支库发出的支票和重要机密文件,不贴邮票。地方紧要信件须经县苏主席团批准,方能使用“特快”。
  民国二十七年,邮政、电报2局合并为邮电局,址在原电报局内。翌年分开,邮政局迁桥南桶荡街(今2号门牌),编制扩大,设局长1人,业务员及投递员7人。并于秋溪、航埠、榨背岭、礼陂、贯桥、凤岗、白陂、孙坊、刘家渡等集镇委托商店设邮政代办所。
  民国二十九年,建无线电台,代号“51分队”,初置县府内,后迁孔庙后西侧。有5千瓦发电机1台,收、发报机各1部。
   民国三十五年,电报局迁桥北义门第(今县保育院)。
  民国三十六年,桥南桶荡街私营学生纸店附设长途电话站,经营民间长话业务。
  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接管邮政局、电报局和无线电台,合并成立邮政局和电信营业所(址在黄洲桥南端西侧。今服装厂旧址)。并接收国民党县政府的总机,设于县政府东侧考房内(今江重厂宿舍)。
  1951年5月,电讯营业所并入邮政局,成立邮电局,址仍于桶荡街。下设秋溪、孙坊、凤岗、白陂、礼陂等5个区邮电所。
  1953年,县政府电话总机并入邮电局,局址迁锅炉街(今税务局大楼后面)。1956年,于桥南胜利大道建邮电大楼(今税局办公楼)。
  1958年,以公社设置邮电所13所。
  1969年12月,邮电局分设为邮政局和电信局,电信局由县人民武装部军管,于胜利大道建电信大楼(即今邮电大楼)。
  1973年10月,邮、电2局合并为邮电局,邮政局移入电信大楼,农村设邮电所16所。
  1984年,全县有航埠、孙坊、沙堤、相山、河上、桃源、沙洲、云际、马鞍、郭圩、礼陂、沧源、下邿坊等13个邮电所及三山、港下、山斜、白陂、许坊、大塘等6个代办所,另有20个邮票代售处,其中,县城2处,农村18处。
  建国后,邮电职工逐年增加。1949年14人;1956年52人;1966年68人;1970年127人。其中:男103人,女24人,中专、技校生3人。1984年126人,其中:男98人,女28人,中专、技校生7人。
   第二节邮政
   邮路
   清代之邮路,以县城为起点,每5公里设一铺,全县有陆邮路6条:
  东北向,经路口铺、左桥铺、土源铺、前泽铺、西馆铺,越5公里抵临川县界大岭铺。
   东向,行程32.5公里,抵临川县界车源邨柏叶塘铺。
   西向,经万金陂铺、高溪铺、谢坊铺,越5公里抵乐安县界怀仁铺。
   西南向,行程25公里,抵乐安县界之丁家源铺。
   北向,行程20公里,抵丰城县界之黄檗铺。
   东南向,经山头铺,行程27.5公里,抵宜黄县界之孤岭铺。
   水邮路1条,自黄洲桥起沿河下航30公里抵临川县界之白虎窑邨。民国期间,县内有乡间邮路9条,以县城为起点,分别通往秋溪、航埠、孙坊、刘渡、凤岗、白陂、贯桥、榨背岭、礼陂等集镇,3日1班。通往邻县的邮路3条,东北往临川40公里;东南往宜黄35公里;西南往乐安50公里;3日或5日1班。
  建国后,邮路日趋发展,1984年,全县邮路总程941.1公里。其中:外递邮路2条,一经火车站,一经汽车站,全程4公里;县直达乡村邮路22条,分别至航埠、孙坊、六家桥、相山、沙洲、云际、白陂、马鞍、榨背岭、礼陂、沧源、下邿坊、许坊、马口、富溪、曾家、左港、刘家渡、胡家、郭圩、永胜、萱华等地,全程497.8公里;乡至村邮路24条,分别为:航埠→古塘、熊家,沧源→谙源、石背,马鞍→塘边、松坑,白陂→城下、丁坊,榨背岭→长剩、东来,孙坊→下港、左垦、汀桥、花园,大塘→曹坊、罗家,凤岗→陈坊、浯漳、高洲、双坑,沙洲→游坊,云际→马口,下邿坊→岔路口,礼陂→洋陂,全程439.3公里。
   设备
  清代之驿铺以马为交通工具。民国期间,办理民间函件投递及汇款,置有邮筒、邮袋、信箱等设备。
  建国后,随邮政业务的发展,投递设备不断增加。1964年,有自行车12辆,磅秤7台,铁柜1只。1984年,县局有邮筒1个,信柜1台,邮袋100只,摩托车1辆,自行车24辆,汽车(2.5吨位)1辆,全系统有信箱45个(其中,农村39个),磅秤21台。
   邮运
   建国前,步行邮递,劳力重,邮期长,山区不通邮。
  建国后,逐步以现代交通工具更替步邮。1957年,崇仁至抚州开始以汽车运邮。1966年始,进出县邮件由火车站托运。1969年,辟崇仁→礼陂→下邿坊摩托车邮运。以自行车递运邮件,则始于1957年,至60年代后期普及城乡,步邮遂止。现邮件传递迅速,县城可阅当日、乡村可阅隔天的《江西日报》和《赣东报》。
   第三节电信
   线路
  民国二十一年(1932),我县开始架设通抚州和县内各区所在地的电话线,翌年竣工,交付使用。二十四年,架通宜、乐线,至此,有通抚州的裸线51.8公里,木电杆634根;通宜、乐的裸线88.4公里,电杆1056根。三十一年,日军侵扰县境,线路被毁,全县电话中断。三十三年,修复原线路,并架设乡线3条。一通马鞍乡,程长15公里;一通礼陂乡,程长15公里;一通太平乡,程长30公里。翌年,全县电话线达127.5公里。三十五年后,电话线通13乡(镇),总长143公里。
  建国后,电话线路逐年有增。1950年有113对公里,长话通抚州、宜黄、乐安。1963年,城乡线路总长338对公里,为1950年的3倍。是年,县城开始架皮电缆1.28公里,缆芯线总长57.6对公里。尔后,缆线不断发展,并于1974年开始埋设地下缆线,市内架空明线日减。1984年,市内架空明线杆路长13.2公里,线长29公里,电缆皮长9.2公里,其中,地下电缆3.4公里,缆芯线总长873对公里。农话架空明线杆路长410公里(其中水泥杆路77公里),线长757对公里,电缆皮长4.5公里。直通外地的长话线路12条,其中通南昌2条,通抚州6条,通临川、宜黄、乐安、公溪各1条。
   电话
  民国二十二年(1933),县府设总机,市内机关及各区署装单机,开始通用电话。二十四年三月,有总机1台,容量20门。除一区的单机接总机外,其余二、三、四、五等区各设5门总机1台,接所属联保办公处及碉堡的单机,全县共有单话机32部,皆为军、政部门使用。通往临、宜、乐3县及凤岗特别区的电话,则由交通兵团的总机转达。二十七年,县总机增设10门转换机2部,各机关的单话机增至37部。三十年,全县有单话机40部。三十五年,话机减为:总机4台,单机17部。
  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接收原总机和单机使用,并设单机1部,单线接抚州总机,供内部通长途电话。
  1953年,县总机移交邮电局,废旧机,换装容量100门的磁石交换机1台。接县城单机47部及区总机6台。区总机总容量150门,接农村单机83部。
  1966年,县总机容量扩至230门,接公社总机及县城单机216部。公社总机容量750门,接农村单机541部。
  1975年,县总机换装共电式交换机1台,容量300门,接县城单机213部及公社、省地驻县厂矿的总机。驻县厂矿总机容量350门,接单机188部。公社总机容量840门,接农村单机368部。
  1982年,县总机换装1台500门的HJg21型纵横自动交换机,县城全部改用拨号自动通话单机263部。驻县厂矿总机容量350门,接单机188部。公社总机容量1120门,接单机315部。
  1984年,接入县总机的自动话机307部。驻县厂矿总机容量驰480门,接单机336部。乡总机容量940门,接单机209部。长途电话直通南昌转发,可与国内外通话。
  安装电话的用户,县城由1963年的140户发展至1984年的307户,其中,私人电话7户。农村由1972年的320户减至1984年的126户。电报
  民国期间,电报局用单线话机以人工话传电报。二十九年(1930)始,县政府设无线电台进行收、发报。
   建国后,直至1964年,仍用有线话机人工传呼抄发电报。
  1965年,县邮电局安装1部莫尔斯特号人工发报机,同年,江西省邮电局配发1部55型15千瓦无线电台。此后还有有线报路和无线报路各1条直通抚州。
  1968年,安装高频振荡器1部,原莫尔斯特号机停用。
  1976年8月,省邮电局又配发55型电传打字机2部,从此我县结束了人工抄报的落后方式。
   第四节业务
   清代,驿站为官府递送公文、信扎,无民间通邮业务。 民国期间,邮电部门办理民邮及汇款,然业务量小,二十六年(1937),邮递普通信45929件,挂号信4345件,快信353件,拍发电报198张,其中,军政界10张,私人188张。二十七年,拍发电报928张,其中,军政界328张,私人600张。
  建国后,邮电业务空前发展,经营项目有信件投递、报刊发行、包裹邮寄、汇款、电话、电报等。建国后崇仁县部分年份邮政交换量统计表
   表2—27建国后崇仁县部分年份电信交换量统计表
   表2—28单位:张
   图2—6
   建国后崇仁县邮电业务总值、收入增长图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机构

崇仁县邮政局
相关机构
崇仁县邮电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