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副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副业
分类号: F307.556
页数: 2
页码: 180—181
摘要: 崇仁县农村的副业,项目颇多,收入可观,是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开展多种经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农贸市场。农村副业生产的年均收入达462.35万元,占总收入的9%,较1963年增长154%。
关键词: 副业经济发展 崇仁县

内容

我县农村的副业,项目颇多,收入可观,是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过去独户经营,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大多由社、队集体经营,“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庭仅存的零星副业,亦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使农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鼓励农民恢复和发展家庭副业,开展多种经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农贸市场。1981年至1984年,农村副业生产的年均收入达462.35万元,占总收入的9%,较1963年增长154%。
   饲养
  饲养业是农村的一项主要副业,家庭养猪、养禽极为普遍。1958年后,国营农林垦殖部门和社、队,大都办起养猪场,但因发生亏损而逐渐停办。1980年后,仍以户养为主。1984年底,全县猪、禽的存栏数中,有私人养猪96116头,鸡、鸭、鹅408169羽,分别占总数的91.79%和98.6%。巴山镇、郊西、航埠、孙坊、六家桥、相山、桃源等乡从60年代起渐次出现家庭养蜂,1984年统计,全县有蜂1198箱,产蜜24000公斤。
   加工 纺织建国前,农村妇女,大多从事纺纱、绩〓,赚取加工费。在航埠、孙坊、白鹭等产棉、靛蓝地区,不少家庭于从事农业之余,用木机织土布,自行漂染,所产土布,有白、青、蓝、蚂蚁花、条格花等多种颜色和花纹,或自用,或出售。此种土布,经穿耐用,广销城乡。60年代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家庭土织副业遂废。 副食品邻近集镇的村庄,有农家以自产的粮、豆制作豆腐、米粉和酿酒,赶集出售。许坊的竹篙粉,礼陂、三山的折子粉,细嫩柔韧;河上、三山的土烧酒,味醇芬香,颇为有名。人民公社化时期,禁止家庭加工副食品,但有的公社(马鞍、三山、河上)办有集体酱油厂和酒厂。1980年后,又提倡家庭搞副食品生产,农村出现米粉、面条加工专业户。 编织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不少农家利用暇时,就地取材,编织竹器、草鞋和搓草绳,赚取收入。 榨油过去,有的农户自制樟木榨筒,进行植物油加工,收取加工费。1958年后,收归队办,70年代,有的公社兴办机械榨油厂,私营榨油副业遂废。
  制土纸在桃源、张坊、许坊等乡,素有不少农户采集山竹,合家动手,制作土纸,产量大,销路广,收入颇丰。人民公社化以后,取缔私营,改为队办。1980年始,又允许私人经营。
   采集
  山区农民,在不同季节,进山采集野生橡子、药材、香菇、竹笋等,礼陂、许坊、桃源等乡于盛夏采摘山苍子熬炼山苍子油。
   种菜
  城郊农村以种菜为主要副业,常年种植各种蔬菜,供应县城居民。三山、白陂、河上等地的农户。多植辣椒、生姜,赶集销售。
   狩猎 山区农民冬季狩猎,采用铳打、窝弓(装毒矢)、装吊、设陷阱、放炸药、毒杀等方法,猎取野兽,猎物以兔、野鸡为多,间有野猪、山羊、麂、獾、狐等,多上市出售。
  此外,农村还有烧炭、烧石灰、烧砖瓦、打石、熬糖、磨粉、碾米等副业。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