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营林抚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1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营林抚育
分类号: S776.2
页数: 2
页码: 165—167
摘要: 建国前,崇仁县林木种子由林区农民星散采集。 建国后,由林业部门主管采种,在国营和社办林场培植母树,繁育种子。县苗圃和林科所则综合繁育各种林种。采种由林业部门按年下达计划,于冬季种子成熟时从地面拾取或上树采摘,少数地区曾滥用砍枝采摘法,已被禁止。
关键词: 营林抚育 崇仁县

内容

采种建国前,林木种子由林区农民星散采集。 建国后,由林业部门主管采种,在国营和社办林场培植母树,繁育种子。1984年,全县有母林280亩。 种源的分布是:油茶种子产于三山、马鞍、白陂、河上等乡;杉树种子产于相山、山斜、港下、桃源、张坊、航埠、白鹭、孙坊等乡;马尾松种子产于石庄、郊西、沙堤、郭圩、六家桥等乡。县苗圃和林科所则综合繁育各种林种。采种由林业部门按年下达计划,于冬季种子成熟时从地面拾取或上树采摘,少数地区曾滥用砍枝采摘法,已被禁止。
  1959年,各林场开始大面积采种,当年收获种子36449公斤。尔后,全县平均每年采种12000公斤左右,并从外地引进良种,约占年播种量的20—30%。
  育苗民国二十三年(1934),始于汤溪村建立县苗圃,面积11亩,育苗57260株。品种有:油桐、乌桕、冬青、果树等。翌年,从浙江三盆农场购进良种播育。二十五年,苗地扩为22.12亩,育苗2500株。二十八年,苗圃移至和壁园村,有苗地33亩。培育:油桐1万株,乌桕7千株,马尾松106000株,其他品种2万株。三十五年,苗地扩为69亩,年育苗45万株。后停办。
  1950年重建县苗圃,有苗地20亩,主要培育杉、松。1958年后,各公社林场相继建立苗圃,自行采种育苗,全县的苗地由1951年的31亩发展至1984年的171亩,每年可培育各种树苗700万至1000万株。 造林民间素有在房前屋后、地角田边栽种果树的风尚,三山、罗山、白陂有大片的人造茶林。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三年,县民在县城的县署、水次仓、相山书院、考棚(今江重厂宿舍)等处及乡间的白鹭渡村、许坊陂村、廖家排、下车湾、犁头岗等地大面积种植茶、桑、松、杉、樟、枫、李、桔、柿、竹等33500株。
  民国期间,每逢植树节(3月12日)即发动学校、机关义务植树,二十二年,植树3千株。二十四年,植树479230株,品种有松、柳、桐、杉、柏、楝、乌桕、冬青、茶、铁萝等。二十五年植树256000株。二十九年,在泥湾洲一带植树133000株。其中油桐8万株,乌桕53000株。三十五年,县农林场(二十八年建,址于凤岗)植树658.3万株;民间植树632.3万株;机关团体植树16万株。品种有松、杉、桐、茶、乌桕等。但所植幼苗,因管理不善,很少成活。
  建国以来,县人民政府于每年初春动员全民义务植树,1958年,各农林场开始垦荒造林。1949年至1982年,累计造林692192亩,已成活190983亩,成活率达27.59%。其中:一类林32467亩,占17%;二类林93582亩,占49%;余均属三类林。在成活林中,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有138951亩,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有43503亩。
  1971年至1984年,全县四旁植树260余万株。
  1975年调整造林布局,确定东来、河上、三山、马鞍、白陂及罗山垦殖场的罗山分场为杉树造林基地,现基地中营造的33536亩杉林生长旺盛。1979年开辟了茶亭岗(属沙堤乡)油茶林基地,造林的成活率亦较高。
  1983年至1984年,在航埠、沙堤、郭圩等乡的一部分及石桥垦殖场区域的荒山中用飞机大面积播造马尾松林4万亩,播种后及时封山育林。两年中人工造林61189亩。
  基地1958年以后,林业部门和公社开垦荒山、荒坡造林,建立林业基地。国营林基地有:许坊林业站,造林10769.9亩;桃源林业站(张坊),造林5486亩;凤岗林业站,造林3200亩;三山林业站,造林712.85亩。所造森林,生长良好,现已成为中龄林。集体林基地,1984年有:乡办林场22个,造林64414亩;村办林场90个,造林128436亩;村民小组办林场1个,造林1375亩。共有专业劳力930人,管理19万亩新造林。此外,还有罗山、石桥、左港垦殖场以及高洲采育林场、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国营林业企业,共拥有新、老林地47376亩。
  管理1955年后,山林属集体所有,由社队组织专业队进行管理。1982年冬,落实中央的“三定”政策,给25890余户农民划分了211839亩自留山(其中:荒山127790亩,稀次林62619亩,有林山21430亩),户平8.2亩,人平1.5亩,进一步落实了生产管理责任制。
   抚育
   建国前,森林由业主抚育,每年冬季进行间伐和除草。
  建国后,国营和集体所有的森林设置专业队伍负责抚育,每年进行防虫、施肥、除草、打枝,以提高林木的生长率和优材率。1963年至1984年,全县累计抚育中龄林188577亩。
  对幼龄林实行封山抚育,1951年至1984年,累计抚育面积达604769亩。其中,包括1984年10月17日县人民政府以文告划定的4个封区,即省第一木材加工厂至河上乡的元家村;造纸厂至三山乡的麻坑村;闾陂桥至白陂乡的赵家村;松香厂至桃源乡,总面积约20万亩。1985年,又划定了沙堤乡巧姐妹水库至赏岗亭的油茶林封山区。 林区由于对森林加强了抚育,促使各类林木生长较快。1982年的解析木资料表明,杉木年生长率为11.6%,马尾松为9%,阔叶树为7.2%,林分平均生长率为9.02%。以此推算,全县林木年生长量为104602立米。其中:杉木34547立米,马尾松13026立米,阔叶树57029立米。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