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耕地面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11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耕地面积
分类号: F307.1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随崇仁县境范围的变迁和土地荒、垦的变化,耕地面积常有增减。因修水利、筑公路铁路、开矿、建房等不断占用田地而使耕地面积日渐缩小。
关键词: 耕地面积 崇仁县

内容

随县境范围的变迁和土地荒、垦的变化,耕地面积常有增减。
   宋景定间(1260——1264)有田6238顷(注,每顷合100市亩)21亩4角58步(其中:长安、礼贤、青云、崇仁四乡有田5082顷12亩2角40步。惠安、颖秀二乡有田1156顷9亩2角18步)。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有田、地、山、塘7240顷2分。天顺六年(1462),增33亩7分。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12顷97亩3分3厘。万历九年(1581),经丈量,有田6422顷67亩1厘,地301顷94亩2分8毫,合计6724顷61亩2分1厘8毫,至清康熙七年(1668)无增减。
  清同治十二年(1873),有田6398顷20亩5分7厘3毫,较原额减24顷46亩4分3厘7毫;有地301顷59亩6分3厘8毫,较原额减34亩5分7厘;合计有田地6699顷80亩2分1厘1毫。
  民国时期,耕地面积统计出于多门,数字差异甚大。民国十九年(1930)—月出版的《江西建设汇刊》载:“崇仁县有耕地389600亩。荒地15400亩。”民国二十三年编汇的《江西各县社会调查概况表》中的“农业概况”载:“崇仁县有田586130亩”。同年五月出版的《江西省地方财政调查报告》又载:“崇仁县有田地642510亩”。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出版的《江西省农业统计》载:“民国二十五年,崇仁县有耕地810556亩,其中:水田592137亩,旱地218419亩。”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出版的《江西地政概况》载:“崇仁县自民国二十五年六月起至二十八年二月止,土地测量结果有农田740775亩,原有田642510亩,溢出98265亩”。而《赣政十年》中之“十年来江西地政”又载:“崇仁县自民国二十五年六月至二十八年十二月完成土地测量,测得农田亩数758075亩。”
  民国二十九年以后,受战乱之影响,田地大片荒芜,至民国三十八年我县解放时调查统计,熟耕地减至316661亩。
  解放后,人民政府实行奖耕政策,1949年9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第9号命令,规定“开生荒三年内不征粮”,同时经土地改革以后,农民获得了土地,致力发展生产,因此,大量荒田被垦复,1955年垦荒2679亩,1956年垦荒18345亩,耕地面积增至486861亩。
  1950年,太平、登仙、谷岗3乡划归乐安县,减少耕地25540亩。
  1969年,秋溪公社划归临川县,减少耕地92231.7亩。
  1958年以后,因修水利、筑公路铁路、开矿、建房等不断占用田地而使耕地面积日渐缩小,至1984年,实有334225亩,其中水田308899亩,旱地25326亩。
   解放后崇仁县历年耕地面积情况表
   表2—3单位:市亩续表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