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脉水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08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山脉水系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7
页码: 87-92
摘要: 崇仁县乃雩山山脉大王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徐徐倾斜。南部和西北边缘多丛山峻岭,西部及中部丘陵广布,北部以岗地为主,东北部多为平原。县内500米(海拔高度,下同)以上的山地有127平方公里,占8.4%;300—500米的高丘327.4平方公里,占21.5%;100—300米的低丘523.6平方公里,占34.4%。山脉之间,岗阜绵亘,高低参差,脉络错列,重复出现。
关键词: 崇仁县 山脉 水系

内容

我县乃雩山山脉大王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徐徐倾斜。南部和西北边缘多丛山峻岭,西部及中部丘陵广布,北部以岗地为主,东北部多为平原。县内500米(海拔高度,下同)以上的山地有127平方公里,占8.4%;300—500米的高丘327.4平方公里,占21.5%;100—300米的低丘523.6平方公里,占34.4%。山脉之间,岗阜绵亘,高低参差,脉络错列,重复出现。
   相山山脉
  属雩山山脉余脉的一支支脉,位于县境西南部,西南接华盖山,东南接大王山,迤逦北走,折而东北,止于县境中部丘陵地区。其脉络绵亘于相山、山斜、港下、张坊、桃源、许坊、礼陂各乡以及马鞍、郭圩、石庄3乡之南陲,主要山岭有:
   相山位于相山乡凤岗圩西10公里处,为相山山脉的主峰。古名巴山,唐天宝七年(748)敕改临川山。宋绍兴间(1131—1162),县令孙懋为避栾巴(东汉豫章太守,曾隐此)讳,改称相山。范围35平方公里,双峰耸立,高1219.2米,乃县内第一高峰。
   大坑岭位于相山乡凤岗圩东4.5公里处,范围4平方公里,高563.5米。因山下有一大山坑,故名。为松、杉、杂木林覆盖。
   楼岭位于相山乡枧上村委会东3公里处,范围3.5平方公里,高459米。因山势陡峭,登山如登楼而得名。植被为松、杉、杂木林。
  青芝山又名青溪山,位于港下乡南陲,系崇、宜、乐3县界山,东起宜黄聂家吊,西南连乐安圭峰,北至港下乡枣树嵊,范围3.5平方公里,主峰高970米,是仅次于相山的县内第二高峰,状如灵芝草,以此得名。植被为松、竹、杂木林,林木密茂,四季常青。
   龙须山位于港下乡双坪村附近,为崇、宜两县之界山,高857.8米,范围3.5平方公里,石山,植被杂灌木林。因山上有龙须庙,故名。
   碧涧峰位于港下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处,绵长500米,高408米。山多翠竹,涧水澄碧,故名。
  莲花棚位于港下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北9公里处,范围1.5平方公里,高353.6米,松、杉林覆盖,以山形似莲蓬而得名。麻茶岭位于山斜乡东山村委会偏东南3.5公里处,乃崇、乐2县界山,范围3.5平方公里,高704.5米。山多油茶树,故名(“麻”,密密麻麻之谓)。现为杉、竹覆盖。
   南美峰位于山斜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9公里处,范围4平方公里,高605.7米,植被以杂木为主。
   上江排位于山斜乡陈坊村委会枫斜西南1.5公里处,乃崇、乐2县界山。范围4平方公里,高474.4米,松、竹杂木林覆盖。
   马鞍山位于山斜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公里处,范围2平方公里,高431.8米,盛长杂木,以形似马鞍得名。
   旋旋峰又名芙蓉峰、集仙峰,位于山斜乡浯漳村委会西北2公里处,乃崇、乐2县界山,高388米,植被竹林。因山势回旋曲折而得名。
   小华山位于山斜乡人民政府驻地西面略偏南5公里处,范围1.5平方公里,高313.7米,植被为松、杂林。
   溪下山位于山斜乡陈坊村委会东北1.5公里处,范围2.5平方公里,高294米。山麓溪水环流,以此得名。植被为杉、竹、杂木混生。
  蜡烛山位于桃源乡马口村委会西南,范围1平方公里,高489.6米。原名龙山,因“高阜尖锐若宝炬触天”,故改称今名。主要植被为松、杉、竹。
  崇福山位于桃源乡人民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范围3平方公里,高428.2米,主要植被为杉、竹、杂木林。山上旧有洪福庵,因庵名山,后庵毁废,遂易名崇福。
   松树岭位于桃源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7公里处,高336.3米,主要植被为竹。
   枫树岭位于桃源乡袁坊村委会东南2公里处,界于礼陂乡,范围1平方公里,高235米。植被有松、竹杂木,因山上多枫树而得名。
  梅峰山位于张坊乡奥村村委会西南1.9公里处,范围2平方公里,高504.7米,主要植被为竹、杉、杂木林。相传汉代梅福曾至此游历,因而得名。(梅福,字子真,曾任南昌尉,后弃官家居。元始中,王莽专权,福一朝弃家去九江,不知所终,世人以为“成仙”。)
   妙峰山俗称庙峰山,首字因同音而致误。位于张坊乡游坊村委会南偏东,范围3平方公里,高656米。主要植被竹、杂木林。
  八古山位于张坊乡西南边境,乃崇、乐2县界山。范围1平方公里,高540.5米。相传此山昔为8人共有,即分山权为8股,因而得名,后讹“股”为“古”。植被为竹、松及杂木。
   中华山位于礼陂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5.8公里处,范围2.5平方公里,高437.1米,植被松、杉、竹、杂木林。山内蕴藏较富的煤炭。
  沙岭位于礼陂乡岔路口村委会西南2.7公里与宜黄县交界处,范围2平方公里,高343米。植被灌木丛及竹林。原名社岭,意为山岭建有社庙,后讹为沙岭。
  肖华山又名小华山,位于礼陂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范围2.5平方公里,高306米,植被松、杉、杂木林。孤岭位于礼陂乡下邿坊村委会南境与宜黄县交界处,范围5平方公里,高292米,为松、杉、竹、杂木植被。明嘉靖十三年(1534),乐氏先人乐昭清在山下定居,以此岭孤秀挺拔,名之为孤岭。
   甘米山位于礼陂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范围1平方公里,高289米,植被以杂木、竹林为主。
   天宝山位于礼陂桥东北2.8公里处,靠礼(陂)许(坊)公路北侧,范围1平方公里,高250米,植被为杂木、竹林。
  飞虎嵊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西偏北与宜黄县交界处,范围4平方公里,高449.8米,山上为松、桦、杂木林覆盖。据旧志,多年前,有人在此发掘出古陶器,上镌沸湖两字,遂名沸湖山,后人谐音更称现名。相传为唐末著名道士、文学家杜光庭修炼处,天气晴朗时,登嵊顶东南望,可以远眺宜黄县城全貌,嵊上旧有古寺1所,后毁废。
  竹篙嵊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西北边境与礼陂乡交界处,范围3平方公里,高431米。植被为松、杉、竹、杂木林。主峰高细,形似竹篙,故名。
   笑谷山位于许坊乡黄坊村委会南境与宜黄县交界处,范围3平方公里,高324.3米,松、杉及混生林覆盖。相传笑姑仙曾到此山,故名。
   马鞍山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东北境,范围0.5平方公里,高262米,主要植被为灌木、松杂林。因山形似马鞍而得名。
   新大山位于郭圩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与礼陂、许坊乡交界处,范围2.5平方公里,高320.9米,灌木林覆盖。
  一公山又名一峰山,位于郊西乡永胜村委会西南3.8公里处,与罗溪村委会辖境接壤,范围1.5平方公里,高206米,主要植被有油茶、松、杂木林。
   头骆山位于马鞍乡松坑村委会东境与石庄乡交界处,高226.2米。
   大西荫位于马鞍乡松坑村委会东南3公里处,范围1.5平方公里,高224.2米,杂木林覆盖。
   福寿庵山位于马鞍乡郭家村委会东南4公里处,范围2平方公里,高210米,松、杂木覆盖。旧时山上有福寿庵,山以庵得名。
   罗山山脉
  隆起于县西北边境与丰城县东南陲的一支小山脉。在我县境内有两支支脉,一支南走,止于中部偏西的丘陵地区,白陂乡及马鞍乡的中、北部山峦属之;一支东北走,从东来乡入临川境,起伏于三山、河上、东来各乡及郊西乡北部的山峦均属之,其主要山岭有:
  罗山为罗山山脉的主峰,位于三山乡流坊村委会西北5公里处,为崇仁、丰城两县之界山,范围28平方公里。主峰高962.5米,乃县内第三座高峰,是我县乃至抚州地区的名山之一,与相山齐名。山脉分向西南、东北延伸,西南延至马鞍乡,东北沿崇、丰两县边界经河上、东来2乡,余脉止于临川县境,绵亘75公里有余。半山有农田一片,泉注成池,四时不涸。唐天宝中(748年前后),曾一度更名为崇仁山,后复称罗山。山上覆盖松、杉、灌木丛及杂草。
  大马口山位于三山乡塘坪西北2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南起塘坪,西、北连罗山,东迄小马口山,范围约3平方公里,高715米。杂草、油茶、松、杉覆盖。
  小马口山位于三山乡塘坪以北2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东起雾底,西连大马口山,南界塘坪,北止丰城县门楼岗,范围约3平方公里,高667米。植被为杂草、油茶、松、杉等。大、小马口山俱以山形似马口而得名。
   望仙峰位于三山乡庙前村委会西部2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范围2平方公里,高604米。相传昔有人登峰望见“神仙”,故名。
  石头岭位于三山乡丁坊村委会西2公里处,是崇仁、丰城两县界山。范围4平方公里,高327米,岭以多石得名。山上为幼杉木及松杂灌木林覆盖。
   短岭位于三山乡庙前村委会东南1.8公里处,高311米。
   大禾嵊位于三山乡庙前村委会南部1.1公里处,高285米。
  障(仗)岭位于白陂乡桃里村委会南面2.6公里与马鞍乡交界处,范围1.5平方公里,高362.8米,植被为松及混生林。层峦叠嶂,形似屏障,故名。
   洋岭位于白陂乡白陂村委会北境1.5公里处,范围1平方公里,高302米,松杂林覆盖。
   千嘴峰位于白陂乡城下村委会边境与马鞍乡乌石村委会辖境交界处,高215米。
   其公山位于白陂乡笔架村委会西北2.2公里处,范围1平方公里,高243.6米,大部荒草坡,少部长有松杂林木。相传明邓克明竖旗于此,故名。
  天子嵊位于马鞍乡汤溪村委会西北4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范围4平方公里,主峰高435.6米,植被为幼杉林。相传此山有“天子气”,故名。民国六年(1917),叩头村(今属汤溪村委会)居民李吉祥在距嵊顶约20米处建屋1栋,名曰“澎坑庵”,并开荒种田,造林、修路。尔后,“澎坑庵”遂成为两县分界的重要标志。建国后,土改时,“澎坑庵”及其附近的山、田均归我县农民所有。
  五峰寨位于马鞍乡乌石村委会西北2.7公里处,系崇、丰2县界山。范围3平方公里,主峰高371米。松、杂混交林覆盖。原名五峰围,有大小五座山峰。元天历二年(1329),有“绿林豪杰”结寨于此,抗击官兵,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始被官兵攻破,历时60余载。
   石北岩位于马鞍乡乌石村委会北境与白陂乡城下村委会辖境交界处,高232米。
   衡子岭位于马鞍乡汤溪村委会西北4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高272米。
   大禾里位于河上乡塅上村委会周坊村西北0.95公里处,高352米。
   花花㟏 位于河上乡塅上村委会庄前村东南0.4公里处,高269米。
   安源坑位于河上乡塅上村委会陂上村南0.6公里处,高259米。
  实竹坪位于河上乡塅上村委会周坊村北0.4公里处,高258米。大垅头位于河上乡塅上村委会河源村西北1.3公里处,为崇(仁)丰(城)界山,高205米。
   蝉峰尖位于东来乡塘剩村委会西北1.8公里与丰城县交界处,范围4平方公里,高248.8米。原名唐山,后讹为蝉峰尖。
   神岭位于东来乡山背村委会西北2公里处,邻近大洞源水库。范围1平方公里,高228.7米,植被松、杂林木。传说昔日为神仙所居,故名。
   第二节水系
   河流
   我县境内溪流纵横交错,统属抚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140余条,总流程长达910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00米。流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的有42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条。主要河流有崇仁河、宜黄河,在县境内发育而成的主要水系有宝唐水、西宁水、左港水、六家桥水、东源桥水(以上5水均注入崇仁河)及许坊水(注入宜黄河)等6条。
  崇仁河由宝唐、西宁2水在石庄乡桥头村附近距县城约2公里处汇合而成。顺流经郊西乡、巴山镇,以及沙堤、六家桥、孙坊、白鹭等乡境,于临川县西廨渡汇合宜黄河,称临水,至抚州市注入抚河。县内流程27公里,河面宽度200—350米,纵坡(县城以下)二千分之一至二千五百分之一。淤积严重,河床渐高。1982年8月实测南门河段,自1963—1982年共抬高0.5米,平均年抬高0.025米。1969年7月1日,发生大洪水灾害,最大洪峰流量达5670立米/秒。其主要支流有:
  宝唐水,流域面积1071平方公里。发源于乐安县大盆山,在马鞍乡谢坊进入我县县境。经过郊西、石庄乡境,在桥头村附近汇合西宁水而成崇仁河,长23公里(县内),宽30—150米,落差小,夏季洪水猛涨,夹沙多,秋冬水枯,流量小,洪枯差距大,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下游河岸冲割严重。
  西宁水,即相水,又名凤岗水,流域面积600平方公里。发源于乐安县小金竹,流经该县谷岗乡及我县山斜、相山、桃源、张坊、石庄等乡境,至桥头村附近与宝唐水汇合后名崇仁河。长65公里(县内),宽50—100米,为沙卵石河床,流域内植被较完好,水资源丰富,落差大,坡降五十分之一至四百分之一。多年平均流量11.91立米/秒,最枯时平均流量2.01立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9175千瓦,可开发量1万千瓦。
   左港水,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发源于三山乡王秋峰,流经三山、河上乡境,过元家桥至左港注入崇仁河。全长29.3公里,宽7—30米,纵坡千分之五点六七,下游平缓,仅五百分之一左右。水资源较丰,但水土流失严重。
  六家桥水,即孤岭水,又名贯桥河,流域面积357平方公里。发源于桃源岭下大坑岭,流经桃源、礼陂、郭圩、六家桥等乡境,至六家桥下首的神仙洲村注入崇仁河。长47.8公里,宽15—50米,纵坡百分之二点零六。流域植被较好,但下游纵坡平缓,受崇仁河洪水顶托,易发洪涝灾害。
  东源桥水,流域面积227平方公里。发源于东来乡连珠岭(大同源),向东南流经临川县东源桥,复进入我县左港垦殖场,折向东北,流经孙坊、白鹭乡境,至临川县西廨渡上首注入崇仁河。长32.8公里,宽10—25米,纵坡千分之一点九,下游白鹭渡段尤为平缓,加之河道弯曲,受到崇仁河顶托,流泄缓慢,夏季洪水骤至,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宜黄河流域面积2256平方公里。发源于宜黄县新丰,流经宜黄、临川县境,至龙骨渡(属临川县)后,穿越航埠乡东部边境,至临川县西廨渡汇合崇仁河,注入抚河。航埠乡部分耕地赖此河提水灌溉。
  宜黄河在我县境内主要支流有许坊水,流域面积110平方公里。发源于许坊乡贯坑飞虎嵊,流经桥头村、许坊、三川桥、奖石,进入临川县邓家村,注入宜黄河。长26.8公里,宽20米左右,纵坡百分之五点八二。许坊水流域内,尽是裸露的红砂岩,难于含水,农田极易受旱。
   地下水
  崇仁河下游的南门村(孙坊乡)至白鹭渡一段及河漫滩地带为水量丰富区。崇仁河、相水、左港水等溪流两侧的冲积平地为水量的中等区。草陂(河上乡)、中洲(马鞍乡)、花树下(桃源乡)、谭家源(六家桥乡)等地的溪流两侧及山间盆地为水量贫乏区。全县综合地下水约1.54亿立米,最大可能开采量为10511.2立米/日。
   位于马鞍乡汤溪村旁的汤溪温泉,露出于老庙至神岭断裂带上,沿汤溪河谷呈条带状断续溢出,长约80米。泉水流量2.1升/秒,水温38—41℃,矿化度0.86—1.24克/升,硫化氢气味较浓。
   县境内溢出的地下泉水,尚有84处,其中:流量0.203—0.281升/秒的有位于罗山垦殖场南、河上乡陂下村西、马鞍乡天子嵊东、沙堤乡东岳山西南,六家桥乡潭家源东北、里王园东、西山庙东南、鍊家水库东南、礼陂乡中华山东、山斜乡上北村等10处;流量0.325—0.644升/秒的有位于港下乡双坪村、郊西乡寺下水库东、相山乡苔洲村东、桃源乡古塘村东及南、桃源乡东南等6处,水质一般均无色、味、臭,水温17—22℃,多属弱酸性软水。
   附:崇仁县山脉水系分配图(图1—6)崇仁县山脉水系分布图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实物

相山
相关实物
大坑岭
相关实物
楼岭
相关实物
青芝山
相关实物
龙须山
相关实物
碧涧峰
相关实物
莲花棚
相关实物
麻茶岭
相关实物
南美峰
相关实物
上江排
相关实物
马鞍山
相关实物
旋旋峰
相关实物
小华山
相关实物
溪下山
相关实物
蜡烛山
相关实物
崇福山
相关实物
松树岭
相关实物
枫树岭
相关实物
梅峰山
相关实物
妙峰山
相关实物
八古山
相关实物
中华山
相关实物
沙岭
相关实物
肖华山
相关实物
孤岭
相关实物
甘米山
相关实物
天宝山
相关实物
飞虎嵊
相关实物
竹篙嵊
相关实物
笑谷山
相关实物
新大山
相关实物
一公山
相关实物
头骆山
相关实物
大西荫
相关实物
福寿庵山
相关实物
罗山
相关实物
大马口山
相关实物
小马口山
相关实物
望仙峰
相关实物
石头岭
相关实物
短岭
相关实物
大禾嵊
相关实物
障(仗)岭
相关实物
洋岭
相关实物
千嘴峰
相关实物
其公山
相关实物
天子嵊
相关实物
五峰寨
相关实物
石北岩
相关实物
衡子岭
相关实物
大禾里
相关实物
花花㟏
相关实物
安源坑
相关实物
实竹坪
相关实物
大垅头
相关实物
蝉峰尖
相关实物
神岭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