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0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豫章郡,领18县,崇仁境域属南城县地。 东汉,永元八年(96),划南城县西北境置临汝县,崇仁属临汝县地。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建置沿革

内容

秦,崇仁地域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豫章郡,领18县,崇仁境域属南城县地。
  东汉,永元八年(96),划南城县西北境置临汝县,崇仁属临汝县地。
  三国,孙吴统豫章郡,划其区域另置庐陵、鄱阳、临川、安城4郡及庐陵南部都尉,崇仁地域属临川郡。吴太平二年(257),划临汝县置新建、西城(晋惠帝元康元年[291]改西城为西宁县)两县。崇仁分属新建(故城在今崇仁县西南47.5公里处)、西城(故城在今崇仁县南30公里处)两县地,隶临川郡。
  南朝,肖梁普通三年(522),划新建、西宁两县部分地域置巴山县(故城在今崇仁县西南15.5公里处,即今乐安县公溪镇古城)。武帝大同二年(536),置巴山郡,领新建、西宁、巴山、大丰、新安、兴平、丰城7县,崇仁境域属新建、西宁、巴山3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总管王世积领兵至豫章,陈巴山太守王诵等进谒世积,归降。稍后,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改临川郡为抚州。废巴山郡及所领7县,以旧巴山、西宁、新建3县地置崇仁县,县域东南抵宁都界150余公里,西南抵永丰界75公里,南抵南城界110公里,东北抵丰城、临川界各25公里,属抚州郡。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抚州为临川郡,崇仁县属之。
   唐,武德五年(622),复改临川郡为抚州,划崇仁县部分地域置宜黄县。武德八年,撤宜黄县,其地复归崇仁,属抚州郡。
  宋,乾德五年(967),南唐后主(虽已奉宋正朔,尚未覆亡)划崇仁之仙桂、待贤、崇贤3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970),南唐改宜黄场为宜黄县。绍兴十九年(1149),分崇仁县西南之天授、乐安、忠义3乡及吉州永丰县之云盖乡置乐安县,而将临川县之惠安、颖秀两乡划入崇仁县。是时,崇仁仍属抚州郡。
  元,改郡为路,崇仁县属抚州路。明,改路为府,崇仁县属抚州府。
  清,沿明制。
  民国元年(1912)冬,废府、州,县直属省。三年,划江西全省为4道,崇仁县属豫章道。十五年,废道,县又直属于省。二十一年,全省设13行政区,崇仁县属第8行政区。二十四年后,全省又先后改划为8、11、9个行政区,崇仁县一直属第7行政区。
   建国后,崇仁县属抚州专(地)区至今。而县域则有多次变动:1950年,划出太平、谷岗、登仙3乡归乐安;1953年,划入乐安之城浒(片村,含下城、中城、港下3个自然村)属汤溪乡;1954年,划出云峰乡归宜黄,又分中洲乡的雄坊、港下入乐安,同时划人乐安县之东山、秧坪属凤岗乡;1960年10月,马鞍公社划入乐安县,次年8月复划回;1961年划入宜黄县二都公社的双坪大队属凤岗乡;1969年5月,划出秋溪公社(含连城、大桥乡)归临川县,雄坊、港下则由乐安划回崇仁,临川县龙溪公社的下章大队同时划入我县航埠乡。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