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教育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68
颗粒名称: 卷五 教育志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32
页码: 169-199
摘要: 连城自古文化鼎盛,学风淳郁,教育发达。私塾是旧时连城乡境内较普遍的办学形式,多为塾师开馆授业,或为私人集资创办。其形式分为蒙馆和经馆。蒙馆为启蒙教育,以识字为主,招收7岁以上儿童就读,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学》、《七言杂字》等。
关键词: 地方教育 连城乡

内容

连城自古文化鼎盛,学风淳郁,教育发达。
  私塾是旧时连城乡境内较普遍的办学形式,多为塾师开馆授业,或为私人集资创办。其形式分为蒙馆和经馆。蒙馆为启蒙教育,以识字为主,招收7岁以上儿童就读,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学》、《七言杂字》等。三年左右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个别面授,熟读、背诵,对写字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每天习写大字、小字,字迹必须端正,否则打手心。经馆,又称馔馆,比蒙馆高一级,招收富家子弟为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左传》、《国策》,也学《史记》、《资治通鉴》、《鉴略》等史书。经馆教师必须开讲(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要教学生习作诗文、对对联。
  塾师,多是未中举的生员(秀才),也有未曾进学(院试录取入儒学习称为进学)的童生或个别举人。私塾这一办学形式,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民国24年(1935),连城奉令推行保学制度,以保设校,实施“政教合一”。民国30年,推行国民教育制度,强调普及初小义务教育,但效果不明显,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0%。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连城的教育事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大部分村庄都创办了小学校。1960年创办了连城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不管教育质量,盲目上马,当时,中学生大都参加了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因此教育质量很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国家重视教育质量,狠抓人才开发,不断充实师资,连城的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一些小村学校也合并了。至1983年在全乡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81人,学生910人。小学12所,教师182人,学生2070人。
   第一篇中学教育
   第一章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学制,中学修业5年;民国元年(1912)壬子学制,中学修业4年;民国11年公布新学制系统(壬戌学制)中学实行“三三”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
  解放后,1949年9月至1967年,中学实行“三三制”(初、高中各3年)。1968年缩短学制,中学改为“二二”制(初、高中各2年)。从1978年起,中学实施“三二”制(初中3年,高中2年)。至1980年秋,重点中学恢复“三三”制,一般中学仍实行“三二”制。1984年各中学全面实施“三三”制。
   第二章课程设置
  光绪二十九年(1903)钦定课程标准: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理化、图画、法制、财政、体操,每周上课36小时。读经是以《孝经》《四书》《札记》为主中国文学选读简短书信之类,仿效西方,对教学法形式作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私塾那种一个教师教授十几个年龄不同,程度不一的学生的“一锅煮”教学形式,采用了按程度,成绩分级分班的授课方式,但教师讲授方法的随意性较大,按每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理解去寻章摘句,作些空洞玄虚的讲解。作文必作“股文”,师生按框框活动,无自选余地。
  宣统元年(1903),实行文、实分科,文科以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为主课,以修身、算学、博物、理化、法制、财经、图画、体操为通习;实科以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博物为主课,以修身、读经、讲经为主课。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财经、体操为通习。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后,中华民国政府始仿欧美,兼采德、日之长,对全国教育体制形成内容均作较大的改革。民国元年(1912)所定课程标准不分文实,其科目有修身、外国语、国文、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女子中学加设家事、缝纫。民国18年,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实行学分制,高中设选修科目。初中课程设党义(6)、国文(36)、外国语(20或30)、历史(12)、地理(12)、算学(30)、生理卫生(4)、自然(15)、图画(6)、音乐(6)、体育(9)、工艺(9)、职业科目(15或5)、党童子军(不计学分)等,总计180分;高中课程设党义(6)、国文(24)、外国文(26)、算学(19)、本国历史(6)、外国历史(6)、本国地理(3)、外国地理(3)、物理(8)、化学(8)、军事训练(6)、体育(9)、音乐(4)、图画(4)、选修科(18),总计150分(以上括号内数字为学分数)。民国21年,取消学分制和选修科目,高中文理不分科,初中设公民、体育、卫生、国文、地理、历史、英语、算学、植物、动物、化学、物理、劳作、图画、音乐等课程;高中设公民、体育、卫生、军训、国文、英语、算学、生物学、化学、物理、本国史、外国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伦理、图画、音乐等课程。
  解放后,中学课程设置屡易,但与1952年、1963年、1981年部颁课程相近。1952年部颁课程标准:本国语言、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达尔文理论基础、地理、历史、中国革命常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共同纲领、时事政策、外国语、体育、音乐、美术、制图。1963年部颁课程标准:政治、语文、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选修课。1981年部颁课程标准: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
   第三章连城中学
   第一节学校概况
  临川连城中学座落在距上顿渡镇南5公里的连城街,位于宜惠渠东畔,南靠上秋公路,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创办于1969年秋,“艳卉奇葩梅苦来,乍惊出春腊前开”,经历近四十年的风霜,承载着丰腴厚实的临川文化的滋养,蕴蓄着历届校领导治校之果,连城中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学校拥有十多个教学班,校园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约4800平方米,其中有微机房,装配了电脑21台和远程教学设备,理化实验室、仪器室、文体器材室、图书室、各种活动室一应俱全。
  “数点花蕊俏然立,同多蜂蝶采撷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都师队伍稳定,现有在编教职工64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24人,25%以上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历任教师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100%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11人达二级甲等。这是一支爱岗敬业,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围绕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素质,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书法教学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多名师生参加了2005年全国书法写字等级认定,使许多学生在素质教育中找回了学习乐趣,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年来,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有多人次获奖。仅今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就有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成绩可喜。学校一绩注重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县市中学田径运动会中,1990年至1995年获得“五连冠”,1995年被抚州地区教委授予“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有三名学生分别获得地区学科竞赛(物理、化学)一、二等奖。
  学校的办学业绩,得到了上级领导艺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有关领导曾多次为校题词鼓励。中国教育电视台、赣东教育电视台、《抚州日报》、《临川报》等新闻媒体都先后对学校的办学业绩作过报道。学校也先后多次荣获区“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的荣誉称号。
   现任负责人简介
  黎学庚、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8年10月出生,湖南乡坪山村人。198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临川区连城中学校长。专长书法。论文“教师言行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影响剖析”和“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分别获得省、市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临川市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临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第二节中共党组织
  1990年以前,连城中学与乡卫生院、药店等单位为连接乡文卫党支部。1990年冬连城中学党支部成立,隶属于连城乡党委。
   校长:余盛祥(1969年9月-1971年8月)
   黄怀文(1971年9月-1991年8月)
   周保兴(1991年9月-1993年8月)
   程印贵(1993年9月-1996年3月)
   吴礼生(1996年4月-1996年8月)
   谢道钦(1996年9月-1998年8月)
   吴国华(1998年9月一 )
   黎学庚(至今)
   副校长:许为良(1984年9月-1987年8月)
   华辉云(1984年9月-1985年8月)
   黄建仁(1984年9月-1985年2月)
   杨华荣(1985年9月-1986年8月)
   吴礼生(1987年9月-1996年3月)
   周国华(1991年9月-1996年8月)
   华辉云(1992年9月-1996年8月)
   邹水明(1996年9月-1998年10月)
   黎学庚(1996年9月一 )
   许为亮(1998年9月一 )第三节连城中学校训
   (每周一面对国旗宣誓)
   我是连城中学学生,我骄傲,我自豪,我成功。面向国旗,我以青春名义,庄严宣誓:
  志向高远,文明守纪;刻苦学习,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开拓创新,永不言败。
  2007年连城中学在职教职工登记表第三节连城中学校训
   (每周一面对国旗宣誓)
   我是连城中学学生,我骄傲,我自豪,我成功。面向国旗,我以青春名义,庄严宣誓:
  志向高远,文明守纪;刻苦学习,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珍爱生命,注意安全;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开拓创新,永不言败。
  2007年连城中学在职教职工登记表第二篇小学教育
   第一章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钦定学制: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宣统二十年(1910)改为初、高等小学堂各4年。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规定学制: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民国11年新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小学仍沿用“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小学普遍推行五年一贯制;1976年至1987年,正式实施小学五年一贯制。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
   第二章课程设置
   清末、民国与建国后的小学课程设置变更情况略见下表:第二篇小学教育
   第一章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钦定学制: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宣统二十年(1910)改为初、高等小学堂各4年。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规定学制: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民国11年新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小学仍沿用“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小学普遍推行五年一贯制;1976年至1987年,正式实施小学五年一贯制。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
   第二章课程设置
   清末、民国与建国后的小学课程设置变更情况略见下表: 第三章 小学教学机构
   第一节 小学教学管理机构
   一、连城公社教育辅导站
   成立于1982年8月,它的职能是主管全乡各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及教师配备、规模调整等,是全乡小学的权力机构,隶属于临川县教育局和连城公社双层领导,辅导站设站长一人,会计一人。1984年8月体制改革,易名为连城乡教育辅导站。辅导站前身是教革会,教革会以前由一名专职干部负责全公社的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教革会由贫管会负责(又叫贫下中农进驻学校)。
   连城乡教育辅导站
   站长:华飞云(1984年9月-1992年8月)
   阮林辉(1992年9月-1996年8月)
   副站长:付荣平(1992年9月-1996年8月)
   二、连城乡教办
   1996年连城乡教育辅导站,更名为连城乡教育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邹汉生(1996年9月-2002年8月)
   副主任:吴自华(1996年9月-1999年9月)
   黄文平(1996年9月-2000年9月)
   吴德江(1996年9月一 )
   三、连城乡中心小学
  连城乡中心小学创办于1984年8月,创办时名为连城乡教育辅导站。1996年8月改称为连城乡教育管理委员会(简称为教办)。2002年8月因机构精简,与乡中心小学合半。
   连城乡中心小学
   校长:邹汉生(2002年9月至今)
   副校长:范胜泉(2002年9月至今)
   黄天呈
   工会主席:梁茂恒
   第三篇 业余教育和幼儿教育
   第一章 业余教育
  民国19年(1929),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民众教育法,连城民众业余学校开始兴起。这些学校大都附设在各地小学内,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的“三余”时间开课,入学对象为17-50岁的失学男女群众。教授课目是识字、常识、算术(含珠算、笔算),乐歌(音乐),办学
  经费由公产租谷款内拨学员,学费全免(含书本费)。但由于经费难筹,时办时停,至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种业余学校有名无实。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业余教育十分重视。1952年开办冬学,推行速成识字法,大力开展扫盲活动。当时县里每年拨给8千至1万元扫盲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由乡镇补上,村组则筹集灯油费,年终都要培训一次义务教师,义务教师享受村干部的相等待遇,学员每学一晚记2-3工分,规定脱盲人员必须会认会写1500个常用汉字。连城各村还组织儿童团识字队伍。在各交通道口指导过往人识字,对不接受识字的人不准通过。
  1955年,冬学转为民校,实行“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学习制度,将单一的夜校课堂教学发展到组织中小学生“送字上门”、“包教保学”和村头村尾,集圩要道,挂上识字牌,出工休工,进圩出圩都要识字等多种形式,全乡出现了亲帮亲,邻帮邻,夫妻互问字,儿子教母亲的可喜景象,大大加快了扫盲步伐,许多农民在夜校里面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夜校被迫中断,1973年改为“四结合”(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政治夜校,背毛主席语录。1978年全镇农民夜校复课。通过政府教育系统的“双线责任制”落实了“镇长包筹集资金,保办学条件,村委会主任包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包进得来留得住,校长包组织好师资,保教学质量;家长包送子女上学;属青壮年文盲的还要保证自己完成规定的发盲任务”的“四包四保”责任制,全面落实“两基”教育。1987年转为实用技术教育为主的文化技术学校。
   第二章幼儿教育
  清朝,连城境内民间盛行“蒙馆”。所谓“蒙馆”,即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入学的对象均为幼稚年龄儿童,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描红和临摹)、点读、背诵。教材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七言杂字》、《千家诗》一类,女幼儿要加读《女孝经》、《昔时贤文》等蒙馆是大村或大姓延师设馆,招收本村本姓幼儿,也有独家延师设馆,兼收亲朋好友的子弟。一个蒙馆由一名教师执教、教授一二十个年龄,程度不同幼儿,采用“同窗读书,分级授业”的教学方法,采用只点读不讲解的教学方法。
  背书写字凡不合格者,时遭体罚。蒙馆学习无固定年限,随儿童家长的志愿,读一两年、三五年、七八年的都有。每年分期或五个学期,放假一般在春节,端午重阳等节气前后。
  比“蒙馆”高一级的叫“经馆”。经馆的学生以富家子弟为多,目的多为投老儒家,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其它还有《古文观止》、《御批通鉴辑览》之类,课程分读书、讲书、作文,经馆不设习字课,以作文代习字,一般早晨,下午读书,上午塾师开讲,学生回讲,晚上要求学生读书背诵;逢三、八作诗,三、五作文,但也没有固定。反复训练的是八股文,试贴诗,以求应考童试,进入县学或书院,参加科学,经馆学生学习亦无固定年限,或三年五年,或一年半载。
  学塾一般都订有详细的塾规,要求学生“言须重手而立,坐须端正其身,弗莫嬉戏打闹,弗莫左顾右盼。”塾师备有戒尺,对违规学生或学业不佳者,轻则罚站,留堂(留在塾中,不准回家),重则罚跪,鞭苔即用戒尺打手心或臂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根据《钦定学堂章程》创立的“蒙养院”宗旨为:蒙胧学与家教合一,以豢养辅助助家庭教育。入学对象是“三至五岁”的幼儿。课程内容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每天授课时间“每日不得超过四小时”。这切合幼儿年龄,性格特征,利于幼儿心身健康发展。但因多种原因,蒙养院并没有在连城乡境内实施。“蒙馆”仍操连城幼儿教育之年耳。
   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战乱频频,地方政权更迭,政令朝出夕改,使连城乡境内的幼儿教育仅仅限于改“蒙馆”为“幼稚园”的一纸空文。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临川县县长彭学游于十一月八日发出训令:“奉江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会公署教学第37067号训令,为改进本区教育应注意事项第九条办幼稚园,县应依法开办,并督各中心国民学校一律附设幼稚园,藉以提高幼稚教育……”,但因人力经费不足,许多学校的幼儿班,有名无实,挂牌虚设。
  1958年“大跃进”,大批妇女田间劳动,农村各大队都办起了幼儿班,但因经费无着落,师资质量差,基本上停办。
   改革开放以后,连城乡的幼儿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连城中心小学和一些村办小学开设了学前班,还有一些私办幼儿园。
   第四篇教师
   第一章教师队伍
   民国初期,连城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民国18年(1929)前后有所发展,至民国36年(1947)中、小学的班级数,学生数与教师人数最多。
  建国后,连城教师队伍随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壮大。到2006年年底,中学教师61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34人,大学专科毕业的40人,小学教师257人,中学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的9人,一级教师职称的37人。小学教师中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82人。
   第二章教师待遇
   第一节生活待遇
   清朝,私塾教师待遇一般以稻谷计,低者年仅二三十石(每石120斤),也有以银元计算的,一般100-150元,塾师吃饭,由学生轮供,节日学生还有送礼的。乡学“主讲修膳,每年捌拾两,按上下半年两次交送,聘金贰两,三节节仪壹两贰钱。”
  民国时期,县立小学,校长月薪30元,高年级教员月薪26元,初年级教员24元。民国24年推行保立小学,保学教员月薪分为三等,甲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8元,教员16元;乙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6元,教员14元,丙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4元,教员12元。上述各级教职员工资数额,抗日战争前一概以银元发给,有时也发法币,当时法币与银元等值。抗日战争后,物价飞涨,教职员工工资停发银,一律发纸币。民国28年,初中校长每月工资45元,教导主任40元,教员33元,中心小学校长32元,教导主任23元;初小教员22元,保学教员工资由地方公款公产支付,没有公款公产的地方由学生家长负担。民国31年,调整中小学教员工资,县立小学校长分1至7级,月薪120至60元,教员分1至7级,月薪110元至50元。民国35年,县、乡小学教员工工资标准是:校长月薪100元,教导(总务)主任95元,高年级教员90元,初年级教员80元。保国民学校教员工资以稻谷计算,每人每月一律3石(工资谷2石,折膳谷1石,学生供膳者不发折膳谷)。当时,由于物价波动,法币贬值,教员工资结构为:生活基数、薪俸加成、公粮三部分。县立小学教员每人每月公粮(米)5市斗,生活基数是3.5万元,薪俸加成180倍。乡中心学教师待遇为县立小学教师的80%,民国36年生活基数调至18万元,薪俸加成调为900倍,但物价涨势更猛,教师的工资调整远远落后于物价的飞涨。民国37年4月5日亩石早米价180万元,至同年6月22日,每石早米价已涨至620万,教师工资得不到及时调整,温饱难求。同年10月6日,县属中小学教职员90余人向县政府、国民党县总部、县参议会请愿,同年12月3日,中小学教员再次啼饥号寒请愿,仍无结果,遂酿成罢教。
  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教师生活待遇。1949年9月,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西省教职员工工资标准》,全乡中小学教师月工资为:初级小学80至110公斤,平均95公斤;高中完全小学140至175公斤,平均160公斤,初中190至225斤,平均210公斤,高中210至240公斤,平均229公斤,一般事务员140公斤,工友85公斤。
  同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通令》改米为分,即“按照平均每月实得工资数目折分计算”。8斤米折合1元,1元折合2.5分,其计算公式为“工资米数(斤)×2.5分/8市斤米=所得工资分。每分之值,按各地5种实物(二机大米1市斤,龙头细布0.4市尺,青盐0.5市斤,麻油0.5市两,松柴3市斤)市价折合人民币发给。五种实物市价是以每月6、13、20、27四天价格的平均数为折合标准。发薪时间为每月15、30(或31)两天。
  1954年修正工资标准,并对部分工作成绩显著或工资较低的人员予以晋级,升级面平均为35-50%,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连城全乡中小学教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平均增长了31.5%,1959年又对中小学教师工资作了小调整,调整面中学为4%,小学为1-2%。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全乡教师工资获得了多次和较大幅度的调整。1977年与1979年的调整面各为40%,1978年的调整面为2%,1981年全乡各类学校教师全面提高一级工资,教龄15年以上者两级,中学教职员工平均月薪由53元增到60元(含粮差及副食品津贴,下同)。小学由49元增到55元。1985年工资改革,实行工龄工资与教龄津贴。工龄工资按每年0.5元计算,加至20元为止;教龄津贴标准为10-14年每月5元,15-19年每月7元,20年以上每10元,此外,每人每月还发给洗理费4元,书报费2元,年终还发奖金等。1987年10月起,全乡中小学教师每人月工资按基本工资增加10%。
  从1979年起,对中小学实行班主任津贴。其标准是:中小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次以下发5元,36至50元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
   从2001年起,连城全乡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镇发改为区财政局直接发给。
  民办教师和工资,1958年前由学校杂费中支付,小学民办教师工资每月20元左右。1959年至1978年,由生产队记工分,县财政补助每人每月生活费补助费3元,小学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增加到25元左右,中学民办教师工资略高。1979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由记工分改为工资,经费源大多数乡村向村民摊派,县拨给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5.5元,小学民办教师年收入不低于村干部,每月40元左右,1986年以后,民办教师生活补助费增至16.5,还按公立教师节约奖的一半发给奖金,月工资60元左右。从1988年起,全乡教师书报费增至6元,副食品补贴元,猪肉差价补贴6元。1989年10月,中小学教师工资历普遍加一级,对1957年以来未调整工资的教师增加两级。
   第二节政治待遇
  明清以前,尊孔崇儒。传孔孟之道的师长,向来为人们尊重。所谓“天地君亲师位”人们把老师列入尊奉之行列。私塾教师生活清苦,但仍为人们所尊重,村中婚、丧、喜庆为酒席请教师入席并就上座。乡学山长也是镇里名孚众望者,其社会地位在一般塾师之上。
  民国时期,教员的社会地位,中学与小学有别,同为中小学,省立与县立又有所不同。民国16年至26年,教员工资丰厚,为人民所羡慕。民国后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教员工薪所得难以维持温饱,经济地位一落千丈,从而影响至他们的社会地位,教书职业渐为人所轻视。尤其是保学教员,月薪常保长侵占,且时有失业之虞,地位最低,备受压抑。当时人们常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头世造多了恶,该世教保学,不是住祠堂,就是住庙角。”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从各方面关心照顾教师,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项政法运动都有吸收各级教师参加,对符合共产党员条件的教师及时吸收其入党。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党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1957年寒假,连城教师集中参加“整风、反右”,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不少小学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有的被开除公职,下放劳动,有多被当作“黑帮分子”“牛鬼蛇神”挨批受斗,1978年后改正错工时的“右派分子”,平反冤、假、错案,从1985年开始全国统一以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此后每逢教师节,都隆重庆祝,并广泛开展尊师活动。教师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第三章教坛精英
   第一节深孚重望的教育家吴自强
  我在学生时代,有幸蒙受许多良师的教益。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各方面,用言教和身教,给予我不少细雨润物般的滋养,使我终身难忘。解放前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校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吴自强先生(已退休)就是其中的一位。
   一生矢志育英才
  吴自强先生字健行,晚年号童翁,临川连城乡黄铁湾村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吴培宗年轻时孤苦零丁,家贫如洗,目不识丁,长年给地主家打长工,后来因一子又祧,继承伯父几亩开荒洲田,始过着半自耕农的生活。由于旧社会农民靠天吃饭,水旱虫灾,相继而来,全家只能靠借债度日。
  吴先生出生的1901年,正是满清王朝被迫和八国联军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年,嗣后几十年间,国事蜩螗,民不聊生。国难与家贫,赐予幼年的吴先生唯有苦难而已。他所以能入学,据说是由于他吴姓一家住在黄姓大族,他父亲受尽有钱有势有文化的绅士、地主们的压迫欺侮,才设法让吴先生在村里私塾读书识字。恰好村里有一位从抚州简易师范学堂毕业回来的年轻知识分子黄瑞呈先生,家里有几亩田没有耕种,他父亲愿意为之代耕代种,只求黄先生带他儿子去入小学。从此,吴先生乃得由私塾踏进了秋溪国民小学的大门。1917年小学毕业后,他父亲由于负债太多,准备要儿子废学去跟黄先生当小学低年级教师。当时他的堂长邹兰熏、教师邹鲁钟爱他勤奋好学,觉得就此辍学未免太可惜,劝他父亲让他去考临川第三师范学校,该校可免膳杂各费。于是前往报考,并获录取。
  在三师学习期间,尽管免交各费,但零花钱仍然短缺。该校校长张一清先生(丰城人,后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在台湾逝世)得知他家境贫穷,想方设法支持他,有时并亲自介绍他去崇仁县劝学所(县教育局前身)为之清求津贴。所长陈简青先生也是一位热心教育事业、关怀青年成长的人,随即拨给他一些补助费,以完成其学业。毕业后,张校长留他在校任农村师范科教职员四年半。1926年1月,吴先生想继续升学,张校长又鼓励他去日本考官费。他到日本后,预习了一年日语及应考科目,翌年,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明治工业专门学校,两校都有官费。吴先生由于从小目睹父亲因贫穷无文化而受地方绅士们欺侮,故立志要为人民文化翻身而努力,乃决心仍学师范。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从中学时代起,就爱读陶行知先生改造中国教育的书刊;另一是他很敬仰乡先贤明代吴与弼(康斋先生)一生不愿考科举、不愿做官、不求名利、一心从事乡村教育,不取学生分文学费的崇高精神。以上这些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与熏陶,使吴先生有志于教书育人的工作。出国前,他就赋诗明志:“生偕国耻与俱来,行健自强原所怀,国弱民贫多愚昧;此生立志育英才。”
  吴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到退休为止整整62年。他做过中、小学教师、中学校长、大学教授,还以为自己没有从事幼儿教育是个遗憾。前几年,他与东北师大协作,翻译出版了《世界幼儿教育史》(上下两册),还在1984年老伴逝世时捐赠人民币二百元给福师大幼儿园为儿童买玩具之用,作为弥补这点缺陷。他深感广大劳动人民无文化之苦,因此一向关心国民基础教育,并认为国民基础教育搞不好,科学技术无法振兴、民族素质难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都将难以实现。基于这种想法,他晚年节衣缩食,把结余出来的一些钱、稿费,乃至于海外学生寄给他旅游的钱,共计人民币九千多元,分别捐献给家乡中、小学和北京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基金会等单位。去年6月,他第三代回乡捐资办学时,对来访的记者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教育不兴旺发达就没有前途。在封建社会里武训行乞兴学,现在国家财力有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教育,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学校才能办好。”寥寥数语,可看出他热心教育的一片赤诚。
   披荆斩棘苦耕耘
  吴先生热爱祖国,1932年1月当他正要完成学业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妄图采取北进、南进两条战线,一举而灭亡整个中国。吴先生对此极为愤恨,毅然冒险归国,在南昌市民教馆工作半年,是年9月南昌一中校长易人,由日本留学生北师大教授曾仲鲁继任,吴先生受聘到该校任教,从此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但是,从理想到现实,并不都充满诗情画情。仅以他在南昌一中近二十年的历程来看,其间就有许多艰苦、辛酸,甚至于凌辱……。
  他初进南昌一中,学校派系斗争严重,新任校长曾仲鲁不告而走,仍回北师大任教,省教育厅任命吴先生以教务主任名义暂代校长职务。初中学生说他“连升三级”,但不到一个月,高三乙组学生却把他拖到大礼堂,说是彭教务主任不公正地批评了他们,要彭辞退,否则交出校铃、离开学校,掀起了一场大学潮。省府主席兼代教育厅长熊式辉召见他,问明情况,要他提出解决办法;他说要辞退一位指使学生闹事之教师。熊同意按他的意见回校处理一切,才平息了事端。
  他暂代校长为时二年多,一直未正式任命。新换的教育厅长为着讨好江西教育界最有势力的派系,公开在教育界集会上说:有的人初出茅庐,就当上了中学校长。后来只因新任命的校长张一清(即原三师校长)坚辞不就,只得推荐吴先生继任,这才得以正式就职。工作刚做出点成绩,省府想找一些好的中学校长去搞政治,熊式辉又亲自动员他。他婉辞说:“此生不为官,从教。”他抱定“至乐无如当师”的愿望,在办公室挂起“以学校为家,以教育为命”的小条幅用以自勉,坚持在一中不走。一中迁广昌驿前时,山地瘴气严重,疟蚊猖獗,全校学生患病者几半。他函电教育厅派医师带药来校诊治,好不容易由健康教委会派了一位医师并携带少量救济药品来校。该医师利欲熏心,私自向同学收取医药费,他发觉后,一面严加制止,一面向省报揭发。旧社会贪污成风,官官相护,他反而受到教育当局的批评警告。仅此数端可见他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他宠辱不惊,不为一时利害得失动摇其从教决心。
  他出任校长时,面临的问题一大堆。当时南昌社会上流行两句俏皮话:“二中兔子屎,一中赤膊鬼”。意思是说,二中校风好,学生爱学习;一中校风差,学生油里油气,不好好读书。他针对实际情况,下决心从自己开始、从生活开始,着手转变校风。他把校长办公室从大楼搬到平房,以便和学生广泛接触。他手订“公勇勤俭”校训,并制定校歌,每开会必唱,随时宣扬“勤有功,戏无益,俭为美,奢则荒”,极力激发全校师生爱国爱校,勤劳好学的精神,他笃信“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他要学生剪光头,他自己先剪光头,二十年如一日,带领学生摆脱“赤膊鬼”的形象。经过他积年累月的努力,学校风气变了,教师安于教,学生乐于学,家长及社会人士众口称颂。
  抗战开始,学校从南昌迁奉新,再迁崇仁,最后迁广昌、驿前、白水(现改为赤水),几度颠簸,形势严峻。他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学校迁驿前时,山路崎岖,校具运不上去,他头顶酷暑,亲自组织身体强壮的大领同志,带头搞驿运,保证了如期开学上课。抗战末期,物价飞涨,省立中学教师比国立、私立中学的待遇相差悬殊,有些好老师不堪薪金菲薄想改换门庭,另攀高枝。他一面用感情挽留,一面采取教师供膳制,让他们免费在校用膳(这种制度后来被很多省立中学所仿效)。家乡沦陷的同学,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奔走呼号,惨淡经营,除了为他们申请战区生待遇和助学金以外,还在校内减少工友,安排少数贫苦同学做工读生。同时,还把劳作课改为园艺,种蔬菜、磨豆腐、办商店,帮助贫苦同学解决生活费。他以校为家,以教育为命,既抓生活、更抓教学,整日为学校、学生操劳。他心里装着整个学校,却很少考虑个人和家庭。有一件事最使同学感动;在驿前时,他六岁的大儿子吴烨,身患脑膜炎,生命垂危,他顾不上照料,坚持在校工作。据校友谢友华、谢雅华回忆;那天,他照常主持星期一纪念周会。布置一周的教学工作。全校师生特别是女同志,看到他脸色憔悴,想到吴师母一人在家护理快断气的孩子,心理十分难过。散会后,得知烨弟已离开人间,大家都流泪不止。
  春种夏锄,南昌一中在他辛勤耕耘下,结出了硕果;学校在抗战开始的前一、二年,每届全省会考,总是名列前茅,学生毕业后,考入国内高等院校的,每年不下二、三十名。抗战开始,停止了高中毕业会考,教育部规定全国优秀高中,可以保送优秀毕业生免试升大学,不少国内著名院校,都纷纷致函南昌一中,要求保送学生。当年升入大学的一中学生,现在闻名国内外以及港台的,有熊全滋(在美国任工程师)、王士忠(美国某银行经理)、杨文轩(全美中国文化教育协会会长)、曾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姜致和(在加拿大任工程师)。在台湾的党政军文化教育各界工作的估计有五、六十人以上,其中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不少。在大陆闻名的有罗时钧(西北工大教授兼副校长)、刘振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兼校长)、邓从豪(山东大学教授兼校长)、裴德安(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至于在全国各地的专门人才、中坚干部,那就更是不胜枚举。吴先生一生倾注在淡生们身上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
   全面发展重实践
  吴先生两度学师范,终身从教,全心育人,以他执长南昌一中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看,他的教育思想与现今所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符,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提法相近。
  吴先生长于国家多难之秋,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激发着他的民族感和爱国心。他留日而不媚日,“一·二八”事变那天,他愤然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其内容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体现在国难教育方面。
  1933年即他回国后的第二年,他在当时《江西教育旬刊》发表了《中学实施国难教育之我见》,强调一个民族要有坚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力,提出国难教育在环境设备、教学、军训三方面的实施计划,中心内容是给学生“授以国难材料,增加学生雪耻救国的系统观念”、“多作时事的报告和探讨”、“指导学生组织自治团体,开展各项爱国活动”、“加紧军事训练、重视野外实习,养成复兴中华的能力”。这些见解成为他以后实施国难教育的蓝图。
  抗战八年中,凡在南昌一中学习过的同学,都经历过每星期一的纪念周会和周末的军训、童训。每星期一上午,全校师生在礼堂集会,形式上是纪念孙中山先生,实际上是由他宣讲形势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检查、安排一周的教学。记得有一次他痛斥东条英机扩大侵华战争夺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种种罪恶,并穿插他在留日时的一些见闻,给人印象很深。每周末的军训、童训,是全校同学的必修课。军训内容有步兵操练、战地救护、实弹射击等等。每次出操,他都准时参加(因公外出除外),亲临指导。有一次他看到同学不认真操练,纪律松弛,就下令集合,全体跪下,他自己也跪下,痛哭流泪地对同学进行爱国讲话,此后同学们上军训课,再不敢马虎随便。有一次在奉新冯川河边,还有一次在崇仁泥湾洲出搡,他突然下令:“向对岸敌人冲杀!”,亲自率领同学涉水向对岸冲去。有一次在白水镇旰沤岸边出操,他也突然发出这样的战备演习命令。当他和同学们涉水冲向对岸,发现有位教官并未参加演习时,毫不容情地批评了这位教官。
  他积极支持学生会工作,鼓励同学们出壁报(各班级都有),举办作文、演讲比赛,开展文艺活动,以发挥同学们的个性爱好,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学校在崇仁时,高中同学组织过“难社”;迁到白水时,抚州同学组织过“旰风社”,经常在校内外出壁报,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每逢旰日,自治会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抗日救国。还经常组织话剧演出,除节日在校内活动外,还去过石城、广昌公演记了得有一年演出过话剧《三江口》,讴歌一位抗日游击队员克敌制胜的英雄事迹,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吴先生不仅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还很重视健康教育。远在留日期间,他愤愤于中国人头上蒙受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慨然提出“国弱体先强”,下决心从晨跑开始,锻炼身体,磨砺意志。从此风雨无阻,寒暑不间,坚持至今已57年。1985年被评为全国八十岁以上“健康老人”之一。他自身的体育锻炼,实际上是他实施健康教育的一种身教。他经常对同学们阐述:人类的一切,都寄托于身体之上,一切智慧和活动,都得依靠身体之发展而发展。体育不但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的基础和保证。没有体育,就没有德、智、美教育。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本身也必须全面发展。他还经常告诫同学:“健康真快乐,疾病是罪恶。”在白水镇五年中,他住在高中部膳厅西南角的一间平房,每天早晨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去学生宿舍,呼唤同学们起床,随同大家上操场跑步。平时体育课,必须坚持各项锻炼。每年秋季,学校照例举行运动员、长跑、短跑、越野赛跑,还有各种田赛、球赛。在广昌的六年,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每天用溪水洗脸,成为全校同学增强体质、抗御瘴气的保健措施。另外,有些同学过于用功,躯体活动量太少,每晚晚夜自习后还要熬夜,他一次再次劝导他们按时睡觉。抗战前有一位南昌籍同学熊振湜是,高中毕业会考不但名列榜首,而且各科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打破江西历界毕业会考成绩的记录,但体质较差。吴先生不止一次要他加强体育锻炼,而且向他父亲也关照过。由于他初中及高二时都是走读生,在家无活动环境,毕业后考取中正大学,正当他来日方长之时,不幸溘然而逝。吴先生得知后,心情悲痛,写了一篇《悼念熊振湜是》的文章,发表在赣州《青年报》,唤起青年学生要注意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尊师爱生的榜样
  吴先生感情真挚而深厚,心中充满着教育爱的精神。他常说,教育的对象是人,培养人的工作是最可爱的,也最需要爱。爱,是教育的基础。他尊敬师长,爱护学生,早为同学们所传颂。
  上面提到的张一清先生,是吴先生在临川三师时的校长,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系,后来又私费去德国留学,专攻地质学。他对学生很爱护,帮助吴先生解决过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不少困难,至今他念念不忘,常说:“张老师是我的第一个恩师。我立志学师范任教育工作,受他的影响不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吴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了官费,得知张先生在德国私费留学,生活有困难,他每年为张先生寄去30马克。回国后,他在南昌工作,张先生仍在德国未归,当时张师母在南昌居住,他每月送去20元左右,资助师母的生活费。解放前夕,张先生全家去了台湾,只留下大女儿在南昌中正大学继续学习,经济来源断绝,又是他资助师妹完成学业。一代师生之间,如此相知相助,无愧是尊师爱生的一个典范。
  南昌一中有过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饶思诚老师,是吴先生在三师时的英语、地理教师。他敦品励学,诲人不倦,吴先生深受他的教诲,视为自己难忘的又一位恩师。据说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饶老师曾当选过省党部委员、青年部部长。南昌“八一”起义时,领导青年学生配合起义。只因身患严重肺病,未能随军前进。起义失败后,他到临川乡下教私塾,贫病交加。1932年秋,吴先生在南昌一中代理校长期间原临川三师校长蔡漱芳先生(湖口县人)推荐饶思诚去一中任教,吴先生随即照办。未满一学期,饶肺病发作,吴先生和原三师同学胡贵明等各醵金50元、共凑足三、四百元,送饶住入南昌医院治疗。抗战开始,饶老师二度回临川乡下教私塾,生活困难,其堂侄饶桓卿(吴先生同学)写信给吴先生,请为之安排工作,他又欣然允诺。从此,饶老师再次来到一中任教,直到解放前夕为止,整整十年之久。
  记得在驿前、白水时期、饶老师肺病严重,行动困难,吴先生照顾周到,安排他住在教室旁边的房间,每天上一节课。病情发作时,还为他代课。1985年春,饶老现的小儿子章泉学兄曾和我谈及,当年在白水,每逢风和日丽,吴先生和工人常在校园内淡心,有时竟乐而忘返。据吴先生回忆;“他(饶师)在一中和我共事十年,我有时心情苦闷,向饶师请教,他叫是慰勉有加,要我战胜困难。饶师有时接到大儿子由乡下转来的信,也和我细淡。我总要他安心休养。”师生之间,情深意笃,患难相顾,这对年轻人是无言的教导。
   吴先生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上面已说了不少。现任再说一下我自己经历的几件小事。
  1985年春节后,吴先生从广州来到南昌,和我们相聚在江西大学。席间大家畅谈往事,他笑着对晏致端(现已故)说:“当年你是‘旰风社’的创始人,文学底子很好,不是很喜欢写计么?”全桌的同学忍俊不止,钦佩他的记忆力还那么强,对学生的了解竟那么细。
   解放前我给《-中同学录》写过一篇《-中教育之路……以“赤膊鬼”和“兔子屎”为例》的小文,自己早已忘得一千二净,他却把它保存了三十多年。1982年他把它抄给我,还反思当年治校时之不足。其对待学生竟到如此认真的程度,实在令人肃然起敬。同年,他总结了一十年来对自我健康教育的几点经验体会,写出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浅议》一文,他把它寄给我时,还用毛笔端正地写了一纸便条:“请你和剑霞(我的妻子)阅读后,提些意见,你们的儿女也要他(她)们学一学,这是我五十年的精神财富。如有不妥,并希指正!”
  他自己总结说:“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我的动机,是从爱护他们出发。因此,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教师热爱学生,自然会博得学生的尊敬。‘尊师爱生’,新旧社会同一规律。”(见《我和南昌一中》一文——南昌文史资料1984年第二期)事情正是如此,解放后四十年了,和他保持联系的同学,有在国外的,有在全国城乡各地的,大家向他问寒问暖,交换工作和学术见解。他以此作为晚年最大的慰藉,经常在一个月内给同学们回信达五十封左右。他对学生的来信,一视同仁,特别对在农村工作或生活困难的学生,更是来信必复。这不能说是一般礼尚往来,而是他关心、爱护、教导年青人的教育爱的扩大和延伸。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吴先生也应是当之无愧的。
   自强不息永奋进
  吴先生人如其名,名符其实。他一生的主旋律,正如《周易·乾》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勤劳朴素,奋进不止。从1939年秋我在崇仁相山书院(当时一中迁此)门前看到他的第一印象开始,以后在广昌驿前、白水的接触,直到1985年春节后和他阔别重逢,我见他总是衣著朴素。从外表看,他“土”得出奇,毕毫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位在国外生活过六年的留学生。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他昂首挺胸的飒爽英姿。他的“土”,正是他的本质表现。几十年来,他们没有丢掉这一身“土”气。他待人宽厚却律已甚严。生活上俭朴,从不抽烟喝酒,平日饭菜最合味的就是青菜豆腐汤。他勤劳成习惯,早在中小学时期,每逢寒暑假回家必随同父亲下地劳动。从留学到回国任教,他一直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到如今快九十岁仍然孜孜不倦,日无暇晷。在校几十年,他总是争先参加体力劳动,在家里也参加家务劳动。他下放农村五年八个月,当时已是年过七十二岁的老人,除了下雨他天天下地劳动,当地农民都深受感动。他很豁达,又很有个性,常好自我挑战,爱给自己出难题,爱用“每逢艰难思奋进”激励自己。他把“逆来顺受”引伸到“顺来逆想”,颇具忧患意识。抗战期间他不断对学生进行国难教育,是和这种思想意识分不开的。他一生洁身自爱,安贫乐道,不贫名利,也是和这种思想意识分不开的。他在南昌一中享有很高的声望,1986年9月,在建校85周年及校友联谊会上,有些校友签名推荐他担任一中名誉校长,听到这个反映,他立即向一中领导同志表示不敢受此荣誉;在福师大工作时,领导上有时要为他提职提薪,他总是谦辞。解放后他在福建师范学校(福师大前身)任教,1957年他以民革成员身份代表师院民主党派参加院领导小组工作。1964年由于华侨大学开办日语专业,组织上又调他去该校教日语,直到1979年才调回福师大。反右斗争和文革时期,他和全国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在劫难逃,受过委屈,吃过苦头,但是他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既不怨尤,更没有停顿不前。回福师大以后,他以诗述怀:“二十年来两大关,党恩哺育凯歌还。人生起伏寻常事,天地旋转若等闲。逸豫亡身自古训,勤劳卫国换新颜。老夫喜作明时颂,四化神州卷巨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他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充满信心,他似乎返老还童,一下子变年轻了。他抖搂精神教学,辅导师资,带研究生,参加学术研究,写论文,编译出版了《比较教育学》等专著三本,论文几十篇。
  1982年,全国开展“精神文明礼貌月”,他提出《我的精神文明守则十条》,决心遵照周总理遗言,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奉献到老,用实际行动关心集体,为社国统一大业作贡献。福师大召开表彰大会,评选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分子,《福建日报》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并加编者按,号召广大党团员、干部、男女老少向他学习;北京《团结报》和《文摘报》都加以转载。最近几年,他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他衷心拥护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热烈赞扬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所作的和平统一的呼吁。1986年3月,他赴香港会亲访友,得悉不少学生在港澳台湾工作,他殷切寄语,希望他们顾大局、顺人心,为和平统一祖国作贡献。
  1987年2月,他办理退休手续,但“身退心不退,人离情难离”,他提出“忙度晚年”,要继续发余热、奉余身。他的日程排得很满,新编的《崇仁县志》他字斟句酌地校阅;江西教育界几位逝世老前辈的先进事迹,他先后写成了传略;他还为学生李干、黄刚培烈士写传记(李是大革命时期1927年随军南下时牺牲,黄是在闽北牺牲),国内外学生的来信,他频频作复。他到老诲人不倦,永不废其为师之责。他以一生的教育实践,呼吁《新时代的教育应树立新的四不朽精神》:立德、立功、立言、立健,做一个有共产党主义理想的人,以献身教育为乐。他最近两年写出《当代知识老人应如何自我评价——我的反思与评估》、《我的第二人生的断想》两篇论文,系统地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及今后的设想,对自己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评估:(一)养生之道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知识锻炼,心情舒畅,合理营养,生活有常。”(二)一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切身经验是五句话二十个字,“自强不息,苦练身心,言教身心,言教身教,持之以恒,水到渠成。”特别“苦”、“恒”二字是他一生的守则。他经历过三个进代,紧跟时代步伐,不停地前进。他思想不老,无愧是人们尊称的“童翁”。
   (摘自《临川文史资料》(第三辑),作者张溥系宁夏人民广播电台编委)
   第二节教学带头人
   黄伟明
  黄伟明,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连城乡黄湾村人。江西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学会员,江西省数学学会初等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南昌大学附中校长。
  1993年被评为全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1996年被评为抚州地区首批数学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撰写论文30多篇,参编教材同步练习奖100多人次,其中一等奖20人次,4人代表江西省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班。黄晓云
  黄晓云,女,连城乡黄湾上黄村人,1962年12月出生,1980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为临川一中高级教师、副校长兼高中年级主任,江西省新课程方案生物学科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原抚州地区首批生物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抚州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黄晓云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业绩突出,曾获全国、全省优质课比赛一、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奥林匹克比赛和生物百项活动,48(人)次夺得全国一等奖、优秀活动奖和其它奖项,50(人)次获省、市(地区)奖项;先后有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各级奖项;主持中央电教馆“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获全国优秀课题奖,主编出版《临川考案(生物卷)》等5部专业书籍,共计270多万字,在江西省中学生物教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带领高三年级团队屡创高考佳绩,为全市教育赢得荣誉。
   许为良
   许为良,男,1947年12月出生,连城乡大桥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临川一中工会主席。
  1965年9月-1966年1月在秋溪棠溪小学任民办教师;1966年2月-1970年12月,在大桥中小学任教;1971年1月-1972年12月在秋溪日升中小学任教;1973年1月-1985年8月在连城中学任教;历任该校教导主任、副校长。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江西教育学院政教系学习;1987年9月至今在临川一中任教,历任政教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
  许国良同志为连城家乡教育事业和临川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在临川一中期间,已担任14年的高三政治教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为培养青年教师做出了贡献。
   魏媛媛
  魏媛媛,女,1958年7月出生。汉族,连城乡后坊村委会人,本科,学历1974年参加工作,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高级教师,现担任临川二中工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抚州市第二届政协委员;2000年-2002年参加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200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Brittin college Cambridge进行英语教育研究。现担任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抚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
  2001年主持负责国家级课题《高中英语ACTIVITIES教程编写试验》的研究,研究成果现正作为临川二中校本教材;2006年应邀参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课程标准中学英语实验教科书的修订工作:担任副主编编写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技巧和实践》;论文《ACTIVITIES的教育价值》在全国第二届高考教学改革、英语测试型研讨大会上交流并被大会评为一等奖;论文《ACTIVITIES的充分利用》在国家级报刊《英语周报》发表;2006年论文“高考第二轮英语复习阅读解题指导》发表在江西省刊物《高考天地》:论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正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江西教育学院教育学术报刊上发表。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多次被市、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抚州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2003年评为江西省优秀工会工作者;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英语能力竞赛获一等奖,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黄信光
  黄信光,男,中共党员、崇仁县十届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教育管理学会会员。1964年11月出生于临川县连城乡黄铁湾村。1985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5至1月在崇仁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任中学教研员兼教育局机关团委副书记;1995年12月至2003年2月在崇仁县第二中学工作,先后担任县二中工会主席。党总支副书记;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在崇仁县第一中学工作,任校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9月调崇仁县第三中学工作,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大学毕业以后,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10余年,中学管理工作10余年,具有较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治校经验。在崇仁县乃至全市教育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主持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在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中学生物、政治等学科学生用书4部(册),在《江西党建》、《抚州日报》等省、市级党报刊上发表宣传报道40余篇,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其中,2篇论文(课件)获国家级奖励,5篇论文获省级奖励。
  担任崇仁县三中校长以来,面对条件极差、发展滞后的薄弱学校,以超前的工作思路,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三中教职员工,锐意改革,知难而进,克难奋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条件臼益改善,校风教风学风日益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学校发展势头强劲!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多次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表彰,先后荣获市优秀教研员、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谢幼坤
  谢幼坤,男,1960年2月出生于临川连城大升谢家村,中学高级教师、中国社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政协委员、崇仁书法协会理事、中共党员。现任崇仁三中财务副校长。
  1977年7月秋溪中学高中毕业;1980年7月崇仁师范毕业;1990年7月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1980年8月至1986年2月在秋溪中学任教;1986年2月至1989年7月在崇仁沙堤中学任教;1989年8月调入崇仁三中至今。1992年荣获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
   魏淑娜
  魏淑娜,女、1966年5月出生,汉族,江西临川连城中共党员;现任临川区十六中学副校长;1982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学高级教师。2000.2002年参加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临川区初中英语教学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抚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
  2006年应邀参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课程标准中学英语实验教科书的修订工作;2004年参与省级课题《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2004年主持市级课题《如何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2004年主编《初中英语总复习滚动迁移》;2005年论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发表在国家级报刊《英语双语报》;2003年论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发表在《当代教育报》;论文《新教材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荣获“全国教师教学优秀论义评选”等奖;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先进青年”;“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抚州市“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竞赛,荣获市一等奖,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许为亮
   许为亮,1959年5月出生,连城乡大桥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副校长。
  1997年7月至1984年9月在连城中学任教,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抚州师专读书,1986年7月至1998年7月在连城中学任教,工会主席;1998年7月至今连城中学副校长,担任英语教师。
  从事教育事业30年,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先后在县、市级发表数篇论文,其中《向45分钟要质量》、《试谈英语素质教育》等论文获市级、县级一、二、三等奖,辅导学生英语竞赛获市区级多次奖,1991年获全区英语奥林匹克赛一等奖。
  1990年以来,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乡政府先进工作者,95年被评为临川市“优秀工会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临川区“优秀教师”。
   吴泽民
   吴泽民,男,1947年11月出生,临川连城乡下城村委会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特级教师。现在临川一中任教。
  1954年9月至1960年7月在连城小学读书;1960年9月至1963年7月在临川秋溪中学读书;1963年9月至1968年8月在崇仁县中学读书;1968年9月至1970年8月在家务农;1970年9月至1978年1月在连城下城小学任民办教师;1978年1月至1980年12月在抚州师专学习(数学专业);1980年12月至1985年7月在临川秋溪中学教书(高中物理);1985年3月至1987年3月在江西师大读书(函授数学本科);1985年9月至今临川一中教书(高中物理)。
  1993年获县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励;1993年获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奖章。
  潜心学习钻研,对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有深入研究,把握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和高考大纲,造诣较深,驾驭自如。多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物理杂志和报刊上撰写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共40余篇,并主编、参编物理辅导资料和实验等程等书籍。
  长期任教两个班的高中物理课,很多年份教三个班物理,自96年至今一直执教高三毕业班物理,教学产果一直保持在领先位置,长期组织参加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和少年班辅导,成绩卓越,成绩卓著。
  历任同中班班主任二十余年没间断,长期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关怀爱护,特别是对差生更加细腻入微、勤恳耐心,培养学生正直、守信、求进,已经形成自己一套班主任工作经验,93年荣获“全面优秀教师”称号。
  在临川一中担任物理教研组正、副组长八年至2001年。期间,不断带动全物理组教师进行物理教研教改,使物理组教研活动扎实有为、生机勃勃,连城几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并且于2001年登上临川晚报,题为“一个熠熠生辉的星座——临川一中物理教研组速写。”
  热心帮传带,团地协作,无私呵护指导中青年教师成长。是临川上顿渡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抚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主动积极为社会工作,为政府献言献策,提建议、写提案。
   黄涌泉
   黄涌泉,男,1967年5月出生,临川连城乡黄湾村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临川一中任教。
  1988年毕业于抚州师专,1988年至2002年任教于连城中学,2002年下学期调临川一中。2005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余标喜
  余标喜,男,1963年8月出生,临川连城乡大升村委会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临川一中任教。1982年毕业于抚州师专数学专业,先后在龙溪中学、连城中学、河东中学、临川一中任教。
   许立新
  许立新,男,1966年8月出生,临川连城乡金房村委会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临川一中任教,一心一意教学,并不表现自己。
   阮林波
  阮林波,男,1970年8月出生,临川连城乡连城村委会上城阮家村人,中学高级教师,现在临川一中任教。1989年7月毕业于抚州师专,先后任教于河埠中学,连城中学,临川一中。
   阮林辉
   阮林辉,男,1958年12月出生,临川连城乡连城村委会上城阮家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临川一中。
  1978年12月毕业于崇仁师范,2000年7月江西教育学院函授本科毕业。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参加知青上山下乡,河埠中学、连城中学、临川一中任教,曾任连城乡教育辅导站站长,河东乡教办主任,河东乡中心小学校长等职。许福玲
   许福玲,女,1957年9月出生,连城乡金房村委会人,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物理教师。
  1977年-1978年8月在大升榨下小学任教;1978年9月-1980年7月崇仁师范学习;1980年8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1999年获临川市优秀教师;2001年-2006年先后辅导学生物理竞赛获市二等奖4项,省二等奖1项。2005年获临川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谢孙芳
   谢孙芳,男,1959年10月出生,连城乡舍头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物理教师,总务主任。
  1974年—1976年秋溪中学读书,1978年—1980年崇仁师范读书;1990年—1992年电视师范学习,1980年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长期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能力较强,多次辅导学生物理全国竞赛获奖。
   刘鹏
   刘鹏,男,1960年11月出生,连城乡后坊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语文教师,政教处主任。
  1980年9—1981年7月上聂小学任教;1981年9月—1987年7月,舍头小学任教;1987年9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政教处主任。
   杨清华
   杨清华,男,1972年9月出生,连城乡下庄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物理教师。
  1995年9月—2007年连城中学任教,2004年—2006年抚州电大学习,获本科学历。
  长期从事物理教学,教学业绩突出,2002年的论文《物理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在全区物理学科论文比赛中获二等奖。2003年在全区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
   黄小云
   黄小云,男,1963年5月出生,连城乡黄湾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语文教师,保卫处主任。
  1983年—1985年在宜黄县梨溪中学任教;1985年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
  自1985年调入连城中学以来,多年担任初中语文、政治课程,并兼任学校财务专管员职务,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03年获临川县优秀财务专管员称号。吴中华
   吴中华,男,1972年1月出生,连城乡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90年9月—1993年7月,抚州师专学习;2003年—2006年江西教育学院学习;1993年7月至今任连城中学任教。
  1995年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8年评为临川市优秀教师。
   邹金华
   邹金华,男,1972年6月出生,连城乡后坊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化学教师。
  1997年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
   许贵泉
   许贵泉,男,1960年3月出生,连城乡大桥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79年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现任数学教师。
   黄长初
   黄长初,男,1974年10月出生,连城乡黄湾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英语教师。
  1995年—1998年抚州师专学习;1998年—1999年连城中学任教;1999年8月—2000年7月舍头小学任教;2000年9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2004年至2006年抚州电大本科毕业。
  在教学中能够下苦功,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方法,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005年11月参加全区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5年12月撰写题为《敢于标新面对挑战》的教学论文在全区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5年作为主要参加者勇担区级立项课题《初中英语阅读的“Acauisitom”and“Lerning”实验》教学研究任务。
   黄泽辉
   黄泽辉,男,1970年2月出生,连城乡黄湾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88年7月临川一中高中毕业,考入抚州师专,1990年—1995年7月在资溪县欧溪中学任教;1995年8月至今调连城中学任教。
  在资溪欧溪中学获乡级优秀教师称号;在连城中学2002年参加全区初中数学老师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2003年发表论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获市级二等奖。全中祥
   全中祥,男,1954年5月出生,连城乡下舍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英语教师。
  1975年—1986年7月在崇仁县孙坊中学任教;1986年9月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
  2001年度在临川晚报、抚州日报、抚州师专专刊,江西省心理学年会学术报告会论文各二篇,并获得省一等奖。
  2006年度在临川区,抚州市论文比赛分别得一、二等奖。
  2006年度临川区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对策的研究》论文立项。
   华敏中
   华敏中,男,1957年8月出生,连城乡后坊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连城乡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1990年9月—1993年7月,抚州师专学习;2003年—2006年江西教育学院学习;1993年7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1995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8年评为县优秀教师。
   刘谦
   刘谦,男,1973年5月出生,连城乡后坊村委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连城中学任语文教师,班主任。
  1992年—1995年6月,抚州师专学习;1995年9月—1997年6月在鹏田中学任教,1997年9月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
   热爱教育事业,教学认真负责,受到领导、家长、学生的好评。
   黄天呈
  黄天呈,男,1970年5月出生,连城乡黄湾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连城乡中心小学副校长,1997年被评为临川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抚州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区克“春蕾杯”征文比赛,先后二十余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论文《数学与生活》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获省二等奖。
   第三节部分外籍教师
   黎学庚
   黎学庚,男,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临川连城乡人,现任连城中学校长。1983年9月—1986年7月在临川连城中学学习,1986年—1988年7月在抚州师专学习,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江西教育学院学习,1988年8月至今在临川区连城中学。
  2000年9月获临川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9月获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6年9月获抚州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师称号。
  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获奖。文章“导数题错解剖析”发表于2006年《中学数学研究》期刊第5期;文章“高考数学中的直觉思维”。发表于《世界数学报》2006年5月刊,论文“浅谈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获省级一等奖;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市级一等奖等。
   郑荣清
   郑荣清,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上顿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教导主任。
  1982年9—1985年7月,抚州师专中文系学习,1985年8月-1989年8月,临川荣山中学任教,1989年8月—2007年临川连城中学任教,2004年3月—2006年7月中央电视大本科学习。
  1985年7月抚州师专中文系毕业,临川连城中学教导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江西教育学会,抚州市语文会会员,临川区语文中心组教研员,1998年—2006年先后多次被临川市(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在20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同时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承担市区教育教学研究实验课题,在《中国教育》《江西教育科研》、《抚州日报》、《写作》、《抚河》、《临川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报道等30余篇,十多篇教研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均获一、二等级。
  在语文教学中,刻苦钻研教学艺术,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近年来,参加市区语文教师质课,说课竞赛均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区“关爱女孩”作文竞赛获二等奖,在全国青少年“春蕾杯”作文竞赛中先后有6人次获二、三等级。
   许和飞
   许和飞,男,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上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工会主席。
  1986年9月—1981年7月河西乡吕坊小学任教,1981年9月—1987年7月,十二中任教,1987年9月—1989年7月抚州师专读书,2004年3月—2006年7月抚州点函数大读书,1989年7月现在连城中学任教。
  教学中,能大胆教改,不断探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物理素质教育中动作思维的培养》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2002年参加全区物理教师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2002年初被评为临川教育学会优秀工会干部。2003年被临川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程贵来
   程贵来,男,1964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上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物理教师。
  1980年9月—1982年7月临川二中学习,1982年9月—1985年7月抚州师专学习,1985年7月—1990年7月宜黄城南中学任教,1990年9月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
   胡淑荣
   胡淑荣,女,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中教一级,大岗镇人现任连城中学生物教师。
  1978年2月—1979年12月,崇仁师范读书,1980年1月—1990年8月连城中学任教,1990年9月—1993年6月中国电视师范进修,1993年6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2002年《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获市级式等奖;2003年获全区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刘会祥
   刘会祥,男,1964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临川上顿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85年7月—1989年7月腾桥中学任教,1989年7月—1990年7月邓坊中学任教,1990年7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吴永峰
   吴永峰,男,1975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中教一级,崇岗乡人,现任连城中学语文教师。
  1994年9月—1997年7月抚州师范专科学习,1997年7月——2006年9月连城中学任教。
  本人自担任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苦心钻研,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在教学工作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路漫漫兮修远了,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
   徐欣
   徐欣,男,1967年7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云山镇人,现任连城中学语文教师。
  1985年12月—1988年8月青泥中学任教。1988年—现在连城中学任教。
   郑木吉
   郑木吉,男,1957年12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78年10月—1980年7月就读于崇仁师范;1980年8月—1985年7月在宜黄县圳口乡中学任教;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临川区七里岗中学任教;1988年9月—至今在临川区连城乡中学任教。饶国珍
   饶国珍,男,196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上顿渡镇人,现任连城乡中学思想品德教师。
  1978年—1980年崇仁师范就读;1980年—1984年鹏田中学任教;1984年—现在连城中学任教。
  1989年—1998年连续被评为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乡优秀班主任;1990年—1993年在广教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获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党课二等奖。
   黄承华
   黄承华,女,1972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教一级,上高县田心镇人,现任连城中学英语教师。
  1988年9月—1991年7月江西省高安师范读书;1991年9月—1992年7月江西省田心二中任教;1992年—2007年临川连城中学任教。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心中想着学生,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后课仔细批设作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所教班级各种测试成绩都非常优异。
   许月香
   许月香,女,1974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中教一级教师,临川秋溪镇人,现任连城乡中学数学教师。
  1992年9月—1995年7月抚州师专学生;1995年—至今连城中学教师;2004年—2007年1月江西师大学员。
  本人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兢兢业业教学,在2003年,本人写的论文《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获全国教师教育壹等奖;2004年参加全区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荣获贰等奖等。
   吴临
   吴临,女,1974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临川上顿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物理教师。
  1992年9月—1995年7月抚州师专学生;1995年9月—至今连城中学教师;2004年2月—2007年1月江西教育学院学员。
   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兢兢业业教学,在2002—2005年发表了数篇论文,分别获得省,市、区一、二等奖,教学中深受学生好评中考成绩获全年级第一名。徐俄增
   徐俄增,男,1969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临川高坪镇人,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高坪中学学习;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在崇仁师范学校学习;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在中国电师大江西分院学习;1988年至今在临川连城中学从教。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年年评为校先进班集体,自90年以来已连续十多年任毕业班数学教师并兼任班主任,教学成绩优良,为连城乡人民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
   阮敏生
   阮敏生,男,1969年4月出生,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上顿渡镇人,现任连城中学语文教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在崇仁师范学校学习;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在中国电师大江西分院学习;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在临川龙溪镇小学任教;1990年9月至今在临川连城中学任教。
  自99年以来已连续九年任毕业班语文教师并兼任班主任,教学成绩优良,为连城乡人民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输送出重点高中学生一百余人。获03年全区优质课竞赛二等奖,04年全区优秀课竞赛一等奖,05年担任全区语文公示课教学获一等奖。
   花付玲
  花付玲,女,1972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秋溪镇人,现任连城中学英语教师。1990年9月至1993年6月在抚州师专就读;1993年9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能积极主动且完满地完成各项工作,多年任教初三毕业班的英语,在学生、家长及同事中获好评。
   何冬才
   何冬长,男,1971年10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教一级,龙溪镇人,现任连城中学英语教师。
  1997年9月至1994年6月在抚州师范专科学校读书;1994年8月至1995年7月在龙溪中学任教;1995年9月至今连城中学任教。
  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成绩突出同,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多次被评为“乡优秀教师”,2000年被临川区政府评为“区优秀教师”。王文德
   王文德,男,197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荣山乡人,现任连城中学数学教师。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抚州师专读书;1997年9月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2004年至2007年1月江西师大学员。
  在2007年全区中学数学优秀课竞赛中荣获壹等奖;2003年论文《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获省贰等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改革》获全国教育学壹等奖等。
   吴建明
   吴建明,男,1968年2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秋溪乡人,现任连城中学历史教师。
  1987年3月至1989年7月在秋溪小学教;1989年8月至1991年9月在三桥中学教书;1991年10月至今在连城中学任教。
   第五篇考试
   第一章清代考试制度
   清沿前制,实行科举考试,其层次可分童子试、府试、镇试、会试、殿试。
   童子试:每年二、三月在本县举行,由知县主持,录取者为童生,童生第一名为案首。
   府试:府试在抚州府举行,凡府属各县的童生均可参加,录取者为儒学生员,俗称秀才。
   镇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秀才在省城参加考试,录取者为举人。每一名叫解元,正额叫举人,副额叫副榜。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举人都可应考,考中者叫贡士,每一名叫会元。
  殿试:又称庭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限得贡士资格的人参加。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再令各省、县从速改为书院学堂。当年7月,学部对考试制度重新规定:①京师大学堂及予科各省高等学堂,优级师范之会试,由学部主持。②各省中学堂之会考,由各省校部主持。③高等小学不会试,由校学习会同地方官派员鉴试,考试合格者,除发给文凭外并按科学制度奖给进士、举人、贡士、秀才之称号。
   第二章民国时期考试制度
   民国初年,废除清朝科举考试制度,实行新的考试制度。中小学考试制度有月考、学期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
   月考:每月结束时举行的月测验。
   学期考试:每个学期结束时举行的考试,当时有春秋两个始业,学期考试可决定升留级。
  毕业考试:中小学修业期满举行的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肄业证书或留级。民国21年(1932年)临川县奉令把毕业考试改为会考制,集中在县城举行。民国23年奉令取消会考制,恢复毕业考试制。升学考试:由各校自行招生、出题、评卷、录取、有时几个学校联合招生。
   以上考试均为闭卷考试。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考试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考试制度有所改革。增设了平时考试、期中考试和学年考试制度。平时考试由各校自行安排,不作统一规定。期中考试为学期结束评定成绩提供参考;学年考试由于废除了春季始业,学生升留级不再以学期考试成绩而以学年考试成绩来决定。此外,对升学考试作了较大改革。大专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集中于地区所在地考试,由省统一评卷录取。中专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地区教育局统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小学升初中考试,由县文教局统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
  “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各种考试斥之为对学生的“管、卡、压”,从而废除闭卷考试,推行开卷考试,废除升学考试,采用“推荐制”这就是小学升初中,由生产队推荐,大队批准;初中升高中由生产队推荐,大队审查,公社批准。对各学校的学年考试升留级,需要领导、家长、教师、学生“四满意”,往往统统升级,“皆大欢喜”。
  1973年,大专院校恢复招生,但取消统考,采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招生分到县,对象为下镇插队知识青年,由知青所在生产队,公社层层审批报名资格,由县集中进行考试,县革命委员审批。由于“四人帮”干扰,文化考试流于形式,送到大专院新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1977年全面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大专院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和办法基本上与“文化大革命”前同。中专由省教育厅(省教委)或地区教育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初中升高中由地区教育局命题、印卷、县文教局评卷、录取;小学升初中由县教育局命题、印卷、镇(镇)评卷、录取。各级学校恢复正常考试制度后,除学年、学期中考试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考试,如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竞赛性考试、模拟性考试等。而各科考试频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2000年恢复了会考制度,实行“3+X”考试制度。
  2001年将高考日期由以往的7月7日—9日提前为6月7日—9日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学庚
相关人物
郑荣清
相关人物
许和飞
相关人物
程贵来
相关人物
胡淑荣
相关人物
刘会祥
相关人物
吴永峰
相关人物
徐欣
相关人物
郑木吉
相关人物
饶国珍
相关人物
黄承华
相关人物
许月香
相关人物
吴临
相关人物
徐俄增
相关人物
阮敏生
相关人物
花付玲
相关人物
何冬才
相关人物
王文德
相关人物
吴建明
相关人物
黄伟明
相关人物
黄晓云
相关人物
许为良
相关人物
魏媛媛
相关人物
黄信光
相关人物
谢幼坤
相关人物
魏淑娜
相关人物
许为亮
相关人物
吴泽民
相关人物
黄涌泉
相关人物
余标喜
相关人物
许立新
相关人物
阮林波
相关人物
阮林辉
相关人物
许福玲
相关人物
谢孙芳
相关人物
刘鹏
相关人物
杨清华
相关人物
黄小云
相关人物
吴中华
相关人物
邹金华
相关人物
许贵泉
相关人物
黄长初
相关人物
黄泽辉
相关人物
全中祥
相关人物
华敏中
相关人物
刘谦
相关人物
黄天呈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