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6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56
页数: 1
页码: 167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连城群众每年自发开展富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春节、元霄打龙灯、舞龙狮,端午节划龙船;重阳节登山等。新中国成立后,连城乡的体育事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引进了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村(乡)之间常举行拔河、篮、乒乓球、棋类比赛,群众体育活动得到逐步发展。
关键词: 地方体育 连城乡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连城群众每年自发开展富有民间特色的体育活动:春节、元霄打龙灯、舞龙狮,端午节划龙船;重阳节登山等。新中国成立后,连城乡的体育事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引进了一些现代体育项目,村(乡)之间常举行拔河、篮、乒乓球、棋类比赛,群众体育活动得到逐步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连城乡在小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了2节唱游课,后改为体育课。高小、初中、高中各年级开设2节体育课。
  1953年,根据“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要求,体育在连城乡境内各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引起重视。
  1954年起,境内各中、小学先后推行第一套至第六套少年儿童广播体操。
  1963年境内各学校都坚持每周2节体育课,每日二操(早操、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制度。项目有田径、跳高、跳运等。
  1964年,各校开始施行劳卫制(即“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制度”后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锻炼标准。
  1974年,由县体委,教育组,团委联合创办县业余体校,教育组长任校长,在连城中学(全县共四处)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5个班。
  1980年起,境内学校体育以贯彻《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达标率为中心,在上好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开展“两操”(早操、课间操),“两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节群众体育
   解放前,本乡农民无正规体育活动。只有一些划龙舟、武术等传统体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逐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58年暑假,县文教局组织了50多名小学教师到连城公社等地结合生产,指导农民开展体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