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生组织和机构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6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卫生组织和机构设置
分类号: R195.6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民国时期,乡境内以个体郎中行医为主。1952年连城境内部分中医人员联合起来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后合并到秋溪公社卫生院。
关键词: 医疗卫生 医疗事业 连城乡 卫生组织

内容

民国时期,乡境内以个体郎中行医为主。1952年连城境内部分中医人员联合起来开办中西医联合诊所,后合并到秋溪公社卫生院。
  1969年6月连城公社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开始以大队为单位建立合作医疗站(合作医疗站医生称“赤脚医生”),合作医疗站由大队直接管理,赤脚医生工资由大队从提留中开支。
  1974年,连城正式设立卫生机构。
  1978年,各大队医疗站改为卫生所,资金主要来自集体筹措,县财政只在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和医疗设备方面拨款补助。
  1981年以后,农村大队(行政村)一级医疗机构逐步改为全额收费,自负盈亏的医疗站。连城卫生院归县卫生局直接领导,属大集体性质,医院工作人员属大集体编制。
  1997年11月,连城乡各村全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制订了《连城乡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实施办法》,《办法》共计七章三十三条。《办法》规定参加合作医疗保健的农民,每人每年交纳保健资金20元,乡政府村分委会各资助每人每年1元。农民治病大病、小病均给一定的补偿,即一次性医疗费在1000元以下的可补偿15多,1000-1500元可补偿20%,1500-2000元可补偿25%,最高补偿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
  1982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各村医疗站自行解散。赤脚医生自购药物,仍在各村为群众看病。
  连城乡卫生院创办于1952年3月,创办时名为连城中西医联合诊所,后合并至秋溪公社卫生院。1974年连城正式设立卫生机构。1976年卫生院盖了二幢平房,作为卫生院医疗,生活用房,结束了连城公社有医无院的历史。1998年又投资30万元建立门诊大楼,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各项医疗设备逐渐充实。现已开设中医部,西医部、住院部。
   负责人:邹梧生(1952年3月-1968年10月)
   符传兴(1974年3月-1975年8月)
   院长:朱光华(1975年9月-1978年3月)
   尧忠然(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符传兴(1980年6月-1984年1月)
   尧远辉(1984年3月-1987年6月)
   徐发书(19847年6月-1990年7月)
   许付发(1990年8月-1993年6月)
   章小华(1993年7月-1995年1月)
   范祥祺(1995年2月-1996年7月)
   徐秋水(1996年7月-2003年3月)章福荣(2003年3月至今)
   副院长:章福荣(1998年8月-2003年3月)
   宛如平常一首歌
   一记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乡村医生邹银贤
  许多人企盼超越,但往往放弃了平常的追求和努力,结果未必能达到超越,有些人走近平常,却往往在乎常的追求中实现了不平常的超越。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乡邹家村卫生所所长邹银贤,便以他那看似平常的心境和追求,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邹银贤是一名乡村医生,他从事农村预防保健、医疗工作17年了。他对患者认真负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他对防疫工作不辞辛苦,默默奉献。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执着追求、探索、创造了许多不平凡。成为十里八乡一位有名望的青年医生,为山村的父老乡亲撑起一片绿荫。为此,他个人多次被当地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他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医生。
   孜孜不倦地追求医学知识
  邹银贤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受爷爷、父亲的熏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又看见家乡贫困和缺医少药的状况,更加深了他从医的愿望。救助乡亲、驱除病魔成为小时候他的理想。
  初中毕业,他毅然报考了抚州中医学校乡村医生班,学校学习期间就认真刻苦,门门功课优秀。1989年毕业后,就在卫生所工作。他深知单纯只有对乡亲们的一片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救死扶伤的硬功夫,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他不分严寒酷暑,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品味医书的“五味”,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采用中西医结合及民间传统疗法相结合方式,治疗了许多患者的多发病及疑难病。为了做到“一专多能”,他先后到江西省抚州市人民医院、杭州市空军总医院以及山东、安徽等地医院进修,他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勤学、勤问、勤思;他还广交朋友,取其之长补已之短。他每年还订阅了十多种医疗方面的报刊,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医疗技术。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擅长肛肠科和中西医结合,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科医生,解除广大农民兄弟由疾病带来的痛苦,抢救了许多生命,他名声鹊起,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邹银贤对残疾人、特困户、孤寡老人实行挂号费、出诊费、治疗费全免。很多群众说,只要到邹医生那里,自己的病痛先好了一半,邹医生心里装着病人,视患者胜似亲人。
  1996年夏天,连城乡邹家村的邹普文家发火灾,他由于抢救自家财产而导致头、颈、双上肢躯干等处烧伤。他家本来境就贫寒,遭受火灾后更是雪上加霜,难于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在这种情况下,邹银贤把他接进了自己的卫生所,专门设置一间无菌室,自己垫钱为邹普文治疗。经过邹银贤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半个月后,邹普文出院。邹银贤没有收手术费和护理费等费用,仅仅收了他一千余元的医药成本费。邹银贤从来没有追问过他的欠款,这一千余元还是在5年后才还清的,邹普文逢人就夸邹医生是个好人,救了他一家。
  如今,找邹医生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每天都为30多个患者治病,对于家庭贫困的他经常分文不收,每年光自己捐助患者的资金达2000多元,为了使贫困村民看上病,每年为村民看病赊帐都达数万元。
   热衷农村预防保健事业
   邹银贤17年来如一日,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承担起防疫、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项防疫保健工作。
  记得他刚在村卫生所工作的那年春天,几天内就转诊六个因患急性脑脊髓膜炎伴高热抽畜患儿,其中有两个小儿差点失去生命。不久村中又发现数个小儿患急性肝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看到这种情况,他想:“这些孩子如果接种疫苗根本不可能得这些病,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随后他深入每家调查原因才发现、一方面许多村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计划免疫,不相信接种疫苗能有效防治传染病;另一方面村防疫医生也没有做好防疫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于是他向所长请求,自己来担任村防疫保键工作。他接过这个重担后,全村几百户,他一家一家地动员,一遍一遍地解释,还自己花钱印制预防保健宣传单发给村民,提高他们的保健预防意识。他还自筹资金买好冰箱,把疫苗筹备好,让每个孩子按时接种。接种时家长有钱就给疫苗钱,如果没有就他又自己先垫上,困难户就免去疫苗费,自己给付上。如今,邹银贤已是声名鹊起。然而,当提起他的成绩和荣誉时,他却依然那样谦和、平静。他说他特别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段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让我们都来做绿叶的事业,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听着他平和的语调,了解他宛如平常一首歌的业绩,不由地让人想起一句话:看似平常却奇崛。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