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28
颗粒名称: 第四篇 商业
分类号: F715.56
页数: 5
页码: 124-128
摘要: 连城街在民国初年形成集圩。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圩场一般都是“三日圩”。连城按农历“二五八”当圩。原街道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后重新建新街。
关键词: 商业经济 连城乡

内容

连城街在民国初年形成集圩。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圩场一般都是“三日圩”。连城按农历“二五八”当圩。原街道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后重新建新街。赶圩群众约万人,主要是来自上顿渡、崇岗、秋溪等乡镇。市场在连老街,上市品种有大米、黄豆、猪牛肉、鲜鱼、家禽、蛋、青菜、瓜果、小型农具、家具、竹木及竹木制品,南、百杂店等。大宗产品采取“定点、定段、分类集中”的办法,在圩场分设猪场、牛场等进行了贸易。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八月二十五为庙会日,十月至第二年二月为旺季。每日有多趟班车通上顿渡。
  1953年至1956年,国家将粮、棉、油划为一类物资,将芝麻、甘蔗、茶叶,生猪等28种产品划为二类物资,实行派购,不准自由买卖,1958年“大跃进”时,大搞“军事”化、“战斗化”、“集体化”、“吃公共食堂”不准农民养猪、养鸡、种菜、卖柴,限制上街走圩,集市贸易一度中断,“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统”字当头,“管”字领先,物资供应由国营供销社大包大揽,“自由市场”关闭,农民贸易受到限制。
  1979年开始,农村集市贸易逐步得到恢复。
  1983年放宽政策,允许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后的一、二类物质进入集贸。允许农民从事长途贩运。从此以后圩场贸易又渐渐繁荣兴旺。
  连城工商分局成立于2003年1月1日,前身是连城工商所(成立于1982年),现有职工10人,辖管连城、秋溪、河埠二乡一镇,33个行政村,260个个体工商户,25户企业,3个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任务。
  辖区内常住人口6.4万人,分局办公楼占地面积178平方米,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内设办公室,党建室,娱乐室、住宿、食堂等。内部设施齐全,布局结构科学合理,环境优美。
  工商分局成立以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便民措施,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了食口消费安全。设置了“12315消费者维权站,红盾护农服务站”,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的思想、廉洁奉公、文明执法,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2007年连城工商分局干职工基本情况表
   现任负责人简介
  彭文兴,男,1967年6月6日出生,中共党员,临川区河埠乡人,本科学历。1982年在福建省服兵役。从1985年退伍开始进入工商部门分配到连城工作,历任个协会长、副所长、所长。从2003年1月成立分局以来至今任连城工商分局局长。第一章乡境内主要商业机构
  连城供销社1953年至1972年4月为崇仁(临川)县秋溪供销社(国或商店)的分社(分店)。1972年5月,划出成立临川县连城国营商店,1973年10月改名为临川县连城供销社,隶属临川县商业局。1995年4月后更名为临川区(市)连城供销合作社。
   主任:饶光庭(1973年5月-1978年11月)
   饶复钦(1978年12月-1984年7月)
   吴水和(1984年8月-1986年12月)
   邹怡芳(1987年1月-1996年2月)
   娄高荣(1996年3月-1997年9月)
   杨贵保(1997年10月一 )
   副主任:娄高荣(1994年10月-1996年1月)
   江国清(1998年3月一 )
  食品购销站又称食品站。解放前,连城生猪、禽、蛋仍由私营商贩经营。1955年3月实行猪、禽、蛋派购,将任务下达到各大队、生产队,实行计划收购。1958年至1961年受“共产风”影响。强调社队集体养猪,限制社员私养,市场上肉禽蛋供应紧张,人均猪肉消费1959年11市斤,1960年减少4.2斤,1961年仅为2.04市斤,1962年起实行猪肉定量凭票,城镇居民每人每月1市斤,国庆、元旦、春节加供一定数量的猪肉,家禽和禽蛋饮食行业和机关食堂用肉,实行凭票供应,会议用肉,则临时批拨。1981年以前连城生猪、家禽、鲜蛋这些食品的购销都是和供销社联在一起的。长期以来经营猪肉,家禽、地方财政都给予政策性补贴,即每售1公斤猪肉,补0.44元,售1只家禽,补贴0.80元。1985年2月,取消猪、禽、蛋的派购,取消肉票,放开猪肉价格,实行议购议销,敞开供应后,改暗补为明补,直接发给居民补贴。目前连城街市场上市年供应的猪肉达90000斤,家禽18300羽。
   第二章粮油
   第一节粮油收购
  解放前,连城经营粮油贸易的多为私商。他们秋后压价购进,春荒抬价销售,大秤大斗购进,小秤小斗销售,晒干扇净购进,掺水掺杂销售,扰乱市场。
  解放后,国家加强了对粮油市场的管理。1953年11月对粮食、植物油料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简称统购统销)。农户扣除口粮、种子、饲料后的余粮由国家收购90%,粮食保管开展无虫、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竞赛。
  1955年核实田亩面积,本着“有灾减购,增产不增购,余粮不全购”的原则,分配定购任务。同年对油料实行派种派购,帮助农民推广优良品种(胜利油菜)以提高农民对油料生产的积极性。
  1956年在巩固“四无”粮仓的基础上采用马拉硫粉,磷丹粉,氯化苦等药剂薰蒸杀虫。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实行全购全销。由于购了很多过头粮,不少村庄口粮供应紧张,不得不吃起了返销粮。
  1965年实行超产超购,在完成征购任务后超购加奖,奖售化肥,布证和饲料。
  1972年连城粮油管理所成立。并于1975年总结出“三低”(低温、低拿、低药量)的保粮成功经验。
  1978年集市粮油贸易恢复,连城粮油管理所开办粮油议购议销业务。
  1979年粮食统购价格每百斤由1952年5.21元提高到9.5元,每超购稻谷100斤,按统购价格加价50%。
  1985年4月,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
  1987年合同定购粮食实行“定金、化肥、柴油”三挂钩,每百斤稻谷调到12.66元。
  1988年议价粮收支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管理,实行“统一收购,综合平衡,分级管理,切块经营”。
  1989年连城晚稻丰收,但早稻受灾,全乡农民仍然爱国家、爱集体,踊跃交售爱国粮。
   第二节粮油销售
   粮食统购统销后,连城乡机关单位居民,农村缺粮户补助粮等,都由连城粮油管理所计划供应,各类人口中定量标准表如下(单位:市斤)
   注:从1986年7月1日起在编乡干部粮食量每人每月调为33斤。
  此外,对国家干部出差,下乡,每人每天补助1.2斤,参加大型会战的居民人口每月不足45斤的给予补足。对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如生猪、棉花、鲜蛋等)实行粮食奖售。对缺粮户实行定销粮,如耕牛饲料每头40斤,肥猪饲料每头150斤,公母猪饲料每头300斤,群鸭饲料每只8斤。
   连城1949年至1989年粮油购销价格对照表
   单位:元/100市斤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人物

彭文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连城工商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