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水利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21
颗粒名称: 第二篇 水利电力
分类号: F407.956
页数: 7
页码: 115-121
摘要: 连城乡地处中亚热带气候,雨量流沛,年平均降雨量1681毫米左右,每届汛期,沿河圩堤外受洪水威胁,内受积水危害,加之抗旱能力较差,自古以来,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历代统治阶级虽搞过一些水利建设,但工程小,效益低,广大农民为了生存,也自发地修了一些小型水渠陂坝以及作堰,挖井等,因小农经济,人心不齐,力量单薄,终难摆脱水旱灾害的苦难。
关键词: 水利建设 连城乡

内容

连城乡地处中亚热带气候,雨量流沛,年平均降雨量1681毫米左右,每届汛期,沿河圩堤外受洪水威胁,内受积水危害,加之抗旱能力较差,自古以来,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历代统治阶级虽搞过一些水利建设,但工程小,效益低,广大农民为了生存,也自发地修了一些小型水渠陂坝以及作堰,挖井等,因小农经济,人心不齐,力量单薄,终难摆脱水旱灾害的苦难。新中国成立以后,连城乡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以“小型为主,民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方针,采取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并进和加高加固圩堤等办法。1955年9月始建宜惠渠,渠道设在宜黄河下游东岸的秋溪乡洪坊村上游800米处,1956年建成受益。此外,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机灌站20处,装机27台,计1319马力;七八十年代的电灌站5座,泄洪闸、电排站各一处,小Ⅱ型2座,山塘水库41处,目前全乡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8%,大部分农田早涝保收由一季变为二季。
   电力事业在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国家发展电力事业,各村均有高压电线路。
   第一章水利
   第一节抚州地区兴建最早的一座中型引水灌溉工程——宜惠渠
  途经连城乡境内,且为连城乡主要灌溉工程的宜惠渠是抚州地区兴建最早的一座中型引水灌溉工程,渠道设在宜黄河下游东岸的秋溪乡洪坊村上游800米处,1956年建成受益,设计引入流量为5.6秒立方米,建成后经过续建配套,实际流量达到9.4秒立方米。干渠顺宜黄河流向,根据受益区地形和农作物分布情况按照行水、配水、给水的要求,兴建干渠一条,长19.5公里,分支渠12条,长72.55公里,斗渠73条,长42公里,共长135.03公里,其枢纽工程有堆石栏河潜坝一座,冲砂、筏道、节制三用闸一座,进水制闸一座,倒虹管三处,渠系主要附属建筑物158座,灌溉着秋溪、连城、河东、上顿渡、河西、城西和崇岗、钟岭等8个乡镇6.4万亩农田。
   宜惠渠建成后,灌区碧水长流,一季变双季,粮棉产量翻番,不仅解决了农作物用水,而且使
   一些地区人畜饮水同时得到解决。受益群众发自内心欢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从而激发
   了干群改造自然,大办水利的积极性,推动了全县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
   宜惠渠工程设计曾经两次修复。1953年列入省水利建设规划,同年秋省水利局派员勘测,初
   步设计渠首工程为混凝土拦河滚水坝一座,滚水坝两端设置筏道和船闸各一座,进水闸一座,预
   算经费47万元,并报中央水利部核准。当时国家还处在经济恢复时期,不可能全额拨款,为减少
   工程经费,1954年6月,省水利局派员复勘,并在专署召开了行政领导、技术人员研讨会对第一次设计进行了修改,将原设计的混凝土拦河坝改为堆石拦河潜坝,取消船筏道,堆石坝西岸留36米口道,以利航运。将渠首上移600米,改用平水引水渠,沿河岸石山腰引水至水闸,工程造价由原47万元降低到39万元。省地领导指示:“工程设计要做到效益好,工期短,造价少。”同年秋,地区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员对工程设计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将渠首位置移至方家村对岸石山后面,采用喇叭形,沿石山脚开挖200米引水渠至进水闸,减少炸石工程量,又使进水闸落在岩石基础上。为防止河砂进入,在引水渠喇叭后面增设拦砂槛,节约经费一万余元。
  1955年成立宜惠渠工程施工指挥部,由专署副专员宋玉刚任指挥,崇仁县副县长李顺仁,临川县副县长蔡肇芝任副指挥,指挥部内分设秘书股、财会股、设计施工股、后勤股和医疗室。这样大的工程,加之资金材料不足,只有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稳中求省。为了做到秋收冬种和工程建设两不误,工程分四期进行;第一期9月25日至10月15日,调集民工1032人开挖引水渠和进水闸后面干渠高岭,完成土方32316立方米,第二期工程秋收后,也就是10月22日至12月14日,动用民工增加到4042人,开挖干渠、炸石和建筑物挖基,完成土方104457立方米,石方2160立方米;第三期工程自11月20日至12月14日,民工增加至7387人,全面开展干渠开挖和建筑物施工,完成土方165419立方米,石方2460立方米;第四期工程自12月15日至56年1月8日,动用民工7545人,除少部分民工做好干渠收尾和建筑物施工外,全面开展分支渠开挖。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在春耕前竣工受益,施工开始,工程指挥部将工程任务指标分类型层层分解到民工队,签订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质量标准明确,完成时间明确,包干到底。指挥部领导和技术人员落实到施工队,长驻工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地上人海如潮,红旗招展,你追我赶,号声震天,欣起了战天斗地的治水高潮。
  兴建宜惠渠工程的投资来自三个方面。国家投资18.5万元(其中7.5万元以材料抵拨),银行贷款16万元(今后在征收水费中归还),受益群众自筹2.5万元。为不突破限额资金,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施工指挥部先后几次召开了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研讨会,群策群力采取各种措施:在开挖干渠中,每个工程,从下而上,以利排水,共节约排水费2116元;泥水、木、炸石工从内行中调集317人,不足在民工中挑选半外行,以内行带外行;缺少施工员,从民工中挑选有一定文化的中青年进行短期培训,节省技工工资4130元;建筑模板,就地取材,利用松木,连环应用,节省开支3013元;在干渠走线中,充分利用老沟老港,缩短渠线开挖量,同时减少渠系系建筑物七座,节约经费2615元。整个工程除堆石拦河潜坝,因当时水文资料不全暂放未建外全部完工,实耗资金350929.32元,比修改后设计的资金39万元相比节约投资39070.68元。
  宜惠渠工程是经过续建配套逐步完善的。1959年持续干旱,宜黄河水位降低,进水量减少到4.7秒立方米,灌区缺水,工程管委会组织群众,就地取材,自筹经费,在渠首喇叭口下游15米处,打木椿500余根,用晒垫篾折块石拦河,提高水位,增加引水流量1.4秒立方米,解决了灌区缺水问题。1963年秋初又遇持续干旱,管委会组织灌区群众,就近炸石,采用抛石拦河,耗资4600元,使灌区碧水长流,粮棉丰收。同年冬增炸块石2613立方米,将原抛石整理干砌潜水坝核心墙,坡度为1:4,坝高2米,并修建九米宽简易筏道一个,以利航运。引进流量由原5.6秒立方米增加到8.9立方米,灌溉面积增加到5.6万亩,实收水费52824.9元。1957年采取以土代洋在犁头咀吁兴建450米长木质倒虹管,解决了河西5600亩农田灌溉用水。该木质倒虹管经过近六年使用,管箍管壁断裂失败。1962年国家投资,改建钢筋混凝土永久式倒虹管,实耗资225737.84元。河西灌溉面积由原5200亩加到6400亩,1958年至1962先后在下游兴建了陂头闸等三处陂闸,使散水归渠,解决了下游缺水。1971年兴建了连城排灌节制闸,使秋溪乡积涝得以排泄,又使农田灌溉用水得到进一步改善。岁月流逝,自然变迁,河滩东移,使进水口上游河道淤砂逐年增多,人流量减少到6.2秒立方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1981年国家投资13万元,将原简易筏道改建冲砂、筏道、节制三用闸,引进流量增加到11.4秒立方米。1984年组织受益区劳力5200人对于支渠全面进行了清淤整修加固,维修改造进水总闸等渠系建筑物27座。1985年至1986年省在粮食基地建设资金中先后给宜惠渠改造配套资金35万元,维修改造,兴建渠系建筑物31座(处),干渠从秋溪洪坊公路桥下至秋溪中学背后一段,用毛条石护坡7.2公里,工程整修一新,达到设计标准,灌溉面积增加到6.4万亩,(其中机电提灌15647亩)。1984年实收水费58539.65元(每亩收费1元),1985年在管好工程的同时,开办了水利设备修配厂和小面积养鱼,年利润达6000余元,水费收入达61282.73元(含收回历年旧欠),除大的工程改造外,正常工程维修和工程管理费达到了自给有余。
   第二节提水工程
  过去本乡农民提水工具使用最广泛的是水车。手搅水车每天可提水灌田5亩以上,脚踏水车每天可提水灌田8亩以上。牛拉水车较大,每天可提水灌田15-20亩。水车在本乡田野几乎处处可见,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工具之一,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要谷,车上哭,足见其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水车,又称龙骨车,长3-4米,由一个木制渡水槽,两个木转轴轮,99节龙骨和99块刮水板联接而成。宜惠渠建成后,水车逐渐淘汰。
  胡头电灌站位于连城村委会胡头村。1981年7月13日开工,同年8月20日建成。装机1台,40瓦迁。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8.12米,流量0.207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266亩。
  上城电灌站位于连城村委会上城,1970年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8.6米,流量0.22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000亩。
  连城电灌站位于连城村委会曾家油榨下,1979年4月开工,1981年1月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19.87米,流量0.23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000亩。
  曹家电灌站位于金房村委会曹家,1979年4月开工,1980年10月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排内涝,扬程14.2米,流量0.22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500亩。
  连城电排站位于连城乡黄湾村委会窑上村民小组,1971年1月开工兴建,1972年竣工,电排站集雨面积51.25km2,工程固定资产102.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7万元,装机805/8kw/台,扬程4.4米,流量10.6立方米/秒,灌溉连城乡大升村(1500亩)、连城村(800亩),后坊村(1200亩),黄湾村(1600亩),下庄村(880亩)以及秋溪罗田村(1000轩),李家村(1000亩),马溪村(900亩),东家洲(20轩),共计9600亩耕地。
   第三节蓄水工程
  本乡蓄水工程主要是水塘、水井、低洼的沟渠及中、小型水库。解放前的一些水塘质量都很差,没有溢洪道,多是属于临时性的蓄水池坝。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农民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山塘水库,挖沟筑渠,改善灌溉条件。解放初以防洪工程建为主,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以兴建水库为重点,水库建设从小型到中型,从低坝到高坝。1956年兴建禾花殿水库,1958年兴建钟家水库。
  钟家水库位于头昌村委会,小(二)型水库,1958年8月兴建,1958年10月竣工。工程固定资产18.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7万元。水库蓄水38.5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9.6米,集雨面积0.75km2,有养殖水面96.5亩(其中精养针池2亩)。坝身为均质土坝,坝长110米,坝高11.5米,坝顶宽4米,坝坡内外比分别为1:3和1:2.5灌溉耕地,防洪人保护村庄9个(头昌1个,大桥3个,金黄4个),人口1726人,耕地3452亩。
  水库有主干渠2条,支渠1条。东干渠从水库出水口到北坟村小组,全长4050米,西干渠从水库出水口到头昌村小组,全长2750米,下陂支渠1900米。
  禾花殿水库位于舍头村委会江曹村,系小(二)型水库,1956年10月兴建,1957年2月竣工,工程固定资产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34万元。水库蓄水14.2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5米,集雨面积0.5km2,有养殖水面55.6亩,为均质土坝,坝长130米,坝高5.8米,坝顶宽3米,坝坡为外经分别为1:2.5和1:2。水库自流灌舍头(250亩)和下舍(50亩)共300亩耕地,防洪保洪村庄3个,人口650人,耕地2000亩。
   水库主干渠有两条,东干渠从涵管水口到下舍章家村,全长1250米,西干渠从涵管出水口到丰家村,全长1660米。
   第四节防洪工程
  抚河贯流本乡境内,防洪为本乡历届政府之要务。民国24年(1935年)12月27日根据第七行政局“全面整治沿河堤圩,重点兴建抗旱工程”的命令,从民国25年开始培修圩堤。但这些圩堤多数为砂基,堤身高度与断面比不够,隐患险情多。汛期渗漏泡泉严重,外坡堤岸迎流顶冲,河岸陡峭,抗洪能力差。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兴建维修防洪工程列入水利建设的重要项目。1958年在重点新建蓄水工程的同时,将原有圩堤培修加固,联圩建闸,缩短堤线。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
   连府发[2006]7号
   各村委会、乡属乡办单位:
  为了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我乡必须紧紧围绕区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和目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的方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从思想、物质、技术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我乡各小二型水库、山塘水库和圩堤安全渡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大丰收,切实坚持“一个中心,三项到位,五项确保”的原则。真正把把实践“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落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中。现将我乡2005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通知如下,望严格执行。
   一、成立连城乡防汛抗旱指挥部
   总指挥:章亮才副总指挥:龚金泉、陈乐兴、王新远、王振宇、邵友泉
  成员:肖琦、周勇华、刘卫华、聂盛平、娄安南、黄枫、陈新杰、洪星辉、张建军、余红喜、曾志勇、余明华、章福荣、刘华、彭文兴、谢年权、邹汉生、黎学庚、全素娟、饶兴龙、刘志强及各村支部书记。
   二、办公室主任由刘志强兼任,后勤组员:张建军、纪焕华、汤晖琴、吴元昌以及医院、电信所全体人员。
   三、成立巡逻抢险队
   队长:邵友泉
   副组长:余红喜、刘志强
  成员:吴军学、章国才、章政荣、张建军、邵胜珍、刘武龙、黄共华、肖文盛、过中华、文虎云、徐春明以及大升、下庄、黄湾、后坊、连城、下城、邹家营长。
   四、防汛物资检查组
   组长:陈乐兴
   副组长:王新远
   成员:余红喜、刘志强以及各村书记。
   五、圩堤人员具体分工
  1、大升段:从10+800至10+500桩号
   负责人:洪星辉
   成员:黄政荣、徐春明、邱俊逸以及教办全体职工和大升全体村干部。
  2、下庄段:从9+225至10+500桩号
   负责人:陈新杰
  成员:危长良、陈锦秀、杨正伟、周勇勤及工商所和下庄村全体干部。并且由陈新杰同志负责对下庄圩堤从9+350桩号地段的新做鸭塘、压水井、堤挡鸭房坚决拆迁,确保圩堤安全渡汛。
  3、黄湾段:从100+500至11+500桩号
   负责人:龚金泉
   成员:刘武龙、冯海平、余逢喜、地税、国税以及黄湾村全体干部。
  4、后坊段:11+500至13+226桩号
   负责人:邵友泉
   成员:范长青、刘志强、修青莲、郑长梅、派出所以及后坊全体村干部。
  5、连城段;从连城桥头上游至曾思高屋背
   负责人:王新远
   成员:邵胜珍、郑善昌、邹燕霞、邮电所、信用社全体职工以及连城社全体干部。
  6、河东圩堤连城段700米:
   负责人:王振宇、刘卫华
   成员:刘永平、邓乾生、范国华、肖文盛、胡木泉、华顺堂、中学教职工以及下城、邹村全村干部。
   六、连城排涝站
   负责人:王新远
   成员:余红喜、许举林以及连城电管所全体人员。七、水库水闸具体分工:
  1、钟家水库
   负责人:陈乐兴、肖琦
   成员:杨光、付祖斌、过忠华以及大桥、金房、头昌全村干部。
  2、禾花殿水库
   负责人:聂盛平、周勇华
   成员:邹龙高、吴义泉以及下舍、舍头村全体村干部。
  3、金房水闸
   负责人:廖近安
   成员:吴军学、许太琴以及金房村一、二组组长,组长负责24小时值班,晴天关闸、下雨启闸。确保大桥、金房二村不进入洪水。
   八、宜惠渠主渠、支渠防汛责任村划分:
  1、大升村负责:主渠从李家窖开始至曹家桥;支渠从总三支渠到虹管至李家窖防汛地段。2、黄湾村负责:支渠从三支渠进水口至黄湾渡槽防汛地段。
  3、后坊村负责:主渠从吴家桥头开始至连桥水闸;支渠从四友渠进水口开始至归龙诗;五支渠从曹家桥开始至李家园防汛地段。
  4、连城村负责:主渠从曹家桥开始至吴家村桥头;支渠从李家窖开始至曹家桥防汛地段。
  5、下城邹家村负责:主渠从连城水闸至下城娄家村尾端以及七支渠防汛地段。
   九、具体要求:
  1、防汛物资器材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物资保障,根据区防汛指挥部下达我乡圩堤水库防汛草袋、卵石、块石、木桩(见分配备村附表)以及圩堤整坡的任务,各村各单位应不折不扣完成确保完成安全渡汛。
  2、禾花殿水库是区水利局确定的三类危险水库,具体由吴新生、黄幸华两位同志负责组织舍头村干部带领人员、将大堤加高1米,要求在5月10日前务必完成任务。
  3、全乡现有小二型水库二座,山塘水库36座,分布在舍头、大桥、金房、头昌五个村委会,要求在4月15日以前村委会为单位对山塘水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4、圩堤涵管,要求在4月19日前全面检修,并且责任落实到人看管。其中,下庄地段涵洞由章义福负责看管;黄湾地段涵管由许全林负责看管;后坊地段和连城桥头水闸二处放水管由刘仲华负责看管。在防汛期间做到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发生问题及时汇报,确保安全。
   附表:1、分配备村抢险人数
  2、防汛物资任务分配表
   连城乡2006年防汛应急抢险队成员花名册
   队长:邵友泉
   副队长:余红喜、刘志强
  成员:大升村:黄长华、肖志林、黄龙标、黄加清、谢新高、谢亮心、谢才高、谢泉清、黄福华、余明喜、谢冬亮下庄村:章义福、章帅成、章建和、章智华、谢辉波、章永清。
   黄湾村:黄发清、黄才明、黄泽敏、黄华、黄翔、黄明清、陈福祥、邹志、邹庆云。
   后坊村:华顺堂、华建和、华军、刘华洋、刘建海、华恩和、刘斌、刘广安。
   连城村:娄良、曾亮辉、吴雨军、邹庆云、邹国辉、曾军平。
   下城村:吴生甫、章军明、谢军平、章冬波、冯果标、杨小明、谢凯、许灿平。
   邹家村:邹志标、邹安昌、邹福新、邹崇仁、邹自果。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胡头电灌站
相关作品
上城电灌站
相关作品
连城电灌站
相关作品
曹家电灌站
相关作品
连城电排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