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产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917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水产渔业
分类号: F307.456
页数: 5
页码: 111-115
摘要: 连城乡地处抚河中游,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湖库池塘星罗密布,水面辽阔,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各种淡水鱼类和水产品养殖,渔业生产历来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尤其是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器各优化农民逐渐改变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习惯,加大投入,推行名特优新品种和科学放养技术,加强渔政管理,全乡水产渔业生产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 渔业 连城乡

内容

连城乡地处抚河中游,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湖库池塘星罗密布,水面辽阔,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各种淡水鱼类和水产品养殖,渔业生产历来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尤其是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器各优化农民逐渐改变人放天养的传统养殖习惯,加大投入,推行名特优新品种和科学放养技术,加强渔政管理,全乡水产渔业生产实现快速发展。
   第一节水产资源
  连城乡境内河流有抚河。抚河一般夏涨冬落,4月份开始起涨。6月份进入高峰,7月份开始下降,每年有9个月左右为捕捞季节。水库是连城乡渔业生产的主体水域,全乡有中小型水库41座,集雨面积大,经常随水体带入大量有机和无机物质,滋养着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天然饵料。湖泊池塘,一般分布在村庄附近,接受光热条件好,水质服沃,水域底层都有沉积物,多富有浮游生物和其他可供鱼类作食料的生物,饵料丰富,适宜养殖。
  连城乡临川历史上盛产的鱼类有鲤、鳙鲩(草鱼)、鳜、(桂鱼)、乌鱼、鲫鱼、鲇、鳅、虾等鲤于鱼族中最贵其赤色者,谓之金鲤。鳙、鲢、鲩为池沼中所养,岁取之九江鱼苗,川港稀有之”。据《江西年鉴》记载,除上述鱼类外,尚有“白鱼、宗鱼、棍子鱼,榈刀、篾骨干、红火鱼、黄丫头”等。建国后经过3次水产资源调查,连城乡内共发现鱼类37种,其中海淡水回游性鱼有:鲥鲚(凤尾鱼)、鳗(白鳝)等,多分布在天然水域;江湖半回游性鱼有:青、草、鲢、鳙、鳊等,多分布在水库和湖泊、池塘,湖泊池塘定居性鱼有:鲤、鲫、乌、鲸、团头鲂等。从经济意义看,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鲢、鳙、草、青、鳝、鳜、鲴、鲚、鲥等,其中以鲤、鲫鱼类产量高,占渔捕量50%左右,是捕捞的主要对象。一般经济鱼类有翘咀白、红鲳白、鲶、鳟、鳗、鳝、鳅、光头鱼等。经济价值不大的小型杂鱼有:船钉、马口、黄尾、旁鲅等。介类主要有龟、鳖(又称脚鱼、甲鱼、团鱼、水鸡)、蚌、虫蜜(即蚌珠,现称三角帆蚌),鲮鲤(穿山甲)、螺(塘中为青螺等。田中为田螺经水产资源普查,连城乡等地较大内港发现太量皱纹冠蚌和三角帆蚌(即古谓之“蝮”),每年捕捞方斤以上,是淡水育珠的主要资源。菜类有莲、藕、菱,(有土菱、红菱、角菱,后两种是1975年从浙江嘉兴引进的),欠实,荸荠、茭笋和水浮莲(1955年引进)、水葫芦、泡泡草(1975年从浙江萧山引进)、红萍、绿萍等。以上水生植物,各地都有分布,荸荠是连城盛产。
   第二节渔业生产
  连城乡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从天然鱼类捕捞到人工养殖,从盲目捕捞到计划保护,从渔业生产到其他水产生产。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渔业生产从经营方式看,可分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捕捞渔业以天然水域的天然水生动物为劳动对象,但产量受天然条件和季节性的限制。人民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捕鱼法:一是掌握鱼类习惯进行捕捞;二是利用响声驱鱼而捕;三是利用鱼类趋光性诱捕。据载,清朝时期有:“夏日以羊或猪的尿泡吹胀,放入萤火虫数百枚,仍缚包口,系于罾之网底,鱼群各奔其光,聚而不动,捕之必多”的诱捕法。捕鱼的方法有网捕、钩捕、禽(鸬鹚)捕、装捕、药捕(含炸捕)、电捕和干捕数种,以网捕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网有撒网、丝网、罩网、罾、扯网等。过去网具均用麻绳编织,用桐油加固。从1960年开始改用尼龙线,尼龙丝编织,并逐步用锡坠子捕捞。历代使用的网具有如下表。钩捕有两种:一为个人垂钩使用单钩;二为将从多钩装在绳索上。钩以铁丝制成,曲钩锐刺,大小不一,须附以饵。此外还有筒钩、闩钩、藤钩,均以众多小钩系于绳索,置于水中,闩钩颇巧,以半寸许两端尖锐篾针,曲系成弓,中实鱼饵,鱼食饵而弓开,蔑针直闩于鱼口中,鱼受制不能逃。禽捕是指鸬鹚装铺是用装置器具,诱鱼入内,常用的多为篾制鱼笱。药捕有两种,一为毒饵(过去沿用植物药料,如茶枯、巴豆、闹羊花等,解放后改用鱼藤精、滴滴涕等农药)毒鱼;二为炸药(如雷管、炸药、甚至手榴弹)炸鱼。毒鱼炸鱼过去多大天然水域(如范围较小的断港池沼中)进行,投药物水中,鱼食毒或中弹而死,浮头即捞取之。此法取鱼最为简便,但鱼味不鲜,且毒鱼有余毒,不宜吃,药捕也有害水资源,建国后曾多次明文禁用,但因无得力措施,仍常有出现。电捕。利用电力触电致死而取之。因电捕属破坏水资源,亦已禁用。此外尚有器械捕鱼,如利用镣叉或水器捕鱼。干捕是指。农村鱼塘捕鱼,常在冬或夏季使坟水干涸,然后拾取,所谓竭泽而渔。该法对鱼类自殖颇受影响。
  建国后,连城乡养殖渔业发展很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种类型水面逐渐被承包经营,但大多数水面仍处于人放天养状态,许多可利用水面未被开发利用。1993年实施农业部“3000亩池塘优质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丰收计划项目,连城建立了示范点,推广优良品种混养,多品种搭配,种草、养鸭、养猪等综合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池塘实行微流水养殖。此外不仅各类池塘、湖泊争相竞标,各类中小型水库山塘都纷纷抢标,水面利用率大大提高。过去,连城乡池塘养鱼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割草,投喂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是喂牧草,施有机肥,辅助投喂少量米糠、菜枯、麦麦夫等,1998年开始配合饲料养鱼技术引进本乡,主要是本省产的希望和明星鱼用配合饲料,饲料系数在1.7-2之间,养殖方法主要是饲料投喂严格按定时、定位、定量原则进行,并实行投一次草,再投一次配合饲料,或先投草后投料,也可以配合饲料少量多次的原则投喂,以达到充分利用。
   第三节鱼病及防治
  1990年之前,因多数水面为人放天养或稀养,故鱼病较小。市场也无鱼药专卖店。防病治病多采用中草药,清塘消毒常用石灰、鱼藤精等。随着养殖技术和养殖密度的提高,鱼病的发生逐渐增加,鱼病提前至每年的3月发生,延长到当年的10月或11月;除常见病、多发病外,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暴发性鱼病发生,并且鲢、鳙常出现暴发性死亡;除池塘外,一些小型湖泊,水库、甚至较大的养殖水体也时有鱼病发生;春秋两季中寄生虫鱼病因施肥较多较以往有所增加。
  连城乡常见的鱼病有白皮病(又名白尾病)、赤皮病(赤皮瘟、擦皮瘟)、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乌头瘟)、细菌性肠炎、白头白咀病、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白点病(水瓜虫病)、指环虫病、锚头蚤病(鳃嘴病)、打印病(腐皮病),以及其他非寄生虫性病等。
   近年来,家鱼常发病主要有六种:
  1、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鱼,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出血,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5、6、9月。防治方法主要是漂白粉遍洒或氯杀灵挂袋内服鱼瘟灵、大蒜粉等。
  2、赤皮病:草鱼多发,病鱼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腐烂,防治方法同烂鳃病。
  3、肠炎病:病鱼体表发黑、肛门红肿、肠道充血,防治主要是漂白粉、氯杀灵遍洒,内服爱的新、鱼瘟灵、大标粉等。
  4、锚头鳋病: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退、体质消瘦,内眼可见针状物剌入鱼体表。防治方法主要用鱼虫净、敌百虫或灭虫灵等药物。
  5、打印病: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通常为肛门附近对称两侧肌肉发火红肿,甚至腐烂。防治方法主要是撒施漂白粉或生石灰等。
  6、鲢、鳙暴发性出血:患病对象主要为鲢、鳙鱼,患鱼体下出血,磷片、头骨或鳍条间可见血丝。此病发展快,短期可内出现大量死亡。防治方法主要用漂白粉或氯杀灵遍洒,内服鱼瘟灵或鱼暴灵。
  养鱼生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鱼体不健壮、抵抗力差;拉网操作粗糙,使鱼体受伤,细菌侵入;鱼塘长期没有清理消毒或清塘不彻底,鱼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不当,投喂腐烂变质饲料或未经发酵的肥料;使用带有细菌、寄生虫的养鱼工具(如网具、鱼桶、捞子等)造成的。针对鱼病原因,首先是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放养前认真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抗病能力;三是做好药物预防;四是针对鱼病,运用中药草药进行治疗。
  消塘消毒一般根据条件,采取土法清塘,即在冬季挑去一层塘泥和清除塘旁杂草,以消除病虫害;也可药物清塘,通常用于清塘的药物有生石灰、茶枯、巴豆、漂白、敌敌畏、鱼藤、五氯酚纳和二甲四氯混合剂等。通过药物,杀死塘中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螺蛳、害鱼、蛙卵、青苔和各种根浅、茎软的水生植物,以保证养鱼下塘安全生长。饲料投放主要是做好“四定投”(定质——饮料要新鲜,定量——根据季节、水质、鱼体适量投饲,定时——使鱼养成定时吃食习惯,定位——固定位置投饲),改善水体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如巡塘观察鱼情、铲除塘边杂草、捞除剩余饲料等)和注意细心操作等。在鱼病流行季节,用药物对鱼种和渔具进行消毒,对鱼池泼洒漂白粉等,在草鱼肠炎流行季节,投喂适当药饵(如掏碎的大蒜头等),心防蔓延。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