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后坊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连城鄉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79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后坊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K921.56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后坊村民委员会位于连城乡北部,张(家)秋(溪)公社横穿境中,地势平坦。有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94户,2580人。1534亩耕地,主种水稻。建国前后均属崇仁县连城乡。合作化时期为连城高级社。1958年为崇仁县秋溪公社连城大队,1961年成立后坊大队,属崇仁县连城公社,1968年并入连城大队,属崇仁县秋溪公社。
关键词: 区域地理 连城乡 建置沿革

内容

位于连城乡北部,张(家)秋(溪)公社横穿境中,地势平坦。有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94户,2580人。1534亩耕地,主种水稻。建国前后均属崇仁县连城乡。合作化时期为连城高级社。1958年为崇仁县秋溪公社连城大队,1961年成立后坊大队,属崇仁县连城公社,1968年并入连城大队,属崇仁县秋溪公社。1969年划入临川县管辖,1973年隶属临川县连城公社,1975年复立后坊大队。驻地前刘。境内前刘,背刘等自然村原统称后坊,故名后坊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后坊村民委员会。前刘系村委会驻地。位于连城西0.7公里的田塅中。71户,269人。刘氏从崇仁县城西刘家迁此,历经26代。按村向定位,此村在背刘(与前刘同时建村)之前,因名前刘。村东50米有后坊邹家,67户,231人。
   华家又称车溪华家。位于连城北偏西1.1公里的田塅中。60户,262人。《华氏宗谱》载,华岳五于明永乐年间从河东罗坊华家迁此。
  李家园位于连城西北偏北2.1公里的田塅中。62户,220人。《魏氏宗谱》此地早为吕姓的庄园,故名吕家园(后人讹传为李家园)。魏仁思于清乾隆年间从本地侯昌官山迁此。沿用旧名。
   堑头位于位于连城北偏西0.7公里的田塅中。43户,185人。
   邹姓从临川华溪邹杨湾迁此,历经14代。此地原有座寺庙,在竹堑之中,名堑头庵,邹姓建村后,亦取用堑头为村名。
  背刘位于连城西0.8公里的田土段中。71户,269人。刘氏从崇仁县城西里刘家迁此,历经26代。以村向定位,此村在前刘(与背刘同时建村)之后,因名背刘。
  全坊位于连城西南偏西1公里的田土段中。60户,281人。杨姓从崇仁县竹山杨家迁此,历经14代。原名前坊(按村向定位,村址在后坊邹家、前刘、背刘之前得名),后人讹传为全坊。
   此外,该村还有曾家67户,243人;油榨下26户,133人。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连城鄉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上限不限,尽可能追本溯源,下限则止于2007年,个别资料延到发稿前。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侧重近代,突出当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多来连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为记叙重点。

阅读

相关机构

后坊村民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连城乡
相关地名
前刘村
相关地名
华家村
相关地名
李家园村
相关地名
堑头村
相关地名
背刘村
相关地名
全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