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74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传说故事
分类号: I057
页数: 13
页码: 272-284
摘要: 本章主要记录了大岗镇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传说故事

内容

汤显祖株山躲雨妙对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土,明朝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土比亚”。
  汤显祖从小天资聪敏,才华过人,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由于官场尔虞我诈、吹牛拍马之风盛行,他又生性耿直,不肯随波逐流,因此,几次上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迫于生计,他只好到毗邻的丰城开馆授学。
  有一天,他从丰城学馆回家省亲。走到株山旁“嘀嘀哒哒”下起雨来了。他左顾右盼,只见前面有一位豪门富家,有儿孙七个,因此特意请了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学究在家坐堂面授。老先生见汤进屋躲雨,并不在意,只是随口问道:“客从何来”?
  汤显祖见问,只好如实相告:“哗哗一阵雨,匆匆两脚呢。临川汤若土,丰城教书归。”老学究见汤出语不凡,举止文雅,象个知书达理之人,且与自己是同行,于是忙恭维道:“久仰、久仰”汤也回礼曰:“过誉!过誉!”老学究想进一步试探这位陌生人的才学,于是便望着在堂读书的七位弟子道:“牡丹花开,七子满堂皆春色。”谁知话音刚落,汤即应声对道:“梧桐叶落,一条老棍扫秋风。”老学究颇为赞赏,连声夸耀:“无意相逢,老朽喜识千里马。”汤亦谦逊地答曰:“有缘邂逅,小生胜读十年书。
  适逢,这时老富翁从里屋出来,听见了他们题对,甚感有趣。他也颇通文墨,见汤才思敏捷,举止潇洒,又一表人才,有意要留汤叙一叙。于是对汤对:“客官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真是年少有为,鄙人甚佩服。我这里也有一联,想向客官讨对。倘若对上了,今晚就请在寒舍歇息,明早再走。不知意下如何?”汤显祖看看天色将晚,雨又下个不停,只好回道:“承蒙错爱,后生理当遵命。敬请大人出上联。”老富翁微微一顿,出联曰:“客官宿寒家,穷窗寂寞。”这上联的每一个字都是宝盖头,不言而喻,要求下联不但内容上与上联要贴切,而且要求部首或偏旁也必须一致,煞是难应之对。汤显祖环顾了一下“宠宾寓宦宫,富室宽宏。”
   真乃天设地造之妙对。老富翁十分高兴,连忙吩咐家人备酒上菜,要与汤显祖一醉方休。
   一字千“斤’’
   从前,抚河岸边某村有个秀才,为人十分小气,且又喜欢吹嘘,常说他能识九万九千九百个字。
  一天,邻村的一位船夫接到一封来信,来找秀才帮他读信。秀才知道船夫贫穷,料想得不到酬谢,就对船夫说:“要工读信可以,一字千金,你带了多少钱来?”那船夫连骨头卖了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忍气吞声,默默退了出去。
  后来,抚河涨大水,村里遭了水灾,白茫茫的一片,水还一个劲地往上涨。秀才由楼下搬到楼上,眼看楼上也保不住了。这时船夫驾着船来了,秀才喜出望外,忙向船夫说道:“船老板,快来救救我,让我上船!”船夫见是秀才,慢慢说道:“不是我不救你,实在是船太小。你一字千‘斤’,九万九千九百个字,共有多少斤?你一上来,把船压沉了,连我自己性命也保不住!”说完划着船走了。乾隆皇帝游槠山
  槠山,又名三角山,位于临川丰城之间,高岭连云,林深似海,奇花斗艳,秀甲赣东。1766年农历8月,清帝乾隆五下江南之时,曾取道丰城上山,游遍集贤峰、佛岭口、老虎斜、桃花岩等处。特别是在桃花岩,洞外桃花满山,洞内滴水如帘,四周怪石嶙峋,林间莺飞燕舞,百鸟争鸣,使他出而复入,流连忘返,叹为“人间仙境”。乾隆从槠山东麓下山,曾在山下少歇。猛然想起山无大庙,很不相称,便叫侍臣取来文房四宝,亲书“谕旨”一道,敕令江西巡抚拨银三千两在山上建一大庙,因“谕旨”误“槠”为“株”,槠山便变成了株山。1767年7月,株山大庙建成。当地群众又在山下乾隆等人休憩处建一小庙,作为纪念。后人不知是纪念乾隆皇帝,还以为是纪念什么王爷,故将此庙称为“王爷庙”。
   长毛岭的由来
  大岗镇吴头、院前两村之间,有一山岭,处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岔路口;东去李渡,西去丰城,南通桐源,北达箭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清咸丰七年(188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由丰城攻打抚州,曾留下一支部队在这一带山区活动。一次,这支部队路过现在的长毛岭,不幸遭到地主武装的伏击。尽管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山谷。事后,附近群众在此掘一大坑,掩埋太平军战士的尸体。因统治阶级诬蔑“太平军”为“长毛”,该岭遂以“长毛岭”名。
   舍头余家大门不朝南的传说
  株山村委会的舍头余家与肖坊刘家田靠田、山连山,相距不远。自古以来,余家隶属丰城县,刘家隶属临川县。很久以来,两姓不和,常闹纠纷。传说余家在太平天国时期,人口众多,有几百户人家(有说一千户),刘家村小人少,斗不过余家,经常吃亏。
  太平天国时的某一年年关,太平军攻克抚州,进军南昌,路过大岗,驻扎在陶沙、邓圩等地。刘家为了报复余家,向太平军诬告余家勾结清军,将于明年正月初二攻打太平军。太平军信以为真,于年三十夜组织一千余人血洗余家村。大门朝南的村民丰数被杀死。只有少数大门朝东南或朝东、朝西的人逃过此劫。太平军血洗余家后,一把火将房子大部烧毁。
  自此之后,余家人认为大门朝南的房屋不吉利,“前门挡刀,后门遭火”,再也无人兴建大门朝南的房屋。如今,舍头余家很难看到一栋大门朝南的房子。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不过与长毛岭太平军遭地主武装伏击的传说,可以相互印证。
   (根据余方来口述整理)
   李渡渡口名字的传说
  李渡是大岗村民通往进贤李渡镇的要道,渡名原名叫邹家渡。传说邹家渡原有18个书生赴京赶考,都很高傲,而李家却只有一个书生赴京赶考。他们在渡口边相遇,同舟过渡。邹家书生妄自尊大地说,我们18人之中一定有一人金榜题名,光耀故里。如果会被你李家一人录取了,我们邹家渡就改名为李家渡。应试结果,单单是李家书生考取了。所以后来邹家渡就改为李家渡,又称李渡。至今只保管——邹家巷(街道名)作为纪念。
   (据大岗乡志初稿)
   李铁拐过蔡洲渡
   大岗镇溪头村委会隔着抚河与李渡镇相望,是沟通临川、丰城、进贤三县的古老渡口,俗称“蔡洲渡”。
  蔡洲渡以前是过河收费的民渡,不但增加群众负担,且因船小河宽,水流湍急,来往拥挤,极不安全。每逢春夏水涨,风大浪急,翻船事故时有发生。清道光年间,李渡附近的墩上吴家有个吴员外,捐资倡办义渡(过河免收船费),打造了大渡船,雇好了船工:择定农历三月初九日开渡(试渡),准备迎神赛会,热烈庆祝。这一日,蔡洲渡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两只崭新的大渡船,披红挂彩,停在河边,等候开渡。这时,适有“八仙”之一的李铁拐由此经过,也驻足观瞧。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挤在豪绅富商红男绿女之间,一拐一拐也要上船,吴员外见他满身脓疮,满脸鼻涕,十分厌恶,喝令手下人将他拦住。而那些种田的、卖柴的、挑炭的劳动群众,则对吴员外嫌贫爱富的行为极为不满,都不约而同的让开路,拉的拉,搡的搡,硬是把乞丐推上船。吴员外见了气得干瞪眼。一过河,李铁拐就现出本相,立于渡口,手挥拐棍,口中念念有词:“蔡洲渡,办喜事;打大船,开义渡;穷人为穷人,相帮又相助;大风大雨无惊险,千年万载平安渡。”念毕,双手合十向船上的劳动群众致意,化作一道清风,霎时不见。吴员外见了,如梦方醒,吓得浑身战抖,连连叩头谢罪;种田的、卖柴的、挑炭的劳动群众,知是神仙显灵,个个欢喜不尽。
  说来也怪,蔡洲渡自开义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除了壬子(1912年)那年翻过一次船,浸死两个财主外,其他各年都平安无事,是抚河流域远近闻名的安全渡口。
   贺老总在西田
   “八一”南昌起义之后,贺龙率部南征,途经临川时,在大岗西田村停驻了一些时日,留下了不少佳话。
   求神不如求医
  一天下午,贺龙在田间小道上散步,偶然看见一个村妇手香烛、纸钱的篮子,神色忧郁地向村子南面的土地庙走去,他想这位大嫂一定是有了什么难处,也许我能帮她,便跟上前去,打算问个明白。
  贺龙等那村妇走出庙门,便跟上去亲切地对她说:“大嫂,我刚才听出你家里有人生了重病,得赶快请医生才是。这泥菩萨是木雕泥塑的,它无法治好你孩子的病。”他见对方有些疑惑,接着说:“大嫂,我们部队有医生,让他给你孩子治治吧!”。
  军医确诊孩子患急性肺炎,给他开了一些药,几天后,高烧退了,病也也好了。村妇激动提了鸡鸭来到贺龙的住处道谢。贺龙幽默地笑着说:“大嫂,土地神受‘礼’可不会治病,我们的医生会治病却不受礼呀!”村妇提着鸡鸭回家,逢人就讲革命军好,有病莫信神,吃药才是好办法。大家听了都觉得有理,于是从此冷落了庙里的土地神。
   智解纠纷
   一天傍晚,有个战士来报告:桃里和蛇咀两个村子的农民闳久旱无雨,为争水的事快要打起来了!
   “宗族械斗,若不及时制止,必有大死大伤。”贺龙想到这里,二话没说,拔腿就向闹事地点走去。
   “不准打架!”随着贺龙的一声猛喝,正扭作一团的人们霎时都静了下来。
  “打架就能够解决问题么?打架只能出血,不能出水!”贺龙一面大声地劝说着,一面登上跟前的一个高坡。望着情绪稍微安定下来的人群,贺龙也降低了声音,和缓地对大家说:
   “老乡们,‘要想庄稼长,水是爹来肥是娘’,我老贺是庄稼人出身,也懂这个道理。可是,打架能够解决问题吗?”
  说完,便叫人到一农户家里取来一扎筷子。贺龙拿着一扎筷子,先是用尽力气折,怎么也折不断,然后,抽出一只筷子,一折就断。贺老总笑了,又语重心长地说:“一只筷子容易折,一扎筷子要折就难了。这说明,团结才是力量,农民兄弟要翻身,要解放,一要共产党领导,二要加强团结啊!”贺龙的话使大家看到了和解的希望。
   “我们只想要水,不是想要打架”有人说。
  “那好办。”贺龙接过话茬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就象两脚走路一样,左脚迈一步,右脚再迈一步,共同前进。”于是贺龙提议:两个村子,一个逢单日放水,一个逢双日放水。两村的农民听了都说这个办法好。就这样,一场风暴竟化成满天样云,许多人都好后悔:一时半刻的冲动,竟差点伤了两村之间十年的和气。
   叫我老贺
  贺龙身为军长,可他待人总是和蔼可亲,从不摆官架子。他在西田,每天晚上,来看望他的农民络绎不绝,把堂屋挤得满满的。贺龙就推心置腹,亲切地同大家拉家常;谈土豪劣绅的罪恶,讲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
  这天晚上,贺龙在堂屋里又同大伙讲“八一”起义的事,讲当时战斗的经过,大家个个听得入神,堂屋里时而响起阵阵笑声。有个青年农民当听到贺龙率兵打了胜仗时,情不自禁地突然喊了一声:“贺军长!”贺龙一听连忙摇手制止,谦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在我们队伍里,官兵一个样,军民一家人,你们别叫我贺军长,叫我老贺!”
   此后,西田的农民都称贺龙为“龙贺”了。
   老师选女婿
  从前,有个自己开馆的私塾老师,膝下无儿,只有一女,长到十八岁时,已出脱得十分美貌,粉脸桃腮,身材苗条,特别是天资聪慧,吟诗作对,远近闻名。父亲对女儿爱若掌上明珠。
  一天,同时来了三位学生人馆上学,读了两个月的书,却毫无长进,老师十分纳闷,看这三学生,脑瓜都还不笨,为什么学习会是这样呢?从此以后,他细心观察,哦!原来这三个学生并不是真心来求学,而是慕自己女儿美名前来求婚的。这位私塾老师倒也开通,没有采取惩罚手段,而是把这三个学生叫到身边。对他说:“好女有人谋,此是常情,你们三个都爱我小女,也不奇怪,可只有一女,当然不能同时许配三人,现我有言在先,谁能寒窗期满,金榜题名,我女儿就与谁成婚。”其时,女儿也在场,含羞点头表示同意父亲意见。三个学生只有从命,没别的可说。
  从此三个学生都认真读起书来,无论严寒酷暑,都十分刻苦,学生都有神速长进。尤其那个年纪小点的,不仅勤奋学习,才华出众,而且还常常帮助老师家中做些家务。人也十分诚恳老实,老师女儿暗生爱慕之心。
   寒窗期满,三个学生都进京赶考,结果都金榜高中。而且都按老师前约,抬了花轿同一天前来迎亲。
  这是老师事先没估计到的,望着争要进门的三乘花轿发呆,不知如何是好,总不能把女儿劈成三下吧!坐在一边不住唉声叹气。此时,女儿却笑嘻嘻地走过来说:“爹爹不必发愁,女儿自有办法。”老师说:“女儿啊,你有什么办法快说。”女儿说:“请他们几位就高低大小为题做诗,如果我听了谁做的诗点头,就请他把轿子抬进来。”
   老师心想,事已如此,别无他法,只好这样啦!
   老师向几位学生宣布了赛诗选郎的办法,都表示同意。
  其中一位年龄大点首先开口,他诗曰:“高是山低是坳,大是虎小是豹,没有山和坳,怎藏虎和豹?”这位学生,满以为自己的诗好,中老师女儿的意,谁知,她听了连动也不动,只好丧气地离去。
  第二个年龄不大不小的接着开言,诗曰:“高是山低是沙,大是鱼小是虾,没有水和沙,怎藏鱼和虾?”他说罢,也十分失望地走了,因为老师女儿又没有动。
  轮到那个年龄较小一点的学生了,老师的女儿先向他笑了笑,并不住回头望她自己的房间,这给他很大的鼓励,也使得他得到了某些暗示,他略一思忖,便出口成章,吟出了自己的诗句:“高是帐低是床,大是姐小是郎,没有帐和床,怎藏姐和郎?”老师女儿听后,含着微笑点了点头。老师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声招呼这位学生把花轿抬进来,把女儿嫁给了他。
   秀才进城
  相相传清代年间,抚州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有一次闲游江南一城,突然发现一家菜馆门前挂着一块“万菜齐备,任君选点”的招徕顾客的大牌,心中好笑,有意相难。进入门来,店中伙计热情招呼落座,请他们点菜,四位就各说一个菜名:一是皮打皮;二是皮夹皮;三是里皮外不皮;四是外皮里不皮;
  菜名传入厨房,厨师不知此菜,无从下手,告知老板,店老板一看菜谱,也慌了手脚,如果炒不出菜,岂不失去“万菜俱备”的名誉?他思考一番,便到对面书店请教卖书的女老板,女老板不费思考地告诉菜馆老板:“第一菜,皮打皮,是猪尾巴。活猪的尾巴时时摇摆,上下打着屁股,就叫皮打皮。第二菜,皮夹皮是猪耳朵,因猪耳上内有一层软白骨,内外有皮包住,就叫皮夹皮。第三菜,里皮外不皮,是猪屁股眼,直连肥肠,肠头用刀挖下来连猪屁股下的皮在内,就叫里皮外不皮,第四菜,外皮里不皮,是猪肚,外面是一层皮罩住,就叫外皮里不皮。”
  菜馆老板一听恍然大悟,赶快回店告知厨师。四个最普通、较低级的菜立即做好,奉上四位顾客品尝。菜馆老板刚才的行动,四人看得明白,知道肯定是经过对面书店老闾的指点才做出的。吃完菜,算清帐目,四人出店,来至对面书店问女老闾“此店有‘山伯访友’的书卖否?”女老板深知其意,便回答:“此书卖完,现有《四郎探母》的书,你们要吗?”四位名人一听,羞惭不已(因此话暗指做了女老板的儿子),赶紧离开书店,游往别处去了。
   清河桥
  在大岗镇,很早以前,有一座造得很好的桥,叫清和桥。相传这桥刚造好时,县官、老和尚和造桥人的妻子都争着剪彩,争着第一个过桥,争了很久,最后决定,以“清、和、桥”三个字做诗一首,谁做得好就让谁剪彩第一个过桥。桥头围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拍手叫好。老和尚抢着呤道:
   无水便是青,
   有水才是清,
   除去清边水,
   加争变成静,
   青青静静谁不羡,
   我到西天当如来。
   老和尚一住口,县官立即接上吟道:
   无口便是禾,
   有口才是和,
   除去和边口,
   加斗变成科,
   和禾科科谁不慕,
   我到京城当相阁。
   县官摇头晃脑,望着和尚与妇人好不得意。只见妇人不紧不慢不匆不忙走上桥头,也吟道:
   无木便是乔,
   有木才是桥,
   除去桥边木,
   加女变成妖,
   桥乔娇娇谁不爱,
   老娘生下两个崽,
   一个京城宰相阁,
   一个西天当如来。
   来、来、来,
   两个儿子随娘后,
   清和桥上留风采。县官与和尚被骂得狼狈不堪,把袖子遮住脸溜走了。
   村妇巧对狂先生
  清朝的时候,有位村塾先生,教书虽然认真,方法却很古怪,常出对子叫学生答对,对不上的一律罚跪,跪到对上才准起来。在他教的二十多个学生中,有个年龄很大娶了媳妇的人,因为脑子比较迟顿,常被罚跪大半天。这天上午,那个大龄学生又因为没对上对子,被迫跪在讲台一侧。时间久了双膝酸痛难耐,便以手撑地减轻重压。不料被先生发现,挥起竹片猛抽不止,痛得他大汗淋漓,泪流满面。他媳妇在河边洗完衣服,回家路过私塾门口,碰巧看见丈夫挨打的情景,不禁惊呼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教书先生闻言住手,循声察看,见是挨打学生的俊俏媳妇,站在门外,指手划脚与其他农妇议论自己,心里好不气恼!他眉头一皱,眼珠两转,嘴巴几咧,狂念顿生:非叫这个女人急个半死,伏首求饶不可!于是新拟一联,命大龄学生中午带回家去思考、答对,并警告他说:“如果吃过午饭回来以后还对不上,就罚你跪一下午,跪一晚上,跪到天光!”
   大龄学生接过新拟的上联,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见了妻子,大发雷霆:“长舌妇,贱女人,你不多嘴多舌,到底哪里难过?”
   妻子明白丈夫是怪她刚才在学堂外面议论过先生,笑答道:“心里难过。”
   “你……”
   “我不忍心你象囚犯一样被人家拷打!我不多嘴多舌,只怕你现在还在受刑哩!”
   “哼,没有你这份好心,我不过受点皮肉之苦,有了你这份好心,我非下阴曹地府不可!”
   “别胡说!先生又怎么难为你啦?”
  丈夫掏出纸条抖着说:“你看呀,先前要我对短联,现在要我对长联;还说午饭对后对不上,就罚跪一下午,一晚上!你说,这不是要命吗?”
  妻子近前看纸条,见上面写着十个字:“夫受师罚,妻念阿弥陀佛。”想便说“这个先生不正经!你大胆放心去吃饭,这下联我保险帮你对好!”
   丈夫不相信妻子能对好,吃不下饭;妻子念出下联让他记,他才高高兴兴地吃了三大碗米饭。
  下午上学的时候,大龄学生把对好的下联交给先生。先生料定他们夫妻对不上,想看个笑话,训斥一顿,以报上午被骂之仇。谁知打开一看,不但意思切贴,对仗工整,气势也比自己的上联高出许多,不得不收敛狂态,点头称善。那下联写的是:“君遭贼难,臣求救苦天尊。”
   渔家女妙对惊才子
  谁不知明末临川“四大才子”陈、罗、张、艾的威名?谁不晓他们妙联巧对难倒知府的佳话?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四大才子竟栽在一个渔家女的脚下哩!
   那是仲夏的一天,四才子坐船过渡去赏荷,撑篙打桨的是一位豆蔻年华的渔家女。
  四才子上了渔船,见少女楚楚动人,却又庄敬自重,不苟言笑,四才子想搭讪几句,又怕留下轻薄之名。年经最轻的艾南英脑子一转,心想不如用“出联求对”的方式试一试看,便装作无心地吟道:“问西池少女,有藕无藕?”他这个“藕”字通“偶”,一语双关。没想到话刚落间,少女应声答道:“见东邻才子,下河上河。”“河”字通“荷”,“上河”与“赏荷”谐音,比艾南英上联还略胜一筹。四才子大惊。老大陈际泰见小弟输了,接口吟道:“一舟二桨三市客。”。“一舟二桨”即景起兴,“三市”即指临川城,用的是乡贤曾巩诗句:“翠幕管弦三市晚”。少女仰首微吟道:“五魁千金五峰城。”万魁,指城西的万魁塔;千金指城东南的千金陂;“五峰城”即临川,因市内有香楠、桐林、天庆、逍遥、青云五座峰而得名,故曾巩诗又云“画堂烟雨五峰秋”。少女下联不仅对仗工稳,与上联配合天衣无缝,而且恢宏开阔、气魄很大。陈际泰顿时羞得满面通红。
  那罗万藻本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对老师的人品气节和所著《临川四梦》十分仰慕和喜爱、见陈际泰又输了,不用多想,接上呤吟道:“元宵良夜,呛冬冬,呛冬冬,万人聚观《四梦记》。”这个上联出得相当巧,嵌入了时今节气、锣鼓音乐和“万”、“四”两个数目字,而且《四梦记》是特定名词,下联颇为难对。四才子见罗万藻露这一手,心中暗喜,以为必胜无疑。谁知少女用桨板轻敲船帮,又猛划两桨,激起水花飞溅,同时吟道:“端午佳日,哗啦啦,哗啦啦,百龙竞渡二仙桥。”时令、声音、数字,名称全都对上,而且山“仙”对“梦”、以“龙”对“人”,“龙”又喻舟,暗抬身份,还有“日”对“夜”、“午”对“宵,”处处字字高出一头,稳稳操了胜券。四大才子矮了半截,一时默然。
  眼看船快拢岸了,章世纯不肯就此认输,语含讥讽,悻悻地吟道:“抚州女子无才好!”这句上联,看似平平,实际上是个拆字绝对,“抚”字拆为“无才”,“女”、“子”合而为“好”,比罗万藻的上联还巧妙。章世纯满心希望这一巧对能难倒渔家少女,为四大才子挽回一点面子。谁知少女冷冷一笑,竹篙一插吟道:“明水秋心日月愁。”“明水”即明水山,乃是临川县西青连山的别称,山下有日、月温泉。“明”字拆为“日”、“月”,“秋”、“心”合而为“愁”。章世纯出的上联,只有“抚州”一个地名,少女下联却包含“明水山”和“日月温泉”两处地、物名,而且光明正大、蕴藉风流,不象上联刻薄小气、狭隘猥琐,还是渔家少女赢了。
   给新娘让路
  从前有一位县官,坐着官轿出巡游乡。当他的轿队来到一条小路上时,不凑巧迎面来了一位民间新娘子的彩红花轿。尺把宽的道路,过一副轿子也得慢步而行,两轿相遇,便无让步之处了。当时差役威风凛凛叫嚷:“咱老爷公务甚紧,你民间新娘子让开吧!机智高明的新娘子在轿内回答:“老爷行轿是朝朝日日,天长地久,我小女子出嫁,终身只有今天,理该请老爷方便我们先行。”县官听了,觉得言出有理,连忙下轿步行让道。从此以后,民间迎亲婚礼,便把新娘捧为高贵无上,遇路窄时,行人便为新娘让路。洞房花烛日,尽管高堂满座,年迈的长辈,还得让新娘子坐首席。
   新媳妇
  从前,有个人家娶了一个新媳妇,公公以为女主有很多嫁妆,用了几条船去迎娶新娘和接嫁妆,谁知新媳妇家里没得一点点东西陪嫁,把公公气得要死。新媳妇进门后,见公公坐在那里生气,猜想是为嫁妆之事,就倒了一怀茶送给公公吃。公公勉强接过茶,望着门前一棵樟树,就吟了一首诗:
   门前樟树叶巴巴,
   卖田卖地结亲家。
   指望亲家陪嫁多,
   谁知没得一根纱。
   新媳妇也回了一首诗:
   门前樟树叶稀稀,
   卖田卖地都不必。
   好崽不要爷田地
   好女不要娘嫁衣。
   公公见新媳妇如此聪明,而且知书识礼,也就转忧为喜。风水宝地
  很早以前,有个能识风水宝地的董地师,他有一男一女,儿子叫继业,女儿叫慧玲。慧玲生得天仙似的,又聪明又漂亮,董地师视为掌上明珠,惹得继业心生妒嫉,巴不得妹妹早些嫁了出去,无奈父母在世,自己不能作主。
  一日,董地师带着儿子到外地给别人看地,回来时路过邻村,发现有一块地冒着紫气,便对身边的儿子说:“继业,你看此地紫气冲天,乃是一块风水宝地。为父谢世之后,若能葬于此地,将来你的后代定登龙榜,不做皇帝也是大臣。”继业听了父亲的话后,万分欢喜,说:“父亲,孩儿不惜倾家荡产,也要买下这块宝地。”董师见儿忠孝,心里很是高兴。
  不久,董地师便离开了人世了。董地师死后三日,继业便亲自到邻村去找那块宝地的主人。这人是个二流子,名叫刘浪长,好吃懒做,成天在外面打牌赌博,家业全都败光,就剩下这块地。听说有人要买他的地,刘浪长高兴得流出了眼泪。可是,当董继业问他这块地宝要卖多少钱时,刘浪长却摇头晃脑,似笑非笑地说:“小弟虽然缺少钱财,但钱终有用尽时,若要买我这块地,除非用令妹交换。”原来刘浪长早知董家有一女,长得一表人材,只恨无缘得就。如今有机可乘,就提出此事来。继业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这是两全齐美之事,一来可借口将妹妹嫁了出去;二来不费一点钱财就能得此宝地。于是,董继业满口答应刘浪长的要求。
   董继业回到家中,故装闷闷不乐,卧床叹气。母亲见儿子买地回来,脸带难色,便问:“宝地可曾买下?”
   “唉,母亲,此事难矣!卖主不要钱财,只要我妹!”董继业哭丧着脸说。
   “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卖主是谁?”母亲惊问道。
   “一个打流鬼!可是为了父亲,我已经答应了。不知母亲……”继业哀求地说。
   “这……万万使不得,慧玲也不会从命!”
  正在这时,慧玲推门而入,笑了笑说:“母亲,哥哥,你们不必为难,刚才的话我都听到了,慧玲答应就是”。原来慧玲早知其兄不怀好意,她知道父亲死后,娘家难以度日;况且兄命难违,将来的婚事还得由兄作主,不如顺兄之意,落个体面。董继业见妹妹欣然依允,从床上跳起来说:“好妹妹,你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知道你的孝心。”母亲抹着泪说:“女儿,你需要什么嫁妆只管对娘说。”继业也附和着说:“妹妹,娘说得对,你要什么,我们就给你什么!”慧玲听了母亲和兄长的话之后,笑了笑道:“你们也知道,这浪长家贫如洗,先盖一栋房子让我安住下来,至于嫁妆吗,我想我是大户人家的女子,你们也不会不顾体面的吧!”母亲和继业边听边点头答应。
  时隔半月,董家就给刘浪长盖好了房子,还置办了许多家具。慧玲见了倒也满意,便与刘浪长结了婚。婚后的第三天,慧玲问丈夫:“夫君,你家那块宝地葬坟到底好在何处。值得我哥哥将我交换?”刘浪长说:“娘子,据风水先生说,我那块宝地乃有仙气,若葬坟于此地,子孙后代就会当皇帝。”慧玲听了,心想,怪不得我兄要买此地,原来是想将来自己做皇太爷。他不重兄妹之情,我何必讲兄妹之义。于是她对丈夫说:“既然如此,何不将你父亲葬于此地?”刘浪长一听,高兴得跳起来。连连点头称是,连夜将其父移葬那块宝地。
  七天之后,继业领着八仙抬着棺材来到宝地,但见地堆新土,有墓在此。便问慧玲:“妹妹,这是怎么回事?”慧玲笑道:“哥哥,此地已葬刘浪长之父,将来我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你不就是国舅爷么?”继业听后,气昏在地。从此,董、刘两家继绝来往。日后有人便以此为由,说什么女生外相,开始重男轻女起来。
   “伏以”的来历
  每逢红白喜事,诸如迎亲、上梁、埋坟等,喝彩时,开头总要叫“伏以”。关于此事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鲁班高徒,有一名叫伏以,为人忠厚老实。从师后伏以勤奋好学。那时,鲁班经常外出做事,有时徒弟帮妻子在家做家务,其妻看到伏以聪明诚实、很喜欢他,生活上便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伏以看到师娘待人和蔼,也非常敬重,口称师娘。伏以徒期满时,就用树木做了一匹马,那马做成后,能在地上奔驰。这一绝招是师娘瞒着鲁班教给他的。因此,鲁班误以为伏以与自己妻子有暧昧关系,怀恨在心。
  一天,师徒二人给人做房子,伏以骑在屋梁上干活,鲁班将屋梁一翻,伏以就从屋梁上跌下地,当场死亡。鲁班回到家里,师娘未见伏以,就问鲁班,鲁班实情相告。师娘一听伏以死了,大声痛哭,并把伏以尊敬师娘,师娘教他做木马行走机关的事告诉鲁班。鲁班听了,才知伏以与妻子并无暖昧关系,后悔不已。他决定为徒弟伏以恢复名誉。今后凡遇到红白喜事,喝彩时,就把“伏以”两字叫在最前面,以弥补自己冤枉徒弟伏以的过错。
   “紫微驾临”与“帝星到座”
   民间新盖房屋架梁的时候,普遍都要用大红纸书写“紫微驾临”或“帝星到座”等横批,贴在厅堂前显目的地方。这种风俗是有来由的。
  很早以前,有个勤劳忠实的农民叫张大兴,家中儿女多,住宅少,准备盖幢一厢五间的新房。他跑到街坊请来一位高明的先生,拣上佳期上梁,那晓得心怀毒意的先生存心陷害,拣了一个患“倒驾煞”的日子,叫他竖柱架梁。
  老实巴脚的张大兴,满以为花银钱请人择下的日子是佳期,就照办了。正在他上梁之时,巧遇天上的两位神仙下凡来,这就是紫微仙师与帝星仙师。二仙听到吹吹打打,爆鸣惊天,热闹异常,一打听,才知张大兴家上梁。屈指一算,怎么选了这么坏的日子,于是朝张家走去看个究竟。
   张大兴向来待人热情,见二位不速之客来到他家,感到万分高兴,连忙将二位引进客房。这样,二位仙师就在张家畅饮上梁喜酒了。
  酒至三巡,突然天色陡变,狂风大作,乌云席卷,刚刚竖好的梁柱被吹得歪歪斜斜,眼看就要房倒料毁了。满座宾客个个张皇失措。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紫微仙师和帝星仙师猛地站起,对天大喊:“紫微驾临,帝星到座,休得放肆!”霎时间,云消雾尽,风和日暖,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照耀着张府大厦落成。
   从此以后,人们盖新房子竖柱子上梁时,便写上“紫微驾临”或“帝星到座”,以示吉庆。
   土地公生日
  土地公最忠厚老实,他常常看到三癞子吃鱼吃肉,而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便问三癞子:“你怎么天天有鱼有肉吃?我连饭都没有吃。”三癞子说:“我呀,有个箍子,把箍子箍在人头上,人就会头痛,他就会给我好的吃。如果你要吃的,我就把这个箍子借给你用。”
   土地公借了三癞子的箍子,三癞子告诉他要箍在那些骑马坐轿的人头上。一天,土地公看见一个骑马的人,就把箍子箍到马头上,马立刻痛得要命,拼命住前奔。把个土地公累得要死,什么也没得吃。土地公把箍子取下来,把没有得到吃的情况告诉三癞子。三癞子说:“你不要箍走的,要箍没有走的。”一天,土地公看见稻草扎的人形,他以为是没有走的人,就把箍子箍到稻草人头上,箍了几天也没有得到好吃的,回来又对三癞子如实说了一遍。三癞子又告诉他:“你要箍会慢慢走的人。”一天,一个讨饭的人在路上慢慢走,土地公认为这次看准了,就把箍子箍到这个讨饭人的头上,谁知又箍错了,没有得到吃。讨饭人自己都没有吃,那有鱼肉给土地公吃!于是土地公把箍子还给三癞子。
   老百姓认为土地确实很老实,一年到头总没有什么吃,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煎荷包蛋送给土地公吃,并把每年这天定为土地公的生日。
   埋和尚的故事
  某山净觉寺有一个老和尚和三个年轻的徒弟。老和尚是当家师傅叫智远。三个徒弟叫悟真、悟明、悟净,虽然他们是佛门弟子但并不真正修行,躲着人吃荤饮酒,还寻花问柳搞女人。庙前不远村庄有一个水塘,塘侧有户人家,男人叫张二,是个木匠,妻子兰英是一个贤德的妇人,体贴丈夫,每天做饭洗衣服忙里忙外,夫妻亲亲热热感情甚好。
   一天,兰英在洗衣服,老和尚智远忽然走到她身边洗手,一面向她打招呼说:
   “大嫂,洗衣服呀!”
   “嗯。”兰英随口应了一声。老和尚又慢慢靠过来,兰英知他不怀好意,提起衣服就走了。只听见老和尚嘿嘿几下喝道:
  “我庙门前一群鹅,哪个娘子人来和我打平伙?”兰英啐了一口:“不要脸!”忿忿的回家去,晚上向张二诉说一切。张二就:“算了,只要你不理,怕他干什么。”
  几天以后老和尚越来越不象话,吆喝到门口来了。兰英只好关着门,挑水在里面洗衣服。晚上丈夫回家她气的哭着要搬家。张二相信妻子的话,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只好说:“搬一定要搬,但现在还得忍着气!”
   “你再不搬,明日和尚调戏我,我就跟他睡。”兰英赌气地说。
   “你为什么这样怕他,他不也是人吗?”张二恨着说。
   “我要杀了他才可出口气。欺负到我头上来了,他瞎了眼!”兰英边说边哭。
   “就怕你不敢杀他。”张二接着说。
   “把斧头给我,我这就去劈了那个秃驴。”
   “真是我的贤妻,你过来。”张二附着兰英耳朵轻轻说了一阵,兰英破涕为笑。
   “到时候你不来,你就真当王八了。”兰英娇嗔地依在丈夫身上。
  第二天,兰英又去塘边洗衣服,今天来的是个小和尚,他喝道:“我庙门前一群鹅,哪个娘子跟我打平伙?”兰英左右看了一下,见没有人,就低声骂句:“倒路咯,我跟你打平伙!”和尚跟过来,约定今天晚上趁张二不在家,四个和尚到她家来吃酒,酒菜由和尚带来。好不容易挨到天黑,他们担着酒菜来到兰英家,见屋子里果然只是兰英一个人,就大胆坐下来。兰英说:“以后不要白天胡吆喝,看见我门口有石头放着,我男人就不在家。”她把和尚带来的菜到厨房热一下端上桌。喝不多久,忽然有人敲门。
   “不好了,张二回来了!”四个和尚顿时慌张,走投无路。兰英说:“不要紧,我带你们躲起来!”于是带到一个大厨边,打开盖子,叫他们挤进去,然后盖上橱盖锁好,才去开门。“你怎么回家来了,不是说……?”
   “原来说李家今天起工,但石匠没到齐,就改日子啦!你没睡?还在喝酒?”
   “姑姑家送了几样菜来,我等不得你回来先吃点尝尝。”
   “怎么你一个人用这么多双筷子和酒怀?”
   “用用这双再用用那双,喝这杯酒再喝那杯酒。”
   “这叫什么吃法!”
   “偷男人的吃法!”
   “我看你恐怕藏着野和尚在家里吧。”
  四个和尚在橱子里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喘粗气。张二坐到橱子上去,夫妻俩面对面吃着。忽然说屁股被什么咬了一口,肯定有臭虫。于是叫兰英拿来滚烫的水倒在橱子上,和尚开始还有哼声,慢慢就断气烫死了。
   兰英这时倒慌张起来了:“哎呀!这下怎么办。”
   “你不是说要杀了他们才出口气吗,现在人死了还怕什么?”张二说。
   “我说这么多和尚死在这时怎么搬出去埋掉。”
   “你把二呆子找来,什么也别说,就说我叫他喝酒!”
  兰英去叫二呆子。张二把和尚的尸体拖出来靠在大门后。不大功夫二呆子来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呆子,但心肠好,只要说他几句好话就会死心蹋地帮助办事,张二叫呆子坐下来喝酒。“二哥,你对我太好了。”二呆子说。
   “谈不上好,还是老弟人好,今天有一事相求你。”
   “你看。”张二把手一指老和尚的尸体,“不知道谁跟我过意不去,打死和尚还把尸体拖到我这里来了,万一明……”
   “那怕什么,把死尸体拖去埋掉就是了。”二呆子喝得醉糊糊,“现在就动手,二哥,拿铁锹来!”
   “二呆子,你可要埋得深一点,和尚学道法,不然的话,他能回原处。”
  “放心,二哥。”二呆子背着死和尚跑到荒山上挖一个坑就把和尚埋掉。回来又与张二喝酒猜拳。张二早在二呆子埋老和尚时又把另一死和尚靠在后边。二呆子回来时他问道:“埋了多深?”
   “四尺多深。”
   “糟了,埋浅了!你看”张二假意一看,用手一指。
  “啊,真回来了!”二呆子愕然片刻,趁着醉意说:“反正还早,我去埋掉。”于是他拖着第二死尸又去了。等他走了之后,张二用同样的办法把第三人死和尚埋掉了,埋第四个和尚的时候天快亮,不可能挖更深的坑,二呆子为人为到底,生怕埋不了和尚解除不了张二的灾难,第四个死尸背出张二家不远,东方已发白,二呆子知道万一被人发现,自己也不好脱身,猛然一想,三次都埋浅了,结果爬了回来,这里有一个茅坑,深有三米,死和尚不可能爬上来,于是把死尸往茅坑里一丢,口里骂道:“看你不回去不回去,忙了我一夜。”
   正巧这时有一个胆子小的人上茅坑大便,天还不算亮,忽然听见茅坑里“扑通”一声,一边喊:“救命!”
   二呆子以为死和尚又回去了,拔脚就追。
   “好呀!老子还在这里你就往回跑,这回看你跑得了么?”
   前面跑的以为鬼追来了,二呆子又以为死和尚跑了,前面的越跑越快,二呆子累了一夜,跑不动追不上,只好回到张家。张二正在家等他喝酒呢。
   猫鼠结仇
  很早很早以前,猫和老鼠结拜了兄弟。它们在一块吃饭,在一起睡觉,无话不说,十分亲密,别的动物都羡慕得不得了。可是,没过多久,它们却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这是什么缘故?
  有一天,猫和老鼠同时接到通知,玉皇大帝要他们去参加动物大会,会议的议题是封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属相”。猫知道这会意义重大,非比寻常,想起自己爱睡懒觉,便请鼠弟明天早点叫自己起床,好去赴会。老鼠满口答应,没讲半个不字。当晚一宿无话。第二天清早,“喔喔”几声鸡叫,老鼠醒了,而猫还在打“呼噜”。老鼠赶快披起衣裳,下得床来,揉了揉眼睛,正要去喊猫哥,忽然想到猫哥参加选封的许多有利条件,如:个儿大,才智高,歌喉美,样子俊等等,如果叫它去参加选封十二生肖,一家有它无已,不觉妒嫉起来,有意不叫猫哥,就独自参加动物大会去了。
  玉帝见各种动物都已到齐,唯独没有猫,心里很不高兴,马上宣布开会。经过大家的荐举,确定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等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但谁居首位,争论来争论去,迟迟定不下来。老鼠眼睛“骨碌”一转,抢着向玉帝建议:“我看还是叫没有选上的动物排列道路两旁,十二生肖列队从它们中间走过去,看它们对谁鼓掌最多,就排第一号。”玉帝采纳了老鼠的建议。于是,牛走在最前面,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喉、鸡、狗、猪。老鼠没有站队,后来它跃起牛背,随牛一道前进。其它动物见老鼠骑牛,感到特别新鲜,就使劲鼓掌,老鼠说动物是拥护它,猴子和狗不服,但牛忠厚老实,没有和老鼠争辨,玉帝就将老鼠封为十二生肖之首。
  再说猫醒来,时已近午,不见老鼠,知是它不忠于友情,独个开会走了,气得“呼呼”直喘粗气,想赶去开会,又料到会也快散了,只得憋着一肚子火等老鼠回来算帐。说也凑巧,猫等老鼠,老鼠就推门进屋了。
   “哼,鼠老弟,你上哪儿去了?”
   “哟,不是赴会去了吗?我健忘的猫大哥!”
   “为什么不叫我?”
   “是这样,我不愿打扰你享福,就独自赴会啦!”
   “哼,看样子,你还是很讲友情的罗!”
   “这还有怀疑?嗯!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我被列为十二生肖之首啦!”
  当猫哥问清十二生肖的选封经过以后,它看透了这个自私的鼠弟,再也抑制不住胸中怒火。只见它胡子一翘,双脚并拢往地上一按,一纵身向老鼠扑去。老鼠知道猫要下毒手,便“吱”的一声,钻进那黑暗的鼠洞,再也不露面了。猫哥一声不响地蹲在地上等鼠出洞,可是从中午等到黄昏,也没见老鼠的影子,便又旧病复发,打起瞌睡来了。老鼠钻了猫哥这个空子,一溜烟上人家家里找食物去了。从此以后,猫决心改掉贪睡的老毛病,发誓捉尽天下老鼠,看准老鼠白天不敢出洞的弱点,它就白天睡觉,晚上捉老鼠。从那时起,猫捕食了数不清的老鼠,但老鼠并未绝迹,猫仍然在履行自己捕尽天下老鼠的誓言。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岗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一字千“斤’’
相关专题
乾隆皇帝游槠山
相关专题
长毛岭的由来
相关专题
李铁拐过蔡洲渡
相关专题
贺老总在西田
相关专题
老师选女婿
相关专题
秀才进城
相关专题
清河桥
相关专题
村妇巧对狂先生
相关专题
给新娘让路
相关专题
新媳妇
相关专题
风水宝地
相关专题
“伏以”的来历
相关专题
土地公生日
相关专题
埋和尚的故事
相关专题
猫鼠结仇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