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教育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668
颗粒名称: 卷五 教育志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21
页码: 205-224
摘要: 大岗自古文化鼎盛,学风淳郁,教育发达。私塾是旧时大岗镇境内较普遍的办学形式,多为塾师开馆授业,或为私人集资创办。其形式分为蒙馆和经馆。蒙馆为启蒙教育,以识字为主,招收7岁以上儿童就读,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学》、《七言杂字》等。三年左右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个别面授,熟读、背诵,对写字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每天习写大字、小字,字迹必须端正,否则打手心。经馆,又称馔馆,比蒙馆高一级,招收富家子弟为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左传》、《国策》,也学《史记》、《资治通鉴》、《鉴略》等史书。经馆教师必须开讲(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要教学生习作诗文、对对联。
关键词: 地方教育 教育志

内容

概述
  大岗自古文化鼎盛,学风淳郁,教育发达。私塾是旧时大岗镇境内较普遍的办学形式,多为塾师开馆授业,或为私人集资创办。其形式分为蒙馆和经馆。蒙馆为启蒙教育,以识字为主,招收7岁以上儿童就读,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学》、《七言杂字》等。三年左右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个别面授,熟读、背诵,对写字教学十分重视,学生每天习写大字、小字,字迹必须端正,否则打手心。经馆,又称馔馆,比蒙馆高一级,招收富家子弟为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左传》、《国策》,也学《史记》、《资治通鉴》、《鉴略》等史书。经馆教师必须开讲(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要教学生习作诗文、对对联。
  塾师,多是未中举的生员(秀才),也有未曾进学(院试录取入儒学习称为进学)的童生或个别举人。私塾这一办学形式,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民国24年(1935),大岗奉令推行保学制度,以保设校,实施“政教合一”。民国30年,推行国民教育制度,强调普及初小义务教育,但效果不明显,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0%。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大岗的教育事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大部分村庄都创办了小学校。1960年创办了大岗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不管教育质量,盲目上马,当时,中学生大都参加了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因此教育质量很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国家重视教育质量,狠抓人才开发,不断充实师资。大岗的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一些小村学校也合并了。至1983年在全镇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全镇现有初级中学l所,教师75人,学生1200人。小学18所,其中村小17所。教师153人,学生3344人。
   第一篇中学教育
   第一章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学制,中学修业5年;民国元年(1912)壬子学制,中学修业4年;民国11年公布新学制系统(壬戌学制)中学实行“三三”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
  解放后,1949年9月至1967年,中学实行“三三制”(初、高中各3年)。1968年缩短学制,中学改为“二二”制(初、高中各2年)。从1978年起,中学实施“三二”制(初中3年,高中2年)。至1980年秋,重点中学恢复“三三”制,一般中学仍实行“三二”制。1984年各中学全面实施“三三”制。
   第二章课程设置
   光绪二十九年(1903)钦定课程标准: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理化、图画、法制、财政、体操,每周上课36小时。读经是以《孝经》《四书》《札记》为主中国文学选读简短书信之类,仿效西方,对教学法形式作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私塾那种一个教师教授十几个年龄不同,程度不一的学生的“一锅煮”教学形式,采用了按程度,成绩分级分班的授课方式,但教师讲授方法的随意性较大,按每个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理解去寻章摘句,作些空洞玄虚的讲解。作文必作“股文”,师生按框框活动,无自选余地。
  宣统元年(1903),实行文、实分科,文科以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为主课,以修身、算学、博物、理化、法制、财经、图画、体操为通习;实科以外国语、算学、物理、化学、博物为主课,以修身、读经、讲经为主课。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财经、体操为通习。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后,中华民国政府始仿欧美,兼采德、日之长,对全国教育体制形成内容均作较大的改革。民国元年(1912)所定课程标准不分文实,其科目有修身、外国语、国文、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女子中学加设家事、缝纫。民国18年,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实行学分制,高中设选修科目。初中课程设党义(6)、国文(36)、外国语(20或30)、历史(12)、地理(12)、算学(30)、生理卫生(4)、自然(15)、图画(6)、音乐(6)、体育(9)、工艺(9)、职业科目(15或5)、党童子军(不计学分)等,总计180分;高中课程设党义(6)、国文(24)、外国文(26)、算学(19)、本国历史(6)、外国历史(6)、本国地理(3)、外国地理(3)、物理(8)、化学(8)、军事训练(6)、体育(9)、音乐(4)、图画(4)、选修科(18),总计150分(以上括号内数字为学分数)。民国21年,取消学分制和选修科目,高中文理不分科,初中设公民、体育、卫生、国文、地理、历史、英语、算学、植物、动物、化学、物理、劳作、图画、音乐等课程;高中设公民、体育、卫生、军训、国文、英语、算学、生物学、化学、物理、本国史、外国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伦理、图画、音乐等课程。
  解放后,中学课程设置屡易,但与1952年、1963年、1981年部颁课程相近。1952年部颁课程标准:本国语言、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达尔文理论基础、地理、历史、中国革命常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共同纲领、时事政策、外国语、体育、音乐、美术、制图。1963年部颁课程标准:政治、语文、外国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选修课。1981年部颁课程标准: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
   第三章大岗中学
  大岗中学前身为大岗农业中学,1958年开办。1960年改名红专学校,校址未坊何溪祠堂。由公社党委副书记杨元生兼任校长,一名老师,一名工友,学生都是各大队青年积极分子,劳学结合。1962年解散。
  大岗中学现校址红旗街,有教学楼4幢,教师宿舍楼6幢,学生公寓1幢,建筑总面积11200平方米,先后兴建于1990至2002年,中学始建于1968年。
   现有班级19个,其中初—7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6个班,共有在校学生1200人。
   现任校长王辉俊,副校长艾东茂、章永高,教导主任吴荣兴,总务主任刘新洪。
   工会主席章飞云,保卫主任付小平。
   历任校长梁金甫、严财有、肖儆、吁亦基、范国光、唐友生、王辉俊。
   院前中学首任校长桂健元,老大岗中学首任校长李金鹏。“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名为大岗公社“五七”中学。
   现有在职教师75人,其中中学高级5人,中学一级24人。退休教师13人,其中一级8人。
  大岗中学坚持“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宗旨,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尊师守纪,勤学求真”的学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团结文明,奋斗进取”的校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连年攀升2007年中考成绩遥居全区农村初中之首,600分以上的考生占全区农村初中三分之一,录取教育集团人数近100人。
  2007年在职中学教师花名册“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名为大岗公社“五七”中学。
   现有在职教师75人,其中中学高级5人,中学一级24人。退休教师13人,其中一级8人。
  大岗中学坚持“家长的信任是学校的生命,社会的满意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宗旨,遵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尊师守纪,勤学求真”的学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团结文明,奋斗进取”的校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连年攀升2007年中考成绩遥居全区农村初中之首,600分以上的考生占全区农村初中三分之一,录取教育集团人数近100人。
  2007年在职中学教师花名册 退休中学教师花名册
   中学校长简介
   王辉俊,男,1964年10月出生,临川唱凯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校长。1984年7月毕业于抚州师专,2002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先后在临川华溪中学,温泉中学,大岗中学任教。2001年8月任温泉中学校长,2005年8月至今任大岗中学校长。
   第四章 临川共大魏坊分校
   共大魏坊分校于1964年经县委研究,由县林业局出钱,县文教局出教师而创办的校址魏坊林场。当时共大总校拨款3万元,以示对分校的支持,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冶同志任名誉校长,张钰初任校长,学校有教职工9人,学生70人,校舍面积690平方米,水田100亩,山地近万亩。1969年1月,根据县委的决定,共大魏坊分校和共大荣山分校合并为共大临川分校。在业务上隶属于共大总校。校址在荣山乡新安。
   第二篇 小学教育
   第一章 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钦定学制: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宣统二+年(1910)改为初、高等小学堂各4年。民国元年(1912)教育部规定学制: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民国11年新学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小学仍沿用“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小学普遍推行五年一贯制;1976年至1987年,正式实施小学五年一贯制。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
   第二章 课程设置
   清末、民国与建国后的小学课程设置变更情况略见下表:
   第三章 小学教学机构
   第一节 大岗中心小学
   大岗中心小学于1993年2月创办,校址红旗街,有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辅助建筑154平方米。(新规划的民德小学,由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捐助45万元兴建)
   现任校长陈智辉,副校长王盛祥,李军锋、黄样根、吴长华。
   工会主席吴众杰,教导主任范腾,总务主任黄祥顺,保卫主任徐锋。
   历任校长:陈瑞德、黄样根、桂发荣、黄样根、欧阳飞龙、陈智辉。
   上世纪六十年代教育专干黄长根、喻亦基;1984年始成立教育辅导站至1996年结束,历任站长:吴高生、欧阳日芬、钱金生、艾风昌、欧阳飞龙。1996—2002年成立教委办公室,教办主任分别是艾风昌、欧阳飞龙。
   中心小学现辖17所村级完小,各村小校长(负责人)是:山湖小学白国泉、庙前小学周建明、和丰小学吴福荣、乔山小学卢国良、大岗小学白伟水、上门小学梁勇龙、西田小学曾秀华、毛坊小学刘恒兴、吴头小学黄震、未坊小学周辉腾、株山小学徐美剑、城坊小学刘细标、溪头小学祝峰高、院前小学吴小毛、青塘小学桂才升、坪上小学李金根、高家小学熊金龙。全镇在校学生3344人,其中中心小学1461人,村级小学1883人。各年级学生人数:一年级710人,二年级659人,三年级582人,四年级522人,五年级468人,六年级403人。
   村小教学楼大部分兴建于1998—1999年,建筑总面积14709平方米。
   全镇在职教师15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0人,退休教师62人。
  2007年小学在职高级教师花名册
   大岗镇退休小学高级教师名册中心小学校长简介
   陈智辉,男,1972年6月出生,临川嵩湖乡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临川大岗中心小学校长。
  1995年7月毕业于抚州师专,2003年12月江西教育学院本科毕业。抚州师专毕业后分配在龙溪中学任教,1996年8月至2003年8月先后在华溪中心小学任财会报帐员、副校长;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任邓坊中心小学校长,2005年9月至今任大岗中心小学校长。
  2000年评为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2006年评为临川区优秀教师,多篇教学论文荣获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有些论文被列为省重点研究课题。
   第二节易俗乡中心小学
  易俗乡中心小学系当时大岗唯一的一个县办小学。它的前身易俗小学,由胡国屏、黄友梅开创。当时入学学生100余人。历任校长李登、晁振纲、胡国屏、余建中、余国俊、易之爻。
   日寇窜扰后,校舍被烧毁,迁至太子庙,当时只有老师8人,学生发展到200余人。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第三节淮云小学
  创办于1924年春,首任校长易渭清,教员有吴云波等,共有学生200余人。1926年5月为丰城匪徒范门棍、杨贪仔等焚毁。1946年群众又大力恢复。由余建中任第二任校长,当时县教育科长何翼云看到淮云小学学生日益增多,而易俗中心小学学生日益减少,便调余建中至易俗乡中心小学任校长,淮云小学因此停办。
   第三篇业余教育和幼儿教育
   第一章业余教育
  民国19年(1929),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民众教育法,大岗民众业余学校开始兴起。这些学校大都附设在各地小学内,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的“三余”时间开课,入学对象为17—50岁的失学男女群众。教授课目是识字、常识、算术(含珠算、笔算),乐歌(音乐),办学经费由公产租谷款内拨学员,学费全免(含书本费)。但由于经费难筹,时办时停,至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种业余学校有名无实。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业余教育十分重视。1952年开办冬学,推行速成识字法,大力开展扫盲活动。当时县里每年拨给8千至1万元扫盲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由乡镇补上,村组则筹集灯油费,年终都要培训一次义务教师,义务教师享受村干部的相等待遇,学员每学一晚记2—3工分,规定脱盲人员必须会认会写1500个常用汉字。大岗各村还组织儿童团识字队伍。在各交通道口指导过往人识字,对不接受识字的人不准通过。
  1955年,冬学转为民校,实行“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学习制度,将单一的夜校课堂教学发展到组织中小学生“送字上门”、“包教保学”和村头村尾,集圩要道,挂上识字牌,出工休工,进圩出圩都要识字等多种形式,全镇出现了亲帮亲,邻帮邻,夫妻互问字,儿子教母亲的可喜景象,大大加快了扫盲步伐,许多农民在夜校里面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夜校被迫中断,1973年改为“四结合”(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政治夜校,背毛主席语录。1978年全镇农民夜校复课。通过政府教育系统的“双线责任制”落实了“镇长包筹集资金,保办学条件,村委会主任包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包进得来留得住,校长包组织好师资,保教学质量;家长包送子女上学;属青壮年文盲的还要保证自己完成规定的发盲任务”的“四包四保”责任制,全面落实“两基”教育。1987年转为实用技术教育为主的文化技术学校。
   第二章幼儿教育
  清朝,大岗境内民间盛行“蒙馆”。所谓“蒙馆”,即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入学的对象均为幼稚年龄儿童,教授的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描红和临摹)、点读、背诵。教材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七言杂字》、《千家诗》一类,女幼儿要加读《女孝经》、《昔时贤文》等蒙馆是大村或大姓延师设馆,招收本村本姓幼儿,也有独家延师设馆,兼收亲朋好友的子弟。一个蒙馆由一名教师执教、教授一二十个年龄,程度不同幼儿,采用“同窗读书,分级授业”的教学方法,采用只点读不讲解的教学方法。
  背书写字凡不合格者,时遭体罚。蒙馆学习无固定年限,随儿童家长的志愿,读一两年、三五年、七八年的都有。每年分期或五个学期,放假一般在春节,端午重阳等节气前后。
  比“蒙馆”高一级的叫“经馆”。经馆的学生以富家子弟为多,目的多为投老儒家,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其它还有《古人观止》、《御批通鉴辑览》之类,课程分读书、讲书、作文,经馆不设习字课,以作文代习字,一般早晨,下午读书,上午塾师开讲,学生回讲,晚上要求学生读书背诵;逢三、八作诗,三五作文,但也没有固定。反复训练的是八股文,试贴诗,以求应考童试,进入县学或书院,参加科学,经馆学生学习亦无固定年限,或三年五年,或一年半载。
  学塾一般都订有详细的塾规,要求学生“言须重手而立,坐须端正其身,弗莫嬉戏打闹,弗莫左顾右盼。”塾师备有戒尺,对违规学生或学业不佳者,轻则罚站,留堂(留在塾中,不准回家),重则罚跪,鞭苔即用戒尺打手心或臂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根据《钦定学堂章程》创立的“蒙养院”宗旨为:蒙胧学与家教合一,以蒙养辅助助家庭教育。入学对象是“三至五岁”的幼儿。课程内容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每天授课时间“每日不得超过四小时”。这切合幼儿年龄,性格特征,利于幼儿心身健康发展。但因多种原因,蒙养院并没有在大岗镇境内实施。“蒙馆”仍操大岗幼儿教育之年耳。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战乱频频,地方政权更迭,政令朝出夕改,使大岗镇境内的幼儿教育仅仅限于改“蒙馆”为“幼稚园”的一纸空文。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临川县县长彭学游于十一月八日发出训令:“奉江西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会公署教学第37067号训令,为改进本区教育应注意事项第九条办幼稚园,县应依法开办,并督各中心国民学校一律附设幼稚园,藉以提高幼稚教育……”,但因人力经费不足,许多学校的幼儿班,有名无实,挂牌虚设。
  1958年“大跃进”,大批妇女田间劳动,农村各大队都办起了幼儿班,但因经费无着落,师资质量差,基本上停办。
   改革开放以后,大岗镇的幼儿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岗中心小学和一些村办小学开设了学前班,还有一些私办幼儿园。
   第四篇教师
   第一章教师队伍
   民国初期,大岗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民国18年(1929)前后有所发展,至民国36年(1947)中、小学的班级数,学生数与教师人数最多。
  建国后,大岗教师队伍随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壮大。到2006年年底,中学教师61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34人,大学专科毕业的40人,小学教师257人,中学教师获得高级教师职称的9人,一级教师职称的37人。小学教师中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82人。
   第二章教师待遇
   第一节生活待遇
   清朝,私塾教师待遇一般以稻谷计,低者年仅二三十石(每石120斤),也有以银元计算的,一般100—150元,塾师吃饭,由学生轮供,节日学生还有送礼的。乡学“主讲修膳,每年捌拾两,按上下半年两次交送,聘金贰两,三节节仪壹两贰钱。”
  民国时期,县立小学,校长月薪30元,高年级教员月薪26元,初年级教员24元。民国24年推行保立小学,保学教员月薪分为三等,甲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8元,教员16元;乙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6元,教员14元,丙种保保学校长兼教员14元,教员12元。上述各级教职员工资数额,抗日战争前一概以银元发给,有时也发法币,当时法币与银元等值。抗日战争后,物价飞涨,教职员工工资停发银,一律发纸币。民国28年,初中校长每月工资45元,教导主任40元,教员33元,中心小学校长32元,教导主任23元;初小教员22元,保学教员工资由地方公款公产支付,没有公款公产的地方由学生家长负担。
  民国31年,调整中小学教员工资,县立小学校长分l至7级,月薪120至60元,教员分l至7级,月薪110元至50元。民国35年,县、乡小学教员工工资标准是:校长月薪100元,教导(总务)主任95元,高年级教员90元,初年级教员80元。保国民学校教员工资以稻谷计算,每人每月一律3石(工资谷2石,折膳谷1石,学生供膳者不发折膳谷)。当时,由于物价波动,法币贬值,教员工资结构为:生活基数、薪俸加成、公粮三部分。县立小学教员每人每月公粮(米)5市斗,生活基数是3.5万元,薪俸加成180倍。乡中心学教师待遇为县立小学教师的80%,民国36年生活基数调至18万元,薪俸加成调为900倍,但物价涨势更猛,教师的工资调整远远落后于物价的飞涨。民国37年4月5日亩石早米价180万元,至同年6月22日,每石早米价已涨至620万,教师工资得不到及时调整,温饱难求。同年10月6日,县属中小学教职员90余人向县政府、国民党县总部、县参议会请愿,同年12月3日,中小学教员再次啼饥号寒请愿,仍无结果,遂酿成罢教。
  解放后,党和政府关心教师生活待遇。1949年9月,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西省教职员工工资标准》,全镇中小学教师月工资为:初级小学80至110公斤,平均95公斤;高中完全小学140至175公斤,平均160公斤,初中190至225斤,平均210公斤,高中210至240公斤,平均229公斤,一般事务员140公斤,工友85公斤。
  同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通令》改米为分,即“按照平均每月实得工资数目折分计算”。8斤米折合1元,1元折合2.5分,其计算公式为“工资米数(斤)×2.5分/8市斤米一所得工资分。每分之值,按各地5种实物(二机大米1市斤,龙头细布0.4市尺,青盐0.5市斤,麻油0.5市两,松柴3市斤)市价折合人民币发给。五种实物市价是以每月6、13、20、27四天价格的平均数为折合标准。发薪时间为每月15、30(或31)两天。
  1954年修正工资标准,并对部分工作成绩显著或工资较低的人员予以晋级,升级面平均为35—50%,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大岗全镇中小学教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平均增长了31.5%,1959年又对中小学教师工资作了小调整,调整面中学为4%,小学为1—2%。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全镇教师工资获得了多次和较大幅度的调整。1977年与1979年的调整面各为40%,1978年的调整面为2%,1981年全镇各类学校教师全面提高一级工资,教龄15年以上者两级,中学教职员工平均月薪由53元增到60元(含粮差及副食品津贴,下同)。小学由49元增到55元。1985年工资改革,实行工龄工资与教龄津贴。工龄工资按每年0.5元计算,加至20元为止;教龄津贴标准为10—14年每月5元,15—19年每月7元,20年以上每10元,此外,每人每月还发给洗理费4元,书报费2元,年终还发奖金等。1987年10月起,全镇中小学教师每人月工资按基本工资增加10%。1993年工资改革,按职称教龄套改,中小学教师工资大大增加,月均300—500元,以后又先后多次调资。2007年中学教师工资月均1300—2000元,小学教师月均1200—1700元。
  从1979年起,对中小学实行班主任津贴。其标准是:中小每班学生人数在35人次以下发5元,36至50元人发6元,51人以上发7元;小学每班人数在35人以下发4元,36人至50人发5元,51人以上发6元。2007年特级教津贴由每月100元增至300元。
   从2001年起,大岗全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由镇发改为区财政局直接发给。
  民办教师和工资,1958年前由学校杂费中支付,小学民办教师工资每月20元左右。1959年至1978年,由生产队记工分,县财政补助每人每月生活费补助费3元,小学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增加到25元左右,中学民办教师工资略高。1979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由记工分改为工资,经费源大多数乡村向村民摊派,县拨给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5.5元,小学民办教师年收入不低于村干部,每月40元左右,1986年以后,民办教师生活补助费增至16.5,还按公立教师节约奖的一半发给奖金,月工资60元左右。从1988年起,全镇教师书报费增至6元,副食品补贴元,猪肉差价补贴6元。1989年10月,中小学教师工资普遍加一级,对1957年以来未调整工资的教师增加两级。2005年民办教师符合条件的全部转为国家教师。
   第二节政治待遇
  明清以前,尊孔崇儒。传孔孟之道的师长,向来为人们尊重。所谓“天地君亲师位”人们把老师列入尊奉之行列。私塾教师生活清苦,但仍为人们所尊重,村中婚、丧、喜庆为酒席请教师入席并就上座。镇学山长也是镇里名孚众望者,其社会地位在一般塾师之上。
  民国时期,教员的社会地位,中学与小学有别,同为中小学,省立与县立又有所不同。民国16年至26年,教员工资丰厚,为人民所羡慕。民国后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教员工薪所得难以维持温饱,经济地位一落千丈,从而影响至他们的社会地位,教书职业渐为人所轻视。尤其是保学教员,月薪常保长侵占,且时有失业之虞,地位最低,备受压抑。当时人们常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头世造多了恶,该世教保学,不是住祠堂,就是住庙角。”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从各方面关心照顾教师,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项政法运动都有吸收各级教师参加,对符合共产党员条件的教师及时吸收其入党。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党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1957年寒假,大岗教师集中参加“整风、反右”,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不少小学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有的被开除公职,下放劳动,有多被当作“黑帮分子”“牛鬼蛇神”挨批受斗,1978年后改正错工时的“右派分子”,平反冤、假、错案,从1985年开始全国统一以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此后每逢教师节,都隆重庆祝,并广泛开展尊师活动。教师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2006年国家正式教师与行政公务员同等待遇。
   第三章教坛精英
   曾滋荣
   曾滋荣,女,1946年出生,大岗镇西田村委会人,中学高级教师。1965—1969年江西省委党校理论部大学本科毕业,为大岗镇西田村第一个女大学生。曾下放到恒湖农场劳动,后调职工子弟学校任教。1971至1496年南昌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王辉俊
  王辉俊,男,1964年10月出生,临川唱凯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校长。1984年7月毕业于抚州师专,2002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先后在临川华溪中学,温泉中学,大岗中学任教。2001年8月任温泉中学校长,2005年8月至今任大岗中学校长。
   刘新洪
   刘新洪,男,1967年10月出生,临川大岗镇株山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总务主任。
  1986年崇仁师范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大岗乡和丰小学任教,1987年9月调大岗中学任教至今。1992年获大专学历。2001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学工会副主任,总务主任。先后在东华理工大学学报,临川晚报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黄新文
   黄新文,男,1969年9月出生,临川大岗镇未坊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88年7月展坪高中毕业,1991年7月抚州师专毕业后在高坪中学任教,1993年9月调大岗中学任教至今。
   黄礼春
   黄礼春,男,1970年2月出生,临川大岗镇乔山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89年7月崇仁师范毕业,1993年7月获电大毕业文凭。1989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2003年、2007年被评为镇“优秀教师”。
   胡笃发
   胡笃发,男,1962年9月出生,临川大岗镇山胡村委会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政教处主任。
  1981年7月展坪中学高中毕业,1983年7月南城师范毕业,1986年9月—1989年7月江西师大函授毕业。1983年8月在大岗中学工作至今。2006年评为抚州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临川区师德标兵。
   付乾林
   付乾林,男,1972年3月出生,临川大岗镇毛坊村委会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88年6月大岗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崇仁师范,1991年7月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大岗中学任教。1993年7月—1995年6月在江西教育学院学习,获本科文凭。1995年7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从事中学教学以来,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多篇教研论文,其中一篇获省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春蕾杯”作文竞赛获“园丁奖”,在全区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还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2006年评为镇“优秀教师”。
   吴荣兴
   吴荣兴,男,1973年10月出生,临川大岗镇未坊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教导主任。
  1993年7月崇仁师范毕业,1993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1998年9月任教导主任至今。自任教以来,扎根农村中学教育,视生为子,爱校如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取得可喜成绩。2002年、2007年被评为临川区优秀教师。
   杨玉玲
   杨玉玲,男,1953年7月出生,临川唱凯镇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1969年9月—1980年7月先后在大岗公社上门、西田小学任教,1980年9月至今调大岗中学任教。
   由于教学经验丰富,成绩显著,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多次评为地区优秀教师,县、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章志强
   章志强,男,1969年11月出生,临川云山镇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88年7月唱凯高中毕业,1992年7月南昌职业技术师范毕业,1992年9月在临川荣山垦殖场技校任教,1994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
  1995—1996年评为校优秀教师。1997年评为临川市优秀教师,2005年至2006年评为校优秀教师。2003年—2004年辅导学生获省一等奖,市二等奖。
   章永高
   章永高,男,1975年6月出生,临川云山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学副校长。
  1998年7月抚州师专毕业,1998年9月—2005年7月在云山中学任教;2005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2000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李科龙
   李科龙,男,1970年2月出生,临川桐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93年7月抚州师专毕业;1993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抚州市优秀教师。
   陈顺祥
   陈顺祥,男,1967年12月出生,临川桐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80年—1986年在桐源中学,唱凯中学读书,1988年7月抚州师专毕业,1988年8月至今在大岗中学任教。在担任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曾连续4年在初中物理竞赛中,辅导学生分别获得全市一、二等奖。
   熊快春
   熊快春,男,1970年l0月出生,临川桐源乡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学任教。
  1992年9月至今一直在大岗中学任教,其间参加抚州电大教育管理函授,获大专学历。自任教以来,乐教求精,求实创新,为教学尽责尽力,深受学生、家长、同事的一致好评。
   陈智辉
   陈智辉,男,汉,1972年12月出生,临川嵩湖乡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心小学校长。1995年抚州师专物理系毕业,2003年江西教育学院管理系毕业。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龙溪中学任教。1996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华溪教办任工会主席、副主任。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任邓坊中心小学校长,2005年9月至今任大岗中心小学校长。
  本人撰写的《学校管理创新与校长的情感·价值观》在2006年学校管理创新论文评选中,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2001年荣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荣获市优秀教师称号。
   李军锋
   李军锋,男,1974年9月出生,临川大岗镇溪头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心小学副校长。
  1992年崇仁师范毕业,2006年获大专学历。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大岗中学任教;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在下门小学任教;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在乔山小学校长;1998年8月至今在大岗教办任工会主席、副主任、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校长应当如何实现学校管理创新》在2006年学校管理创新论文评选中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鼓励学生多渠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浅谈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一文在2005年举办的“与课改同成长”荣获二等奖;2003年在全区首届校长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小学数学二等奖。2001年评为区优秀教师,2007年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吴长华
   吴长华,男,1973年9月出生,临川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心小学副校长。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崇仁师范毕业;2005年6月南昌大学汉语专业毕业。1994年8月至1996年7月在大岗镇未坊小学任教;1996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心小学任教。2005年5月论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市教委论文评比一等奖。2006年7月获镇优秀教师。
   范腾
  范腾,男,名壹园、梦萍。小学高级教师,1966年农历6月24日生于大岗镇红旗街。1972年9月入大岗下门小学念书。1977年9月入大岗中学念书。1978年7月入河南省精武国术学院学习,1980年6月毕业,9月再人大岗中学念书。1982年7月至今在大岗中心小学任教。1989年1月结业于黑龙江省武术馆散打部。1992年8月结业于《武术健身》编辑部主办的散打班。现任大岗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1993年4月加入河南精武协会。1995年7月聘为《大众生活》特约通讯员。1996年6月加入东昌书画艺苑书法师。1997年1月聘为《今古之窗》杂志社特约通讯员、《文艺生活》杂志社特约记者。1993年7月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书画银河大赛”青年组优秀奖。1994年8月获“金刚杯”中外书画家作品大奖赛三等奖,10月获首届“九宫杯”全国书法大赛纪念奖。作品选入《中国钢笔书法艺术博览》,诗《分别》获“浔江杯”诗作品大赛三等奖;并人选《青春之歌》刊集,论文《浅谈课堂之驰》、《浅谈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浅谈学生自尊心的作用及其培养》分别人选《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辞条人《当代文学英才名录》和《中国音乐家辞典》。黄样根
   黄样根,男,1956年2月出生,大岗镇城坊村委会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岗中心小学副校长。
  1980年2月崇仁师范毕业,分配在罗针中学任教,1983年调回大岗先后任城坊小学、乌岚小学校长,1984年下半年大岗中心小学任教,担任少先队员总辅导员。1986年9月任大岗乡中心小学校长,1996年任大岗镇中心小学校长,2004年教办与中心小学合并,任中心小学副校长。2007年8月因年龄限制,免去副校长职务。1986年荣获县“优秀教师”称号。
   王盛祥
   王盛祥,男,1962年8月出生,临川桐源乡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临川大岗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1981年7月毕业于崇仁师范普师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政史专业。
  1981年9月至1983年1月在大岗上门小学任教;1983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大岗教办工作;2002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心小学工作。1998、1999、2000年连续三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分别获得区教研室一、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
   吴众杰
   吴众杰,男,1959年1月出生,临川秋溪镇人。中共党员,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岗镇中心小学任教,并担任工会主席职务。
  1975年7月秋溪中学高中毕业,1983年7月崇仁师汇范毕业。1975年9月至1981年8月在秋溪小学任教;1983年9月至1999年8月在秋溪中心小学任教;1999年9月至今在大岗镇中心小学任教。1998、1999年被评为临川市优秀教师;2006年获市教育工会先进个人称号。
   徐锋
   徐锋,男,1976年12出生,临川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岗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校保卫处主任。
  2006年6月电大教育管理专业毕业。1999年9月至今在大岗中心小学任教,保卫主任。
  1996年11月获上海武警总队二支队八中队优秀班长称号。1997年6月荣立三等功一次,2005年评为镇优秀教师。
   黄震
   黄震,男,1948年1月出生,大岗镇吴头村委会人,高中文化,小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心小学任教。
  1969年李渡中学高中毕业,197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岗乡(镇)村小,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过村小校长,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等职。
  在3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曾10多次取得小学毕业生(社、乡、镇)升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1972年出席过临川县优秀教师代表大会。
  1997年以后,兼职担任大岗镇报导员《临川报》通讯员、《人民日报》社中国国情报告采编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桥杂志、《江西日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法制报》、《抚州日报》、《临川晚报》发表各种新闻稿件近百篇,二次获得《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二等奖;四次获“临川区委宣传部《优秀报导员》奖。1975年代表临川县出席抚州地区新闻理论工作先进工作者大会。
   袁武昌
   袁武昌,男,1956年10月出生,大岗镇吴头村委会人,中共党员,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在大岗中心小学任教。
  1972年9月在大岗初中毕业,1974年7月展坪高中毕业。1992年9月南城师范毕业。1974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吴头小学任教;1993年3月至1998年7月在上门小学任教,担任校长职务;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任院前小学校长;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任白窝小学校长;2002年9月至今大岗镇中心小学任教。
   多次被评为本镇优秀教师。
   第五篇考试
   第一章清代考试制度
   清沿前制,实行科举考试,其层次可分童子试、府试、镇试、会试、殿试。
   童子试:每年二、三月在本县举行,由知县主持,录取者为童生,童生第一名为案首。
   府试:府试在抚州府举行,凡府属各县的童生均可参加,录取者为儒学生员,俗称秀才。
   镇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秀才在省城参加考试,录取者为举人。每一名叫解元,正额叫举人,副额叫副榜。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举人都可应考,考中者叫贡士,每一名叫会元。
  殿试:又称庭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限得贡士资格的人参加。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再令各省、县从速改为书院学堂。当年7月,学部对考试制度重新规定:①京师大学堂及予科各省高等学堂,优级师范之会试,由学部主持。②各省中学堂之会考,由各省校部主持。③高等小学不会试,由校学习会同地方官派员鉴试,考试合格者,除发给文凭外并按科学制度奖给进士、举人、贡士、秀才之称号。
   第二章民国时期考试制度
   民国初年,废除清朝科举考试制度,实行新的考试制度。中小学考试制度有月考、学期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
   月考:每月结束时举行的月测验。
   学期考试:每个学期结束时举行的考试,当时有春秋两个始业,学期考试可决定升留级。
   毕业考试:中小学修业期满举行的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肄业证书或留级。民国21年(1932年)临川县奉令把毕业考试改为会考制,集中在县城举行。民国23年奉令取消会考制,恢复毕业考试制。升学考试:由各校自行招生、出题、评卷、录取、有时几个学校联合招生。
   以上考试均为闭卷考试。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考试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考试制度有所改革。增设了平时考试、期中考试和学年考试制度。平时考试由各校自行安排,不作统一规定。期中考试为学期结束评定成绩提供参考;学年考试由于废除了春季始业,学生升留级不再以学期考试成绩而以学年考试成绩来决定。此外,对升学考试作了较大改革。大专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集中于地区所在地考试,由省统一评卷录取。中专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地区教育局统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小学升初中考试,由县文教局统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
  “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各种考试斥之为对学生的“管、卡、压”,从而废除闭卷考试,推行开卷考试,废除升学考试,采用“推荐制”这就是小学升初中,由生产队推荐,大队批准;初中升高中由生产队推荐,大队审查,公社批准。对各学校的学年考试升留级,需要领导、家长、教师、学生“四满意”,往往统统升级,“皆大欢喜”。
  1973年,大专院校恢复招生,但取消统考,采取“推荐与考核相结合”。招生分到县,对象为下镇插队知识青年,由知青所在生产队,公社层层审批报名资格,由县集中进行考试,县革命委员审批。由于“四人帮”干扰,文化考试流于形式,送到大专院新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1977年全面恢复升学考试制度。大专院校招生考试录取制度和办法基本上与“文化大革命”前同。中专由省教育厅(省教委)或地区教育局命题,印卷、评卷、录取、初中升高中由地区教育局命题、印卷、县文教局评卷、录取;小学升初中由县教育局命题、印卷、镇(镇)评卷、录取。各级学校恢复正常考试制度后,除学年、学期中考试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考试,如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竞赛性考试、模拟性考试等。而各科考试频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2000年恢复了会考制度,实行“3+X”考试制度。
  2001年将高考日期由以往的7月7日—9日提前为6月7日—9日
   第六篇扶贫助学
   江西省《信息日报》2007年3月6日报道:
   抚州一贫困家庭3名孩子面临辍学
  本报抚州讯:记者周文平摄影报道:5日是今年新学年报名开学的第一天。而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和丰门里村的周克勤、周玲、周礼高三位孩童因无钱交纳书本费等相关费用,却只能坐在家中等着辍学。今年已是73岁高龄的周长根老人望着3个苦命的孙儿和病瘫在床无钱医治的老伴不禁泪流满面、心急如焚。5日,记者实地见证了这个极端困顿的家庭。
   当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该村。当记者借问着来到周长根老人家中时,他正满脸愁容地坐在老伴黄爱莲病床边,黄爱莲老人满脸浮肿,右手抖个不停,3位孙子也因无钱报名仍在家中。这时,记者还发现周长根老人家中除了一张破损的木床和二张木桌以外,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摆设,全家老少衣着也是极其破旧。随后,周长根老人向记者介绍了这个苦难家庭频频遭遇的不幸。
  2004年过完年后,为了筹钱治疗大儿子周克勤的先天性支气管炎和母亲的肩周炎,改变全家人贫穷、艰难的面貌,周章标怀揣着四处借来的近2万元钱,只身来到甘肃武威做生意。谁料,不到二个月,一场灾难从天而降,一次特大交通事故夺去了他的生命。全家指望的顶梁柱瞬间倒下,无疑给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噩耗传来,早就患病的黄爱媳也弃他们而去改嫁他乡,全家只剩下老、弱、病、残的他们爷孙五人。
  为了生计,周长根不顾七旬高龄,什么脏活累活全干。他除了一人耕种自家的数亩农田外,还替人家耕田挣钱。由于是重体力活,再加之年事已高,一身泥水一身的汗的周长根老人几次摔在农田里,与死神擦肩而过。为了筹取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给孙儿读书、给老伴治病,实在想不出办法的他甚至几次产生出去讨饭的念头,只是放不下无人照料的年幼的孙子和病瘫的老伴。
  由于极端贫困,3个孩童的学杂费年年都是东挪西借,今年再也无法可想,他们只得辍学在家。他们也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现在全家人穿的衣裤都是好心的村人给的。全家人吃的天天都是自己种的一点青菜,即使是过年,也从来不敢买荤菜打牙祭。“就连炒菜的油,有的时候就给一点,没有的时候就用水炒,我们就是这样过日子……”说到动情处时,周长根老人泪水长流,这时,全家5位老少哭成一团。此情此景无不叫人心酸、动容。
  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本来就是体弱的3个孙儿和老伴于是经常生病,而每次都是一拖再拖治疗,有时干脆不治。“去年底,病瘫在床的爱莲老人突然高烧不退,由于无钱医治,她高烧硬是在床上躺了足足三天,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她才死里逃生,他们家真是太苦了……”邻居付大妈眼含泪花这样告诉记者。
  就在记者临走时,周长根老人长时间拄着记者的手不松开,只顾摇头流泪,3位小孩目送记者久久不离开。他们眼神中充满无限期盼。帮帮他们吧,您的一点爱心之举可能将改变他们的一生。爱心热线:139704368660791—6849117。
   同年3月9日报道:
   《抚州一贫困家庭3名孩子面临辍学》后续
   近万元捐款已送至贫困家庭
  6日,本报就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一贫困家庭3名孩子面临辍学一事进行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地政府经协调后,免除了3名孩子所有课本及报名的费用,并为周长根家解决了农村低保的问题。
  7日下午,抚州市移动公司为周家捐款逾5000元。同时,临川供电公司也募集捐款600元。此外,吉安市石油公司的邬丽红、南师附小二年级的龚一鸣小朋友、南昌市的敖先生等热心读者也纷纷向周长根老人寄去爱心捐款。截至8日下午,爱心捐款累计已近万元。
   面对着大家的爱心捐款,周长根感动地说:“感谢信息日报,感谢所有好心人的帮助,我的孙儿们定当努力读书,回报社会。”
   (许慧明、王剑荡、记者周文平)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慧明
责任者
王剑荡
责任者
周文平
责任者
王辉俊
相关人物
艾东茂
相关人物
章永高
相关人物
吴荣兴
相关人物
刘新洪
相关人物
章飞云
相关人物
付小平
相关人物
梁金甫
相关人物
严财有
相关人物
肖儆
相关人物
吁亦基
相关人物
范国光
相关人物
唐友生
相关人物
桂健元
相关人物
李金鹏
相关人物
王冶
相关人物
张钰
相关人物
陈智辉
相关人物
王盛祥
相关人物
李军锋
相关人物
黄样根
相关人物
吴长华
相关人物
吴众杰
相关人物
范腾
相关人物
黄祥顺
相关人物
徐锋
相关人物
陈瑞德
相关人物
桂发荣
相关人物
欧阳飞龙
相关人物
吴高生
相关人物
欧阳日芬
相关人物
钱金生
相关人物
艾风昌
相关人物
白国泉
相关人物
周建明
相关人物
吴福荣
相关人物
卢国良
相关人物
白伟水
相关人物
梁勇龙
相关人物
曾秀华
相关人物
刘恒兴
相关人物
黄震
相关人物
周辉腾
相关人物
徐美剑
相关人物
刘细标
相关人物
祝峰高
相关人物
吴小毛
相关人物
桂才升
相关人物
李金根
相关人物
熊金龙
相关人物
胡国屏
相关人物
黄友梅
相关人物
李登
相关人物
晁振纲
相关人物
余建中
相关人物
余国俊
相关人物
易之爻
相关人物
易渭清
相关人物
吴云波
相关人物
曾滋荣
相关人物
王辉俊
相关人物
黄新文
相关人物
黄礼春
相关人物
胡笃发
相关人物
付乾林
相关人物
杨玉玲
相关人物
章志强
相关人物
李科龙
相关人物
陈顺祥
相关人物
熊快春
相关人物
袁武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岗中学
相关机构
共大魏坊分校
相关机构
大岗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易俗乡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淮云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大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