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旱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58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旱粮
分类号: S332.4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大岗镇旱粮作物主要有红薯、大豆、蚕豌豆、玉米、大小麦等。
关键词: 大岗镇 旱粮作物

内容

大岗镇旱粮作物主要有红薯、大豆、蚕豌豆、玉米、大小麦等。
   第一节红薯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山芋、番薯等,是境内主要旱粮作物之一,清光绪《抚郡农产考略》中就有种红薯的记载。红薯的块根含有20—27%的淀粉,2.3%的白蛋质、0.2%的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同时由于薯内有颜色,有白、黄、杏黄、淡红、桔红等色,其胡萝卜素的含量则大不相同,红的含量较高,白的含量较少。大岗镇栽培的红薯品种主要有胜利百号、浏阳红皮和本地的农家品种白皮红心薯、白皮白心薯和白心薯等。红薯除食用外,还是一种很好的高产饮饲作物,根、茎叶和加工后的薯渣都可以作为饲料,茎、叶柔软多汁,可以青贮或者表饲,其饲用价值比一般饲草高。同时红薯是一种制造淀粉、酒精的重要原料。农民多以红薯制作薯粉和薯粉条等作为副业生产,红薯的淀粉颗粒细小,质地优良,容易被肠胃吸收。
  红薯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不论肥地、瘦地、沙、泥地都可以种植,而且种植的时间也很长;春薯在4月下旬到5月间栽种。夏薯在麦类、油菜等作物收获后插。秋薯在早秋作物如早稻、早大豆收获后种,当年收藏。由于红薯的生长期较长,只要温度条件适合,直到收获仍然不断的吸收养分,继续生长。因此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追肥都有增产效果,也由于春、夏、秋薯的生长期短有别,所以产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的亩产都在1600—2500斤之间。
   大岗镇解放前种植红薯以农家土种薯为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胜利百号”“赣南1202”、赣南601等品种。胜利百号,一般亩产鲜薯3000—3500公斤,至今仍在广泛种植。2000年引进皖薯3号、渝薯303等红薯高产品种试种,亩产鲜薯一般在3000公斤左右。目前境内红薯主栽品种有“胜利百号、红皮黄心、白皮红心、徐薯18、皖薯3号”等。
   红薯利用块根育苗,剪苗扦插。本区栽插红薯有早、晚之分,夏季栽插藤的为早红薯,秋季插藤为晚红薯,一般亩产早红薯1500—2000公斤,晚红薯500—1000公斤。夏插的多为春季用块根温床育苗,剪苗扦插,多为旱地。秋插于旱稻收割后缺水不能栽二晚的田,剪红薯茎蔓扦插,插得越早产量越高。应用的新技术主要是:1、温床育苗:出苗快且多,为早插高产奠定了基础;2、深沟高垄栽培。红薯是块根作物,起高垄栽培,土层深厚,土壤能含养水份,排灌方便,增产效果明显。农民起垄有宽垄和窄垄方式,宽垄插2行亩,窄垄插一行亩。一般情况下,宽垄比窄垄单产要高;3、翻蔓。翻蔓有两种方法。一是大翻蔓,另一是手提蔓。80年代前,农民一般采用大翻蔓,这种方法易伤蔓叶,降低绿叶叶面指数。中后改为手提蔓,用手把蔓轻轻提起,控制不定根生长,增产效果显著;4、采用培土深埋肥,垄面盖草防旱,用锄头断细根。
  除了红薯以外,大岗镇栽培的薯类还有马铃薯(又叫洋山宇、萍宇、土豆、山药蛋等)和脚板薯(又名地瓜、凉薯等)两种。马铃薯是1957年从东北引进来的一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产量高,用途广的茎作物。一般是在晚稻收获后在冬闲田中种植,也有的与蔬菜实行轮作。品种有东北的男爵、庐山的麻皮种、弋阳的温州种等。一般亩产在1500—2000斤左右。马铃薯块茎中含有15—32%的干物质,其中淀粉占9—25%的干物质,其中淀粉占9—25%,粗蛋白0.7—3.67%,灰分0.5—1.87%左右,以及矿物质盐类、维生素丙等,它可以作主食、副食,还可以作家畜饲料。脚板薯是70年代从南城引种的,每亩产量可达8000斤,一般的也在4000斤以上。薯块含有充足的水分,蛋白质、糖类、淀粉和维生素,既可当水果吃,又可当蔬菜炒熟吃,是一种用途较广的作物。
   第二节大豆
  豆类作物古称“菽”,据考证,在殷圩甲骨文上已有大豆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小苑篇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之句,菽就是大豆,足见三千年前,大豆就是重要的栽培作物了。大豆的用途很广,它含有30—40%的蛋白质20—24%的脂肪及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价值很高。大岗镇人民一向以大豆制成多种豆制品作为副食品,豆鼓油、豆豉、豆皮都是比较著名的豆类制品已有数百种,榨过油后的豆饼含有43—46%的蛋白质,可制造味精、酱油等食品,也是牲畜的精饲料和优质肥料。大豆的秆、荚皮、叶子可作燃料、造纸原料或经过粉碎作饲料。
   《江西特产质量统计》(1936年)曾有临川大豆栽种的记载,1957年前,大岗镇境内大豆生产发展较快。1958—1977年随着双季稻及三熟制的发展,大豆面积又缩减。 大豆按插种季节有早大豆和晚大豆之分,以前种植品种多为地方农家传统品种,如懒人豆、大青皮豆、小青皮豆、小黄豆、泥豆、田塍豆、六月爆等,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大青皮豆、黄豆、田塍豆和泥豆等。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矮脚青晚大豆良种。1980年引进矮脚早高产早大豆良种试种推广,逐渐更换境内地方传统的老品种。1992年又引进浙农大的“浙春2号”早大豆品种试种。1993年引进福建“蒲田8008”大豆良种试种、示范推广,增产比较明显,“蒲田8008”亩产为130公斤,最高可达200公斤,因而促进了境内大豆产量的提高。
   境内种大豆以前实行稻——豆和稻——豆——肥——年两熟和三熟制。1957年后逐渐被稻——稻——肥取代。又推广稻——豆——肥。80年代后期开始大力推广大豆多熟制间作套种技术,有早稻——秋玉米+晚大豆,早大豆+春玉米——杂交晚稻,早稻——晚大豆+冬萝卜等类型,以及甘蔗套种大豆、红薯套种大豆等,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境内农民种大豆,在积累长期实践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栽培技术大有改进和提高,提出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防好病虫等科学栽培技术。“适时播种”是指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下种,夏播5月中旬播种育苗6月上旬移栽作田埂豆;秋播在大薯前播种,宜早不宜迟;“合理密植”是指春大豆,每亩播1.5万穴,每穴播4—5颗种,留苗2—3棵。夏大豆种在田埂上,每隔1市尺,载一穴,秋大豆与春大豆基本豆基本相同;“科学施肥”是指以前农民种大豆,不用氮肥,只用草木灰、火土灰和少量猪牛粪,上世纪50年代推广钙镁磷作基肥,用固氯菌或根瘤菌拌种,70年代推广施用尿素或硫铵,80年代又以施钾为主,在中耕除草时亩施氯化钾15—20公斤,有的还拌种或喷施微肥,增产明显;“精细管理”是指出苗后及时查苗并带土起苗移栽补缺苗,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播种前先作畦后灌水,出苗期间和开花结荚期及时灌水。如遇干旱及时灌跑马水;“防治病虫”是指注意防治蚜虫、豆荚螟、食心虫和病毒病、霜霉病等,方法是选用坑病品种,经常轮作换茬、药剂杀灭田间病虫。
   第三节玉米
  玉米有玉蜀黍、苞谷、苍粟、棒子等别名,为粮饲兼用型作物。临川的玉米种植,在清代《抚郡农民考略》(1930年)就有记载。建国后,因受“以粮为纲”影响,玉米只是零星种植。上世纪80年中后期,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补充饲料来源,政府要求扩大玉米生产面积。玉米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后因东北玉米大量进入冲击区内市场,本地产玉米由于投入高,售价比外地调进的也要高,农民认为种玉米不合算,因而种植面积从1988年大幅度减少。
  以前区内玉米主栽品种有黄玉米、花玉米、火爆子等,以黄玉米和红玉米罗为普遍。上世纪60年代前后先后引进超甜玉米中单2号、糯玉米、鑫皇后和丹东一号等。70年代又试种过大岗岳阳地区的双什一代和双杂二代等高产优质良种。80年代引进杂交玉米“丹玉6号”、苏王一号、鲁玉五号等品种。1991年后先后引进丹王13号、掖单2号、4号、13号等杂交品种,迄今主栽品种是丹王13号、中单14号、掖单2号、4号、13号等。区内玉米生产间作套种为主,净种为辅,净种以秋玉米为主,春玉米为辅,以直播为主,移栽为辅水田采用春玉米——晚稻——冬作或早稻——秋玉米——冬作等单作复种;旱地采用小麦——玉米套作红薯或大豆、春玉米套红薯或西瓜或大豆,小麦或油菜套大豆或秋玉米,早稻——大豆套玉米等间作套种。
   第四节小麦和荞麦
  小麦过去也是大岗镇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而且是重要的商品细粮,它可加工丐条和各种丐食与糕点,麦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也较米更高,农民一直把它当作主要冬季作物之一,实行稻麦,棉麦或杂粮和小麦两熟的栽培制度。由于作物复种指数较高,种麦时间紧迫,所以整地、播种、管理等操作都做得比较粗放,加上施肥不足,所以产量不高,一般的亩产只在50—60斤。
  大岗镇栽培的品种,主要的农家品种有尚麦、尼姑麦、光身麦(光麦)、农工麦,本地大麦(谷麦)和1959年从高安引进的和尚头,从湖北引进的南大2419,从浙江引进的二凌大麦,浙江17号和华中6号等。因经济效益不高,只是零星种植,主要是为制糖、酿酒和养畜提供原料和饲料。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渐渐缩减。
  荞麦的子粒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荞麦面含有11.8%的蛋白质,在谷类作物中占第一位,同进含有2.4%的脂肪,72%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荞麦面还含有0.41毫克的维生素乙l和0.6毫克的维生素乙2。荞麦的子粒可以磨粉食用,糠壳和茎杆可以和别的饲料配比作为家畜饲料。荞麦茎叶柔软多汁,易于腐烂,可作绿肥和肥料之用,花内长有蜜腺,是优良的蜜源作物。荞麦幼苗、花和叶中含有芦丁(苷糖化合物),可治高血压。
  荞麦的适应性很广,在新垦地和瘠薄地上也能种植,大岗镇种植的品种,主要是本地的农家品种,如抚州荞麦、粘米荞麦、糯米荞麦等。由于它的生长期短,一般只要70多天就可成熟,因此当土地受灾后不能种植别的作物时,就把它作为复种或补种的一种救荒作物。亩产一般在50—70斤之间,管理好的也可达到150—180斤。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

相关专题

红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