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稻病虫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58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稻病虫害
分类号: S435.11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大岗镇危害水稻的病虫有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种类繁多,危害程度不一,总的发生情况有三种,一是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分布广,危害大,发生相对稳定;二是恶苗病、白叶枯病分布广,危害大,发生忽多忽少;三是稻曲病、细条病、三化螟发生危害一般,但有明显扩大趋势。
关键词: 大岗镇 水稻 病虫害

内容

近十多年来大岗镇危害水稻的病虫有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种类繁多,危害程度不一,总的发生情况有三种,一是稻飞虱、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分布广,危害大,发生相对稳定;二是恶苗病、白叶枯病分布广,危害大,发生忽多忽少;三是稻曲病、细条病、三化螟发生危害一般,但有明显扩大趋势。
  稻瘟病稻瘟病早稻发生较重,晚稻一般很少发生,并呈波浪式发展。1987、1988两年属轻发,由于发生较轻,农户有轻视防治稻瘟病现象,加上连年种植浙幅系统,73—07等易感稻瘟病品种,致使1989年稻瘟病的发生面积急剧上升,造成稻谷减产,并使稻草和种子带菌率较高,同时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又碰上长时阴雨,稻瘟病发生面积猛增,造成稻谷减产甚至绝收。而且该年晚稻也出现中等发生,由于防治得力,1991、1992年两年发生量稳定下降,1993—1994两年又缓慢回升,随着优I华联2号栽种面积的不断扩大,抽穗时常遇不良天气等原因,1997—1998两年稻瘟病又有上升,1999年以后优I华联2号种子逐渐淘汰,才使1999—2000年稻瘟病稳定下降。
  该病90年以前主要是大面积用药剂防治,在栽培上没有注意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更换。后因稻瘟病大面积流行,农户意识到更换抗病品种的重要性,因而易感病品种逐年减少,加上应用富士1号、三环唑等高效药进行大面积的防治,稻瘟的发生逐渐得到控制。
  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条斑病属一种检疫对象。1988年前本乡极少发生,随着水稻杂交制种田不断增加,该病也逐年猛增。1997年由于防治及时,病情得到控制,发病面积又逐年下降,目前此病发生面积极少。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是用药剂防治。1996年以前使用叶青双、叶枯宁等药剂喷施防治,用强氯精浸种消毒,1997年以后除上述药剂外还有消菌灵、施稻灵等药剂喷药防治,1998年除使用叶青双外,还用引向胜、绿乳铜等新药剂进行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二化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本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早稻20%,晚稻40%),因而二化螟发生面积上升加快。后因冬种花草和油菜面积减少,发病的桥梁田面积相对减少,由于轻发,农民放松了防治,1991年出现反弹。1997年以后粮食市场疲软,出现卖粮难,全区农民响应政府号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双季改单季、水稻改旱作、粮食改油料,因作物结构复杂,引起1998年二化螟暴发。
   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发生没有明显规律,但多数年份发生较重,危害大。
  1987年区内稻飞虱暴发,1988年轻发。1992年发生面积下降。1993年早稻发生较轻,但晚稻暴发,与1987年晚稻相似。1995年属重发年。1996—1998年属中发偏重年。1999年又重发。2000年中发偏重。
   稻飞虱以药剂防治为主。1990年以前主要是用叶蝉散撒施,1991—1996年改用扑虱灵为主药,1997年至今又以高兴龙、大功臣等药进行撒施防治。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虫害之一,它和稻飞虱一样没有明显的发生规律,1987年中等偏重,1988年早稻中等发生,但下半年8月20日至23日,境内出现八级以上雷雨大风,气温下降,纵卷叶螟成虫大量迁入,赶娥田的亩发蛾量高达2万头以上,平均亩娥量也是正常年份的1.8倍,致使二晚纵卷叶螟大量发生。1989年7月25早日至8月5日,临川出现罕见的盛署酷热天气,纵叶螟交配率极高(97.4%),虽然迁入虫量明显少于1988年,而发生面积为历史最高。1990年后,纵卷叶螟发生逐渐下降,只是1995年有一个回升,到1996年因广东、广西两虫源地的田间虫源少,飞迁入本地的虫量也少,全乡发生面积降低到最低点,1997年—2000年都是中发年份,可近几年又有回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防治纵卷叶螟。主要用杀虫双和甲胺磷,部分使用有机磷乳油,九十年代除用杀虫双和甲胺磷外,复配逐药使用面积不断扩大。
  其他病害大岗镇水稻生产除上述病虫害外,发生比较重的还有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是广普性病毒,而危害严重,发生非常稳定,白叶枯病发病不稳定,以1987、1996、1998、1999五年发病较重,1998年发病面积最大,造成严重减产,少数由块颗粒无收,其他年份发病较轻,经过防治对产量影响不大。
  农田化学除草除田除草,大岗镇农民历来采用双膝跪泥,双手耘草的落后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极低。为了让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解脱出来,农业局植保站农技人员于1984年着手引进化学除草技术,进行稻田除草试验,除草效果很好。1988年开始推广应用,但因农民受传统思想束缚,推广应用艰难。后经过两年抓点、试验示范,农民对化学除草逐渐发生兴趣。1993年化学除草在水稻田中大面积应用。1995年稻田化学除草扩大到80%,旱地化学除草(主要是油菜地)除草面积也达40%。1996年以后,全乡水田化学除草基本普及,使用面积达99%,旱地化学除草因油菜面积减少比1993年相对减少。1996年以后,水稻除草剂改用稻草畏、乐草隆和精克星等,旱地除草仍用盖草能。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

相关专题

稻瘟病
相关专题
细菌性条斑病
相关专题
二化螟
相关专题
稻飞虱
相关专题
稻纵卷叶螟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