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438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2
页码: 3—4

内容

天地之间莫不无本,是故木有根,水有源,根固则叶茂,源深则流长,理有固。再乃家之有乘,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乡(镇)志,作为一种地方志,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演变过程,犹如一面镜子,使人们能够鉴前世的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见未来之去向。编修乡志,既是让人们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展望未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用历史知识教育后代,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惠及后代的千秋之笔。
  大岗镇地处临川区西北部,居抚河之滨,距上顿渡公路里程43公里。为临川、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一区交界之地,东临抚河,隔河与罗针镇及进贤县李渡镇、文港相望,西靠槠山,山西边是丰城县陶沙镇,北邻丰城袁渡乡,南止五谷峰与桐源乡接壤。总面积120平方公里(约18.02万亩),耕地4.42万亩,林地4.7万亩,水面1.4万亩。境内山水俱秀,溪河纵横交错,田肥美,民殷富。自古教育昌隆、文风鼎盛,英才辈出。
  大岗镇是资源富乡。这里有宽广赣抚平原,盛产稻米、西瓜、甘蔗等;这里有起伏的丘陵,出产各种材料、茶叶;这里有宽阔的河流湖泊,生长着鲢鱼、鳙鱼、草鱼、鲫鱼等;这里有丰富的矿藏花岗石、无烟煤等;源源不断地为人类奉献出财富。44200亩耕地,7万亩山地以及大大小小的水库,组成了大岗镇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的壮丽图画。境内的槠山海拔556.2米,为全镇最高点,方园15多公里,四周苍松翠柏,风景幽雅,峰顶云遮雾绕,气势雄伟,历来吸引众多游人。清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相传到此游览,修建寺庙,成千古佳话。
   大岗镇是潜力大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这个古老的乡焕发了青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进取,致力经济建设,繁荣社会文化事业,三个文明结硕果,条条战线展新貌,农业持续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已成为抚州市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教育事业日益昌盛,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交通邮电、金融贸易、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等事业也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如今勤劳聪慧的大岗镇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大步前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自古以来,没有一部关于大岗的乡志。各种经传中仅有少数史料记载它的点滴史实,还有早期迁入本乡的大家族自编的一些家谱记载了这里的一些历史情况。但是在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多数家谱和历代史记资料也被焚毁一空。此逢盛世,曾是临川晚报记者万安飞(现在抚州移动党群工作部任职)、七里岗乡政府老干部何钟芳,在镇党委、政府的具体领导下,依靠老党员,老干部和广大群众,广泛征集资料,虚心求教,反复查证,尽搜历史和现实资料,精心雕琢,认真编写,多次修改,编写出这本70多万字的乡志,殊非易事,又多方筹资,四处“化缘”,使此志得以印行,供后代千秋之鉴别,为子孙万代之长存。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愿富有进取精神的大岗镇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自强不息,励精图治,以辉煌的成就再续青史,再铸丰碑。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健雄
责任者
曹亲林
责任者
吴俊龙
责任者